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0例临床分析

李永成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大部分切除术
摘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2例,其中40 例因合并并发症而进行手术治疗,现结合文献就其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结肠灌洗在左侧结肠癌一期根治术中的应用

    左侧结肠癌因早期临床表现不曲型,不易被发觉,有时直至并发肠梗阻时才被发现.此时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已不适宜行一期根治术.我院近年来采用全结肠灌洗后再行一期根治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上保;李国强;李玉春;黄妙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应用维生素D治疗儿童佝偻病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维生素D治疗小儿佝偻病三种给药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应用维生素D治疗的儿童佝偻病156例,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各组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以口服鱼肝油+钙剂的给药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率低,较其它给药方法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上应用维生素D治疗小儿佝偻病时,应予短期补钙,以提高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哮喘患儿吸药技术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儿童不同剂型哮喘药物吸入技术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帮助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方法对112例哮喘患儿按年龄及病情,分别使定量手控气雾剂(PMDI)、准纳器(diskus),定量手控气雾剂+储雾罐(PMDI+Spacer)进行长期吸入治疗,在指导吸药方法后检查其吸药方法及错误所在,总结3种方法的错误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第一次检查时的错误率PMDI组78.26%.diskus组为47.06%,PMDI+Spacer组为25.00%.3月后复诊检查PMDI组降为13.04%,diskus组降为5.88%,PMDI+Spacer组降为0%.影响因素中,医护人员的指导对患儿吸药方法影响大.结论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对减少患儿错误的吸药技术起关键作用;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可减少患儿吸药方法的错误,从而保证疗效.

    作者:陈惠文;陈新华;潘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甲亢患者的脑电图及经颅多谱勒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Hyperthyroidism)患者的脑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脑电图(EEG)及经颅多谱勒(TCD)技术检查30例甲亢患者并与35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甲亢患者EEG、TCD异常率分别为68%和100%,EEG表现为广泛轻度及中度异常,无重度及局限性异常.TCD表现多支或单支脑血管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频谱加快,收缩峰高尖锐利,有的伴有血管杂音.结论本病同时存在脑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EEG、TCD检查对发现甲亢所致脑功能损害,脑血流速度增高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梅;杨梅英;吴碧丽;赵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动脉穿刺在血液灌流治疗中应用的研究

    目的为血液灌流患者探讨一种理想的穿刺部位.方法将76例急性药物中毒行血液灌流患者随机分三组,肱动脉组25例、桡动脉组25例和足背动脉组26例,观察各组首选部位穿刺成功率、重选部位穿刺率、局部血肿情况.结果首选部位穿刺成功率足背动脉88.46%、桡脉组8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肱动脉组64.00%,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重选部位穿刺率桡动脉组40.00%,肱动脉组52.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足背动脉组11.54%,与前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局部血肿发生率肱动脉组40.00%,桡动脉组36.0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足背动脉组11.54%,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液灌流治疗首选足背动脉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血肿少.

    作者:吴洪燕;余雪红;王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腔镜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护理配合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基于腔镜技术发展的一项新术式.1997年Huscher[1]报告了首例内镜甲状腺叶切除术,宣告了腔镜技术已从有腔向潜在腔隙甚至无腔隙区域发展.目前,国内医院开展此项手术的尚不多,我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开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罗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健康教育对病人生存质量影响

    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生存质量的影响,对2000年3月~2001年8月在我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进行一系列的全面健康教育,并对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比较.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2000年3月~2001年8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进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MVR)的病人.本组25例均为风湿性心瓣膜病进行MVR的病人,其中女性15例,男10例,年龄18~45岁,病程1年~10年.按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13例,2例有脑梗死史.

    作者:林明环;石菊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同一家系亚硝酸盐中毒12例诊治体会

    亚硝酸盐中毒在20世纪比较常见,但近年随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严格执行和对亚硝酸盐生产、使用单位和个人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亚硝酸盐中毒在临床已逐年少见,致使许多年轻的临床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诊治经验.现将我院近收治的亚硝酸盐中毒12例诊治经过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秀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化疗方案时辰给药方法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时辰给药方法与常规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方法时辰化疗组用药为环磷酰胺(CTX)给药时间10 am,阿霉素(ADM)给药时间7am,5-氟尿嘧啶(5-Fu)给药时间4 pm,常规化疗组所用药物及剂量同时辰化疗组,用药时间在正常上班时间(10 am~5 pm), 结果时辰化疗组完全缓解率(CR)28%,有效率(RR)88%,常规化疗组CR 4%,RR 56%,两组R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时辰化疗组白细胞下降率36%,胃肠道反应率44%,脱发发生率76%,常规化疗组白细胞下降率92%,胃肠道反应率92%,脱发发生率1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时辰化疗组近期疗效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且毒副反应低.

