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对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探讨

杨稀月;陶宗欣;苏芬莲;许杨

关键词: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下孔, 坐骨神经, 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在寻找梨状肌综合征病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应用超声对梨状肌、梨状肌下孔及坐骨神经进行形态学上的检查,观察坐骨神经走行及其分支是否正常,测量梨状肌、梨状肌下孔及坐骨神经厚度,研究三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并与对侧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患侧梨状肌形态学发生改变,患侧梨状肌厚度明显大于对侧(P<0.05),梨状肌下孔厚度较对侧明显缩小(P<0.05),坐骨神经较健侧明显变窄(P<0.05),患侧三组测值存在明显负相关(r均>0.65,P<0.05);两例患者患侧坐骨神经走行异常.结论 超声能够清楚地显示梨状肌及其周边组织,为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及排除病因提供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术后IL-6、C反应蛋白及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术后Il-6、C反应蛋白及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l-6、C反应蛋白水平,并记录疲劳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第1天IL-6、C反应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的IL-6、C反应蛋白分别为(34.51±5.29) ρ/ng·L-1、(12.67±2.55)ρ/ng·L-1,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疲劳综合指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能够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治疗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灿;邱克;沈雄山;李卫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在儿童肿瘤外科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PBL教学法)在儿童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来科轮转规范化培训医生、新进医生及进修医生按批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n=36),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n=37),分析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6.28±7.36)分,对照组为(87.32±9.45)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95.00±8.26)分,对照组为(84.00±7.43)分,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成绩(P<0.05);实验组对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总人数为161(89.44%),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总人数为60(3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6.72,P<0.01).结论 PBL教学法是儿童微创操作临床实践教学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章均;王珊;魏光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中医手法及体位复位治疗高龄Kümmell's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中医手法及体位复位治疗高龄Kümmell's病的疗效.方法 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配合中医手法及使用俯卧后伸体位治疗42例高龄Kümmell's病患者.患者年龄75~ 94岁,平均82.4岁.均无明显脊髓神经受损症状,单节段27例,双节段15例,随访时间2个月~ 47个月,平均29.4个月.记录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病椎前柱高度、矢状面Cobb角及手术并发症,并分别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行手术疗效的综合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为20 ~ 45 min(平均29 min),术中累计X线透视时间平均32 s,术中出血量为5~10 mL(平均7.5 mL),平均住院4d,均在术后1~5d佩戴腰围下床.患者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病椎前柱高度、矢状面Cobb角、VAS评分、ODI、JOA与术前比较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第3天对比末次随访在以上指标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中医手法及体位复位是一种相对安全、创伤小、疗效肯定、高效治疗高龄Kümmell's病的临床方法.

    作者:刘沛;陈思思;曹俊青;倪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损伤1例报告

    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全切术在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对收治的1例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全切术,观察患者的疼痛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2个月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关节镜下行内侧盘状半月板全切手术创伤小,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贝;严志强;杨康胜;刘伟;詹铁军;陈海强;叶团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明确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且符合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肺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2年复发率和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并发症4例(9.76%),对照组发生13例(31.7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5,P<0.05).观察组41例中失访4例,随访率为90.24%,随访期间发生远处转移2例(4.88%),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12.19%),2年无瘤生存期为87.80% (35/41),随访期间有3例死亡,2年生存率为87.80%(36/41).对照组41例中失访3例,随访率为92.68%,随访期间发生远处转移6例(14.63%),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12.19%),2年无瘤生存期为73.17%(30/41).随访期间8例死于晚期肿瘤,2年生存率为80.78%(33/41).两组2年无瘤生存期经卡方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5).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可作为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术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肿瘤学治疗安全性.

    作者:罗东;尹杰;柯有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十年一剑气如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2005年至2015年,弹指之顷,风雨中砥砺前行的《微创医学》,不知不觉地走过了十个春秋!十年来,《微创医学》杂志为微创医学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搭建了一个经验交流、学术探讨及科研创新的平台,见证了微创医学理论体系建立、实践与发展的关键历程,更为临床各个学科的微创医学技术之全面普及和发展,为促进中国微创医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自身的贡献!

    作者:王永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内镜与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内镜和腹腔镜辅助下胃间质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直径<3.0 cm且边界清晰的胃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内镜辅助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切除.对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复发、转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通便时间分别为(50.6±4.9) min、(10.9 ±2.7)mL、(18.4±4.7)h,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70.4±12.4)min、(20.7±5.4) mL、(24.5±4.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在术后胃管留置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8%(2/42),高于对照组的0%(0/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胃间质瘤的复发和转移.结论 相比于腹腔镜,内镜辅助下手术可有效的对直径<3.0 cm且边界清晰的胃间质瘤进行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鲁号锋;邵成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分别于术前、治疗后48 h、末次随访时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对术前、治疗后48 h、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率与Cobb角行方差分析.结果 42例(术后48 h)中CR者25例,PR者14例,MR者3例,无NR者,总有效率为92.8%;术后随访时间为3 ~12个月,平均8个月,VAS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术前和术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和末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 h和末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减轻疼痛感,远期患椎椎体高度丢失量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简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麦刚;刘振颖;岑明;梁益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腔镜术后疼痛及致痛物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腔镜术后疼痛及致痛物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地佐辛组(D组)20例、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F组)20例.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开始后的4、12、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镇痛效果,用Ramsay法观察镇静效果及舒适度(BCS)评级;测定麻醉前、术后12、24、48h血清五羟色胺(5-HT)和P物质(PS)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F组比较,术后4、12、24hD组和DF组VAS评分明显降低、BCS评级明显升高(P<0.05);术后4、12、24hD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2、24、48 h血清5-HT和PS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F组比较术后12、24、48hD和DF组血清5-HT和PS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DF组和F组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抑制术后五羟色胺和P物质浓度的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磊;魏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院前急救早期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对于呼吸窘迫患者的救治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采取经皮气管造口一次性用具包行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的方案行气管切开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气管切开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所耗费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伤口切开所需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切口出血、切口感染、皮下气肿、气管套管异位、脱管以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47%(18/68)和65.52% (38/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能普遍满足于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快速救治.

