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洪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心绞痛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各24例、50例、46例;共169条血管、177处病变;A型22例,成功率100%、B型167例,成功率98.5%,C型88例,成功率90.9%;手术时间为(60.8±7.9) min,X线照射时间为(4.9±3.7)min,造影剂用量为(104.6±50.4) mL;术后心绞痛缓率为92.5% (111/120);术中并发症率为10.8% (13/120).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好,安全性强,并发症少,显著缓解患者心绞痛,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夏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适应证及可行性.方法 将158例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10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VAMT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适应证、可行性与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肺癌患者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癌患者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手术治疗肺癌,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可行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陈建发;陈壮;杨巧智;肖龙明;陈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中医手法及体位复位治疗高龄Kümmell's病的疗效.方法 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配合中医手法及使用俯卧后伸体位治疗42例高龄Kümmell's病患者.患者年龄75~ 94岁,平均82.4岁.均无明显脊髓神经受损症状,单节段27例,双节段15例,随访时间2个月~ 47个月,平均29.4个月.记录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病椎前柱高度、矢状面Cobb角及手术并发症,并分别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行手术疗效的综合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为20 ~ 45 min(平均29 min),术中累计X线透视时间平均32 s,术中出血量为5~10 mL(平均7.5 mL),平均住院4d,均在术后1~5d佩戴腰围下床.患者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病椎前柱高度、矢状面Cobb角、VAS评分、ODI、JOA与术前比较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第3天对比末次随访在以上指标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中医手法及体位复位是一种相对安全、创伤小、疗效肯定、高效治疗高龄Kümmell's病的临床方法.
作者:刘沛;陈思思;曹俊青;倪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小切口改良手术在甲状腺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21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采取小切口改良手术治疗,对照组100例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粘连率、颈部麻木不适率、颈前区疼痛率、吞咽不灵活率、切口皮下结节率、颈部紧缩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较常规术式优势明显,更加美观且手术创伤更小,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史国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腔镜术后疼痛及致痛物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地佐辛组(D组)20例、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F组)20例.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开始后的4、12、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镇痛效果,用Ramsay法观察镇静效果及舒适度(BCS)评级;测定麻醉前、术后12、24、48h血清五羟色胺(5-HT)和P物质(PS)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F组比较,术后4、12、24hD组和DF组VAS评分明显降低、BCS评级明显升高(P<0.05);术后4、12、24hD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2、24、48 h血清5-HT和PS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F组比较术后12、24、48hD和DF组血清5-HT和PS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DF组和F组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抑制术后五羟色胺和P物质浓度的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磊;魏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广西南宁市社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息病情况及使用胃、肠内镜检查的现状.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人群IBS患病率、出现IBS警报征象及进行胃、肠内镜检查的情况.结果 南宁市居民IBS的总患病率为6.5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其中年龄≥40岁者占73.00%;出现过IBS警报征象者占43.09%;无任何警报征象而进行过胃镜或肠镜检查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0.10%及16.50%,存在警报征象而进行过胃镜或肠镜检查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7.18%及28.21%,两个年龄组中存在不同的警报征象者组间行胃、肠镜检查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IBS者中行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41.00%及32.00%,年龄≥50岁且为男性者曾进行过胃镜及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57.14%及21.43%.结论 IBS是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较多患者具有加强随访及使用肠镜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指征,临床上应该把握好筛查指征,对IBS患者进行必要的肠镜检查.
作者:刘春斌;梁谷;李致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术式和传统开腹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4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开腹术,观察组20例采用腹腔镜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道恢复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肿瘤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手术疗效优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对直肠癌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创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肠道恢复,有效延长生存期,有利于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英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微创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疗方面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微创诊疗应用于消化道疾病,除了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诊治时间外,还能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小患者痛苦,降低创口感染率等.由于微创诊疗的特殊性,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定的器械,而消化道支架则是微创治疗中为常用的医用器械之一.从1885年[1]开始的创造性应用发展至今,其品种类型层出不穷,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消化道支架作为一种介入治疗器械,主要应用于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梗阻、穿孔、瘘以及术后预防性置入,起到机械扩张管腔、封闭瘘口、引流等作用.他的出现和常规性应用为消化道疾病领域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范志宁;刘真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碳酸利多卡因(LC)在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FB检查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在FB检查过程中分别使用LC和盐酸利多卡因(LH)行表面麻醉,使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患者指脉氧(Sp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的变化情况,并计算指脉氧变异率(SpO2-VR)、心率变异率(HR-VR)及呼吸频率变异率(RR-VR),记录FB检查时间及评价麻醉效果,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pO2-VR分别为(4.17 ±4.54)、(5.62 ±5.37) (P =0.103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VR分别为(2.54±1.36)、(2.91±1.5) (P=0.147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VR分别为(4.09±1.79)、(4.98±1.97)(P =0.009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检查时间分别为(8.59±3.73) min、(8.55±3.27) min(P =0.948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FB检查过程中,LC的表面麻醉效果优于LH,使用LC的患者呼吸较平稳,建议在FB检查中使用LC进行表面麻醉.
