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26例临床分析

梁小梅;姚明炳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巨大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剔除术
摘要:目的 探讨巨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直径≥12 cm 的52例巨大卵巢囊肿,随机分为26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组(研究组)和26例开腹手术组(对照组).研究组先刺破囊肿,抽吸囊液,反复冲洗囊腔后再剥除囊壁,后行残留卵巢创面连续聚合缝合+订书式缝合;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囊肿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离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26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需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离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只要掌握好手术技巧,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8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根据颈内静脉解剖特点经验性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B组采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穿刺一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50%,总成功率8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20%.B组40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87.5%,总成功率10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能明显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少穿刺的次数及并发症.

    作者:徐志坚;吴积新;蔡永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茂康复合碘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观察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一直是护理人员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为减少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选择好穿刺血管是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临床选择静脉过程中,困难穿刺时通常采用热毛巾湿敷、拍打血管、延长扎压脉带的时间;或使用药物涂敷法,有报道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敷皮肤[1]或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涂擦穿刺皮肤等[2],其目的是终让血管充盈,但对于皮肤表面的影响未做到密切的关注.

    作者:曾德兰;岑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瑞士第四代EMS超声弹道碎石系统配合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200例.对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54例侧成功行一期取石术,140例侧二期手术取净结石,16例侧三期手术取净结石,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8~16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平均300 mL;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3~5 d,术后平均住院8 d,常见并发症为术中出血.结论 经皮肾穿刺超声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可明显提高碎石、清石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充分体现出其高效、微创、安全的特点.

    作者:甘宏斌;陈志健;黄俊祥;黄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周围静脉压测定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监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诊室、手术室及ICU,成为危重病人抢救所必备的方法之一[1].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是判断机体容量和心功能的极佳参数,因此成为临床上危重病人抢救治疗常用的监测方法[2].

    作者:唐梅宗;吴国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口径取卵针在 IVF-ET 取卵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口径取卵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应用口径为16G、17G、18G、20G取卵针的患者各100例,分别为A组、B组、C组和D组.对比各组取卵持续的时间、经阴道壁穿刺的次数、获卵数、出血量以及患者对穿刺的疼痛评估.结果 四组获卵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B组相比,C组及D组的出血量减少,患者疼痛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穿刺次数显著多于其他三组.结论 18G尤其为20G取卵针在IVF-ET取卵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是较安全和患者较容易接受的取卵针.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卵泡数量较多的患者,为减少穿刺次数,宜选择18G取卵针.

    作者:何冰;玉冰;黄红艺;覃捷;谭卫红;滕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桡动脉负压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要素[1].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外周动脉直接穿刺因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成功,不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成为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时临时性血管通路的首选,但是直接动脉穿刺并发症多,穿刺后出现出血、血肿尤为突出[2].我科对直接动静脉穿刺行血液透析的病人采取桡动脉负压穿刺法并与传统桡动脉穿刺法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志丽;马健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患者,年龄7~56岁.ASD直径14~36 mm.均在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隙胸骨旁2~3 cm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心脏彩超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7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4.3±16.3)min,术中失血量(33.6±9.5)mL,全组无死亡.术后3~6 d恢复后出院.随诊3~16个月,B超示封堵伞没有残余漏,没有移位,心功能较术前改善显著,肺动脉压下降明显.结论 经胸壁微创非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简单、难度小、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军;罗玉忠;杨小平;莫安胜;莫绍雄;韦懿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单针缝合网膜填塞修补上消化道穿孔7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单针缝合网膜填塞法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病人进行穿孔修补.腹腔镜下沿纵轴全层缝合一针,将游离网膜填塞穿孔后,应用单器械打结法打结修补穿孔.结果 76例顺利完成修补手术,溃疡穿孔直径0.3~1.5(平均0.54)cm,手术时间35~105(平均46)min.死亡1例,溃疡穿孔复发1例,伤口甲级愈合率90.7%,平均住院日6 d.无腹腔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有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至5年,其中有48例进行了胃镜检,显示溃疡愈合.结论 腹腔镜单针缝合网膜填塞修补上消化道穿孔,微创、安全,操作相对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黄欣;毛志森;唐从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微创诊疗

    目的 评价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微创诊疗效果.方法 对经膀胱镜检查确诊的48例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对其中11例合并尿道口处女膜伞畸形或处女膜融合者作成形术,对7例膀胱内广泛腺性病变患者术后以吡柔比星灌注.所有病例术后采取短期抗炎和α受体阻滞剂口服治疗,25例绝经患者补充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各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一次.结果 48例患者均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29例(60.4%)疗效显著,12例(25.0%)中等,7例(14.6%)疗效差或无效,对其中6例再做膀胱镜检查提示腺性膀胱炎复发,但复发的范围和密度较术前减少.结论 对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膀胱镜检查可提示诊断及诊断术后复发,经尿道电切病变腺体及膀胱颈部电切解除梗阻疗效满意.

