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陈德忠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早期(病后48~ 72 h)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血性脑脊液,对照组则隔日行腰椎穿刺术放血性脑脊液,观察两组治疗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头痛缓解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颅内压下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减少并发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早期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的应用效果.方法 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06例,随机选取同期按常规开胸手术者82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 胸腔镜组中转开胸3例,其术中出血量、带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开胸组(P<0.05),手术时间则长于开胸组,而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勇;朱一蒙;刘晓强;沈荣明;崔建勇;朱栋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9.4 ±34.9)mL,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2±1.3)d、(2.5±0.9)d、(2.6±0.7)d、(11.2 ±6.2)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梗阻1例,腹腔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1例,术后复发转移率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ELAPE手术可扩大切除范围,明确解剖结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龙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耳后注射与全身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给药与全身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两组,A组30例行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每隔3天一次,共5次;B组32例予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滴5d,第6天改为每晨顿服泼尼松30 mg,第9天改为每晨顿服泼尼松10 mg,第12天改为每晨顿服泼尼松5mg,1疗程共15 d.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纯音听阈均值分别提高了(19.570±6.351) dB和(13.406±11.697)dB,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短暂性血糖轻微升高发生率13.33% (4/30),B组25.00% (8/32),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出院后两组复查血糖均恢复正常,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优于全身用激素,操作方便,副作用更低,更加安全.

    作者:覃宏康;何中扬;零兴勤;班正锋;梁华;王启俊;彭兖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并分析腹腔镜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效果.方法 急腹症患者共85例,分为治疗组(应用腹腔镜治疗)42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4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44.3±11.2) min、住院时间(8.2±1.2)d、术后排气时间(18.2±4.8)h、术中出血量(26.2±8.5)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7.67%,优于对照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较小、恢复快,明显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术中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炭在保护甲状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纳米炭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患者100例,均行根治手术,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术中注射纳米炭,对照组术中未注射纳米炭,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央区淋巴结、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甲腺状内注射纳米炭,可保护患者甲状腺功能.

    作者:吴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改良指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指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29指)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改良指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缺损面积为0.8 cm×1.2cm~2.5 cm×4.0cm,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中皮瓣成活24例,成活率达96.00%,1例切口感染,5例皮瓣臃肿,给予适当药物治疗后均痊愈,术后随访(9.34±0.23)个月,皮瓣色泽红润,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供区愈合较好,无明显色素沉着,基本留取了指体长度与外形,皮瓣感觉明显改善,两点辨别觉4.5~7.0 mm.结论 改良指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

    作者:欧阳阳钢;王洁;刘瑞祥;黄晓瑜;陈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下肢活动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RP)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活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TURP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TURP术后常规护理及早期下肢床上活动健康教育及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观察比较术后患者下肢活动依从性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下肢活动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期间无DVT发生,对照组发生DVT3例.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能提高老年TURP患者术后下肢活动的依从性,对预防DVT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孙文杰;黄凤荣;谭艳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抽取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其中接受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35例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出院后随访6~ 12个月,记录两组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161.8±13.0)min VS(189.5±13.7) min]、切口大小[(5.9±0.8)cm VS(17.2±1.5)cm]、术中出血量[(149.1±26.6)mL VS(343.3±87.8)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9±0.8)d VS(4.9±1.0)d]、住院时间[(13.2±2.8)d VS(20.0±4.2)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7% (3/45),与对照组的28.6% (1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近远端切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或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均有良好的根治性效果,远期存活率相似,但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徐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和对比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分成腹腔镜组(51组)和开腹组(50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切口、腹腔感染程度、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4.8±15.5) min,开腹组(57.6±14.8)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5.4±1.1)d,开腹组(14.5±3.6)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33.4±9.2)h,开腹组(32.4±8.7)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现象,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具有术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率低等优点,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万里鹏;覃艳琼;吴安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麻醉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近年被引入并应用于临床麻醉监测的一种超声诊断技术.由于经食道探测心脏,超声衰减较少,能用高频率超声探头呈现出清晰的图像,故在评价心脏结构与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其应用范围包括患者麻醉后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和术后即刻诊断.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实时的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为麻醉管理和手术提供有力的帮助,在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而且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到非心脏手术的术中监测,成为术中监测的重要手段.

