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瑞博思治疗小儿胃食管返流67例分析

刘福银

关键词:普瑞博思, 治疗, 胃食管返流病, 消化系统症状, 下食管括约肌, 胃肠促动力药, 合并症, 儿科门诊, 消化道动力, 现报道如下, 胃食管反流, 危及生命, 生长发育, 神经调控, 解剖生理, 新生儿, 小婴儿, 就诊率, 发病率, 窒息
摘要:胃食管返流(GER)是儿科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可导致胃食管返流病(GERD)。由于新生儿、小婴儿胃食管的解剖生理、神经调控的特点,尤其是下食管括约肌(LES)的不适当松弛,GER在儿科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就诊率。GER能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和其他系统的合并症,严重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并可窒息而危及生命,对有合并症的小儿GER需进行治疗。我院儿科门诊自1997年10月对胃食管反流患儿采用新型全胃肠促动力药普瑞博思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沟通技巧在门诊分诊导诊中的应用

    分诊导诊护士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依据患者病情作出判断,依次分诊出就诊的科别和专业,保持诊疗秩序,指导诊疗和检查工作。因此分诊导诊护士不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善于应变的能力,同时要熟悉医院各部门的情况,还要善于应用沟通技巧,给患者以积极的影响。我们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曾巧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延误诊断7例

    急性化脓性髂关节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可因诊断的延误,得不到早期治疗,而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笔者11年来曾诊治此病人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小9个月,大13岁;右髋6例,左髋1例;早明确诊断时间10天,迟18天;全部病例曾在当地医院儿科、普外科门诊或住院治疗。

    作者:江庭彪;谢业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附43例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全身多系统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可由散发和流行引发病,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易造成误诊,现将1997~2000年于我科确诊为IM的43例分析如下。

    作者:潘敏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年大肠癌87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且其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值得注意。今对我院1987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确诊的年龄≤30岁大肠癌患者87例与同期住院的非青年大肠癌中随机抽取的6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7例中男54例,女33例,年龄17~30岁,平均27.6岁,发病率11.1%(87/786);对照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2~71岁,平均60.2岁。

    作者:唐绍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栓通结合辨证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6例

    1997年2月~1999年12月用血栓通注射液结合中医分型辨证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6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49~78岁,平均62.5岁;病程1~12年,平均5.2年;合并高血压23例,腔隙性脑梗塞3例,轻度脑萎缩2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0例。46例均经眼底、心电图、胸片等检查,部分患者作脑血流图、颅脑多普勒检查,3例腔隙性脑梗塞和2例脑萎缩患者均作颅脑CT检查证实,以除外颅脑肿瘤等其它脑部病变。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三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本组治疗前后均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液流变学检查,以便作治疗前后对照分析。

    作者:朱其秀;余起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14例小儿缺锌调查分析

    锌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与小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机体代谢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甚为密切。1999~2000年作者对240例小儿进行健康体检及外周血锌浓度测定,发现114例患有锌缺乏症,现分析如下。

    作者:徐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条形码在医院图书馆中的应用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引进,医院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逐渐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在我国已建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条形码是作为标示一本书的唯一性代码而存在的,与其他自动识别输入技术相比,条形码技术具有保密性好、差错率低、输入速度快、适用性强等特点,因而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商品流通、金融保险、工业生产自动化等领域,在图书管理中亦不例外[1]。

    作者:邹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碱性磷酸酶测定指导佝偻病维生素D治疗的探讨

    使用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分普通治疗和大剂量突击治疗,剂量、疗程、疗效常依据患儿的症状、骨X线及血生化检查来予以判定。为探讨一种较简单且适应基层医院开展的方法,我们对110例婴幼儿佝偻病进行了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并同时进行骨X线观察,用来指导维生素D治疗,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华;滕焕昭;任萍;李坤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癌药物鸦胆子的研究进展

    鸦胆子系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Brucea Jauanica L Merr)的种子,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1]。Kapchan等[2]发现其醇提取物对人鼻咽癌细胞KB、Walker-256肉瘤和P388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明显抑制作用。我国于1978年开始研制鸦胆子油静脉乳剂[3]并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现将其抗癌、抗消化道溃疡及降血脂等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杰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眉头小切口隆鼻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对于先天性或后天损伤所致的鼻根部低平或凹陷畸形的整复,既往均采用传统的鼻尖蝶形切口、鼻小柱正中切口或前庭缘切口行隆鼻术,但由于此类患者并不伴有鼻背低平及外鼻短缩或鼻尖后仰畸形,故如采用上述切口会造成鼻背及鼻尖处不必要的损伤,且术后假体移位的可能性较大。我科从1993年2月以来,对39例仅鼻根部低平或凹陷畸形的患者行眉头小切口隆鼻术,术后鼻外形理想,随访2月~3年,效果满意。

