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红英;肖亚利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方法:将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8月,30例接受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297人次MECT治疗均顺利进行,患者的配合度达90%.结论:做好MECT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作者:潘晓华;马建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诸如阿普唑仑等催眠镇静药的成瘾依赖性及其对社会危害性虽然不及阿片类药物,但长期大剂量服用者,同样影响服用者的身心健康,甚则危害社会.笔者采用黄连阿胶汤合补肝汤协助阿普唑仑依赖者戒药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董应忠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思瑞康对治疗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病人分成2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阳性症状评分下降显著大于思瑞康组,两组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下降无显著性.奥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肝功损害;思瑞康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昏.结论:奥氮平组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优于思瑞康,两组不良反应相对轻.
作者:李东;常秀华;赵洪宇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20例住院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康复疗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在治疗前、随访第6、12周时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经康复治疗后,PANSS、SANS、IPROS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康复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及减轻住院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应启昂;盛五弟;杨裕方;陈义平;徐维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6例首次发作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经系统治疗出院后患者及家属进行为期半年的家庭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日常社会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待人接物,克服困难能力有一定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地提高,社会功能基本接近正常,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比出院时明显下降,由16.88±3.57降低至14.66±2.03(P《0.05).结论:家庭治疗能有效巩固首发分裂症患者疗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生活正常化.
作者:文斌;陈水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前我国已成老龄化人口社会,老年性痴呆的就诊率也越来越多.笔者参阅有关文献资料及个人的临床经验,对老年性痴呆的综合预防和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冯焕菊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精神病人暴力犯罪是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往往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精神病人凶杀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31例精神病人杀人案与15例非精神病人杀人案鉴定资料进行对照分析,为正确判定被鉴定人责任能力提供依据.
作者:武爱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和长期预防双相障碍复发疗效肯定,治疗量时对正常人精神活动无影响.在5-HT能低下的基础上,β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功能亢进引起躁狂,锂强化5-HT能,抑制β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治疗躁狂[1].因锂盐起效慢,一般主张对严重急性躁狂患者先予氯丙嗪或氟哌啶醇合用,急性症状控制后再单用碳酸锂维持[2].由于锂代谢过程中与抗精神病药有交互作用,有些抗精神病药能增加锂毒性,引起锂蓄积中毒.
作者:吴佩;孔莲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曲唑酮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3失眠症诊断标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4周,应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TESS 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阿普唑仑组出现白日宿醉现象6例(28.6%).结论:曲唑酮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不失为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周伟东;黄国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照,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80.4%,利培酮组显效率为81.6%,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药在PANSS评分从治疗第2周起有显著性下降.应用阿立哌唑组女性月经紊乱少于利培酮.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差异无显著性,精神症状改善较快;对女性月经紊乱少于利培酮组.
作者:汪道年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复发率高.部分病人在反复发作后会导致精神衰退.因此,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经过急性期的治疗,精神症状基本消除出院后,必须继续院外治疗,才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康复质量,使病人重返社会生活;院外治疗既可锻炼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又可避免因长期住院与社会隔绝而导致的衰退现象发生.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院外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左红英;肖亚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患者身心症状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8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身心症状应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褒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SAS,SDS,PSQ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纯应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后HAMD-17,HAMA减分率增加,治疗效果良好,合并物理疗法或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同时,给予抗抑郁、焦虑治疗效果更理想.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存在身心症状,需要及时给予抗抑郁、焦虑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
作者:项春晓;许世福;王尚红;项春兰;何岩;杨金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实施开放式管理,将10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体育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体育组辅以6个月的体育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并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一次实验室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治疗后体育组PANSS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NOSIE总分及消极因素分明显下降,而积极因素分明显上升,对照组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变化.血糖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辅以体育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肯定,对糖尿病预防有益处 .
作者:吴金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症(IBS) 的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抗抑郁组予以抗抑郁药西酞普兰20 mg/日;抗消化不良组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应用相应消化系统药物治疗;两组均配合一般性支持治疗.治疗期8 周,分别予以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测评及IBS 症状评分.结果:IBS 患者的SAS 和SDS 评分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 ;治疗8 周后抗抑郁组SAS 和SDS 评分及IBS 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抗消化不良组.结论:IBS 患者多存在情绪问题, 抗抑郁药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而且能明显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IBS 疗效显著.
作者:徐红卫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2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米氮平或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6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第1、2、6周的HAMD评分对照组分别为 21.11±1.03、17.14±4.27、7.22±4.23 ,研究组分别为18.72±2.13、13.89±4.17、6.92±4.26 ;CGI评分对照组分别为3.52±0.71、3.07±0.71、1.85±0.71,研究组分别为3.04±0.63、2.26±0.68、1.62±0.76.两组比较第1、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6周时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TESS评分阿米替林组显著高于米氮平组.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疗效较好、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安全,可首选使用.
作者:宁艳玲;王文霞;马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用药剂量上,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用VBFB-30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患儿,8~10次为一疗程,1次/天,每次40分钟左右,于治疗前后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行为水平、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Achenbach 量表多动因子分评定显示,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降分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不明显,对照组多为轻度,部分患儿难以耐受;治疗组共进行286次反馈,其中,肌电+皮温87次,肌电+皮温+脑电199次.结论:生物反馈技术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
作者:赵勇;杨文;胡巍;鲁小波;苏全武;高猷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我院237例住院病人的用药情况.结果:病人单一用药38.82%,两药联用51.01%.精神分裂症治疗常用药物是氯氮平(63.68%),常用的联合用药为氯氮平+舒必利;情感障碍治疗常用药物是碳酸锂和氯氮平(均为65.63%),常用的联合用药是碳酸锂+氯氮平.结论:多数住院精神病人的用药是较规范的,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如联合用药较多,剂量偏低,兼用的抗焦虑药时间较长等,并对如何规范用药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作者:王任昌;刘锡英;唐春光;刘乾才;吴彤;刘昌杰;杨元成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对比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以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各30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阿立哌唑有效率93.33%,显效率86.67%.氯氮平有效率90.00%,显效率83.33%,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于氯氮平.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侯英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躯体损害.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28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中男性占98.26%,该类病人主要精神症状为妄想、幻觉、伤人损物、智能障碍,主要的神经系统症状有震颤、周围神经炎、共济失调、癫痫样发作,脑电图异常率为29.1%,21.88%伴发各种躯体疾病,本病复发率为82.83%.结论:慢性酒精中毒造成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躯体损害,应关注本病的防治.
作者:张秀贞;王爱荣;刘文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痛疼障碍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4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痛疼障碍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分级.予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1周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结果: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6周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主要症状分亦明显降低,治愈率分别为49.5%和66.2%,总有效率分别为56.2%和74.3%.结论:应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症状.
作者:和西波;曲鸿儒;陈玉辉;李志文;魏俊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