    作者:易宏锋;卢月月;谢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食管连接部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连接部病变(GEJ)的疗效、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例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位于胃食管连接部的病变并接受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过程,以及术中、术后、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20例患者经超声内镜检查,14例病灶起源于黏膜层,1例起源于黏膜肌层,1例起源于黏膜下层,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其中15例病灶均由ESD一次性完整切除,5例病灶分块完整切除.病灶长径1.0 ~4.5 cm,平均直径1.76 cm.手术操作时间为30 ~ 180 min,平均操作时间为84 min.全组病例均无迟发性出血、穿孔、气腹、纵隔气肿等并发症,无追加外科手术及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20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增生性息肉10例,平滑肌瘤4例,炎症2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溃疡病1例,管状腺瘤性息肉1例,平滑肌肉瘤1例.18例得到随访,术后1~3个月内镜复查病灶愈合良好,未见病变残留、复发.结论 ESD整块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胃食管连接部病变安全、有效、微创、可行的方法.

    作者:覃山羽;姜海行;赵华莹;覃凤燕;李晓敏;阳玉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培养

    康复医学是一门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新兴医学,目前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康复医学教育是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的源头,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点所在.本文结合康复医学的教学体会,对康复医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作者:王开龙;周宾宾;周诚恩;黄永;唐宏亮;张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乡镇卫生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微创溶栓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乡镇卫生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微创溶栓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溶栓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为观察组,了解两组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和本院的溶栓比例的差别,比较溶栓再通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 观察组在本院溶栓比例减少,在乡镇卫生院溶栓比例增多,并且缩短了溶栓时间,患者溶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死亡率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市级医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溶栓知识培训,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行溶栓治疗,对提高溶栓再通率、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晓荣;毛旭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研究进展

    外阴白色病变是发生在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的以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为特点的慢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影响生活质量、难以治愈而受到关注.聚焦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技术在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领域中展示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目前以其为核心技术的相关研究已经涵盖了从基础到临床等诸多领域.本文就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研究背景、有效性、优越性以及剂量学研究等进行综述.

    作者:杨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保留与不保留残端重建交叉韧带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保留与不保留残端重建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 在PubMed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等数据库检索有关关节镜下保留与不保留残端重建交叉韧带效果的临床对照文献,采用Meta分析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共收集5个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后交叉韧带,保留残端组在Lysholm评分上与不保留残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4),而IKD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于前交叉韧带,两种方法治疗后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5);IKDC评分和KT-20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残端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比不保留残端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不保留残端重建术.这两种方法的优劣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作者:廖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术式和传统开腹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4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开腹术,观察组20例采用腹腔镜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道恢复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肿瘤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手术疗效优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对直肠癌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创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肠道恢复,有效延长生存期,有利于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英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药物介入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药物介入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的溶栓介入治疗均在6h以内进行,治疗组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对照组选择尿激酶进行溶栓.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 (56/60)与78.3% (47/6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再发脑梗死、脑出血、恶心呕吐、感染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有很好的预后效果,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应用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李俐娟;周景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诊断及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诊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94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经传统面神经切断术治疗52例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观察组经影像学检查诊断责任血管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术前影像学3 D-TOF-SPGR及3D-FFR检查压迫部位以AICA为主,AICA、PICA、SCA、VA、复合压迫、不确定责任血管压迫部位对比,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1% (91/94)明显优于对照组为84.62% (44/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P=0.0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例(40.43%)明显少于对照组30例(5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P =0.045).结论 术前影像学诊断责任血管,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治疗效,降低并发症.

    作者:薄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进修助产士单手保护接产带教方法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进修助产士单手保护接产的带教方法以提高助产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教学前评估、多媒体视频教学与理论授课、临床操作一对一带教和个案分析等教学方法对35例进修助产士进行带教,结束时对进修助产士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86%的学员在进修结束能掌握单手保护接产方法,工作5年以上、有接产经验的助产士学习效果更好.结论 采用教学前评估、多媒体视频教学与理论授课、临床操作一对一带教、个案分析等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进修助产士单手保护接产技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作者:潘敏;雪丽霜;零恒莉;饶倩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结节内钙化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3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甲状腺结节大小、数目、边界、内部回声(均匀)、钙化、肿块包膜、血流情况等.结果 43例患者经彩超诊断钙化率为88.3%,与病理诊断结果(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钙化直径在2 ~5 mm(78.00%),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钙化直径<2 mm(86.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患者经彩色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较高,临床医师可根据彩超检查钙化灶大小判断其病变性质,尽早给予治疗计划提高预后和生存率.

    作者:杨媚;史玉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