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价值

王志涛

关键词:腹腔镜, 普外科, 急腹症, 开腹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腹腔镜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效果.方法 急腹症患者共85例,分为治疗组(应用腹腔镜治疗)42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4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44.3±11.2) min、住院时间(8.2±1.2)d、术后排气时间(18.2±4.8)h、术中出血量(26.2±8.5)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7.67%,优于对照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较小、恢复快,明显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颤患者右房-冠状窦电传导特点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右房-冠状窦电传导的特点.方法 房颤组为阵发性房颤患者23例,对照组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患者19例.应用固定程序S1S1500、400、350、300、280 ms起搏低位右心房(LRA),测量低位右心房到冠状窦CS近端、CS远端的传导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房颤组的低位右心房到冠状窦近端、远端的传导时间有差异,随着起搏时间的递减S1S1500 ms~ 400 ms尤以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窦心房交界处存在传导电延缓,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

    作者:罗伟生;林明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节段固定治疗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为了解近年来单节段固定治疗寰椎骨折的相关信息,在CNKI数据库搜索近5年来有关单节段固定治疗寰椎骨折的文献,分析总结其手术方式选择、适应证、随访结果、术中注意事项、生物力学研究等指标.结果提示单节段固定对单纯的寰椎骨折患者切实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良好、可获得良好的生物稳定性,但对于完全性寰椎骨折或者存在严重并发症、生理缺陷的患者不建议应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纯寰椎骨折可以很好的保留上颈椎的运动功能,是生理性修复寰椎损伤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江;李小峰;杨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654-2联合75%乙醇预防吡拉西坦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654-2联合75%乙醇预防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治疗的患者105例,随机编号并按奇偶数分为实验组52例,于输液前15 min至输液结束后15 min持续用654-2注射液联合75%乙醇湿敷;对照组53例,按同样方法湿敷0.9%生理盐水.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54%(6/52),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的88.68% (47/53)(P<0.001);实验组疼痛发生率为7.7%(4/52),低于对照组的疼痛发生率为83.02% (44/53) (P <0.001).结论 654-2注射液联合75%乙醇湿敷预防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

    作者:杨景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并分析腹腔镜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效果.方法 急腹症患者共85例,分为治疗组(应用腹腔镜治疗)42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4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44.3±11.2) min、住院时间(8.2±1.2)d、术后排气时间(18.2±4.8)h、术中出血量(26.2±8.5)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7.67%,优于对照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较小、恢复快,明显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梗死介入下动脉溶栓的护理进展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较为危险的急性疾病,经过治疗许多患者也可能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目前动脉溶栓为疗效较为满意的脑梗死治疗方法,而该方法也需要配合系统的临床护理,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疗效.而脑梗死的临床护理可对患者起到巨大的帮助.现对脑梗死的临床护理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琼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胸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在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2年行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术后2年行Otani分级疗效评定,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5.2h,平均(3.5±0.6)h;术中出血量450~2 000 mL,平均(950±100) mL.术后1年Frankel分级C、D、E级分别为17例、12例、3例,术后2年Frankel分级C、D、E级分别为8例、17例、7例,术后1年、2年与术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2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疗效评价,优15例(46.88%),良12例(37.50%),可5例(15.62%),优良率为84.38%.1例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即刻出现脊髓功能障碍加重,经针对性处理后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作者:许球祥;武明鑫;孙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

    目的 探讨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140例单纯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78例给予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疼痛知识考核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疼痛知识考核评分显著提高,与建立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建立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疼痛管理技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月英;欧阳浪;何西波;黄敏芳;欧阳礼英;黄燕玲;黄亚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9.4 ±34.9)mL,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2±1.3)d、(2.5±0.9)d、(2.6±0.7)d、(11.2 ±6.2)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梗阻1例,腹腔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1例,术后复发转移率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ELAPE手术可扩大切除范围,明确解剖结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龙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TLIF治疗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式对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TLIF术式,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开放TLIF术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分(JOA)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微创TLIF术式对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杨显泉;宋光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可行性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符合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指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观察组以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6 ug/kg,1min后注射丙泊酚2 mg/kg,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唤无反应后开始穿刺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穿刺方法.术中均监测BP、HR、ECG、SpO2疼痛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30 min、2h和4h疼痛的百分率.结果 观察组2例出现轻微肢动,无术中知晓发生,患者无主诉疼痛;对照组术中中、重度疼痛20例(66.69%),出现肢动、呻吟者分别为100% (30/30)和43.3%(13/30),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中对照组SBP升高和HR增快,并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4h内前列腺疼痛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 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

    作者:何欢;唐培佳;卓涛;谭冠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冠脉介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并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佳药物治疗包括培哚普利、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曲美他嗪等;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冠脉介入治疗.随访1年,观察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状态(NYHA分级)以及心超变化情况.结果 冠脉介入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药物治疗相比,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及心超各项指标.

