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郭玉洁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 早期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在采用西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复方丹参滴丸在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改善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50例住院精神病人拒食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0例住院女病人拒食的观察,对患者拒食的多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病人进食[1],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秦绪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断调波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优势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断调波穴位同步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与目前其它疗法进行比较.结果:本法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临床证明可迅速解除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SaPa),改善症状.结论:断调波穴位治疗SAS疗效显著,方法科学、有效、简便、无创、易操作,无毒副作用,无反弹,利于普及.

    作者:田华;边尧鑫;李晓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伴有肾功能受损,如何选择降压药物并预防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我们对20例老年高血压病同时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佑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与单纯脑梗死之间的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将70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设为糖尿病组,62例单纯脑梗死病人设为非糖尿病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抗凝、抗血栓、脱水、降压和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糖尿病组同时给予降血糖治疗.结果:两组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P<0.01)、高脂血症发生率(P<0.01)、脑梗死治愈率(P<0.05)方面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组的疗效及预后明显较非糖尿病组差,其不良预后与高血糖有关.

    作者:于棉荣;鲍瑞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是一类继发于颅脑损伤后所出现的以兴奋、躁动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对于出现精神症状的颅脑损伤的治疗要从外伤和精神障碍两方面进行,此类患者的护理也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采用积极正确的、序贯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颅脑损伤的恢复和精神症状的控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2003年2月至2006年3月间我院精神科和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莉;程丹;刘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例氯氮平致粒细胞缺乏的护理

    氯氮平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疗效肯定.只要临床医生慎重使用,该药还是较安全的.在护理上细心观察,加强责任心,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般不致于发生严重的后果.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以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测定

    目的:了解慢性疲劳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关系.方法:我们收集了就诊于慢性疲劳门诊的患者共67人,均以不明原因的疲劳为主诉,病程至少在半年以上;将他们按年龄段分成青壮年组(年龄<50岁)和中老年组(年龄≥50岁),并相应的配以健康对照组.结果:青壮年组和中老年组叶酸缺乏的发生率和血清叶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青壮年组维生素B12的发生率及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中老年组血清维生素B1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文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B12缺乏很可能是中老年人慢性疲劳的原因之一,而青壮年慢性疲劳与此关系不大.

    作者:张新华;李高飞;樊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其中45例给予鼻塞式CPAP应用,对照组为37例,家长拒绝使用CPAP,采用头罩吸氧及药物来改善呼吸.结果:CPAP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明显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卫红;刘艳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临床比较

    近年来,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PTCA血运重建治疗手段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同时再灌流心律失常又非常常见,本研究就目前积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条件下,前壁与下壁急性梗死病人发生的心律失常进行探讨.

    作者:王颖奇;金新新;胡大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以幻觉妄想为首发症状的胼胝体梗死1例

    患者女,57岁,退休干部.于2005年6月4日晨起后突然目发直,表情呆楞,家里人问其原因时,称听见空中有人和她说话声音,告诉她有大领导要来她家,要她做好接待准备.

    作者:姚旺;裴静云;宋惠芬;张秋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40例临床观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控制高血压的发生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所在.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前期或Ⅰ期高血压治疗的重点是非药物治疗及改变生活方式,Ⅱ期或Ⅲ期高血压也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现就笔者在临床遇到的给予非药物治疗观察的Ⅰ期高血压患者40例总结如下.

    作者:曹大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精神刺激对老年心肌梗死的诱发作用及其干预方法

    心肌梗死诱发因素很多,如过度劳累,寒冷刺激,超强度的运动及各种原因的精神刺激,均可诱使冠状动脉在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短暂或持续痉挛,使左室射血分数(EF)进一步减少,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其中,精神刺激为常见.本文对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诱发原因予以分析,并提出心理干预方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昌富;刘守红;邵永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附1例10年观察追踪报道

    1 病例摘要患者,××,男,44岁,于1996年因头昏3年,加重伴行走不稳4天入院.入院时查体:T 37.2 ℃,Bp 110/70 mm Hg,神清、眼球无震颤、颅神经(-),颈软,心肺无异常体征,腹部(-),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存在,指鼻试验不准,跟膝胫试验完成差,Romberg's(±),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正常,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电解质均正常,头颅CT(-),头颅MRI检查示:橄榄-桥脑-小脑萎缩.

    作者:王佑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中的运用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PIH 简称妊高征)是人类妊娠期特有的多器官功能失调性疾病,新近国外报道的发生率占所有妊娠的4 %~5 %[1].妊高征居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前6 位为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和妊娠合并肝脏疾病) [2].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 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 甚至视网膜脱离, 严重时产生抽搐、昏迷, 以至造成母子死亡.因此,做好该病的产前观察与护理,对促进产妇康复、提高围产儿的存活率与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各期的护理中的运用,对于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的作用日益显著.现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各期的护理中的运用综述如下.

    作者:郜玉珍;李甜;孟海英;常晓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研究

    目的:在血清学水平上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评价CRP、MMP-2、MMP-9水平作为ACS的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散射比浊法对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非冠心病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CRP、MMP-2、MMP-9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SAP组血清CRP、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血清CRP、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MMP-2、MMP-9水平可反映斑块稳定性,可作为检测ACS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廖秋莲;杨伟;谭华清;刘小琴;袁志华;李晔;李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湿润伤口理论的护理探讨

    对于糖尿病足溃疡、压疮、大面积的烧伤及深部组织感染的伤口护理,是一个严峻的课题.由于原发疾病的影响导致溃疡愈合非常缓慢或感染进一步加重,甚至因坏疽而截肢.湿润伤口护理理论及技术的应用,使上述难题得以改善或解决,增加了护士的主动参与能力.护士从单一地服从医嘱进行机械的伤口换药转换为共同参与研究,根据不同的病理过程而决策使用不同的换药护理技术.

    作者:刘燕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精神病院门诊患者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用药评价

    目的:了解精神病院门诊患者苯二氮(艹卓)类(BZD)药物的使用状况,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5年门诊处方.对其中使用BZD类药物的处方用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使用BZD类药物的处方约占17.2%.其中BZD单、联或加用其它镇静、催眠、抗焦虑药占36.01%;BZD+抗精神病药12.91%,BZD+抗抑郁药50.03%,BZD+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1.043%.结论:DUI值提示,氯硝安定有一定滥用倾向;高比例联合用药,较长的服药周期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姜春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分析

    卒中后癫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症候群,且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3年期间收治的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颜广东;夏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3例小金丸的不良反应

    小金丸别名小金丹,多用于瘰疬、阴疮等.现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内科、外科疾患.此药虽应用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提示临床注意,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唐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性瘫痪下肢畸形162例综合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下肢畸形的综合康复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脑性瘫痪下肢畸形采用早期手法按摩、理疗、运动训练、手术矫正、术后康复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162例患者中,52例畸形明显改善,站立、行走功能明显改善;102例有改善;8例无改善.结论:对脑性瘫痪下肢畸形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矫正畸形,改善患者站立、行走功能.

    作者:王宪国;祁琇;韩作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