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效果分析

夏向阳

关键词:冠心病, 支架植入, 冠状动脉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心绞痛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各24例、50例、46例;共169条血管、177处病变;A型22例,成功率100%、B型167例,成功率98.5%,C型88例,成功率90.9%;手术时间为(60.8±7.9) min,X线照射时间为(4.9±3.7)min,造影剂用量为(104.6±50.4) mL;术后心绞痛缓率为92.5% (111/120);术中并发症率为10.8% (13/120).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好,安全性强,并发症少,显著缓解患者心绞痛,值得推广与使用.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与总结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优越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50例接受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患者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在B超监视中用肾穿刺针穿刺到结石表面或目标肾盏,将结石击碎并取出.结果 50例中一期手术成功取石者为66.00%,二期手术成功取石者为24.00%,三期手术成功取石者为4.00%,结石总取净率为94.00%,所有病例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损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手术并发症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巧智;陈威;陈壮;肖龙明;陈建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结节内钙化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3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甲状腺结节大小、数目、边界、内部回声(均匀)、钙化、肿块包膜、血流情况等.结果 43例患者经彩超诊断钙化率为88.3%,与病理诊断结果(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钙化直径在2 ~5 mm(78.00%),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钙化直径<2 mm(86.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患者经彩色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较高,临床医师可根据彩超检查钙化灶大小判断其病变性质,尽早给予治疗计划提高预后和生存率.

    作者:杨媚;史玉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10例宫颈表面光滑,22例宫颈轻度糜烂,40例宫颈中度糜烂,18例宫颈重度糜烂,均在月经干净后3~7d内采取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进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结果 高频电刀术后的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相符情况: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与高频电波刀病理诊断相符者47例,糜烂程度升级6例,糜烂程度降低5例.除1例患者复发为轻度宫颈糜烂,经物理治疗后正常外,其余89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99.9%.结论 在阴道镜直视下应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手术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手术成功率高,疗效显著,适宜推广运用.

    作者:宋秀俊;曾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右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右半肝切除术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研究组予以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比分析两组基本手术指标、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血流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ALB)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作者:肖进;邓修民;钟腾猛;陆炳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研究进展

    外阴白色病变是发生在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的以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为特点的慢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影响生活质量、难以治愈而受到关注.聚焦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技术在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领域中展示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目前以其为核心技术的相关研究已经涵盖了从基础到临床等诸多领域.本文就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研究背景、有效性、优越性以及剂量学研究等进行综述.

    作者:杨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培养

    康复医学是一门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新兴医学,目前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康复医学教育是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的源头,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点所在.本文结合康复医学的教学体会,对康复医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作者:王开龙;周宾宾;周诚恩;黄永;唐宏亮;张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保留与不保留残端重建交叉韧带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保留与不保留残端重建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 在PubMed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等数据库检索有关关节镜下保留与不保留残端重建交叉韧带效果的临床对照文献,采用Meta分析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共收集5个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后交叉韧带,保留残端组在Lysholm评分上与不保留残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4),而IKD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于前交叉韧带,两种方法治疗后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5);IKDC评分和KT-20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残端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比不保留残端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不保留残端重建术.这两种方法的优劣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作者:廖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诊断及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诊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94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经传统面神经切断术治疗52例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观察组经影像学检查诊断责任血管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术前影像学3 D-TOF-SPGR及3D-FFR检查压迫部位以AICA为主,AICA、PICA、SCA、VA、复合压迫、不确定责任血管压迫部位对比,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1% (91/94)明显优于对照组为84.62% (44/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P=0.0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例(40.43%)明显少于对照组30例(5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P =0.045).结论 术前影像学诊断责任血管,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治疗效,降低并发症.

    作者:薄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在儿童肿瘤外科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PBL教学法)在儿童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来科轮转规范化培训医生、新进医生及进修医生按批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n=36),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n=37),分析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6.28±7.36)分,对照组为(87.32±9.45)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95.00±8.26)分,对照组为(84.00±7.43)分,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成绩(P<0.05);实验组对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总人数为161(89.44%),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总人数为60(3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6.72,P<0.01).结论 PBL教学法是儿童微创操作临床实践教学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章均;王珊;魏光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预防应用

    深静脉血全形成是指血液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在深静脉中出现不正常的凝结,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从骨科患者自身情况、手术因素和疾病康复过程因素等方面归纳了影响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并对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从而对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进一步探索.

    作者:杨玉群;李春容;林少虹;黄勇珍;黄喜婵;李丽婵;何玉萍;吴锡娣;顾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药物介入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药物介入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的溶栓介入治疗均在6h以内进行,治疗组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对照组选择尿激酶进行溶栓.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 (56/60)与78.3% (47/6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再发脑梗死、脑出血、恶心呕吐、感染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有很好的预后效果,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应用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李俐娟;周景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对鼻黏膜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对鼻黏膜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糖精试验测定(实验组,3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病人)术前、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鼻腔黏膜纤毛输送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MTR);同时与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慢性肥厚性鼻炎病人(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3、6个月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分别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分别较术前明显减慢(均P<0.01),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MTR均减慢(P<0.01).结论 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对鼻黏膜纤毛无明显影响,对鼻腔黏膜正常生理结构影响不大.