    作者:王晓冬;曾波;许春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微创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特点及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微创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腺导管镜检查,其中对31例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管炎患者行灌注冲洗治疗.结果 56例乳头溢液患者中,首发症状为血性溢液的患者共8例,其中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导管内癌,1例导管浸润癌.31例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管炎患者在乳腺导管镜下行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的混合液灌注冲洗治疗后痊愈.结论 乳腺导管镜对乳头溢液患者具有良好的微创诊断价值,对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管炎患者具有良好的微创治疗价值.

    作者:雷雯;林庆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8-Gauge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多发病灶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8-gauge麦默通(Mammotome,MMT)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多发病灶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8-gauge MMT微创旋切术的80例患者,根据病灶数目分为高发组42例(单侧乳房病灶≥7个)和对照组38例(3个≤单侧乳房病灶<7个),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全部病灶均经8-gauge MMT微创旋切术切除,高发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乳房无变形.结论 8-gauge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腺多发病灶具有简单安全、微创美观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诊治双乳多发隐匿性病灶,随着切除病灶数目的增多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作者:董华英;王伟;汤鹏;钟晓捷;吴诚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9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开展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9例.于右侧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作1.5 ~2 cm切口为观察孔兼辅助操作孔,右侧腋前线第3或第4肋间作2~4 cm切口为主操作孔,均切除瘤体与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未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及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死亡.9例手术时间90~ 18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30~ 250 mL,平均150mL.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8.3d.术后随访7例,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10个月,均无复发、转移,重症肌无力症状无明显加重.结论 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作者:许家君;陈胜家;聂运祥;陈世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下肢活动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RP)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活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TURP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TURP术后常规护理及早期下肢床上活动健康教育及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观察比较术后患者下肢活动依从性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下肢活动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期间无DVT发生,对照组发生DVT3例.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能提高老年TURP患者术后下肢活动的依从性,对预防DVT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孙文杰;黄凤荣;谭艳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 将360例行PCNL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术后不适及并发症护理;循证组患者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基础上,主要针对延迟出血、发热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循证组延迟出血、发热、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在PCNL术后并发症防治中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作者:黄萍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术后出血情况的比较

    目的 比较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术后出血的情况.方法 选取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组(观察组)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3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迟发性出血次数及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迟发性出血率为6.92%(9/130),对照组迟发性出血率为14.62%(19/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2,P=0.04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10天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控制术后出血方面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

    作者:程默羽;汪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剂量碘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随着头颈部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双低剂量”CT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他不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及总碘负荷,而且减少各种潜在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扫描和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CT检查向着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前进.本文就头颈部“双低剂量”CT血管造影技术在碘对比剂的规范化、科学化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高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曲氨萘德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曲氨萘德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72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曲氨萘德玻璃体腔注药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性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3、6、12月的视力、眼压、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黄斑阈值敏感度.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1、3、6与12月平均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治疗后1月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6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视力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3~ 12月眼压均维持至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值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点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经治疗后1、3、6与12月黄斑阈值敏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之后1月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6月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后对照组MTS值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状水肿可明显减少或消除黄斑水肿,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改善视力,疗效更可靠持久.

    作者:赵海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下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泪道阻塞患者30例(30眼)用鼻内窥镜下行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置入环形线管(1年后拔管).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随访,进行泪道冲洗,对泪道畅通情况以及内窥镜下的泪囊鼻腔吻合口开放和周围组织增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12个月内带管冲洗均通畅,拔管时冲洗均通畅.拔管1月后治愈25例,治愈率为83.3%.结论 鼻内窥镜下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用于治疗泪道阻塞,创伤小,疗效显著.

    作者:唐秀武;卢林德;赵华平;宋强;覃小平;何乾;黄岚;安莹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