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临床研究

韦永强;陈雪萍;黄幼艺;蔡茂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狭窄, 介入
摘要: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得以获益.而部分以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却无明显的冠脉狭窄或冠脉闭塞,相反却表现为冠脉的局部或弥漫扩张,即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利用现代放射技术、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准确高效地采集、存储、归档、传送、显示和管理医学影像信息与病人入口信息的数字化影像系统.

    作者:凌寿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1例报告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梗阻,血液回流障碍所致淤血性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高压症,是血管外科疾病中的疑难病.我们在临床中用介入方法治疗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世忠;张林潮;韦金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136例临床分析

    随着内镜操作技术及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肠道息肉治疗原则上行内镜下电切,但对直径大于2 cm的大肠息肉,要求术后回收全瘤标本病理检查,发现癌变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谭启文;杜福文;钟东;江文明;文德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鼻孔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

    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手术入路有经额、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经蝶入路等,均难以达到全切除[1].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对11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病人行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荣南;陈民;吴雪松;刘增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内科胸腔镜多部位胸膜钳夹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疗作用

    目的 探讨经内科胸腔镜多部位胸膜钳夹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内科胸腔镜多部位胸膜钳夹,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接闭式引流瓶,引流3 d拔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例,无效(PD)3例,无效3例(均有严重低蛋白血症),无持久性疼痛、大出血、心律失常、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内科胸腔镜多部位胸膜钳夹能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病人易接受、检查与治疗一次完成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达春和;边雨田;李倩;杜世霞;张小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趋向年轻化.因此,寻找有效的宫颈细胞学普查方法以提高诊断敏感性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作者:黄川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EGP)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EGP患者分成A组(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Hp药物治疗)和B组(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Hp药物+高频电凝治疗同时进行)各30例,比较两种方法 的疗效.结果 A组单纯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P<0.05),但隆起病灶数消失不明显,仅有18.57%(47/253)的隆起病灶消失;B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0.05),97.15%(273/281),隆起病灶消失(P<0.05),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6例出现轻微上腹胀或上腹隐痛,均在术后5 d内消失.结论 EGP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Hp治疗EGP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简便.

    作者:韦良宏;陈凤坤;谭宗群;陈海东;黄毅;余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20例报告

    鼻中隔偏曲,过去通常采用鼻中隔矫正术[1],将鼻中隔偏曲部软骨切除,偏曲的骨部咬除,使鼻中隔处于居中或接近居中,改善鼻腔功能.自鼻内镜在国内广泛应用以来,鼻中隔手术有了很大进展,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优于传统鼻中隔纠正术,并发症少.

    作者:黄业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附3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提高对AHCM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 对 31 例AHCM患者的EC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 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 mV);V3~V5导联R 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1例全心尖肥厚型可见病理性Q波.合并心房纤颤2例(6.5%).结论 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AHCM的可能,ECG异常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相关性,是AHCM的首要诊断依据.

    作者:曾志羽;李小娥;曾知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方法 对160例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1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腹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失血量较开腹手术组低(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离床时间较开腹组短(P<0.05);术后输卵管复通妊娠率较开腹组高(P<0.05);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近(P>0.05).腹腔镜组保留患侧输卵管共78例,其中术中同时行输卵管系膜内注射MTX 30 mg者40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比术中未行MTX治疗者低(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微创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赵芳芳;蒋晓莉;覃桂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单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单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将行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0例,开腹组使用缝合止血,腹腔镜组使用单极电凝(功率30~40W,时间2~4 s)止血,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抽血测定E2、FSH、LH水平.结果 两组病例在术后1个月均出现E2下降,FSH、LH增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种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会引起卵巢功能的损害,但腹腔镜下单极电凝(功率30~40 W,时间2~4 s)止血不加重卵巢近期功能的损害.

    作者:黄澎;韦育红;马宝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尽管手术方式几经改进,外科手术的优良率可达90%,但术后仍有30%的结石残留及70%的复发率,尤其是情况复杂的多发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使得肝叶、段切除手术难以彻底去除病灶.

    作者:李斌;王永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行中心静脉穿刺术的佳径路.方法 351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17例,分别采用不同的穿刺径路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A组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行右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C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3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到位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气胸、血肿和血栓形成).结果 与B组相比,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较大,P<0.05;与A组相比,B组与C组发生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较大,P<0.05;B组与C组的导管到位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右锁骨下径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少,是这类手术理想的穿刺置管径路.

    作者:庞德春;廖振南;范海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临床上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反复胸腔内穿刺抽液,患者痛苦,治疗费用高,易感染,医务人员工作量大;积液量多时采用的传统闭式引流方法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患者疼痛明显[1].

    作者:卢仲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重度创伤的护理体会

    四肢重度创伤造成大面积皮肤或软组织缺损、骨和肌腱外露合并感染,甚至坏死.为了有效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生长,及时修复缺损组织,防止坏疽、骨髓炎的发生,我科自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四肢创伤、感染性软组织缺损5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尤福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近期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劣.我科自2008年6月至今采用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莫晓明;肖长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生物膜在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生物膜在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中防止神经粘连的作用.方法 对应用生物膜的病例(23例)进行2周至3个月的随访,并与未应用生物膜的病例(46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术后不适感出现的病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生物膜的实验组全部病例术后2周至1个月切口区不适感症状消失,对照组不适感症状消失者仅5例,使用生物膜组能显著缩短术后不适感的时间,1个月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中使用生物膜覆盖正中神经,能有效地防止正中神经与切口粘连,减少术后不适感的出现,适宜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姜晓琪;史其林;叶作舟;陈臣;顾玉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诊断腹部疑难病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断技术在腹部疑难病例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8例腹部疑难疾病患者腹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获病因学诊断,其中诊断为腹腔结核8例,肠粘连5例,回肠憩室 5例,小肠平滑肌肉瘤3例,小肠平滑肌瘤并肠系膜扭转2例,小肠腺癌并肝转移2例,肠系膜淋巴瘤2例,腹茧症1例.结论 腹腔镜对腹部疑难疾病的诊断具有微创、直观、准确的优点,并可以同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庞凌坤;田小林;王海鹏;朱小宝;戴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50例,在C臂引导下于右颈总动脉与气管间隙穿刺至椎间盘中央,每个间盘盘内注射臭氧2~8 mL,其臭氧浓度为40 μg/mL.结果 随访时间1~6个月,优良率为70%以上.结论 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陈录平;张安生;刘孟江;李桂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下和开腹Miles手术的临床比较

    我院从2001年起开展腹腔镜手术,2004年1月至 2008年10月进行了21例腹腔镜下Miles手术,与同期接受开腹的Miles手术的13例患者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郭云虎;谢光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