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136例临床分析

谭启文;杜福文;钟东;江文明;文德彬

关键词:巨大息肉, 大肠疾病, 内镜
摘要:随着内镜操作技术及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肠道息肉治疗原则上行内镜下电切,但对直径大于2 cm的大肠息肉,要求术后回收全瘤标本病理检查,发现癌变应及时手术治疗.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

    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常见损伤,理想的治疗方法是保留指端外形基本不变,保留良好的感觉及生动功能,尽可能保留手指段.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伤性指端软组织缺损18例20指,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波;黄克;李林;杜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内镜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护理

    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兴的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胆管良、恶性狭窄,其作用是将胆汁直接引流入十二指肠,保持正常的胆盐肠肝循环,以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和后续治疗,让病人无黄疸生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一定程度地延长寿命[1].

    作者:江琳;张鹏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剪除子宫纵隔28例临床观察

    子宫纵隔是女性常见的生殖道畸形,约占子宫畸形的80%~90%,包括部分性和完全性子宫纵隔,可引起流产和不孕不育.传统的治疗包括经阴道切除或开腹手术治疗.

    作者:吕榜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诊断腹部疑难病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断技术在腹部疑难病例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8例腹部疑难疾病患者腹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获病因学诊断,其中诊断为腹腔结核8例,肠粘连5例,回肠憩室 5例,小肠平滑肌肉瘤3例,小肠平滑肌瘤并肠系膜扭转2例,小肠腺癌并肝转移2例,肠系膜淋巴瘤2例,腹茧症1例.结论 腹腔镜对腹部疑难疾病的诊断具有微创、直观、准确的优点,并可以同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庞凌坤;田小林;王海鹏;朱小宝;戴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行中心静脉穿刺术的佳径路.方法 351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17例,分别采用不同的穿刺径路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A组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行右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C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3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到位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气胸、血肿和血栓形成).结果 与B组相比,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较大,P<0.05;与A组相比,B组与C组发生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较大,P<0.05;B组与C组的导管到位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右锁骨下径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少,是这类手术理想的穿刺置管径路.

    作者:庞德春;廖振南;范海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69例食管细小异物的X线诊断

    食道异物在临床急诊工作中经常遇到,而异物种类较多,其中食管细小异物(如鱼刺等)占相当大一部分.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在检查细小食道异物时采用少量钡棉多次吞服法,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申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20例报告

    鼻中隔偏曲,过去通常采用鼻中隔矫正术[1],将鼻中隔偏曲部软骨切除,偏曲的骨部咬除,使鼻中隔处于居中或接近居中,改善鼻腔功能.自鼻内镜在国内广泛应用以来,鼻中隔手术有了很大进展,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优于传统鼻中隔纠正术,并发症少.

    作者:黄业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观察及护理

    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对60例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兰;李少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趋向年轻化.因此,寻找有效的宫颈细胞学普查方法以提高诊断敏感性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作者:黄川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临床研究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得以获益.而部分以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却无明显的冠脉狭窄或冠脉闭塞,相反却表现为冠脉的局部或弥漫扩张,即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

    作者:韦永强;陈雪萍;黄幼艺;蔡茂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32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多,因其自身特点,患者症状体征不典型,病情进展快,合并内科疾病多,容易造成误诊,穿孔率达到32%,死亡率达6.4%[1].

    作者:赖添武;莫志和;陈国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微创治疗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的死亡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的死亡原因,以期提高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以来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43例中的20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死亡原因.结果 脑疝形成占第一位40%,其后依次为术后再出血15%、脑积液15%、脑室内感染10%、肺部感染10%、消化道出血10%.结论 对巨大血肿应采用双针多针多点穿刺以加速血肿的清除,但也要控制好清除的速度;超早期手术再出血发生率高,尽量不用尿激酶冲洗;出血破入脑室者应及时行脑室穿刺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对有呕吐患者应及时清理口腔异物,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注意早期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加强术后呼吸、血压、心电、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监测,并及时处理.

    作者:马志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妇科1 596例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 59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2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无因出现并发症而需要开腹手术处理者.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12例,术后出血2例,术中膀胱损伤2例,腹壁血管损伤8例.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与手术难度、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技巧有关,应加以重视.

    作者:蓝明永;许丽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近期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劣.我科自2008年6月至今采用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莫晓明;肖长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颅多普勒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测分析

    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波对缺血性脑血管的检测技术国内外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我院体检中心2003年至2008年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行TCD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黄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早期颅骨修补术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6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伤后3个月内即进行颅骨修补,而对照组则在伤后6个月以后才行颅骨修补,比较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颅骨修补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颅骨修补不仅能解除颅骨缺损带来的精神负担,而且可以改善颅骨缺损而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

    作者:韦立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药物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盆腔炎是女性较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为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所发生的炎症.盆腔炎因其症状多变,病因复杂,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痛苦,可导致不孕及增加宫外孕的危险,而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黄慈芳;周梅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40例老年人霉菌性食管炎内镜分析

    近年来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老年人因免疫力低、基础疾病多,故老年霉菌性食管炎更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对40例老年霉菌性食管炎的内镜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老年霉茵性食管炎的认识,为临床医生开展老年霉菌性食管炎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陈晖;罗捷;林瑶光;赖铭裕;张君红;李素艳;潘存伟;蒋敦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颈椎生物力学有限元法的应用进展

    颈椎生物力学研究方法有多种.与其他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相比,有限单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所构建的三维非线形模型不仅能逼真地模拟椎体、椎间盘,还能将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结构加入模型,使模拟更加真实和完善.

    作者:张功恒;肖增明;冷双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MRI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1例不愿手术或不能手术的Ⅲ、Ⅳ期肺癌或肺转移癌病例进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途径为MRI引导经皮穿刺定位.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包括咳嗽、胸痛、咯血、发热、气胸等,经对症处理,均完全恢复,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CT扫描提示CT值明显降低,部分病人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确切,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微,适合不接受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二松;罗业春;罗凤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