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娅芬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外科开颅手术创伤大,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我院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东兴;谢植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了探讨胃癌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我们比较了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人患者胃癌根治术中循环指标、血糖变化、全身麻醉药用量和术终恢复时间的差异,报告如下.
作者:范胜;刘孟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临床经验的积累,ESWL已成为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后尿道结石因治疗体位和解剖因素的关系,一直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我院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下半倒立俯卧位法治疗后尿道结石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临床观察表明,术后患者在用镇痛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仍有74%的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1,2],疼痛治疗与护理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探讨髋关节围手术期疼痛专项护理内容对患者手术后康复的积极影响.
作者:陈敏;李艳玲;黄农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变体位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治疗肾盂结石的效果及临床ESWL术各因素的关系.方法 112例肾盂结石患者随机分三组,分别进行不同体位方式ESWL术治疗及辅助治疗,比较碎石次数、碎石后排净天数、碎石后肉眼血尿次数、术中疼痛、结石面积、术后结石面积变化率、石街发生率及术后2个月排净率.结果 改变体位组组3与同一体位组1、组2术后结石面积变化率、肉眼血尿次数及术中疼痛有显著差异(均P<0.001),捧净天数有显著差异(均P<0.05).组1与组2术后结石面积变化率、肉眼血尿次数及术中疼痛无显著差异(P>0.05).组3石街发生率0,碎石次数1次,术后2个月捧净率100%,术后6个月无复发.术中疼痛与肉眼血尿次数组3、组2、组1均显示正相关(分别为r=0.087、r=0.273、r=0.137,均P<0.001).结论 碎石效果与碎石体位密切相关.改变体位方法的ESWL术可进一步提高结石粉碎效率及减少术中疼痛、肉眼血尿次数,捧石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谢登宏;林卫;蒋连庆;廖丽冰;郭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食管、贲门部癌肿所致的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甚至直接导致衰竭死亡.我院近3年来开展食管支架放置术3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以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大隐静脉曲张(varleoee veins of lower extremity,VVLE)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大约有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有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1],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张培华等[2]调查的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8.6%,45岁以上为16.4%.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疗效肯定,但有创伤大、恢复慢且遗留多个手术瘢痕等缺陷.
作者:刘锦新;韩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舷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关节常见的骨折,占肘部骨折的50%~80%[1].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37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肘外侧小切口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少、术后恢复好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达准;黄克;李林;梁红镇;古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讨论周围神经修复方法,对小间隙外膜袖缝合法的疗效进行总结.方法 神经两断端外膜下潜行游离3~4mm,适当牵拉外膜,使其突出神经纤维,于15倍手术显微镜下以针距0.5mm精密外翻缝合神经外膜,使神经纤维断端间形成2~3mm的密闭小间隙.结果 随访6~20个月,36例周围神经损伤中,优27例、良5例、差4例.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周围神经修复的理想方法.
作者:袁炜庆;黄科;蔡树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口腔正畸学科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微种植体支抗(micro implant anchorage,MIA)近几年已在国内外口腔正畸临床界逐渐开展.MIA由于具备支抗充分,相对于传统的领内外支抗(如口外弓、横腭杆等)来说,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低,手术简单、微创,支抗效果保证[1],特别适合于有强支抗要求的临床疑难病倒.
作者:成荣芝;卢珍珍;周嫣;黄敏方;方志欣;陈世稳;欧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包皮环切术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手术之一,为了减轻患者在换药过程中的疼痛,缩短换药时间,提高治愈率,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增加舒适感,2005年6月至20cr7年12月,我科用湿润烧伤膏(MEBC)处置包皮术后切口处理8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蓝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对气道狭窄患者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道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方法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对36例气道狭窄合并严重气促患者行气道内支架成形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气道直径、气促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36例均获成功,支架留置后患者气促立即改善,气道直径由(5.36±1.76)胁扩大为(11.66±2.48)mm(P<0.01).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内支架成形术能显著提高气道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气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可在有条件的单位广泛开展.
作者:贾世隆;何贵新;严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经皮肾穿刺活检是当代肾脏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1].临床上利用自动活检枪在B超导向下行经皮快速肾穿刺活检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损伤相对较轻的优点.我科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在B超导向下采用Bard肾活检枪和18-20 MG的肾活检穿刺针对38例肾病患者施行经皮快速肾穿刺活检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积逢;范小杏;梁建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创伤本身引起的局部损害以及抢救创伤附加的损害(包括手术、外固定、牵引制动)等即为引发深静脉血栓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直接诱因.DVT主要发生在下肢,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关键.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骨科创伤病人4685人,其中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病例3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光;何世聪;朱汝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在治疗家族性大肠息肉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行经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术的家族性大肠息肉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540 min,术后24~36 h即有排便、排气,无腹腔出血、肠梗阻、腹内脏器损伤、吻合口瘘、尿潴留等并发症出现.保留肛门者术后半年内大便次数增多,5~20次/d,半年后减少至3~6次/d.其中1例行回肠直肠吻合术者术后1年复查再发直肠息肉,在电子肠镜下切除,随诊至今无复发.1例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出现肝脏转移致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微刨、美容、痛苦轻,胃肠功能恢复快,切口和肺的并发症少,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苏雪彤;庞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组织创伤小、治疗时问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腹腔镜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叶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灼扩联合探条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4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病人,先行高频电凝切预扩张,然后再行探条扩张,治疗后跟踪观察吻合口狭窄改善情况.结果 显效34例,有效8例,扩张成功率为100%.随访6个月,39例未见复发,远期疗效达92.9%(39/42).结论 本法能有效改善该类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可靠选择,值得推广.
作者:廖嘉忠;黄培宁;余贤恩;彭乃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四肢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23例四肢大血管损伤患者行直接端端吻合,8例健侧大臆静脉倒转移植12例,大血管接扎3例.结果 2例病人由于休克时问过长未能及时纠正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肢体缺血时问过长,发生肌肉坏死,引起急性肾衰,经截肢及血运透析保住了生命;其余病人在血管修复后恢复血运.肢体保存且功能良好.结论 闭合性大血管损伤诊断有一定困难,积极手术探查是保住病人肢体和生命的有效措施.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尽早修复肢体血管,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大血管损伤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波;黄克;李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已成为首选方式[1].我院于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慈芳;黄而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目前国内外大都主张采用造瘘或中心静脉插管,直接外周动脉穿刺由于其并发症太多而不主张使用[1].但手术造瘘在短时间内不能使用,中心静脉插管有保留时间短且易感染、滑脱、生活不便等缺点.而且我科病人多来自农村,无法承受长期的透析费用,不能保证规范的透析治疗.
作者:李月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