    作者:韦国温;赵建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胸腔镜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强化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腔镜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强化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2例,恶化0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6例,恶化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2.585 9,P<0.05).观察组整体缓解率为93.3% (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 (22/30);观察组术后发生消化道反应1例,发热2例,全身不适1例,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 (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 (15/30) (P <0.05).结论 在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恶性胸腔患者护理中,应用强化干预方案,可提升患者的临床缓解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罗惠玲;叶艳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自制紫外光LED消毒罐灭菌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自制紫外光LED医用消毒罐的灭菌效果.方法 将100把无菌钳(镊)经人工染上5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后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A组)50把,采用自制的紫外光LED消毒罐对其灭菌;对照组(B组)50把,采用传统的压力蒸汽灭菌储物罐进行灭菌,观察5个标准菌株在两种不同的灭菌方式下的灭菌效果.结果 在灭菌总数中,A组50把样本中,灭菌成功47把,无效3把,有效率94%,B组灭菌成功48把,无效2把,有效率9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灭菌类别中,A组对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灭菌率为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灭菌率为90%;B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的灭菌率为100%,对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灭菌率为9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的200~ 275 nm波长的高功率紫外光LED消毒罐具有与传统高压消毒罐相当的灭菌效果,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黄娟;徐晓红;牛丽华;卫俊;甘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腔内带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带膜支架介入治疗的手术前及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行腔内带膜支架介入治疗,对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 21例患者主动脉腔内带膜支架均置入成功,术后恢复满意,全部好转出院.结论 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腔内带膜支架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护理人员在术前和术后严格、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韦永金;郑宝石;莫丽勤;陈晓春;邹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剂量碘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随着头颈部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双低剂量”CT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中,他不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及总碘负荷,而且减少各种潜在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扫描和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CT检查向着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前进.本文就头颈部“双低剂量”CT血管造影技术在碘对比剂的规范化、科学化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高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房颤患者右房-冠状窦电传导特点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右房-冠状窦电传导的特点.方法 房颤组为阵发性房颤患者23例,对照组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患者19例.应用固定程序S1S1500、400、350、300、280 ms起搏低位右心房(LRA),测量低位右心房到冠状窦CS近端、CS远端的传导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房颤组的低位右心房到冠状窦近端、远端的传导时间有差异,随着起搏时间的递减S1S1500 ms~ 400 ms尤以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窦心房交界处存在传导电延缓,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

    作者:罗伟生;林明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纤维喉镜手术以及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声带良性病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运用支撑喉镜手术治疗的45例为实验组,纤维喉镜手术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为91.11%(41/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 (4/45),对照组为11.11% (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纤维喉镜手术以及支撑喉镜手术在治疗声带良性病变上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作者:付花梅;吴杰;吴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术后出血情况的比较

    目的 比较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术后出血的情况.方法 选取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组(观察组)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3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迟发性出血次数及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迟发性出血率为6.92%(9/130),对照组迟发性出血率为14.62%(19/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2,P=0.04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10天疼痛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控制术后出血方面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

    作者:程默羽;汪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TLIF治疗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式对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TLIF术式,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开放TLIF术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分(JOA)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微创TLIF术式对Ⅰ或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杨显泉;宋光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524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妇科15 243例腹腔镜手术资料及其中10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15 24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发生并发症105例,发生率为0.69%;其中附件手术、肌瘤剔除、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鞘内宫切、宫颈癌根治术及其他手术类型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36% (40/11 260)、2.64% (34/1 286)、1.72% (26/1 513)、3.17%(2/63)、8.33%(1/12)、0.18%(2/1 100);各类手术有无腹部手术史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难度、手术者经验有关,与有无腹部手术史无关,可能与及时中转开腹有关.加强手术医生分级管理培训,严格按规范训练,熟练操作,腹腔镜手术困难时及时中转开腹,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秀芬;李忻琳;钟小青;韦红兰;陈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手术基础上行小脑幕切开术.观察两组术后48 h脚间池、环池和四叠体池显现率及术后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48 h脚间池、环池和四叠体池显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恢复良好18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对照组则分别是9例、8例、7例、4例和6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2例,对照组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2例、大脑后动脉梗死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在标准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基础上行小脑幕切开,既可使嵌顿的颞叶钩回、海马回复位,松解疝环,解除脑干压迫,减轻脑于继发性损害,又可解除梗阻性脑积水,有效降低脑压,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杰;李世樟;朱栋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