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
浆膜腔积液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判断其性质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检测胸腹腔积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对鉴别其良恶性有一定的帮助.为此,我们对TSGF(肿瘤相关物质)鉴别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韦振空;马吉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因肠癌或外伤等在腹部开设人工肛门的患者(简称人造口病人),由于人工肛门(简称为造口)无正常肛门的控便功能,无便意或便意不明确,排泄无节制,无定时,稍不注意稀便就会污染床单、衣物[1]刺激局部皮肤使其破损糜烂,恶臭难闻,给生活、工作、社效带来不便.为提高造口病人生活质量,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理,过正常健康的生活.造口的护理是否得当对病人的心理和生活影响很大[2],掌握造口的护理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共行15例结肠造口,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吴柳华;张宏;高雁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粘连性肠梗阻大多继发于手术、腹腔炎症、外伤出血等,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成为机械性肠梗阻首要病因已得到国外学者的广泛认可,也是外科临床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粘连性肠梗阻病例85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余世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精神病人因各种因素出现暴力行为,如伤人、毁物等,在多种精神病病人中都可发生,而绝大多数有一定危害性,可以致伤、致残,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暴力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处理.对潜在性的暴力行为如能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则可防止或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故对潜在性暴力行为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2003年1~11月份收治455例住院精神病人,其中有潜在性暴力行为36例,现将其发生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重症肺炎是严重的呼吸系统病理损伤,可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是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加强对小儿重症肺炎病理生理过程的监护,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儿科1983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并MODS 17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文分析我院1998年3月~2003年9月收治的78例65岁以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27例,女51例,年龄65~77岁.全部患者术前均经甲状腺功能测定及ECT等检查确诊为甲亢,其中原发性甲亢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24例,高功能腺瘤9例.
作者:陈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治疗抗痨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把适应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肝泰乐等护肝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硫普罗宁0.3g/d,两组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肝功能均有改善作用(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仅有轻度皮肤反应2例.结论硫普罗宁对抗痨治疗所致肝功能损害有改善作用,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马桑果是一种有毒植物,在陕南农村马随处可见,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常因不懂其毒性而采食后发生中毒[1].我院自1995年5月~2003年7月共收治马桑果中毒15例,全部抢救成功.现将抢救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我镇自1995年5月~2003年7月因马桑果中毒而急诊入院儿童,男10例,女5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5岁,食用马桑果至就诊时间0.5~5小时,平均2.4小时,中毒时间集中在5~7月份.
作者:刘有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创鼻罩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抗炎、解痉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鼻罩气道正压通气.结果经无创鼻罩通气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率、血压、血气等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OPD所致呼吸衰竭意识尚清醒患者,及早干预可迅速改善病情.
作者:陆斌;张国兵;夏应强;朱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肝损伤大多病情危重,转运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从1994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肝损伤36例,占同期腹部脏器损伤17.2%,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肝功能衰竭在国外多由酒精或中毒引起,在我国则几乎都是由嗜肝肝炎病毒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都可发展为重型肝炎(重肝)[1].重肝虽然只占全部病毒性肝炎的0.2%~0.5%,但由于其病死率高而早已引起广泛重视[2].急性重肝多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亚急性和慢性重肝92.8%是由HBV引起, HAV引起重肝较罕见[3~5].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或HBV/HCV重叠感染可使肝炎重症化[6].过去对重肝引起严重营养障碍并互为因果以及对重肝的营养治疗均重视不够,对重肝时枯否氏细胞功能障碍易合并严重感染致内毒素血症以及酗酒、过劳等诱因[7]参与或促进肝昏迷的发生等认识也不足.因此,弄清重肝时肝功能紊乱状况及重视营养治疗,对重肝的治疗预后和恢复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涂燕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神经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尤以4~6岁的学龄前期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排尿次数从正常的每天6~7次增加至10多次以上,常于精神紧张,吃饭、上课时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清醒后出现,呈反复发作,往往被误诊为尿路感染而长期多次使用多种抗生素.因此,小儿神经性尿频干扰了患儿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我院儿科应用谷维素加普鲁苯辛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上颌窦顶壁因为骨质菲薄,在头面部外伤时易发生骨折.上颌窦顶壁粉碎性骨折时,常导致眼球内陷,出现复视和面部畸形,手术复位较困难,治疗棘手.本文报道钛网作为修补材料用于上颌窦顶壁粉碎性骨折手术复位的效果.
作者:项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儿童不同剂型哮喘药物吸入技术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帮助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方法对112例哮喘患儿按年龄及病情,分别使定量手控气雾剂(PMDI)、准纳器(diskus),定量手控气雾剂+储雾罐(PMDI+Spacer)进行长期吸入治疗,在指导吸药方法后检查其吸药方法及错误所在,总结3种方法的错误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第一次检查时的错误率PMDI组78.26%.diskus组为47.06%,PMDI+Spacer组为25.00%.3月后复诊检查PMDI组降为13.04%,diskus组降为5.88%,PMDI+Spacer组降为0%.影响因素中,医护人员的指导对患儿吸药方法影响大.结论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对减少患儿错误的吸药技术起关键作用;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可减少患儿吸药方法的错误,从而保证疗效.
作者:陈惠文;陈新华;潘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05例HIE患儿(观察组)和50例正常新生儿作尿素氮(BUN)及肌酐(Cr)检测,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05例HIE患儿中血BUN>7.14 mmol/L 48例,占45.71%,血Cr>88.4μmol/L 71例,占67.62%.HIE组血BUN、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度HIE 组血BUN、Cr显著高于轻度HIE组(P<0.05或<0.01),重度HIE组BUN显著高于中度HIE组(P<0.05).结论新生儿HIE可导致肾功能损害.血BUN、Cr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HIE程度越重,血BUN、Cr值越高.
作者:赵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肝肾综合征是严重肝病时发生的一种进行性、功能性肾功能不全.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少尿或无尿,血肌酐(CRE)、尿素氮(BUN)升高,病死率高,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病人常在短期内死亡.我院自1997~2003年收治的肝病患者中出现肝肾综合征共2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保德;沈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老年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健康体检组(65例)和确诊的老年恶性肿瘤组(74例)治疗前后血清中TSGF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TSGF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治疗后TSGF 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 TSGF含量明显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王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描记,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部分病人动态心电图观察,对18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并发心律失常62例,发生率33.2%,死亡19例,病死率30.6%,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激动起源异常为主.结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衰、缺氧、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病死率较非心律失常组明显增高,应加以重视.
作者:艾娟;赵英丽;赵文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结核病系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可侵害各器官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遍及全世界,发病率很高.全球结核病疫情至今仍未控制,并有回升趋势[1].结核性脑膜炎多在人机体抵抗力低下时诱发起病.误诊时有发生.现将我院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误诊的23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日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既往认为肝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现象,同肝脏大小、结构及功能的调节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肝细胞的异常凋亡(增强或减弱)与许多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1、2],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等.在各种急慢性肝损伤中也可观察到异常的细胞凋亡现象,如嗜酸性小体即肝细胞凋亡小体.目前已证明病毒感染、毒性物质、酒精和辐射等均可诱发肝细胞凋亡.特别是在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肝损害机制中,肝细胞的异常凋亡是主要机制之一,是肝细胞损伤的早期改变.下面就肝细胞异常凋亡及其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覃后继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