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祥
胸腔闭式引流术主要用于气胸或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广泛开展实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薛国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意义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49.878,P<0.01),恢复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各时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D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不明显,亚急性期明显升高,恢复期又降至正常,DD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作者:蒋柳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科自1996~2001年应用经皮三枚克氏针品字排列固定治疗小儿股骨中上段骨折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献伟;孙华伟;赵国红;孙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形成,护生临床带教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拓宽和创新,护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应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即优良的服务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使得护生在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尚的职业道德.
作者:毛晓霞;徐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缺锌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复感儿)的关系及锌剂对复感儿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复感儿诊断的患儿测血清锌,低于1.0μg/ml者122例,随机分为锌剂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锌剂,剂量以元素锌0.5~1mg/(kg*d),3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一疗程后对比两组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的差异.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发作次数为4.61±1.21次,对照组为7.11±1.32次,t=13.15,P<0.01,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较B组明显减少.结论:缺锌与复感儿关系密切,补锌可防治.
作者:王晓光;马常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腹股沟斜疝在临床上很常见,占腹外疝的90%,大多数发生在男性,右侧多于左侧.病因以腹壁抵抗力降低为主,腹内压升高常为其诱因.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的可复性肿块,偶有胀痛,肿块在咳嗽、劳动、站立以及小儿哭闹时易出现,平卧或手按后能消失,压迫内环增加腹压,肿块不突出,检查外环,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腹股沟斜疝除发生疝嵌顿或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时,需选择手术治疗外,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先,方法:1岁以内的婴儿常用外缠人造海棉的棉纱束压迫腹股沟内环;其他年龄段常白天使用特制的疝带压迫.虽疝带压迫和手术治疗均有效果,但过于麻烦.笔者曾用补钙方法治愈腹股沟斜疝1例,方法简单.以往文献、报刊尚未见有报道过,现报告如下,以供各同仁探讨.
作者:叶会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病人在正常手术前后,血液凝血时间长短变化规律.方法:19例体外循环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实验,同时测定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体外循环术后各时间段PT、APTT、TT均高于术前水平,PT、APTT直至术后24小时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LT、FIB较术前均降低,FIB至术后24小时恢复正常.结论:CPB术后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是导致PT、APTT和TT延长的原因.
作者:芮刚;张杰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洛赛克与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随机分A、B组,A组用洛赛克治疗,B组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组溃疡愈合率为97.5%,B组为65.0%,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结论: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疗程短,作用迅速,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由腹腔内化疗肿瘤的启发,我院于1997年11月~2000年9月对阑尾炎、胆囊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盆腔炎等腹腔内感染,采用腹腔内抗生素滴注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脑膜瘤多为良性肿瘤,但有局部浸润倾向,术中如未能彻底切除肿瘤及受累的周围组织,术后复发较多,尤其对巨大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难度大,处理亦较困难.我院2001年收治1例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全切除后效果满意,随访无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邦瑾;林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梗死后再出血,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病人中既往患风湿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主动脉瓣钙化3例,合并有心房纤维颤动14例,病情恶化死亡3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绝大多数由栓塞引起,对风湿性心脏病等心瓣膜有病变的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发生脑梗死后3天~2周内出现病情加重,需高度怀疑发生脑出血的可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洪迎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小儿尿路结石的认识.方法:对收治的116例小儿尿路结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肾结石43例,输尿管结石14例,膀胱结石34例,尿道结石25例.占整个泌尿系结石的2.72%.上、下尿路结石比为1∶1.03.手术治疗107例,未见严重并发症.ESWL 6例,全部成功.自行排石3例.结论:小儿尿路结石少见,与成人尿路结石相比,有不同特点,值得重视.
作者:佘湘群;段友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38例复杂性肾结石分别采取肾盂切开、肾窦内肾盂切开、肾盂肾后唇联合切开、Brodel线切开和肾切除等方法取石.结果:术后残余结石2例,术后复发性结石3例,均经ESWL治疗后而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取石术式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杨斌;陆奇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多为单一用药,而且病例选择和用药的具体方法各异,因而疗效不一.我们采用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治疗60例偏头痛患者,其近期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增艳;陈庆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150例的经验体会.方法:采用德国Wolf电视腹腔镜标准套件行胆囊切除术.结果:治愈138例,治愈率为92.0%,无胃肠损伤及死亡病例.结论:熟悉解剖,熟练操作,严格手术适应证,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谢百发;单治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重症哮喘有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也有增无减,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提高对重症哮喘发病的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笔者收集我院近4年来收住的46例重症哮喘的抢救资料,现分析如下:
作者:沈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必要并如何应用.方法:在本院Ⅰ类手术切口病人中,随机抽取实验组81例,在围手术期不用抗生素,与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79例进行比较,对年龄、性别、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营养状况、麻醉方式、手术并发症、糖尿病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切口感染与性别、切口长度、麻醉方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无相关性,而与年龄、手术时间、营养状况、手术并发症、糖尿病史呈正相关性.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Ⅰ类手术切口病人作用不大;除非存在年龄大、手术时间长、营养状况差、有手术并发症及有糖尿病史等因素,可酌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否则在Ⅰ类手术切口病人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没有必要.
作者:梁国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解学生中HBV(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和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以便制定防制对策,1998年9月~1999年6月,我们对嘉兴郊区330名学生进行HB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及乙肝疫苗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庆炎;睢凤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糖尿病,祖国医学称为消渴病,是慢性内分泌代谢失调所致,典型的临床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通常防治的方法采用控制饮食、少食甜品,适当运动,药物治疗,控制情绪,但疗效不够理想.笔者根据其发病机理,探讨治疗的新途径.从中医角度探索出祛除积聚,通透阻塞、软化血管,恢复相关细胞活力,协调机体分泌代谢平衡的治疗方法.按照这个新思路施治,每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锦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4例稽留流产的病例,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并与己烯雌酚组对比观察疗效.结果:米非司酮组在妊娠物自然排出率、钳刮率、清宫率及出血量与己烯雌酚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疗效可靠,远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青翔;李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