    作者:钱余;丁志清;江河;曹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301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多见于输卵管妊娠.当输卵管妊娠发生破裂或流产时,容易导致患者腹腔内大出血,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会有生命危险.近年来,宫外孕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和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是首选,因其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1].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施行301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黎秋波;李群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结肠息肉76例分析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受到炎症或是慢性刺激造成突出于结肠黏膜表面的一种赘生物[1];此种息肉可以单发或多发,初期往往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多出现血便、脓血便且逐渐增多,甚至导致癌变发生[2].我们于内镜下利用高频电凝治疗结肠息肉,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华法林抗凝初始阶段出现高凝状态的分析

    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可以有效降低栓塞并发症,已应用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换瓣术后抗栓疗法、瓣膜病及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冠心病、外周动脉血栓栓塞等疾病[1],但其过量易致各种出血[2],早期表现有牙龈出血、鼻衄、瘀斑、紫癜、伤口出血经久不愈、月经量过多等;偶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瘙痒性皮疹、过敏反应及皮肤坏死,部分患者在用药早期可能会出现一过性高凝状态.本文主要对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应用华法林初期出现一过性高凝状态致患肢肿胀加重现象作一分析.

    作者:张施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建立与实践

    静脉输液治疗中不仅要求护士熟练实施操作,而且要求有很高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三甲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但二级医院成立静脉治疗小组的较少.为了规范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降低输液并发症,发挥静脉输液治疗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费用、获取效益等方面中应有的作用,我院2008年2月成立了静脉输液小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和实践,不断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现将我院输液小组的建立与实践报告如下.

    作者:陈永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确诊为急性左心衰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在继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无不耐受患者.经过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2 h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也有明显改善.未发生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彬;谢逢春;刘凤鸣;易文枫;陈远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46例护理配合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出血原因主要有溃疡、食管-贲门大黏膜撕裂症、杜氏病等.临床经验表明,对该病予以单纯的药物治疗,不但疗程较长,还易引起副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必要时须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1].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以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逐渐成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的第一选择.

    作者:李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髋关节置换术前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指导的临床意义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及髋部肿瘤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有关 ,而且与高质量的护理密切相关 .

    作者:黄雾香;郑亚东;钟梅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特殊部位浅静脉逆向穿刺输液的观察

    传统静脉输液的静脉选择多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采取的是向心方向穿刺,但对于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并长期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静脉损伤严重,常常只剩下关节附近的静脉或指(趾)静脉比较暴露,这些特殊部位的静脉给临床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采用传统的顺行穿刺法成功率不高,针头很难固定,患者关节稍微活动针头就很容易刺破血管造成液体渗出血管外,而采用逆行穿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逆向静脉输液利用了通常情况下不采用的特定部位浅静脉,如手、足背下1/3及腕关节附近的浅静脉,而且易于固定.

    作者:张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喉罩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喉罩通气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监测两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时、置入后(1 min、3 min、5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记录结果,用于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HR、SBP和DBP在诱导时无明显差异,在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时,HR和BP均出现上升,B组比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喉罩操作简单,可明显减少病人的应激反应.

    作者:杜志斌;程俭;黄进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1].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再加之现代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2].相关资料显示[3],2000年全国死亡人数731万,而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近600万人,占82%;其中慢性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者250万[4],占34%,居死亡人数的首位.而且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由于该病不仅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也居所有卒中类型的首位.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以外科为主,合理的手术方案、合适的手术时机及适应证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5,6].微创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运用,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创伤,缩短恢复时间,而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现就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韦廷求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行宫腔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准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1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0例作为研究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并做相应治疗,随后进入IVF-ET周期;另外80例患者未行宫腔镜检查而直接行IVF-ET,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及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经宫腔镜检查,异常宫腔占61.2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新鲜周期移植种植率分别为27.96%、15.06%,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55%、22.86%;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冻融胚胎移植种植率分别为27.69%、13.79%,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42%、20.00%,研究组新鲜周期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对于女方输卵管因素性不孕、原发性不孕同时不孕年限>5年以上,或继发性不孕同时不孕年限>3年以上准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术前常规做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胡肖玲;马海兰;李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