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隐匿性脑挫裂伤中的应用

黄建宁;王大成;罗良敏;张爱华

关键词:脑挫裂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在隐匿性脑挫裂伤的显示情况,探讨SWI对脑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有明确外伤史、CT表现不明显的挫裂伤病例先行CT平扫后再MRI常规扫描和SWI,常规扫描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比较常规扫描和SWI对脑挫裂伤病灶的显示率、数目、体积并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 73例患者中,常规MRI序列中FLAIR发现灶多(共465灶),T2WI序列次之(共342灶),T1WI序列少(共286灶);SWI检出963灶.SWI图像上病灶显示的范围均较在常规序列上显示要大,主要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斑点、小圆点、线条状及块状低信号,其显示病灶数量明显多于常规MRI序列.结论 SWI对隐匿性脑外伤病灶的显示优于常规MRI.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316例报告

    腹腔镜手术是被广泛应用于妇科良性疾病中的一种微创技术,其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我院自2003年开始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经不断总结经验,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316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良性卵巢肿瘤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该手术的适应证、有效性及安全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陈锦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未破裂型宫角妊娠的手术技巧

    宫角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妊娠,临床上发病率较低,仅占异位妊娠的2%~4%[1].宫角妊娠若发生破裂,将引起致命性的腹腔内大出血和休克.以往对宫角妊娠的治疗是采用开腹行子宫角楔形切除或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我科于2005年7月至2013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宫角妊娠部位荷包缝合法治疗宫角妊娠妊娠25例,均成功治愈,无1例中转开腹和扩大手术范围,现报告如下.

    作者:凌丹;赵仁峰;胡晓霞;陈昌益;刘妮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硬镜行胃肠腔内检查时气腹机充气压力测定的应用体会

    临床上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手术前能通过纤维胃镜等明确诊断或同时治疗.但也有不少病人有时因出血量大不能承受有关检查,或反复出血在术前无法明确其病因和病灶部位,需急诊行开腹探查,术中常在开胃探查时又往往难以找到出血部位,给手术探查带来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术后有遗漏病灶、再次出血危及生命的风险.临床上往往对上消化道出血术中找不到明确病灶而盲目切胃,既有术后再出血,也有病灶残留的教训[1].有些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即使在倾注性大出血死亡后,也不能发现出血灶[2].我院首次报道了[3]腔镜在开腹手术胃肠道术中的检查与治疗.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腹腔镜及(或)输尿管硬镜对31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病人在术中进行胃肠腔内充气后行相应的胃肠腔内检查和辅助治疗,效果良好,现就检查时胃肠内充气压测定情况及术中护理报告如下.从本组病例证实,术中充气压力偏低或过高均可能影响出血灶的发现,且有并发症的风险[6,8].所以,胃肠内气压的控制是良好检查和治疗的前提.本组患者病例数有限,样本数量不大,对此结果在大样本中的意义及远期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作者:曾芝兰;何满莲;汪红梅;周新锋;黄勇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约20%~30%[1].其传统手术方法是开颅直接行动脉夹闭,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血管内栓塞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具有微创、损伤小等优点.我院自2009年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30例,围手术期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盘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术,手术时间120~240 min,黏膜下隧道长度8~12 cm,肌切开长度6~10 cm.术后随访时间2~5个月.10名患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未出现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许出血,1例术后并发肺炎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于术后3月复查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POEM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短期疗效肯定,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作者:覃山羽;姜海行;黄杰安;李晓敏;唐国都;雷荣娥;覃凤燕;谢明智;陆秀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胸部CT平扫中自动毫安与智能毫安技术的剂量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胸部扫描中,自动毫安与智能毫安的检查剂量.方法 对200例胸部CT平扫病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自动毫安技术(A组),另一组采用智能毫安技术(B组),用同一台设备进行检查,两组检查参数一致,只是毫安调节方式不同.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扫描长度具有可比性;A组的CT剂量指数(CTDI)值为(10.14±1.85)、B组CTDI值为(8.56±1.55)(P<0.01),A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值为(292.81±77.64),B组DLP值(273.93±53.0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GE Lightspeed VCT来说,智能毫安技术比自动毫安技术对降低胸部CT扫描剂量更有优越性.

    作者:黄恒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

    体外循环后神经精神不正常的发生率可高达50%[1],而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的表现较成人有所不同.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112例3~8岁小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发生精神障碍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红燕;宋楚茵;黄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4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42例,行一期取石38例,因合并肾积脓行二期取石4例,合并肾结石5例,合并肾积脓4例,取净率100%,手术时间为40~120 min,平均90 min,肾造瘘管放置3~7 d,平均5 d.住院时间7~12 d,平均8 d,无大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具有创伤少、住院时间短、出血少、结石清除率高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曹水原;曾隆桂;陈振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电子纵隔镜检查术在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电子纵隔镜检查术在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效果.方法 18例胸腔积液患者在全麻下用电子纵隔镜检查术全面检查胸膜腔,并在电视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18例胸腔积液患者中胸膜结核4例;恶性肿瘤胸膜腔转移8例(肺癌6例,宫颈癌、胃癌各1例);恶性间皮瘤2例;炎性病变4例,确诊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子纵隔镜检查术在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具有诊断率高、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雄;熊汉鹏;熊国江;吕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并发症分析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1].股骨转子间骨折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死亡,经过临床分析发现,该病患者往往伴有慢性内科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首选手术治疗,一般应用内固定方式来稳定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PFN)属于髓内固定的一种,动力髋螺钉固定(DHS)属于髓外固定.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DHS和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分析这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发现PFN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DHS,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永生;黄善武;李加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外科手术正经历由传统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的革命性变化.以智能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为主的内窥镜型外科手术机器人进一步拓宽了微创外科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范畴,引领了微创手术的高新技术和前沿水平[1].DVSS在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临床医学的里程碑,泌尿外科又是DVSS应用的主要阵地之一,开展范围较广,技术较为成熟.现根据DVSS在国内外的新进展并结合本中心的临床实践,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总结和评述.

