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宁
目的:探讨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6年1月采取此手术方案治疗的4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术后第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腹水3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左膈下积液2例,平均住院时间19.6天.术后随访3~48个月,获得随访资料36例,无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结论: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彻底,手术后再出血率低.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改善和纠正肝功能,术后继续护肝治疗,积极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是断流手术成功、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
作者:史瑞峰;朱连荣;闫争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 精神病人恢复期的心理特点1.1 自卑感 由于长期住院,病人已产生依赖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出院后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无所适从,加之社会上的偏见,常出现自卑感.
作者:刘庆红;付雪;高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A组)136例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150例,分别观察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并发症中,误穿动脉、皮下气肿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4,0.000).因并发症导致弃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ICC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轻微,可以在老年肿瘤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焦妙蕊;李景花;郭艳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小儿腹泻是夏秋季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低,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作者:朱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气性坏疽临床已少见,因轻度烫伤继发气性坏疽者实为罕见.笔者曾诊治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卢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1].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AD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提高静脉穿刺一针率.方法:操作前耐心与病人沟通;穿刺时注意操作动作熟练,在进针绷紧皮肤的同时适当向下按,以分散其注意力;进针时用适当的语言向病人解释,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结果: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作者:刘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胃癌往往以上腹饱胀疼痛、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但也有因首发症状特殊,细胞学检查易忽视而误诊、误治.现报告3例临床表现特殊而经胃镜证实为胃癌的病例.
作者:王兴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加强门急诊输液的安全管理,有效避免或减少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方法:实施严格的查对制度管理及有效的健康宣教,应用全密闭输液系统,执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实行以人为本,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全年输液19 099例次,无一例差错事故,护患纠纷也明显减少.结论: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护理质量是提高护理安全的保障.
作者:孟立波;马春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临床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该麻醉及麻醉中涉及到的解剖、生理特点,对机体的干扰和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在麻醉配合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引起护士的重视,使麻醉配合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防范意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贾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痰液诱导的方法对治疗前后痰液的嗜酸性细胞进行计数,并记录呼气峰流速(PEFR).结果:六味地黄丸不但可以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还可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孙京惠;许鹏飞;王效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KTS 12例均为静脉型,术前均行双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通畅,无缺如或阻塞.4例下肢外侧单纯静脉曲张行曲张静脉剥脱术及分支结扎术,8例静脉弥漫扩张者行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及交通支结扎术.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的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无复发,肢体酸胀、疼痛消失,无肢体肿胀及坏死.结论:深静脉功能正常或轻中度异常的静脉型KTS,行曲张静脉剥脱分支结扎术,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浅静脉切除交通支结扎,并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方法可减轻症状,取得比较满意效果.
作者:王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卫生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作者:周立波;夏海燕;周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几年来,文拉法辛(venlafaxine)已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但其消化系统副反应较为突出,我院用中药治疗可明显减轻其消化系统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世界医学领域正倡导一种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循证实践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健康科学领域,我国护理界同仁也正在进行尝试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循证护理学的概念及其意义、我国开展循证护理学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一些困难等内容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揭示循证护理学在我国开展和实施的必要性,以期推动我国循证护理学的开展和实践研究.
作者:王振英;臧艳军;孙玉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眼化学烧伤逐年增多.近年来我院对急性眼碱烧伤应用人新鲜羊膜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献华;陈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998~2004年我科共行胃大部切除术282例,发生胃瘫13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48~76岁,平均61岁.胃癌根治术后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4例.毕Ⅰ式3例,毕Ⅱ式10例.
作者:徐文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在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9例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患者行VEP检测,并与自体健侧眼和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169例患者(单眼155例,双眼14例)共183只眼,VEP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5例7眼VEP波幅明显降低(4%),125例133眼单纯波幅降低(73%),潜伏期延长者49例54眼(28%).受伤眼均与自体健侧眼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100波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49例P100峰潜伏期略延长,与正常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EP对外伤后视神经挫伤的检出敏感性较高,因此对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任铭奎;代丽丽;战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2005年平罗县居民死亡状况、期望寿命及影响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方法:用全县居民死亡报告资料计算死亡率、减寿年数及去死因期望增寿值.结果:2005年居民平均寿命73.32岁,男性70.95岁,女性76.09岁.目前,位于死亡顺位第一的是循环系病,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是损伤和中毒,去死因增寿量值第一的是损伤和中毒.结论:2005年影响居民寿命的因素是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病及肿瘤.为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应加强对主要死因的防治.
作者:马文杰;李霞;刘凤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8周,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疗效,副反应轻.结论: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疗效,副作用轻微.
作者:李国宁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