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后继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口服血府逐瘀胶囊,2次/日,2.4g/次.对照组30例,口服维脑路通片,3次/日,0.2 g/次.两组均用药四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显效率为6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显效率为43.3%.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42 P>0.05),而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9 P<0.05 ) 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电视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它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瘢痕小、感染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广泛地运用于外科、妇科等常见手术,由于腹腔镜仪器、设备精制、贵重,手术过程护理配合相当重要[1].我院普外科自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开展腹腔镜阑尾切除2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利娜;钟小青;陈慧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在全程胎心监护下,用持续硬膜外阻滞微泵给药对32例孕妇(观察组)进行分娩镇痛,与同期同条件自然分娩的32例孕妇(对照组)作对照,比较两组分娩疼痛、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非常显著(P<0.01),第一产程活跃期缩短(P<0.01),两组顺产、第二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冒福云;孙红梅;葛环;孙东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极小剂量1,25(OH)2D3(盖三淳)口服冲击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8),口服盖三淳0.25μg/d,每周2次;冲击治疗组(n=18),口盖三淳1μg/次,每周2次,血透后服用,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iPTH 、P3-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Ca2+上升,均无高血钙发生.结论应用极小剂量盖三淳口服冲击治疗,经济合理,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骆字验;何煜;高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因肠癌或外伤等在腹部开设人工肛门的患者(简称人造口病人),由于人工肛门(简称为造口)无正常肛门的控便功能,无便意或便意不明确,排泄无节制,无定时,稍不注意稀便就会污染床单、衣物[1]刺激局部皮肤使其破损糜烂,恶臭难闻,给生活、工作、社效带来不便.为提高造口病人生活质量,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理,过正常健康的生活.造口的护理是否得当对病人的心理和生活影响很大[2],掌握造口的护理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共行15例结肠造口,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吴柳华;张宏;高雁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肝肾综合征是严重肝病时发生的一种进行性、功能性肾功能不全.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少尿或无尿,血肌酐(CRE)、尿素氮(BUN)升高,病死率高,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病人常在短期内死亡.我院自1997~2003年收治的肝病患者中出现肝肾综合征共2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保德;沈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亚硝酸盐中毒在20世纪比较常见,但近年随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严格执行和对亚硝酸盐生产、使用单位和个人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亚硝酸盐中毒在临床已逐年少见,致使许多年轻的临床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诊治经验.现将我院近收治的亚硝酸盐中毒12例诊治经过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秀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Hyperthyroidism)患者的脑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脑电图(EEG)及经颅多谱勒(TCD)技术检查30例甲亢患者并与35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甲亢患者EEG、TCD异常率分别为68%和100%,EEG表现为广泛轻度及中度异常,无重度及局限性异常.TCD表现多支或单支脑血管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频谱加快,收缩峰高尖锐利,有的伴有血管杂音.结论本病同时存在脑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EEG、TCD检查对发现甲亢所致脑功能损害,脑血流速度增高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梅;杨梅英;吴碧丽;赵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常见于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若早期处理措施不当,易导致骨不连接、肢体缩短、继发性骨感染和愈合后再骨折等并发症.我院于1994年9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22例胫骨外伤性骨缺损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描记,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部分病人动态心电图观察,对18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并发心律失常62例,发生率33.2%,死亡19例,病死率30.6%,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激动起源异常为主.结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衰、缺氧、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病死率较非心律失常组明显增高,应加以重视.
作者:艾娟;赵英丽;赵文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现代麻醉学始于1846年Morton成功地施行乙醚麻醉.随着医学其他学科的发展,作为边缘学科的麻醉学在短短160年中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临床二级学科,但麻醉学一直被认为是临床教学中的一门辅助课程,不被学生所重视,作为一名麻醉科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临床麻醉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黄泽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自1999年6月~2004年1月,我们在鼻内镜下使用银夹吻合加射频技术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24例(30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24例(30侧),单侧18例,双侧6例;男5例,女19例,年龄19~61岁,平均50.5岁.均为鼻泪管阻塞,临床表现有持久溢泪、压迫泪囊时有粘液性分泌物逆流、泪道冲洗不通畅,病程0.5~20年,其中1例曾行泪囊切开排脓术.3例行泪道置管失败者.
作者:叶上珠;陈小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其症状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加,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近年来哮喘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均取得可喜的进展,提供许多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现将近年来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造影剂在螺旋CT肝脏扫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CT扫描两组健康人员的肝脏,注射造影剂的剂量分别为75 ml及100 ml.结果造影剂剂量的增加,对肝脏的峰值及肝脏峰值出现的时间无显著的影响.结论应用小剂量造影剂是螺旋CT肝脏扫描检查的佳选择.
作者:谢雪芬;陈双庆;吴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3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4例,两组均采用CYP-Ⅲ微波综合治疗仪行宫颈微波凝固手术,术毕治疗组使用2%磺胺嘧啶银乳膏涂抹创面,以后隔日门诊涂药1次,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术后使用碘伏消毒创面.嘱两组患者禁房事3个月,1个月内不作重体力劳动,保持外阴清洁,1个月内禁止盆浴.术后8周随访检查,记录两组阴道排液量、术后出血时间及检查宫颈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阴道排液量少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宫颈糜烂操作简便、疗程短、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甄学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无精子症与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对13例特发性无精子症进行Y染色体AZF区域的基因微缺失检测.结果 13例中发现AZFb缺失1例,AZFc+AZFd缺失1例.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是无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舒爱娥;郑军;罗汉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不用缝线缝合而用粘帖的可行性.方法将普外科各类手术病人4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0例手术切口缝合皮下组织后,不用缝线,而用3L医用胶贴剪成0.5 cm宽,长5cm,间断粘贴皮肤.对照组200例按传统方法缝合皮肤.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轻,200例患者中仅16例用强痛定,8例服止痛片,止痛剂使用率为12.0%,而对照组中84例使用强痛定,25例服止痛片,止痛剂使用率为54.5%,观察组止痛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1.38,P<0.01),住院日期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切口皮肤缝合用3L医用胶贴来代替缝线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而又能减少病人住院费用的方法.
作者:郁林海;胡金花;徐一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也不断增加,但仍有近80%左右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良好的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地预防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帮兰;丁月华;吕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治疗抗痨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把适应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肝泰乐等护肝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硫普罗宁0.3g/d,两组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肝功能均有改善作用(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仅有轻度皮肤反应2例.结论硫普罗宁对抗痨治疗所致肝功能损害有改善作用,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都真菌感染者血中难以培养出菌体.丝状真菌菌体常粘附、缠绕于组织、血中不易出现,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但组织中菌体可溶性抗原可吸收入血中,并经尿排出体外.临床上可自血、尿或感染组织液中检查出真菌抗原[1],成为快速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对真菌感染血清抗原检查主要有甘露糖、beta-葡聚糖、Cond-Tec抗原和烯醇化酶等抗原.现就各种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廖燕珍;李天资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