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剪除子宫纵隔28例临床观察

吕榜权

关键词:子宫纵隔, 宫腔镜, 微型手术剪
摘要:子宫纵隔是女性常见的生殖道畸形,约占子宫畸形的80%~90%,包括部分性和完全性子宫纵隔,可引起流产和不孕不育.传统的治疗包括经阴道切除或开腹手术治疗.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一种新方法正在国内各大医院迅速开展,该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点[1],使心肌梗死部位得到血液再灌注,保存心脏功能.

    作者:黄桂传;陈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近期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劣.我科自2008年6月至今采用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莫晓明;肖长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行中心静脉穿刺术的佳径路.方法 351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17例,分别采用不同的穿刺径路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A组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行右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C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3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到位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气胸、血肿和血栓形成).结果 与B组相比,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较大,P<0.05;与A组相比,B组与C组发生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较大,P<0.05;B组与C组的导管到位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右锁骨下径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少,是这类手术理想的穿刺置管径路.

    作者:庞德春;廖振南;范海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在手术治疗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在手术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手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优良率达95%,所有患者随访情况均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吸收肋骨固定钉手术治疗肋骨骨折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作者:韦春晖;谭勇明;邓滨;马吉意;覃永坚;杨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鼻孔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

    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手术入路有经额、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经蝶入路等,均难以达到全切除[1].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对11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病人行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荣南;陈民;吴雪松;刘增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胃肠息肉169例临床分析

    胃息肉和肠息肉是消化系癌前病变,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病灶具有疗效好、创伤性小、创面易愈合等优点,对防止消化系恶性病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我科应用该技术治疗胃肠息肉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凌霄;邓碧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单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单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将行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0例,开腹组使用缝合止血,腹腔镜组使用单极电凝(功率30~40W,时间2~4 s)止血,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抽血测定E2、FSH、LH水平.结果 两组病例在术后1个月均出现E2下降,FSH、LH增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种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会引起卵巢功能的损害,但腹腔镜下单极电凝(功率30~40 W,时间2~4 s)止血不加重卵巢近期功能的损害.

    作者:黄澎;韦育红;马宝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妇科1 596例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 59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2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无因出现并发症而需要开腹手术处理者.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12例,术后出血2例,术中膀胱损伤2例,腹壁血管损伤8例.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与手术难度、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技巧有关,应加以重视.

    作者:蓝明永;许丽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观察及护理

    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对60例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兰;李少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针、双针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单针与双针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SDH患者随机分成单针组和双针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治疗,而单针组只用单针在血肿中部进行穿刺冲洗引流,双针组则在血肿的前部和中部各穿刺一针进行冲洗引流.术后24~72 h复查头颅CT,对血肿清除量、平均冲洗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颅内血肿、颅内积气、蛛网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双针组与单针组比较,术后血肿清除更彻底,术后需冲洗平均次数明显少,而且平均住院日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 双针微创治疗CSDH效果更好,清除血肿更彻底,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作者:邓元央;赵邦;黄海能;黄华东;符黄德;李传玉;罗起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11例围术期观察及护理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是经阴道切除子宫,它不同于传统的经腹子宫切除术,该手术不进入腹腔操作,具有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肠胀气少、进食早、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陈汉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内环修补的体会(附54例报告)

    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其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公认并广泛开展[1,2].我科自2003年至2005年,在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中重视内环修补,对Ⅲ、Ⅳ型腹股疝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黄海旺;曾屈波;陈延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MRI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1例不愿手术或不能手术的Ⅲ、Ⅳ期肺癌或肺转移癌病例进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途径为MRI引导经皮穿刺定位.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包括咳嗽、胸痛、咯血、发热、气胸等,经对症处理,均完全恢复,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CT扫描提示CT值明显降低,部分病人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确切,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微,适合不接受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二松;罗业春;罗凤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早期颅骨修补术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6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伤后3个月内即进行颅骨修补,而对照组则在伤后6个月以后才行颅骨修补,比较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颅骨修补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颅骨修补不仅能解除颅骨缺损带来的精神负担,而且可以改善颅骨缺损而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

    作者:韦立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具有简单、快速和损伤小的特点,国外已广泛采用[1].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近年来应用PDT为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鹏;黄寨;秦文波;陆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32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多,因其自身特点,患者症状体征不典型,病情进展快,合并内科疾病多,容易造成误诊,穿孔率达到32%,死亡率达6.4%[1].

    作者:赖添武;莫志和;陈国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生物膜在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生物膜在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中防止神经粘连的作用.方法 对应用生物膜的病例(23例)进行2周至3个月的随访,并与未应用生物膜的病例(46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术后不适感出现的病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生物膜的实验组全部病例术后2周至1个月切口区不适感症状消失,对照组不适感症状消失者仅5例,使用生物膜组能显著缩短术后不适感的时间,1个月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中使用生物膜覆盖正中神经,能有效地防止正中神经与切口粘连,减少术后不适感的出现,适宜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姜晓琪;史其林;叶作舟;陈臣;顾玉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利用现代放射技术、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准确高效地采集、存储、归档、传送、显示和管理医学影像信息与病人入口信息的数字化影像系统.

    作者:凌寿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1例报告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梗阻,血液回流障碍所致淤血性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高压症,是血管外科疾病中的疑难病.我们在临床中用介入方法治疗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世忠;张林潮;韦金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EGP)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EGP患者分成A组(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Hp药物治疗)和B组(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Hp药物+高频电凝治疗同时进行)各30例,比较两种方法 的疗效.结果 A组单纯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P<0.05),但隆起病灶数消失不明显,仅有18.57%(47/253)的隆起病灶消失;B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0.05),97.15%(273/281),隆起病灶消失(P<0.05),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6例出现轻微上腹胀或上腹隐痛,均在术后5 d内消失.结论 EGP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Hp治疗EGP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简便.

    作者:韦良宏;陈凤坤;谭宗群;陈海东;黄毅;余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