    作者:滕智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82例体会

    泪囊鼻腔吻合术重建泪囊到鼻腔的引流道,既去除了泪囊感染灶又解除了泪溢,是目前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根治疗法[1]。我院1996~1999年共完成泪囊鼻腔吻合术82例90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联体双胎四胎足先露剖宫取胎1例报告

    患者28岁,已婚。因停经34+2W,阴道流水5h于1998年1月25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1997年5月27,预产期198年2月25日。26W在本厂职工医院B超检查提示双胎,未发现畸形。一周前因受凉出现咳嗽,给青霉素治疗。入院2h前出现不规律性腹痛。其母亲分娩双胎1次。查:宫高35cm,腹围100cm,双胎,双臀位,胎心音152/142(次*分),有不规律性宫缩,混合臀先露,s=0,宫口开大2cm,胎膜已破,骨盆测量各径线均在正常范围内。给抑制宫缩、抗感染、促胎肺成熟、间断吸氧等对症治疗。

    作者:叶婧;龚萍萍;冯彩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18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儿健康的合并症。本病发生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约为非GDM孕妇的4~8倍[1],为高危妊娠监测对象之一。现将我科10年来收治的GDM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梁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素质教育在药理教学中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以抛砖引玉。1 寓勤于教,端正学风 寓勤于教,是让学生学好药理学的根本保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牢固专业思想,养成吃苦耐劳、勤学好问的良好学风,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讲授知识时,首先应把握时机与学生谈理想谈抱负,谈攀登知识高峰的艰难。同时引导学生勤于记课堂笔记,勤于阅读教材,勤于提问,勤于思考。例如,讲药物发展史时结合讲述李时珍踏遍祖国山河写巨著《本草纲目》;讲青霉素一节时,介绍英国科学家反复试验才发现青霉素的经历。

    作者:陈陆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镇痛与产妇泌乳素及哺乳的观察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哺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无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初产妇108例,分成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剖宫产组又分为镇痛组、非镇痛组,对其产后(术后)24小时、48小时行血清泌乳素(PRL)测定及观察哺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镇痛组、顺产组在24小时内开始泌乳例数无显著差异,而非镇痛组在产后24小时内泌乳例数少于镇痛组,72小时后乳汁不足者多于镇痛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PRL观察,非镇痛组产妇血清PRL低于镇痛组,分析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技术,镇痛效果好,产妇术后活动正常,内分泌干扰少,在当前提倡母乳喂养而言,本技术有其独特使用价值。

    作者:孟君;吕瑛;于欣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血液流变学作为检测人体血粘度的医学检测项目进入临床医学范畴至今已有10余年[1],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为了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病的发病机理,从而指导高血压病的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人测定了5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延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普瑞博思治疗小儿胃食管返流67例分析

    胃食管返流(GER)是儿科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可导致胃食管返流病(GERD)。由于新生儿、小婴儿胃食管的解剖生理、神经调控的特点,尤其是下食管括约肌(LES)的不适当松弛,GER在儿科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就诊率。GER能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和其他系统的合并症,严重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并可窒息而危及生命,对有合并症的小儿GER需进行治疗。我院儿科门诊自1997年10月对胃食管反流患儿采用新型全胃肠促动力药普瑞博思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福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治疗的临床观察

    1996年6月~2000年6月,我院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湖北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其它化疗药对68例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进行术后辅助性化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瘤及病理证实。男48例,女20例,年龄35~68岁,平均54岁,其中胃癌32例,结肠癌20例,直肠癌16例,胃癌合并肝转移3例,大肠癌合并肝转移5例。

    作者:叶海洪;曾家耀;兰碧洋;黄绍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塞伴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伴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的AMI患者共15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共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心肌梗塞范围(MIS)、严重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MIS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功能受损严重,住院病死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伴随AMI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是临床经过凶险和预后不良的标志。

    作者:徐戈;李醒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冷冻免疫配合表阿霉素为主联合化疗晚期乳腺癌探讨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对31例晚期乳腺癌采用冷冻免疫配合以表阿霉素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组)和31例晚期乳腺癌采用生物免疫制剂配合传统的CAF方案化疗(对照组)在疗效、毒副反应、免疫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化疗有效率67.7%,显著优于对照组化疗有效率51.6%(P<0.05);冷冻免疫治疗的患者在化疗一周后免疫水平继续提高,和单纯生物免疫制剂化疗一周后明显下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骨髓抑制低于对照组。结论冷冻免疫配合表阿霉素为主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晚期乳腺癌可以达到预期的佳疗效。

    作者:蒙志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