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

赵马根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 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切吸, 推广使用, 介入方法, 仪治疗, 新技术, 电动式, 应用, 龙冠, 疗法, 济南, 国内, 报告
摘要:经皮穿刺切吸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 PLD)是一新的介入方法,1975年Hijikata首次报道此项疗法后,国内逐渐推广使用.自1990年以来,陆续有这项新技术的报道,我院从1995年开始,应用济南龙冠的电动式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儿科门诊退热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常用的几种退热药物的疗效.方法对180例发热患儿进行年龄分组,分别记录用药后30min,60min,120min体温下降的人次数,降温后持续的时间,并计算其百分比,对3组患儿进行疗效评比.结果安乃近组退热起效快,80%~90%能在60min内退热,但降温后持续时间较短,需重复用药;而康司达组起效虽不及A、B组,但持续时间较长,且副作用较少;复方氨基比林组起效介于A、C两组之间,而且副作用较多.结论按年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应用退热药物,对患儿的依从性,退热疗效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并且可避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鲍木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北斗星型与非北斗星型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生理节律.方法对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全自动非创伤性血压监测仪,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并计算其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其中78.26%的受试者为正常血压节律型,即dipper's型昼夜血压节律;21.74%的受试者为夜间血压不降低或降低<10%的non-dipper's型节律.结论高血压患者的non-dipper's型占1/4,长效抗高血压药物可逆转non-dipper's型为dipper's型血压节律,从而能够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

    作者:齐学艳;林红伍;黄瑄;马志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阳和汤治疗米库利奇氏病一例

    米库利奇氏病为一种双侧对称性泪腺和腮腺慢性炎症疾患[1].病因尚不明了,目前亦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按中医辨证,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法,用阳和汤加味治疗1例,疗效较满意.

    作者:李景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年人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青年人脑梗死的病例资料.结果35例中,治愈11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5.6%.结论对青年人脑梗死及时有效地进行危险因素的干预和病因治疗,可以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率、复发率、改善预后,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尹勇;凌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级子宫肌瘤的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随机分成二组,A组40例选用1%罗哌卡因;B组40例选用1.6%利多卡因加0.2%丁因混合液.比较两组病人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及术中镇痛效果.结果1%罗哌卡因作用时间长,阻滞感觉的运动神经,产生可靠的长时间的麻醉作用;而1.6%利丁混合液作用时间短,相对用药量较多.结论1%罗哌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阻滞,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良好,作用时间长、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

    作者:杨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阿可达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阿可达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阿可达9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不少于4小时,每4周重复1次,共3~5次,治疗骨转移疼痛24例.结果87.5%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其中33.3%的患者得到明显缓解,87.5%的患者Kamfasky评分得到提高,其中45.8%的患者得到明显提高.仅16.7%的患者出现发热,12.5%的患者食欲减退及轻度恶心,均为一过性,无需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阿可达是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春芳;张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头颈部肿瘤患者血清中TGF-β的检测

    自1983年,Assoian等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uth factorbeta,TGF-β)具有促进纤维母细胞转化的能力以来,TGF-β家族因广泛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而倍受瞩目.

    作者:张巧娣;蒋理;文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1例胆漏病人的治疗体会

    目的为提高胆漏病人的治疗效果,探讨胆漏的合适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2月~2002年12月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非手术治疗22例,手术治疗9例,均治愈.胆漏的发生率为0.83%.结论胆漏的发生与解剖、炎症、手术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量大小、病情轻重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

    作者:梁启生;钮兰平;陈海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整体护理是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步骤,在整个医院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整体护理的效果;加强对整体护理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认真协调医护关系;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强化整体护理的监控体系,从而把整体护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作者:徐新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肺癌并肾损害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致肾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5年来52例肺癌并肾损害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癌并肾损害以单纯性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占57.7%,单纯性血尿占3.8%,肾病综合征占3.8%,氮质血症占32.8%.结论肾损害可为肺癌的早期表现,对中老年者应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

    作者:王静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Dandy-Walker畸形的CT诊断

    Dandy-Walker畸形又称为先天性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为罕见的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1993年以来至今共发现5例,现就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计一丁;饶圣祥;徐东风;周士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概况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国内统计资料表明,常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发病率约为36/10万,病死率高达8.0~13.7%.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大量止血药物及新技术的应用,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得到满意的控制,病死率下降.

    作者:钟少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干预现状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多器官损害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外科病,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上尽管经历了近百年尤其是近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有了不少新的进展,初步形成了较为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严格掌握了外科干预指征.

    作者:黄宏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硬膜外注射芬太尼抑制子宫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芬太尼抑制子宫切除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将子宫切除术病人48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经硬膜外注药组和经静脉注药组,比较观察两组在麻醉过程中牵拉反应情况.结果芬太尼硬膜外注射组术中内脏牵拉反应明显低于静脉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93,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芬太尼能有效地抑制子宫切除术的牵拉反应.

    作者:庾俊雄;熊威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素超声雾化佐治新儿生感染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采取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肝素50IU/kg@次,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12小时超声雾化一次,5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素超声雾化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简便,疗效较满意.

    作者:朱晶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四胞胎极低体重儿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2001年我科收治1例四胞胎,经住院50天治疗,康复出院3人.现将本例四胞患儿的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郝香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纳络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纳络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对有感染性休克的50例危重儿应用纳络酮静滴观察休克纠正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休克纠正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结论纳络酮能有效抗休克.

    作者:庄姞;原守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手术33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非脱垂子宫经阴道(阴式)切除开展临床研究.方法对术前已排除恶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阴式和腹式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阴式较腹式组平均手术时间短(P<0.01),平均出血量基本相似(P>0.05);术后0~Ⅰ级疼痛阴式组占72.72%,腹式组仅占12.12 %6(P<0.01).结论阴式子宫切除较腹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短,损伤少,疼痛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早,发热率低,住院时间短,腹壁不留切口疤痕.对于非脱垂子宫体积小于12孕周的患者,有切除子宫的手术指征,阴式子宫切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韦秋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肛周脓肿预期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预期根治术-挂浮线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对120例患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治疗上采取一次切开和切开结合挂浮线法(肛周脓肿预期根治术)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一次切开55例,切开和结合挂线疗法65例,术后酌情全身给予广谱抗生素,辅以清热利湿、润肠通便之中药,局部理疗及每日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一次,坐浴后填塞凡土林纱条或红粉玉红膏纱条,每大便一次(大便后先清洁肛门)增加一次.结果全部病例Ⅰ期治愈,随访3年无复发,无瘘管形成.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缩短疗程,经济实惠,疗效确切,不易复发,有效防止形成瘘管.

    作者:王三贵;田晓;胡世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施他宁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施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对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施他宁治疗,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总有效率55.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 01),施他宁的副反应也明显少于垂体后叶素(P<0.01).结论施他宁可作为治疗EVB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徐清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