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URDIAL单人透析机常见报警的临床处理

汤锋;董万平;周巧巧;李凤娥;王革;杨丽南;张萍

关键词:SURDIAL单人透析机, 报警,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保证血液透析过程的安全性、持续性,避免在透析机发出报警后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医疗事故。方法:根据透析过程中透析机的报警,查阅维修操作手册,结合SOP的要求总结出步骤和方法。结果:不需查阅维修操作手册,就能快速处理透析机电导率、温度、漏血、空气、静脉压等各种报警。结论:根据SURDIAL单人透析机维修操作手册提示,严格按照SOP的操作标准执行,就可减少透析过程中因临床处理延误而造成的渗血、凝血、血肿等医疗事故。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国内医疗设备维修概况及应对思路

    通过概括分析国内医疗设备维修总体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对从业人员和维修服务商的资质管理,使得整个行业难以健康、持续地发展;缺乏有力的反垄断措施,使得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等;阐述原厂维修、自主维修和第三方维修这三种维修方式的特点及其工作主体,指出三种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自主维修为主,合理搭配其它维修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自修能力,限制垄断高价,规范第三方维修的应对思路,以便大程度地保证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控制设备的总拥有成本。并就在医疗设备维修中引入保险机制,利用术语库和模式识别方法进行辅助维修等方式做了一些设想。

    作者:冯世领;林思琦;宣海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仪的维修与维护探讨

    目的:超声诊断仪已成为临床影像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掌握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超声诊断仪的维修与维护方法,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分析超声诊断仪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检修、维护的方法,并结合实践进行探讨。结果:正确应用超声诊断仪维修与维护的方法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少和避免故障,延长其使用寿命。结论:合理地进行保养与维修超声诊断仪可以控制设备的维修成本,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周嫱;冯世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典型B超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目的:寻求破解常见B超软故障之道。方法:以多个维修案例为依据,通过对常见B超软故障进行分类研究,分析软故障的个性和共性,提供维修方法。结果:故障排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结论:通过对B超软故障的细致分类研究,能更好的提供行之有效的排除方法,为以后的维护使用提供借鉴。

    作者:杜昱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回旋加速器离子源故障分析

    目的;分析医用回旋加速器的离子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故障的处理。方法:用MSS维修软件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打开真空腔对离子源进行处理,并用离子源专用工具将离子源安装于正确位置,后用MSS软件对回旋加速器的射频系统和离子源系统进行调试。结果:通过观察射频和离子源系统的参数,终在工作束流25μA时系统达到稳定。结论:要维护好离子源系统,使离子源有更长的寿命,工作束流应该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一些,以减小系统的打火,延长使用寿命。

    作者:韦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电离辐射的探讨

    目的:对多层螺旋CT电离辐射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防护措施建议,保障各类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采用相关的放射卫生规范规定的方法,对多层螺旋CT电离辐射的特性、剂量、危害等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在人类接受到的电离辐射中,医疗辐射占48%,而CT的辐射剂量占所有医疗辐射的49%,CT辐射致癌的可能性比以往认为的可能性更大。结论:通过各种安全防护功能和扫描模式降低辐射剂量,重视合理化防护措施,同时更重视过量使用CT的风险。

    作者:徐志荣;徐汀;李晶;杨舒波;李朝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解剖复位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4例低位髁状突骨折且有移位,移位角度大于30°~45°,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m的患者,采用小型钛板复位。结果:术后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半个月张口度大于25mm。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恢复骨折髁状突的解剖复位,可早期恢复下颌功能运动。

    作者:刘廷忠;毛艳;高鹏;刘静静;王海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舒密NW160型物流传输系统的原理与应用维护

    目的:探讨舒密NW160型气送管道物流传输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基本原理,并熟悉该系统及其传输瓶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修保养。方法:归纳该系统的注意事项,观察该系统的故障现象,并结合其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其解决办法。结果:该系统的常见故障得以解决,并且得到了正确使用和保养。结论:通过对物流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的分析,掌握故障的判断、分析和维修,正确使用及保养,保证物流传输系统安全有效地在医院发挥其强大的传输作用。

    作者:占盛鹤;许敏光;蒋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疗设备通用电气安全质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论述医疗设备通用电气安全质量控制工作的方法,并从检测数据中得出规律性因素。方法: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手段,以手术室和病房CF型设备的通用电气安全检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室和病房两组数据虽都符合国家标准,但受供电系统影响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供电系统和医疗设备是通用电气安全的两个方面,二者通过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开展通用电气安全的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

    作者:韩宁;王步青;熊典;张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质量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思考

    目的:保证药品仪器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实现由经验性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转变。方法:依据国际、国家、军队质量控制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编写质量手册,明确各部门职责,规定各类活动的工作程序,实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制度,完善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分析校准项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提供委托方溯源所需的全部信息;同时对检测设备、检测方法、环境监控、样品管理等环节均做出严格规定,实现对药品仪器检测工作质量的有效控制。结果:规范检测行为,及时发现问题,使质量体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结论: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质量控制文件,做好质量控制监督,坚持内部审核,才能使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作者:高慧;丁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应用地塞米松预防碘对比剂过敏的临床研究

