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丽华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肤电刺激引导定位用于臂丛N阻滞(肌间沟)的效果.方法 60例在臂丛N阻滞下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n=30),Ⅰ组:经皮肤神经刺激定位组;Ⅱ组:常规体表肌间沟定位.两组均使用0.375%罗哌卡因,用量1 mg·kg-1.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能满足手术的定位穿刺成功率.结果 Ⅰ组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定位穿刺成功率明显短于Ⅱ组.与Ⅱ组相比,Ⅰ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出现不适的患者比例低.结论 经皮神经刺激定位行肌间沟臂丛N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表定位的肌间沟臂丛N阻滞,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谢涛;肖金苗;张立东;罗显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先天性无阴道为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或双侧副中肾管尾端发育不良所致[1].因无阴道严重影响女性的婚姻及生活,临床治疗中需给患者塑造一个符合生理需求的人工阴道,解决患者婚后性生活等问题.随着腹腔镜在妇科疾病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我科自2009年以来由开腹行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改进为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此术式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在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术后护理工作中,如何及早发现这些并发症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相当重要.
作者:陈二玲;郑建敏;黄一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体外循环后神经精神不正常的发生率可高达50%[1],而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的表现较成人有所不同.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112例3~8岁小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发生精神障碍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红燕;宋楚茵;黄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外科的广泛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已成为治疗肾结石的主流术式,其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预后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1].然而,术后仍有27.6%的患者发热,11.2%~25.5%的患者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2].了解发热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有利于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我院采用B超引导下行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中出现术后发热38例,经积极治疗和完善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黄芸新;杨玉群;黄燕华;朱桂英;黄文容;朱小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圆韧带修补严重水肿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行腹腔镜肝圆韧带修补严重水肿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胃窦部穿孔8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24例,手术时间为30~60 min,平均50 min,住院时间为7~12 d,平均8 d;3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其中有27例于术后6~8个月行胃镜检查发现溃疡愈合.结论 腹腔镜下利用肝圆韧带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牢靠,可以作为腹腔感染较重、大网膜不能利用等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韦世壮;刘锦新;冯关荣;朱茂光;孙兴;韦昭懿;苏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男性患者常规方法留置气囊尿管失败时,在膀胱镜鞘协助下成功留置气囊尿管的可行性.方法 对101例常规方法留置气囊尿管患者,在膀胱镜鞘协助下留置气囊尿管.予奥布卡因凝胶表面麻醉成功后,膀胱镜鞘经尿道外口置入膀胱内,拔出闭孔器,插入斑马导丝,退出膀胱镜鞘,将尿道外端的斑马导丝穿入顶端已剪孔的气囊尿管,尿管沿导丝推入膀胱,拔出导丝,注水固定尿管.结果 101例患者中,97例成功留置尿管,1例因后尿道结石过大嵌顿于后尿道,2例因尿道狭窄明显,1例尿道球部撕裂伤明显,导致无法通过膀胱镜鞘,无法留置尿管.结论 在膀胱镜鞘协助下留置气囊尿管,实用可行,操作简单,可避免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对于尿道撕裂伤患者可避免送手术室行膀胱镜下或输尿管镜下留置气囊尿管等.
作者:邱光进;冯振华;黄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膀胱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多见于下尿路梗阻的患者,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症易并发膀胱结石,微创处理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发展趋势.我院自2009年至2012年应用微创经皮膀胱钬激光联合负压吸引碎石取石术同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膀胱结石6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美达;李柏均;廖炳仕;欧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内镜检查钳取梨状窝肿物病理标本的配合方法与护理.方法 采用OLYMPUS(奥林巴斯)CV180型窄带成像电子鼻咽喉镜及配套显像系统对30例梨状窝肿物住院患者进行检查及钳取病理标本.结果 30例患者确诊梨状窝鳞状细胞癌28例,1例鳞状上皮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2次活检均诊断为黏膜慢性炎症.结论 窄带成像内镜检查对梨状窝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熟练的配合医生钳取病理组织能提高其检出率,对患者告知检查流程及进行必要的护理,可确保检查及操作的顺利完成.