    作者:沈周俊;王先进;何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7例(32椎),对病人手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值、病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作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死亡、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17个月至3年),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各项指标术后3 d和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取得满意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行压缩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夏东升;王斌;闫长明;王云清;贾星海;林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阑尾悬吊法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阑尾悬吊法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对收治的48例阑尾炎患者行阑尾悬吊法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镜下找到阑尾对应腹壁体表投影点,刺入带有10号丝线的大三角针,穿三角针10号丝线的一段留置腹腔外,穿刺针引过靠近阑尾系膜缘无血管处结扎阑尾,腹壁外提拉丝线,用血管钳固定悬吊阑尾.常规采取顺行或逆行法切除阑尾,后使用标本袋随脐部单孔操作平台一起取出.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32~92 min,平均45 min.术中追加多孔途径4例.无术后出血、腹腔脓肿、阑尾残端漏、肠管损伤及穿刺孔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4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穿刺孔疝、阑尾残株炎、粘连性肠梗阻或慢性窦道形成.结论 阑尾腹壁悬吊法降低了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难度,改善了手术视野显露,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利于单孔腹腔镜技术进一步推广.

    作者:姚晓峰;阮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手术,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后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7肋间为胸腔镜观察孔,在腋前线第4肋间作一长约2 cm的切口为操作孔.结果 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肺大疱胸腔外缝扎及胸膜摩擦固定术,手术时间45~60 min,出血量10~60 mL,平均30 mL;术后3~5 d全部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个月至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技术是一种简单、微创、经济的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治疗方法.

    作者:莫安胜;罗玉忠;杨小平;莫绍雄;吴军;韦懿桐;郭艺贞;何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PKP治疗T11-L2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6例.根据术前DR正位片以髂后上嵴上缘连线为体外参照物向上测量距伤椎椎弓根窗中点距离,沿棘突中线向两侧测量距椎弓根窗外上象限距离选择进针点,根据CT片、DR侧位片选择进针角度,使用C型臂X光机透视1~2次即可微调准确选择伤椎及进针点、角度,经穿刺、套管植入、扩孔、球囊扩张,透视复位满意,再完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植入.采用X线片测定术前、术后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VAS法进行疼痛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0 mL.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50 min.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气胸、PMMA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16例经摄片提示椎体定位无误,住院时间5~12 d,平均8 d.16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38±1.09)分恢复为术后1周的(1.06±0.44)分,并维持稳定.Cobb′s角由术前(21.81±2.56)°恢复为术后1周的(8.19±3.41)°,并维持稳定.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51.10±4.69)%恢复为术后1周的(84.97±7.44)%,并维持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可明显减少术中C形臂X光机定位照射次数,减少医患双方X射线接触量,手术安全、可行,适用于T8~L5范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手术.

    作者:汤长华;杨惠林;曹晓建;殷国勇;张晓慧;周晓宇;赵曙;张杰;纪兆亮;张坡;朱冬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膝关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38个膝关节)和对照组31例(34个膝关节),治疗组予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松解治疗,对照组予小针刀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松解膝关节可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作者:廖德发;黄东挺;李昌柳;李秋佳;黄大海;王喜龙;邝高艳;利春红;付崇;覃莉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彩超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在触诊阴性乳腺微小病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9例女性患者,在彩超实时引导下,应用Encor微创旋切系统,完整切除413个触诊阴性乳腺微小肿块.结果 1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术中疼痛可忍,VAS评分均在3分以下,术中无1例皮肤误切.术后均无感染发生、乳房变形和明显瘢痕形成,患者满意,术后3月复查彩超,无1例肿物残留.在≤3个肿块的107例患者中,术中出血、术后血肿、皮下淤斑发生率分别为5.61%(6/107)、11.21%(12/107)和22.43%(21/107);在>3个肿块的82例患者中,术中出血、术后血肿、皮下淤斑发生率分别为8.54%(7/82)、19.51%(16/82)和32.92%(27/8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肿、皮下淤斑随访3月均自行吸收消失.结论 彩超引导下触诊阴性乳腺微小肿块Encor微创旋切术,具有定位准确、切除完整、瘢痕小、乳房无变形等优点,是触诊阴性乳腺微小肿块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姚成才;蒋俊;蒋丽;孙军花;陈敢峰;郭兰中;韦巧萍;金鑫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35%~40%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减少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采用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方式,而髋动力加压钢板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是髓外固定经典术式,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逐渐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一定成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陆俭军;秦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自1987年法国Phillipe Mouret医师首次施行人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腹腔镜技术就以其创口小、康复快、痛苦轻、美容效果好等优点迅速在世界各地得以传播并发扬光大.我国腹腔镜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并得以迅猛发展,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腹腔镜技术已由当初的胆囊切除扩展到外科手术的各个领域.腹腔镜在胆道外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腹腔镜胆囊手术、肝外胆管结石手术已被广泛接受,但是腹腔镜在胆道外科中的有些方面比如在肝内胆管结石、高位胆道疾病等应用方面仍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腹腔镜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通过体格检查了解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过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年.5例残留前抽屉试验阳性,前移0.5 cm;2例Lachman试验阳性,前移0.5 cm左右;所有病例轴移试验阴性;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6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日常工作,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结论 前交叉韧带断裂解剖重建的效果优于传统的过顶位重建,经前内侧入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准确地将股骨骨道置于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的足迹内,具有更好的旋转稳定性.

    作者:韦钊岚;李富明;徐攀峰;韦宝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