    作者:梁冬泳;古道健;黄岳;李趣;何金年;卓勇智;王菊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腔镜术后疼痛及致痛物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腔镜术后疼痛及致痛物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地佐辛组(D组)20例、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F组)20例.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开始后的4、12、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镇痛效果,用Ramsay法观察镇静效果及舒适度(BCS)评级;测定麻醉前、术后12、24、48h血清五羟色胺(5-HT)和P物质(PS)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F组比较,术后4、12、24hD组和DF组VAS评分明显降低、BCS评级明显升高(P<0.05);术后4、12、24hD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2、24、48 h血清5-HT和PS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F组比较术后12、24、48hD和DF组血清5-HT和PS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DF组和F组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抑制术后五羟色胺和P物质浓度的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磊;魏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分别于术前、治疗后48 h、末次随访时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对术前、治疗后48 h、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率与Cobb角行方差分析.结果 42例(术后48 h)中CR者25例,PR者14例,MR者3例,无NR者,总有效率为92.8%;术后随访时间为3 ~12个月,平均8个月,VAS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术前和术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和末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 h和末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减轻疼痛感,远期患椎椎体高度丢失量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简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麦刚;刘振颖;岑明;梁益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治疗盆腔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治疗盆腔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33例盆腔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穿刺组(A组)73例和开腹手术组(B组)60例,A组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B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术后1~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记录其手术指标差异情况.结果 (1)A组术程、出血量、创口直径、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等指标分别为(42.5±12.3)min、(32.8±4.4) mL、(2.3 ±0.5)mm、(2.3±0.5)d和(3.4±0.7)分,明显优于B组(P<0.05);A组穿刺成功73例,B组手术成功59例,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提升至91.8%(70/73),B组则降低至65.0%(5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随访期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2.7%(2/73),同B组的3.3%(2/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染4例(6.7%)、妊娠8例(13.3%),A组无一例感染,妊娠27例(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症状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盆腔囊肿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近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卢芳;曹承志;施维;游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种术式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两种术式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36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分为研究组20例,实施腹腔镜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对照组16例,实施阴式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HCG降至正常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HCG降至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剖产瘢痕妊娠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及疗效肯定等优点,同时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丽;韦业平;邵世清;黄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碳酸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碳酸利多卡因(LC)在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FB检查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在FB检查过程中分别使用LC和盐酸利多卡因(LH)行表面麻醉,使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患者指脉氧(Sp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的变化情况,并计算指脉氧变异率(SpO2-VR)、心率变异率(HR-VR)及呼吸频率变异率(RR-VR),记录FB检查时间及评价麻醉效果,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pO2-VR分别为(4.17 ±4.54)、(5.62 ±5.37) (P =0.103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VR分别为(2.54±1.36)、(2.91±1.5) (P=0.147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VR分别为(4.09±1.79)、(4.98±1.97)(P =0.009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检查时间分别为(8.59±3.73) min、(8.55±3.27) min(P =0.948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FB检查过程中,LC的表面麻醉效果优于LH,使用LC的患者呼吸较平稳,建议在FB检查中使用LC进行表面麻醉.

    作者:张九进;官英勇;黄献锋;杨纯爱;梁宇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进修助产士单手保护接产带教方法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进修助产士单手保护接产的带教方法以提高助产教学质量.方法 采用教学前评估、多媒体视频教学与理论授课、临床操作一对一带教和个案分析等教学方法对35例进修助产士进行带教,结束时对进修助产士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86%的学员在进修结束能掌握单手保护接产方法,工作5年以上、有接产经验的助产士学习效果更好.结论 采用教学前评估、多媒体视频教学与理论授课、临床操作一对一带教、个案分析等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进修助产士单手保护接产技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作者:潘敏;雪丽霜;零恒莉;饶倩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对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在寻找梨状肌综合征病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应用超声对梨状肌、梨状肌下孔及坐骨神经进行形态学上的检查,观察坐骨神经走行及其分支是否正常,测量梨状肌、梨状肌下孔及坐骨神经厚度,研究三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并与对侧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患侧梨状肌形态学发生改变,患侧梨状肌厚度明显大于对侧(P<0.05),梨状肌下孔厚度较对侧明显缩小(P<0.05),坐骨神经较健侧明显变窄(P<0.05),患侧三组测值存在明显负相关(r均>0.65,P<0.05);两例患者患侧坐骨神经走行异常.结论 超声能够清楚地显示梨状肌及其周边组织,为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及排除病因提供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杨稀月;陶宗欣;苏芬莲;许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中的应用研究

    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diffuse uterine leiomyoma-tosis,DUL)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肌瘤,传统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方式,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已日趋成熟.本文主要对HIFU在DUL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优越性进行综述.

    作者:李吉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