作者:刘春红;张金桃;夏辉;何宁;兰桂萍;翁敬锦;韦柳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仪在精神疾病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胎心监护仪对胎心率和子宫收缩频率同步描记,观察和记录胎心率的连续变化.结果 951例精神疾病孕妇中,正常分娩104例,行剖宫产847例,剖宫产率为89.1%.胎心监护发现潜伏期频繁早发减速105例、严重迟发减速86例,频繁变化减速95例、混合减速71例、基线平直伴迟发减速37例,共397例胎儿宫内窘迫,经吸氧、改变体位、纠正酸中毒等措施,胎心改善后剖宫产361例,阴道分娩36例,新生儿窒息12例.无围产儿死亡病例.结论 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精神疾病孕妇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及早终止妊娠,以解除胎儿在宫内缺氧的高危环境,确保母婴的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赵雪春;黄海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驱血带辅助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采用驱血带辅助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48例49肢临床资料.结果 48例中,46例获得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一期愈合42例43肢,有3例延迟愈合,后经静力固定变动力固定方法处理,2例达骨性愈合,1例出现骨不连后改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加取自体骨植后达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4.8个月.X线骨痂明显,膝、踝关节活动好,无膝关节痛,无切口感染,无主钉断裂.结论 驱血带辅助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使用手术设备器械简单,实用性强,是一种较理想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作者:韦荣勇;胡伟强;谭志平;吴宁;徐光崇;徐光彩;李狄洪;柴世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约20%~30%[1].其传统手术方法是开颅直接行动脉夹闭,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血管内栓塞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具有微创、损伤小等优点.我院自2009年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30例,围手术期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盘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胸部扫描中,自动毫安与智能毫安的检查剂量.方法 对200例胸部CT平扫病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自动毫安技术(A组),另一组采用智能毫安技术(B组),用同一台设备进行检查,两组检查参数一致,只是毫安调节方式不同.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扫描长度具有可比性;A组的CT剂量指数(CTDI)值为(10.14±1.85)、B组CTDI值为(8.56±1.55)(P<0.01),A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值为(292.81±77.64),B组DLP值(273.93±53.0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GE Lightspeed VCT来说,智能毫安技术比自动毫安技术对降低胸部CT扫描剂量更有优越性.
作者:黄恒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1].股骨转子间骨折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死亡,经过临床分析发现,该病患者往往伴有慢性内科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首选手术治疗,一般应用内固定方式来稳定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PFN)属于髓内固定的一种,动力髋螺钉固定(DHS)属于髓外固定.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DHS和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分析这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发现PFN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DHS,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永生;黄善武;李加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在隐匿性脑挫裂伤的显示情况,探讨SWI对脑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有明确外伤史、CT表现不明显的挫裂伤病例先行CT平扫后再MRI常规扫描和SWI,常规扫描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比较常规扫描和SWI对脑挫裂伤病灶的显示率、数目、体积并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 73例患者中,常规MRI序列中FLAIR发现灶多(共465灶),T2WI序列次之(共342灶),T1WI序列少(共286灶);SWI检出963灶.SWI图像上病灶显示的范围均较在常规序列上显示要大,主要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斑点、小圆点、线条状及块状低信号,其显示病灶数量明显多于常规MRI序列.结论 SWI对隐匿性脑外伤病灶的显示优于常规MRI.
作者:黄建宁;王大成;罗良敏;张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术,手术时间120~240 min,黏膜下隧道长度8~12 cm,肌切开长度6~10 cm.术后随访时间2~5个月.10名患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未出现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许出血,1例术后并发肺炎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于术后3月复查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POEM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短期疗效肯定,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作者:覃山羽;姜海行;黄杰安;李晓敏;唐国都;雷荣娥;覃凤燕;谢明智;陆秀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阴道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在该院实施经阴道手术的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脏器损伤或中转开腹情况,患者出血量为50~550 mL,手术时间为40~78 min,平均(48.5±8.5)min,术后预后良好,术后12~24 h内可下床自由活动,在15~31 h后肛门排气,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4.2±1.2)d;术后2个月切口愈合良好,在随访中有9例患者再次子宫妊娠,其中2例患者在足月后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足月顺产4例,另3例患者行人工流产术结束妊娠.结论经阴道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是可行的,其安全可靠,成功率高,预后良好.