    目的:随着CT增强检查的广泛开展,碘对比剂的应用增多,针对有过敏史者在注射对比剂前使用地塞米松预防不良反应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CT检查中有过敏史者8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地塞米松预防注射对比方法:试验组患者于检查前5min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4ml静脉推注;对照组直接注射对比剂,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对比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注射对比剂后发生轻度不良反应为2例,预防不良反应的有效率为99.50%;对照组患者注射对比剂后发生不良反应为37例,有效率为90.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01,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针对有过敏史者在注射对比剂前使用地塞米松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是有效的,既能减少对比剂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又避免了滥用地塞米松及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作者:穆锦巍;李霞;窦秀梅;祖德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二次脑损伤预后评估

    目的:设计一种临床相关病例的专家预测评估系统,该系统旨在辅助医务人员预测患者预后,并据此采取合理的救治措施。方法:把现代数据库管理同数据挖掘结合起来,由数据库系统将采集到的敏感信号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数据挖掘及费氏评测标准进行预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辅助临床治疗过程。结果:本系统实现了二次脑损伤相关伤情的智能分析,并分别比较了目前主流的数据挖掘方法针对二次脑损伤预后的效果。结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二次脑损伤评估方法较之其他评测方法具有预测精度高的优势,但面对复杂的伤情变化,可以结合多种评估方法灵活组合取得优化方案。

    作者:荆斌;张鹏;李巍;罗二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两种腹腔镜防雾效果观察与成本对比的研究

    目的:探讨碘伏纱布擦拭法用于腹腔镜防雾效果,同时与温热盐水预热法进行成本对比。方法:将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用碘伏纱布擦拭法;对照组60例用温热盐水预热法,比较两组防雾效果及价格差异。结果:两种防雾方法均有效,但手术时间长于30min时,试验组的防雾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成本上有显著差异。结论:碘伏纱布擦拭法用于腹腔镜镜头防雾效果明显且成本较低,适合在腹腔镜手术中广泛应用。

    作者:杜福兰;何剑;马菊芳;张德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放射性工作场所气溶胶浓度与粒径分布

    目的:研究部分放射性工作场所内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方法:在数类典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用TSI 3321APS进行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的测量。结果:各调查场所的计数中位径均在0.7μm左右,除核电站乏燃料暂存池外,质量中位径均在1.0μm左右。放射性丙级操作室气溶胶的个数浓度和质量浓度高。结论:气溶胶浓度与工作场所及人员活动关系密切,测量所建立的基线数据可为内照射剂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拓飞;徐翠华;张庆;李文红;周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对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医学工程知识培训的思考

    目的:通过培训保证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临床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方法:采取四种不同的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厂家工程师培训,医院工程师培训,科室内部培训,医院年度培训。结果:医疗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使用寿命延长,为医院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保障了患者的及时治疗。结论:由于医护人员缺乏临床医学工程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培训十分必要。

    作者:赵伟;王功华;袁园;邓小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B超诊断160例滑囊炎

    目的:讨论滑囊炎的影像表现及滑囊与关节腔的关系。方法:对160例四肢大关节处滑囊炎进行B超定位诊断。结果:滑囊炎发生在肘部20例,臀部15例,膝前部50例,腘窝部80例,足踝部5例,均经手术、穿刺及病理学证实。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95%,结论:滑囊的B超定位诊断对滑囊炎的治疗方案与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朱敬珍;王美霞;张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意义。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践经验总结,对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进行研究。结果:根据文献介绍各级各类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特点和医院在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分析,进行了总结阐述。结论:内容完善、资料完整的设备档案可在医用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

    作者:何彩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对胆系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16例胆系结石的患者采用快速自旋回波之重T2加权进行MRCP检查,经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取得影像,其中205例有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低场MRCP影像能较好地显示胆系结石的病变部位及梗阻程度。结论:低场开放式磁共振MRCP检查技术在胆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是一种无创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曹俊华;戴捷;李铁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贝朗DIALOG血液透析机功能分析

    血液透析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长期持续治疗的方法,对血液透析机正确的操作与维护非常重要。介绍贝朗Dialog血液透析机的系统构成与功能,包括电路部分、血路部分、液路部分,旨在为血液透析机的操作者提供有关参考信息。Dialog型血透机有其独特的软硬件设计,掌握透析机的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对于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功华;邓小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机能实验教学中对实验动物实行“3R”原则的应用

    目的:实验动物在基础医学教育特别是机能实验药理教学中应用广泛,但对药理教学中实验动物相关的动物伦理与动物福利等问题认识不足。3R是指在动物实验中采用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方法,倡导维护动物福利。方法:选用乙醚吸入麻醉法,对实验动物采用"安乐死"来准备药理教学中的实验动物。结果:对实验动物实行"3R"原则后同样取得了与传统实验相同的数据。结论:医药院校的机能实验室应以"3R"原则为基础,以便更好管理和合理应用实验用动物,在完成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维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降低实验用动物成本。

    作者:胡小敏;陈怡;杨东旭;郝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源CT影像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双源CT扫描参数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及影像质量的控制。方法:使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在扫描时设置不同的扫描参数对受检者进行扫描,并对扫描影象加以对比。结果:发现双源CT影像的质量与性能,可以通过设置相关扫描参数以及受检者人为因素的改变而使影像质量随之得到改变。结论:各种扫描参数的设置与影像质量密切相关,有时可能因影像质量的降低而给临床诊断造成误差,因此必须合理优化检查方案,选择恰当的扫描参数以保证影象质量,从而满足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胡熙芳;刘文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