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修娟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重度伤残、植物状态和死亡的常见原因,是颅脑外伤中的一种原发性损伤,其病情重、治疗难、预后差、死亡率高,如何有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本文对DAI的动物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黎会;谭源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院在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出现1例短暂失明患者,经妥善处理后复明,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6岁,体重50 kg.因多发性子宫肌瘤伴反复出血,拟用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无神经和精神疾病史,无眼部疾病史.双眼视力:左1.0,右1.2.术前检查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肝、胆、胰、脾、双肾等正常,血电解质、血糖及肝肾功能正常.
作者:董发团;李棋;张承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意外胆囊癌(UGC)是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或术后意外发现的胆囊癌,已日益引起临床关注.因其发现困难,容易漏诊,极易引起腹腔广泛转移,临床上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及处理已引起较多关注,加强预防和处理措施十分必要.现总结我院2003年6月至2009年5月间LC术中UGC的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姚志强;王翔;孙仁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膝关节镜引导下行骨折复位、锚钉缝线内固定.术后规范功能锻炼,定期随访,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8~10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移位.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阴性,均无屈、伸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2.21±2.40)分.结论 关节镜引导下锚钉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结合术后规范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谭海涛;江建中;杨克勤;罗翔;陆俭军;韦平欧;谢兆林;陈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LTEPP)早期靠补片张力修补,后期经瘢痕和补片式混凝土样结构,从而达到永久修补作用,其补片组织相容好,不易出现排斥反应.手术安全可靠,术后伤口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是近年来首选的常规术式.我中心已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该手术381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陆世翠;何春荣;吴小红;吴燕娜;欧梅芳;刘桂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和单纯丙泊酚或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先心病患儿封堵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先心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PK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P组:丙泊酚静脉麻醉;K组: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记录手术期间三组患儿术前、股动静脉穿刺时、放置封堵器时的MAP、HR、SpO2、RR、苏醒时间、不良反应、麻醉药用量.结果 PK组手术期间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组手术期间MAP、HR明显下降;K组手术期间MAP、HR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中SpO2>9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PK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组明显长于PK组和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大于PK组,K组氯胺酮用量也明显大于P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中应用麻醉效果好,可控性强,不良反应少,麻醉过程更趋平稳,明显优于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或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
作者:杨云丽;李棋;董发团;于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膝关节的稳定有赖于关节周围骨、关节囊、半月板、韧带和肌肉的完整性,而关节韧带对膝关节的运动起着导向和限制作用,一旦损伤往往会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
作者:蒙壮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7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肾结石52例,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1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3例.结果 76例患者中一期取石70例,二期取石4例,改开放手术2例.术后7例有结石残留,辅以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1~2次后排净.结石清除率90.5%,手术时间55~170 min,平均110 min.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安全、出血少、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 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任春凯;杨登伦;乙从亮;余秋健;陈令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院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共开展无痛性胃镜检查316例次,均获得成功,病人在无痛苦情况下顺利完成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海英;农卫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行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52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前,大多数妇科良性肿瘤可在腹腔镜下进行.随着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的提高,手术者经验的积累和器械的不断改良,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得以扩大,禁忌证逐渐缩小.目前,腹腔镜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正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现将国内外腹腔镜下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英惠;蒋桂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的10%.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5年5月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共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智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治疗226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对比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以及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30例ASA Ⅱ~Ⅲ级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15例,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后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效果两组均为优良,B组麻醉显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及大感觉阻滞平面出现均比R组明显缩短,B组血压下降明显小于R组(P<0.05).结论 小剂量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比0.75%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循环更平稳,不良反应更少,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老年人麻醉都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琦;陈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75例脾破裂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给予手术和非手术治疗.2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治疗8例;62例行手术治疗(包括8例保守治疗后中转手术治疗),脾切除34例,行脾修补术28例.结果 75例患者中,1例由于合并严重肝破裂和胸部外伤而死亡,其余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治愈率为98.7%.结论 在脾破裂诊断时要详细询问外伤史、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行B超和(或)CT检查、腹腔穿刺等;要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时要严密观察患者临床体征变化,做好中转手术准备;手术治疗时要尽量保留脾脏.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60例胫骨远端骨折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中,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骨折治疗优良率为78.1%;28例使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骨折治疗优良率为89.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56 3,P=0.417 9).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发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消融治疗技术在肝转移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6例肝转移患者,其中结直肠癌11例,胃癌肝转移5例;同时性转移6例,异时性转移10例;共41个转移灶,平均肿瘤直径(2.7±1.8)cm;其中单个癌灶2例,2个癌灶6例,3个癌灶5例,4个癌灶3例.均采用B超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消融治疗,同时性转移的6例行原发癌根治性切除.治疗后1周至1个月内行螺旋CT增强扫描,以后每1~2个月行CT增强扫描评价疗效,消融不全及随访中出现的新发病灶者均再次行MWA,随访6~20个月.结果 本组病灶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0.2%(37/41),9.8%(4/41)病灶显示病情发展.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少而轻,获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者生存率93.8%;>12个月者生存率77.8%;>18个月生存率75%.2例随访20个月,目前仍无瘤生存.结论 B超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安全、微创、有效.
作者:许国定;韩伟;冯关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生物蛋白胶(BFG)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后迟发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2例病例,1例为MPCNL术后第7天拔肾造瘘管时出血,另1例MPCNL术后第5天下床活动后出血,均经其它保守治疗无效后,向肾盂内注入BFG(例1经输尿管导管,例2经肾造瘘管腔).结果 例1于灌注BFG 15 min后输尿管导管引流液开始变淡,6 h后彻底变清;膀胱内尿液于12 h后变清.例2于灌注BFG 30 min后尿色逐渐变淡,10 h后尿液变清.两例均于术后1个月取出双J管,复查经静脉尿管造影(IVU)和Scr正常.结论 BFG在肾内局部应用对MPCNL术迟发性出血具有止血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杨登科;陈书奎;焦湘;李鹏;孔令军;颜俊岭;郭大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囊颈管结石胆囊管残端瘘的处理体会,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 术中采用经腹腔镜结扎加缝合处理胆囊管残端、明胶海绵填塞加生物蛋白胶喷洒,腹腔留置引流管并严密观察等方法处理.结果 22例患者无残端胆囊管瘘,1例(4.35%)出现胆瘘,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囊管残端瘘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者要高度重视,术中采取措施防范,一旦发生须严密观察,正确处理.
作者:蒋益舟;赵永恒;刘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宫腔镜电切手术中米索前列醇和宫颈插管两种扩宫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拟行宫腔镜电切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采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置药,B组采用宫颈插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观疼痛评分、术中宫颈扩张程度及漏液情况、宫腔镜手术的镜下清晰度、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体温等.结果 A组患者主观疼痛平均分值2.65±1.14、B组3.31±1.56,两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9).A组宫颈扩张成功率86.67%、B组7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7).A组术中宫颈漏液7例、B组11例,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31).A组镜下清晰率90%、B组63.33%,两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A组平均手术时间(31.5±8.93)min、B组(28.3±9.73)min,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9),A组平均手术出血量(15.33±6.16)mL、B组(16.66±7.35)mL,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284).A组术后2 d内有低热者6例、B组14例,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5).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置药是较好的宫颈扩张方法,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宫腔镜电切手术.
作者:房昭;杨爱莲;詹雪梅;魏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