作者:阮艳;王润;欧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包皮龟头炎大都是发生于未行包皮环切术的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其炎症可引进尿路刺激征、龟头瘙痒及阴茎肿痛,如反复发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尿道外口狭窄及成年人阴茎癌.儿童因卫生观念差及包茎,不能配合清洗包皮内板及龟头,易导致包皮龟头炎.既往常规采用包皮扩张分离术或行包皮环切术,但患儿行包皮扩张分离术后因疼痛仍不能配合清洗及不能主动手法翻转包皮,故仍然容易复发;包皮环切术因术后并发症多及常因术后须换药及拆线引起的疼痛而使患儿及家属不易接受.我科采用包皮环扎术治疗有症状及并发症的儿童包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永当;余金良;陆高庆;黄宝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应用宫腹腔镜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经宫腔镜及腹腔镜取出均获成功.16例在宫腔镜下见节育器部分嵌顿在子宫内膜层及子宫肌层,其中14例用取环器或血管钳完整拉出,2例断裂,部分残留,在直视下用异物钳取出;19例宫腔镜下未见节育器或仅见节育环尾部,置入腹腔镜,其中仅用2个穿刺孔取出异位节育器5例,14例用3个穿刺孔,分离粘连及包裹,暴露节育器并取出,其中3例因无法找到节育器,行床头X线摄片定位,完整取出节育器.术中出血量(16.3±6.5)mL,手术时间(32.3±35.5)min.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宫腹腔镜下异位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福英;张彦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34例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患者均无明显外伤史,共38个椎体受损,其中单椎体损伤30人,两个椎体损伤4人,T12 5个、L1 14个、L2 5个、L3 4个、L4 8个、L5 2个.均在X线透视下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受损椎体先用球囊扩张,然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每个椎体注入量为2~6.5 mL(平均4.2 mL).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摄X线片测定椎体前缘压缩程度、椎体后缘压缩程度、椎体矢状面移位程度.结果 术中术后未发生硬膜破裂脑脊液漏;术后1例腰背痛未彻底缓解,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平均随访18.4个月(12~26个月).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X线和CT片显示骨水泥弥散良好;患者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12±1.23)分,明显低于术前的(7.27±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18.34 ±1.05)%,明显低于术前的(25.92±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后缘压缩程度和椎体矢状面移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影像学评分结果,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微创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孙伟;刘卫东;伊藤康信;杜茂信;龚良;刘向阳;赵明珠;钱忠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PKP治疗T11-L2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6例.根据术前DR正位片以髂后上嵴上缘连线为体外参照物向上测量距伤椎椎弓根窗中点距离,沿棘突中线向两侧测量距椎弓根窗外上象限距离选择进针点,根据CT片、DR侧位片选择进针角度,使用C型臂X光机透视1~2次即可微调准确选择伤椎及进针点、角度,经穿刺、套管植入、扩孔、球囊扩张,透视复位满意,再完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植入.采用X线片测定术前、术后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VAS法进行疼痛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0 mL.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50 min.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气胸、PMMA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16例经摄片提示椎体定位无误,住院时间5~12 d,平均8 d.16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38±1.09)分恢复为术后1周的(1.06±0.44)分,并维持稳定.Cobb′s角由术前(21.81±2.56)°恢复为术后1周的(8.19±3.41)°,并维持稳定.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51.10±4.69)%恢复为术后1周的(84.97±7.44)%,并维持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可明显减少术中C形臂X光机定位照射次数,减少医患双方X射线接触量,手术安全、可行,适用于T8~L5范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手术.
作者:汤长华;杨惠林;曹晓建;殷国勇;张晓慧;周晓宇;赵曙;张杰;纪兆亮;张坡;朱冬承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