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凤霞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的重要问题,这对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减少耐药菌株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有关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用好、用巧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作者:高增来 刊期: 2007年第22期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建立和发展而存在的.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护理管理才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所以,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应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作者:曹兰婷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活动紊乱,常可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故精神科的安全护理不容忽视.如何杜绝不安全因素,防微杜渐,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作者:杨惠敏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对照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朝、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关系.方法:在2005年我院住院患者中选取朝、汉族精神分裂症各79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有心理社会因素的病例朝鲜族48例(60.8%),汉族36例(45.6%),其中,朝、汉族两组中以偏执型多见,分别为20例(41.7%)、10例(27.8%).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及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作者:钱秀华;崔星姬 刊期: 2007年第22期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酒肝组)80例,男性76例,女性4例,年龄35~60岁,均系我院住院患者,根据饮酒史、体检、血清、酶学、影像学(CT或B超)、血脂质化验等综合判定,均符合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1],未使用影响脂代谢的药物.对照组60例,男56例,女4例,年龄32~58岁,为同期健康体检者,排除心、脑、肝器质性疾病.
作者:于程屏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颈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颈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行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自体中厚皮或皮瓣修复术,观察创面修复及后期外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6例患者创面术后均一期愈合,成活的复合移植皮、自体中厚皮或皮瓣具有外观平整、颜色与邻近正常皮肤相近、无明显收缩、耐磨、弹性及功能恢复良好等特点.结论:早期手术治疗颈部烧伤创面可缩短治愈时间、减少因瘢痕所致功能障碍、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效果满意.
作者:李松谋 刊期: 2007年第22期
云南白药是云南白药集团生产的一种粉质药面,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及手术出血,亦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在临床工作中以云南白药试用于肋间神经痛、肩周炎亦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淑文;王彤 刊期: 2007年第22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的调整、城乡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等,使得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医院办公室将如何开展工作[1~3]?
作者:张肆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 力复君安 )与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住院分裂症患者191例,采用随机对照,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同时,检测肝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催乳素等.结果:齐拉西酮与舒必利的总体疗效相当(P>0.05).舒必利较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EPS)及胆碱能系统不良反应.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与舒必利相比无显著差异,前者不良反应较小,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较好选择.
作者:董太新;郭光辉;李昱;阮江红;田建东 刊期: 2007年第2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要求及自身健康标准不断提升.加之,由于市场经济等因素,卫生系统内部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具有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卫生单位就要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护理工作与患者的接触为紧密,是能体现服务质量的前沿工作,因此,来自各层面的相关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标准不断提升,使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疗区护士长是第一线的管理者和实践者,来自各个方面的焦点都集中在她们身上.领导的决策需要她们去贯彻执行,新技术、新业务需要她们带头实践,护士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她们的帮助,患者的要求与纠纷需要她们来协调.她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承受护士所要承受的压力,还要承受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的压力,协调各种关系及应对手下护士使之能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本人在20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十余年在临床一线担任护士长一职,通过对自身及周围同事经历的观察总结,认识到她们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原因.很多人对压力致病没有足够的认知和重视,更谈不上应对措施.因此,使其认识并正确地面对压力,大限度地减低压力对健康的损害非常必要.
作者:卢曼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患侧足内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由同一治疗小组的康复医师、治疗师及康复护士制定同样的抑制足内翻的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康复治疗.将患者分两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治疗配合高电位交变场,B组常规治疗.指标观察采用单盲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arthet指数、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及测量治疗前后足内翻角度,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A组改善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电位交变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肢足内翻疗效显著.
作者:曹蕾;孟宪斌;吉红珍;孙婷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永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就诊疾病的特点.方法:对2005 年全科门诊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慢性病就诊率为 49.39% ,复诊率为 59.22%.就诊排前四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就诊疾病重点为常见慢性病.
作者:刘东霞;艾长明;崔连亭;杨凯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配合斯氏针内固定治疗高龄老人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斯氏针内固定治疗高龄老人顺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达到正常行走26例,优良率84.4%.结论:中药内服配合斯氏针内固定治疗高龄老人顺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身体条件较差、骨质疏松较严重的高龄老人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禹增;李春梅;牟世祥;侯岩柯;刘歆 刊期: 2007年第22期
1 方法我院自2003年层流配液中心建立以来,科室内所有长期液体均由配液中心统一配制,输液贴也由配液中心统一查对后粘贴,但字迹较小.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字迹较小床号不能一目了然.于是待每天配液中心将配制好的液体送到科室,护士将液体与治疗单核对无误后,再用一根棉签蘸取碘伏,在液体标签上书写床号,字迹为黑色大而醒目.这看似很自然的做法,却有效保证了输液及换液的安全,也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速度.
作者:尹梦欣 刊期: 2007年第22期
颈椎病,又称颈椎关节病,X线平片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手段.现将100例颈椎病的资料结合X线诊断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19~76岁,其中,40~60岁77例,40岁以下5例,60岁以上18例.病程3个月~9年.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颈项及背肩疼痛、活动受限、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耳鸣、恶心及发作性眩晕等.常见的体征为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头颈及肩部疼痛伴有相应压痛点,侧屈位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作者:宋波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大关节部位早期功能整复.方法:本组12例,Ⅲ度面积为25%~60%.对Ⅲ度面积<50%者,早期切除四肢焦痂,及时用自体中厚皮拉网固定于大关节.Ⅲ度面积>50%者于伤后2~3周手术取自体中厚皮拉网固定于大关节.愈后加强康复锻炼.结果:该组12例四肢大关节植皮全部成活,随访见大关节部位无再次溃破发生,弹性好,活动正常.结论:在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尽早覆盖大关节区域,能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袁福祥;苗三林;赵东轮;张晋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镇痛技术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人工流产术中镇痛组术中疼痛、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镇痛组无痛效果有效率100%.结论:在人工流产中应用镇痛技术效果确切.
作者:李金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坚持手术前后的功能训练,提高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减少复发.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矫正马蹄内翻足效果均很满意,1例仍有轻度内收.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治疗前后,应重视皮肤和关节的护理,坚持手术后的功能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手术的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唐秀君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方法:80例进展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制剂、神经营养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栓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mg 静滴,2次/d;于疗程的第1d、3d、5d分别用降纤酶10U、5U、5U静滴.14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液中纤维蛋白原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张润生;杨红梅;庞艳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是否有损害.方法:分别对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23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但随着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不一定造成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作者:陈艳霞 刊期: 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