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068例健康体检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黄春霞;张庆云;王芃

关键词:健康体检, 超声检查, 疾病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和追求自身的健康,而健康体检正是筛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发现高危因素及疾病的早期变化,从而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遏止甚至于避免疾病的发生.超声检查作为健康体检中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具有无痛、无创、简单易行、准确率高、可重复检查等优点.现将2006年上半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2 068例体检者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癌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为100~260 min,出血量60~700 mL.术后住院7~9 d,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T1~T2期,术后随访2~45个月,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切口或操作孔道肿瘤种植等.结论 肾癌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时间短、预后更好等优点.

    作者:卢尚光;高宏君;梁泰生;梁霄;董瑜;周杰彬;谭臻;农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直肠肿瘤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结肠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也居第3位.结肠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约为万分之二至三,居国内恶性肿瘤的第三或四位,其中上海地区已上升至第2位,其传统常规治疗方法是开腹手术治疗.随着腔镜技术和内镜技术的进展,结直肠癌手术目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创治疗(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内镜治疗)在大医院渐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相信微创治疗手段将取代传统的手术方法,而成为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主流.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结肠直肠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结肠直肠癌的内镜微创治疗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新方法.

    作者:杨春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经腹彩色多普勒的声像特征

    近年来,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PCa)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PCa的诊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的47例PCa患者的超声声像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超声诊断Pca的声像特征.

    作者:欧阳艳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食管癌淋巴结清除范围的研究进展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手术是否应该包括扩大的淋巴结切除学术界意见较不统一.国外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食管癌患者进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其目的是全面切除那些已经转移到局部淋巴结的肿瘤细胞,减少局部复发的机会.Akiyama等[1]报道对食管癌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其5年生存率对Ⅲ期病例为56%,二野清除为27%.

    作者:兰碧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防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的防治.方法 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该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 例LC术致胆管损伤的患者中,肝总管撕裂1例,胆总管横断2例.3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年.术后恢复均良好,无黄疸、胆管感染等征象发生.结论 胆管损伤是LC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损伤后的处理方法 和手术时机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预后,术中仔细辨清肝总管、胆总管与胆囊管三者关系是预防LC术胆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张景山;郑永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房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6例除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健康对照者,使用SRI技术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左房各壁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SR、ESR、ASR).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壁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ESR)、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SR)均减低,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ASR)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I可定量评估左房功能改变,间接定量反映左室舒缩功能改变.

    作者:徐丽芳;吴棘;郭盛兰;张棣;罗帅伟;黄喜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对滋养叶细胞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研究进展

    滋养叶细胞(trophoblastic disease),顾名思义,是指胚胎的滋养叶细胞发生异常增生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目前,滋养叶细胞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细胞癌三种,其中葡萄胎属良性病变,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细胞癌属恶性病变[1].现将其超声诊断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飞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治疗骨折后期肿胀157例疗效分析

    肢体骨折后,在骨性愈合后仍有50%以上的病人留有肢体肿胀,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抬高患肢、弹性绷带包扎、热疗、磁疗等物理疗法,疗效常不尽如人意.我院自2005年起对157例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患者在休息和抬高患肢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煎水熏洗,并辅以僵硬关节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永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染色体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染色体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关系.方法 对538对(1 076例)复发性流产及271对(542例)无生殖异常夫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复发性流产组(RSA组)染色体多态性126例,占全部受检者的11.71%,明显高于正常组染色体多态性发生率2.58%,(P<0.01).染色体多态性中1、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增长检出49例,D/G组染色体短臂和随体区延长31例,Y染色体多态性25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21例,RSA组各类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的发生率(P<0.05).随着流产次数增加,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增加.结论 染色体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有相关性.

