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倍他乐克加开搏通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疗效观察

王世杰;史兰康;李凤莲

关键词:倍他乐克, 开搏通, 难治性充性血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加开搏通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在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营养心肌等的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和开搏通,用药4~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38例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1.6%.结论:两药合用可以纠正给常规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道平滑肌瘤55例诊治分析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和壁层血管,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平滑肌组织丰富的胃部多见.1990~2000年我们曾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消化道平滑肌肿瘤5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继昌;马泽麟;敖晓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与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32例疗效观察

    丹参与刺五加都是中药制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基于这两种药物的功能与作用,笔者于治疗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32例,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TENOR内固定系统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和评价TENOR内固定系统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10例,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腰椎不稳局部症状缓解情况,随访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0例均获随访,腰椎不稳症状均消失,植骨均见融合,无一例发生钉、棒变形断裂及松动.结论:TENOR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生物相容性好,结合植骨融合可重建腰椎的稳定,适用于腰椎不稳的治疗.

    作者:郭志荣;卢尔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严重多发伤 79 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寻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治愈率.方法:针对严重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危及生命的重要脏器的损伤特征,抢救中强调采取序贯性的治疗原则和个体化方案.结果:79例中治愈72例,治愈率达91.14%,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早期的全面综合诊治,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齐庆军;何建红;苗立军;刘玉伦;郭元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后腹腔巨大肿瘤手术切除的临床分析(附12例报告)

    目的:重点总结后腹腔巨大肿瘤手术切除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后腹腔巨大肿瘤的手术切除及围手术处理要点.结果:完全切除肿瘤者7例,大部分切除者5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可使部分病人获得治疗,但是必须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中仔细操作并防止大出血的发生是关键.

    作者:刘庆全;谢昌林;黄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宫内妊娠误为异位妊娠原因分析

    目前,异位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多数临床医生在诊治的过程中,尤其是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难以区别时多倾向于异位妊娠,造成临床的误诊.如延误诊断轻则增加患者的痛苦,重则危及生命,鉴于上述原因,现将我院近5年宫内妊娠误为异位妊娠的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对策.

    作者:王月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超早期脑梗死的尿激酶溶栓治疗

    应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早期脑梗死55例,结果表明,尿激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尿激酶超早期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段守平;苏国英;周之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500例临床报告

    目的:报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切口长度为5~6cm,确认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关系后,按手术程序切除胆囊.结果:小切口手术成功489例,占97.8%,11例因手术操作困难而将切口延长10~12cm.结论: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高科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鸡骨草胶囊治疗急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验证鸡骨草胶囊治疗急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根据病情的纳入标准,选择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口服鸡骨草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20天为一疗程,并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对症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2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8%;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3%.结论:临床使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急性肝炎比较理想的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睢凤英;赵铁山;蒋小红;江肖明;陈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α-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副反应的观察护理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明显抑制HBV的复制,是有希望的抗病毒药物之一(1).我科自1998年到2001年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丙肝)98例,取得满意疗效.但因治疗时间长,且α-干扰素对机体的许多靶细胞和靶器官有一定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进展,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及时处理,现将副反应观察护理简述如下.

    作者:岑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全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一例体会

    脑膜瘤多为良性肿瘤,但有局部浸润倾向,术中如未能彻底切除肿瘤及受累的周围组织,术后复发较多,尤其对巨大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难度大,处理亦较困难.我院2001年收治1例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全切除后效果满意,随访无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邦瑾;林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探讨

    糖尿病,祖国医学称为消渴病,是慢性内分泌代谢失调所致,典型的临床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通常防治的方法采用控制饮食、少食甜品,适当运动,药物治疗,控制情绪,但疗效不够理想.笔者根据其发病机理,探讨治疗的新途径.从中医角度探索出祛除积聚,通透阻塞、软化血管,恢复相关细胞活力,协调机体分泌代谢平衡的治疗方法.按照这个新思路施治,每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锦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荣佐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踝关节骨折与脱位的内固定治疗(附43例报告)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与脱位的内固定治疗和手术方法及手术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对收治的4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手术切开复位、K针螺丝钉内固定及辅以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7.8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结论: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正确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外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其治疗重点是可靠的固定及早期功能恢复.

    作者:黄少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的关系.方法:26例自发PSVT患者,肘静脉为给药部位,以2.5mg、5mg、7.5mg、10mg为起始剂量,若前一剂量无效,以2.5mg为递增量至10mg止,如仍无效,则递增至15mg及20mg,直至PSVT终止或因副反应较重不能耐受.结果:终止PSVT所需剂量小2.5mg,大15mg,终止全部PSVT所需ATP平均剂量为8.35mg±2.71mg.静脉注射ATP后的副反应随ATP剂量增大而增高.结论: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以5mg ATP为起始剂量终止PSVT的累积有效率为48%,效果较好且无明显的副反应,认为推荐此剂量为起始的递增用药方法可终止PSVT发作.

    作者:甘苏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洛赛克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洛赛克与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随机分A、B组,A组用洛赛克治疗,B组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组溃疡愈合率为97.5%,B组为65.0%,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结论: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疗程短,作用迅速,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参芍提取液对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影响

    目的:研究参芍提取液对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方法:利用主动脉灌流观察给药前后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的变化.结果:参芍提取液可使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增加(P<0.05),心率减慢(P<0.05).结论:参芍提取液可使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增加,心率减慢.

    作者:赵凯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梭形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13例

    以往常用切开引流或纵形造口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但存在切口易粘连,炎症易复发或造口未达初衷的缺点.笔者按盛丹菁的方法(1)治疗13例前庭大腺脓肿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莫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伤寒 20 例误诊分析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侵和回肠PEPER氏淋巴结等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特殊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近年,不典型伤寒病例增多,给基层医院增加了诊断难度,致使部分病例延误诊治,我院于1995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45例伤寒,其中误诊20例,误诊率达44.4%,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4例稽留流产的病例,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并与己烯雌酚组对比观察疗效.结果:米非司酮组在妊娠物自然排出率、钳刮率、清宫率及出血量与己烯雌酚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疗效可靠,远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青翔;李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