    作者:粟世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手术配合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电视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它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瘢痕小、感染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广泛地运用于外科、妇科等常见手术,由于腹腔镜仪器、设备精制、贵重,手术过程护理配合相当重要[1].我院普外科自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开展腹腔镜阑尾切除2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利娜;钟小青;陈慧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双向教学问卷在临床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临床教学管理全过程.两年来,我们在传统的评教评学的基础上,实行了双向教学问卷,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心先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7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心先安组(n=40)和对照组(n=30);心先安组用心先安120~180 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除不用心先安外,其他治疗与心先安组相同. 结果 心先安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2.5%)与对照组(7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先安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 结论 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pH值的培养液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pH值的低糖DMEM培养液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的影响,寻找适宜MSCs生长的培养液的pH值.方法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传代技术以及光、电镜技术和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查方法,观察不同pH值的低糖DMEM培养液对MSCs生长、增殖、形态的影响.结果培养液的pH值在7.2~7.4之间时,MSCs生长活跃,增殖速度极快,无接触抑制,镜下细胞呈单一梭形外观的成纤维细胞,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pH值大于7.4时,MSCs逐渐停止增殖,镜下细胞膜贴壁展开、边缘卷曲,细胞面积变大为正常的数倍,形态极不规则.pH值在7.1~7.19之间时,变化不大,仅增殖速度稍减慢.pH值小于7.1时,MSCs生长增殖速度亦明显减慢,镜下细胞逐渐从培养瓶壁脱落,成为圆球形悬浮细胞.结论 MSCs对碱性的培养液较敏感,稍偏碱即影响生长增殖,对酸性的培养液则有一定的耐受.使用培养液前有条件也好用pH计测定pH值,同时注意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及培养瓶中培养液的颜色,以便及时换液.

    作者:杨劲松;杨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

    颅脑损伤后患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笔者回顾性调查145例颅脑损伤病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6例(31.7%).现将护理对策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45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呕血15例,黑便23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8例.临床诊断:脑干损伤4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8例(68.3%);脑内血肿2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例(33.3%);硬膜下血肿43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7例(16.3%);硬膜外血肿37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8.1%).本组病例显示:原发性脑损伤愈重,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几率越高.

    作者:庞则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外科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赋予教育领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课堂上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在实施现代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经成为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在临床外科教学中应用较普遍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模拟演示和呈现,应用这项技术可以达到实现个别化教学模式的目的,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与突破.

    作者:凌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

    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的发生.据报道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及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所有换瓣术后并发症的75%[1].因此,正确地进行抗凝治疗是决定换瓣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为此,对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病人进行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学会自我医疗监护,做到正确地进行抗凝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5月收治的113例人工机械瓣置换术病人进行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作者:姚锦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及莫沙必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经胃镜证实胃液内有胆汁贮留及胃窦明显炎症的胆汁反流性胃炎随机分为A、B、C组.A组(15例)服用莫沙必利5 mg/次,3次/d;B组(16例)服用铝碳酸镁1.0 g/次,3次/d;C组(14例)同时服用西沙必利和铝碳酸镁,剂量同A、B组.治疗4周后观察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P<0.05或<0.01),C组症状改善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莫沙必利、铝碳酸镁联合应用治疗肝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成祝森;吴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肾功能损害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05例HIE患儿(观察组)和50例正常新生儿作尿素氮(BUN)及肌酐(Cr)检测,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05例HIE患儿中血BUN>7.14 mmol/L 48例,占45.71%,血Cr>88.4μmol/L 71例,占67.62%.HIE组血BUN、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度HIE 组血BUN、Cr显著高于轻度HIE组(P<0.05或<0.01),重度HIE组BUN显著高于中度HIE组(P<0.05).结论新生儿HIE可导致肾功能损害.血BUN、Cr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HIE程度越重,血BUN、Cr值越高.

    作者:赵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训练

    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也不断增加,但仍有近80%左右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良好的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地预防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帮兰;丁月华;吕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预防肘内翻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多发生在10岁以下,约占小儿全身骨折的26.7%,占儿童肘部损伤60%~70%[1],治疗不当容易发生肘内翻畸形.我院自1998年至2004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新鲜闭合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