作者:张九进;官英勇;黄献锋;杨纯爱;梁宇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术后Il-6、C反应蛋白及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l-6、C反应蛋白水平,并记录疲劳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第1天IL-6、C反应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的IL-6、C反应蛋白分别为(34.51±5.29) ρ/ng·L-1、(12.67±2.55)ρ/ng·L-1,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疲劳综合指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能够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治疗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灿;邱克;沈雄山;李卫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PBL教学法)在儿童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来科轮转规范化培训医生、新进医生及进修医生按批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n=36),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n=37),分析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6.28±7.36)分,对照组为(87.32±9.45)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95.00±8.26)分,对照组为(84.00±7.43)分,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成绩(P<0.05);实验组对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总人数为161(89.44%),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总人数为60(3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6.72,P<0.01).结论 PBL教学法是儿童微创操作临床实践教学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章均;王珊;魏光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康复医学是一门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新兴医学,目前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康复医学教育是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的源头,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点所在.本文结合康复医学的教学体会,对康复医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作者:王开龙;周宾宾;周诚恩;黄永;唐宏亮;张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diffuse uterine leiomyoma-tosis,DUL)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肌瘤,传统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方式,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已日趋成熟.本文主要对HIFU在DUL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优越性进行综述.
作者:李吉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观察组,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长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有4例患者产生了脂肪液化病症,发生率为4.55%,明显高于观察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 <0.05).结论 相比于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恢复快,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素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全切术在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对收治的1例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全切术,观察患者的疼痛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2个月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关节镜下行内侧盘状半月板全切手术创伤小,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贝;严志强;杨康胜;刘伟;詹铁军;陈海强;叶团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进修助产士单手保护接产的带教方法以提高助产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教学前评估、多媒体视频教学与理论授课、临床操作一对一带教和个案分析等教学方法对35例进修助产士进行带教,结束时对进修助产士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86%的学员在进修结束能掌握单手保护接产方法,工作5年以上、有接产经验的助产士学习效果更好.结论 采用教学前评估、多媒体视频教学与理论授课、临床操作一对一带教、个案分析等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进修助产士单手保护接产技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作者:潘敏;雪丽霜;零恒莉;饶倩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连接部病变(GEJ)的疗效、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例经胃镜及超声内镜诊断位于胃食管连接部的病变并接受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过程,以及术中、术后、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20例患者经超声内镜检查,14例病灶起源于黏膜层,1例起源于黏膜肌层,1例起源于黏膜下层,4例起源于固有肌层.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其中15例病灶均由ESD一次性完整切除,5例病灶分块完整切除.病灶长径1.0 ~4.5 cm,平均直径1.76 cm.手术操作时间为30 ~ 180 min,平均操作时间为84 min.全组病例均无迟发性出血、穿孔、气腹、纵隔气肿等并发症,无追加外科手术及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20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增生性息肉10例,平滑肌瘤4例,炎症2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溃疡病1例,管状腺瘤性息肉1例,平滑肌肉瘤1例.18例得到随访,术后1~3个月内镜复查病灶愈合良好,未见病变残留、复发.结论 ESD整块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胃食管连接部病变安全、有效、微创、可行的方法.
作者:覃山羽;姜海行;赵华莹;覃凤燕;李晓敏;阳玉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跟骨骨折的传统手术方法有一定手术局限性,破坏了较大的局部覆盖组织,导致术石较多的并发症.随着对跟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及微创技术的发展,如今闭合复位经皮撬拨内固定技术、小切口切复内固定技术、关节镜辅助跟骨骨折复位技术、外固定架固定跟骨骨折技术、球囊扩张复位跟骨成形术等日趋成熟.
作者:户小彬;王大卫;张津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与总结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优越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50例接受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患者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在B超监视中用肾穿刺针穿刺到结石表面或目标肾盏,将结石击碎并取出.结果 50例中一期手术成功取石者为66.00%,二期手术成功取石者为24.00%,三期手术成功取石者为4.00%,结石总取净率为94.00%,所有病例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损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手术并发症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巧智;陈威;陈壮;肖龙明;陈建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乡镇卫生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微创溶栓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溶栓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为观察组,了解两组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和本院的溶栓比例的差别,比较溶栓再通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 观察组在本院溶栓比例减少,在乡镇卫生院溶栓比例增多,并且缩短了溶栓时间,患者溶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死亡率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市级医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溶栓知识培训,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行溶栓治疗,对提高溶栓再通率、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晓荣;毛旭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