    作者:黄国娟;庞丽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癌前病变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不同病理类型胃活检组织中MVD的表达,观察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MV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GFR的关系.结果 MVD在正常对照组、胃癌前病变组、早期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中的表达均数分别为35.500±7.348、59.765±6.987、78.600±18.669和108.063±22.210,呈逐渐增加趋势,各组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也呈逐渐增加趋势,MDV与EGFR值呈正相关(r=0.772,r<0.01).结论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MVD和EGFR存在过度表达,两者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前病变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素艳;林瑶光;蒋建坤;刘莹;蒋敦科;李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尿道口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尿道口护理是预防留置尿管所致逆行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护理观念认为,为了预防细菌从尿道口沿尿管逆行进入膀胱,留置尿管患者应每日消毒尿道口1~2次[1].然而,这一方法仅仅来源于临床经验,尚无循证护理证据支持.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院泌尿外科从2010年6月以来,根据循证护理实施的步骤与要求,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尿道口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玉;黄琨;应燕萍;周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24例(28眼)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0°)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作自闭性巩膜隧道切口,环形撕囊或截囊,摘除白内障,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8眼中有25眼成功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2眼因晶状体囊膜不全行人工晶体单侧袢缝线固定术,1眼因囊膜缺失行双侧袢缝线固定术;所有术眼人工晶体稳定、居中;术后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120°)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作者:姚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通法38 例,普通温针组36例,西药组40例,分别采用三通法、普通温针组、西药治疗.结果 三通法组总有效率100%,临床控制率78.9%.普通温针组总有效率95.5%,临床控制率55.6%.西药组总有效率77.5%,临床控制率14%.三通法组痊愈率优于普通针刺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镇痛、抗炎作用明显.

    作者:梁修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宫颈环切术配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宫颈糜烂132例护理体会

    宫颈糜烂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妇女的宫颈疾病之一,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及治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对132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LEEP刀配合使用外用溃疡散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绍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胆道微结石与急性特发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结石在急性特发性胰腺炎中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急性特发性胰腺炎病例的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急性特发性胰腺炎病例中行内镜超声(EUS)检查者23例,有18例患者发现胆总管下段微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胆道球囊清理胆总管,掏出微结石15例;5例患者直接行ERCP+EST(或EPBD)+胆道球囊清理胆总管,发现微结石3例.以上检查和治疗没有出现危及生命或需外科手术补救的近、远期并发症.结论 对病因不明的急性胰腺炎行EUS检查和必要时行ERCP治疗是十分安全和必要的.

    作者:梁运啸;农兵;唐国都;梁列新;覃柳;王彩英;潘咏;覃惠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透析救治重症河豚鱼中毒的临床护理

    在国内因进食河豚鱼引起中毒者屡见报道,死亡率达到13.5%~30%[1].我院2008年5月至今收治20例急性河豚鱼中毒重症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透析(HP-HD)进行抢救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菊廷;钟雪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发胆漏的观察及护理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在腔镜良好的视野和便捷的操作下,用纤维胆道镜完成迂曲狭窄胆道内操作.它既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点,又有开腹胆道探查的确切疗效,能保证正常胆管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使绝大部分病人得到微创治疗的满意疗效[1].胆漏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2].现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6例患者并发胆漏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范淑君;周燕秋;刘玲玲;李丽红;刘金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导管室介入耗材的零库存和二级库房管理

    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介入诊疗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治疗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心血管介入诊疗耗材的使用和管理.卫生部对全国高值医用耗材实行集中采购,足以证明这类耗材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做好心血管介入耗材的管理,确保医患双方的利益,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如何提高心血管介入耗材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减少库存占用和浪费,优化管理流程,也将成为心导管室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科结合自身特点,依托医院计算机收费管理网络平台对心血管介入耗材的购进、验收、使用、收费、出库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既避免了漏收费、重复收费、资金积压及产品积压,又减少了因库存的不足而无法满足临床需要等问题, 同时对心血管介入诊疗耗材的质量跟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蒋巧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多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血管造影(DSA)一直被公认为是诊断颅内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1,2].DSA是一种有创检查,检查过程长,检查费用昂贵,且需要专人多人的密切合作,同时有1.5%~2%的并发症或死亡发生率,在一些疾病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DSA图像不能显示病变的外部形态,不能准确提供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CT血管造影(CTA)属无创性检查技术,较好地弥补了DSA存在的不足,在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面达到并接近了DSA水平[4~6].

    作者:李耀波;农剑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产前诊断胎儿颜面部畸形的临床价值

    颜面部畸形是胎儿常见畸形,以唇腭裂多见,轻者给患儿日后生活带来不便,严重者可造成围产儿死亡.产前及时诊断及处理,对减轻孕妇痛苦、降低出生缺陷率具有重大意义.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超声检查中晚期孕妇95 399人,共检出颜面部畸形267例302个畸形,经引产或分娩证实,颜面部畸形有270例311个畸形,现分析如下.

    作者:林莲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