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贞;王爱荣;刘文果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psychosis)是指各种脑器质性精神病、躯体疾病和中毒引起的可逆性或不可逆性脑功能损害时所致的精神障碍.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即症状性精神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即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出血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为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
作者:钱应菊;李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诸如阿普唑仑等催眠镇静药的成瘾依赖性及其对社会危害性虽然不及阿片类药物,但长期大剂量服用者,同样影响服用者的身心健康,甚则危害社会.笔者采用黄连阿胶汤合补肝汤协助阿普唑仑依赖者戒药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董应忠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和长期预防双相障碍复发疗效肯定,治疗量时对正常人精神活动无影响.在5-HT能低下的基础上,β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功能亢进引起躁狂,锂强化5-HT能,抑制β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治疗躁狂[1].因锂盐起效慢,一般主张对严重急性躁狂患者先予氯丙嗪或氟哌啶醇合用,急性症状控制后再单用碳酸锂维持[2].由于锂代谢过程中与抗精神病药有交互作用,有些抗精神病药能增加锂毒性,引起锂蓄积中毒.
作者:吴佩;孔莲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干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的发生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但表现有异同.两种物药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有利于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唐春光;王任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复发率高.部分病人在反复发作后会导致精神衰退.因此,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经过急性期的治疗,精神症状基本消除出院后,必须继续院外治疗,才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康复质量,使病人重返社会生活;院外治疗既可锻炼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又可避免因长期住院与社会隔绝而导致的衰退现象发生.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院外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左红英;肖亚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痛疼障碍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4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痛疼障碍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分级.予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1周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结果: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6周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主要症状分亦明显降低,治愈率分别为49.5%和66.2%,总有效率分别为56.2%和74.3%.结论:应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症状.
作者:和西波;曲鸿儒;陈玉辉;李志文;魏俊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收治规范.方法:对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530名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疾病分布情况分析,了解其流浪原因.结果:530例患者中,女性占60%,青壮年较多,单身占95%,文化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居多,病史不详者占36%,半数以上患躯体疾病.经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音乐和工娱疗法、行为矫正、醒脉通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好转率85%,治愈率10%.有95%送回原籍,5%未愈,无法查清身源,由救助管理站统一集中安置.结论:精神病患者流浪原因主要有三:1、精神疾病本身因素,受精神症状影响.2、家庭因素,家庭监护不利.3、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缺乏,且提示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精神病管理相关法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救助、诊治和护送工作,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神病防治法.
作者:于长洪;王会秋;孙威;刘东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为福利院临终老人实施临终护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择41位临终老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人,研究组23人.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临终护理方法:①提供佳的居住环境;②注重舒适的护理;③注重心理护理;④家庭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老人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身心状况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老人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老人(P《0.01).结论:为福利院临终老人实施临终护理,改善了临终者的身心状况,提高了临终者的生存质量,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实施临终护理提供了理论及事实依据.
作者:夏春红;张新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用药剂量上,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用VBFB-30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患儿,8~10次为一疗程,1次/天,每次40分钟左右,于治疗前后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行为水平、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Achenbach 量表多动因子分评定显示,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降分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不明显,对照组多为轻度,部分患儿难以耐受;治疗组共进行286次反馈,其中,肌电+皮温87次,肌电+皮温+脑电199次.结论:生物反馈技术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
作者:赵勇;杨文;胡巍;鲁小波;苏全武;高猷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体力劳动者居多,与嗜烟及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精神障碍以幻视、幻听、被害妄想及行为紊乱为主,临床表现多合并较多躯体疾病,以肝脏疾病较为多见.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宜早期戒酒治疗.
作者:瞿铭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前我国已成老龄化人口社会,老年性痴呆的就诊率也越来越多.笔者参阅有关文献资料及个人的临床经验,对老年性痴呆的综合预防和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冯焕菊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精神障碍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的作用,使机体对躯体疾病的敏感度及反应降低,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住院中既要注意精神症状的护理,又要时刻观察患者的躯体状况的变化,通过细心观察和各种检查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递增,目前,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其病情控制除药物治疗外,还有赖于自身管理[1].
作者:吕建玲;王素梅;苏爱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精神科护理与其他护理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先定义了什么是全面护理,再通过分析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后为如何改进全过程护理提出了三点措施,即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增加人文关怀和增加男性护理人员.
作者:符雪柳;唐新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手术(procedure proplapse and hemorrhoids,PPH)自2000年国内应用以来,由于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已经广泛应用.Bikhchandani报道[1]对于Ⅲ和IV度痔传统的外剥内扎术88.1%满意,而PPH术后97.6%满意.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应用PPH对Ⅱ到IV度环形内痔或以内痔为主的环形混合痔32例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本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假出院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积极作用.方法: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4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假出院期间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按平均每年假出院天数的多与少分成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8例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100%.但假出院天数多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假出院天数少的患者;而且其个人生活自理、家庭内活动、社会性退缩、职业和工作等单项缺陷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增加患者接触社会时间,进行家庭治疗和康复,可以减轻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
作者:余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氯氮平组40例,利培酮组4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5周末各作一次韦式成人智力量表,韦式记忆量表,威斯康新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利性测验,连线测验A,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TESS副反应量表.结果:治疗15周末氯氮平组显著改善迟滞、活动过多、敌对猜疑因子分,利培酮组显著改善BPRS评分,对于认知功能,氯氮平可改善言语流利性,而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但利培酮较氯氮平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静文;沈宣;徐维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盐酸多虑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与盐酸多虑平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从疗后2周至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TESS评分文拉法辛组显著低于盐酸多虑平组.结论:文拉法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对于抑郁症患者可首选使用.
作者:瞿艳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方法:将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8月,30例接受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297人次MECT治疗均顺利进行,患者的配合度达90%.结论:做好MECT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作者:潘晓华;马建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思瑞康对治疗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病人分成2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阳性症状评分下降显著大于思瑞康组,两组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下降无显著性.奥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肝功损害;思瑞康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昏.结论:奥氮平组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优于思瑞康,两组不良反应相对轻.
作者:李东;常秀华;赵洪宇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精神病人暴力犯罪是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往往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精神病人凶杀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31例精神病人杀人案与15例非精神病人杀人案鉴定资料进行对照分析,为正确判定被鉴定人责任能力提供依据.
作者:武爱民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