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传朋;刘辉;翟贺争;程晓军;时峰;魏坤杰;宋颖;王小春;陈雪
目的:将EXCEL函数算法用于统计医院外科手术加班绩效,了解各科加班频率,便于领导者及时做出决策,合理统筹调配资源。方法:运用时间函数和逻辑判断函数自动计算,后运用数据透视表功能进行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妇产科、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及普外科加班频率多,为护士长进行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数据,便于合理实施弹性排班,优化工作流程;同时使护士工作由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避免工作相互推诿,实现了劳动报酬与工作业绩密切相关。结论:该方法的应用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性,对加强医疗管理有指导作用。
作者:史江云;李梅;李兰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肌腱损伤低磁场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随访证实股四头肌肌腱损伤磁场强度为0.35T的MRI影像资料。结果:髌骨附着点肌腱病18例,表现为髌骨附着点附近信号增高;韧带不同程度撕裂8例,均为部分性断裂,伴游离端回缩7例。MRI较好显示了伴发的膝关节其他损伤或退行性骨关节病。结论:MRI易于准确评价股四头肌肌腱损伤。
作者:丁长青;王文生;王安震;许若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在数字化医疗医院示范中,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疗废物的回收、存放及处置等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和监管,使医疗废物管理更加规范。方法:基于无线网络、条形码及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开发医疗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医院进行应用实践。结果:系统对医院内部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以及处置等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及监管。结论:医疗废物管理系统规范了废物收运环节,增强了透明性,确保了安全,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作者:陈敏亚;张怡;陆靓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河南省SPECT、PET/CT等核医学设备辐射危害及性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核医学设备应用质量的有关措施。方法:依据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相关标准和2011年度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辐射危害控制与核辐射卫生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第1单元“医用辐射危害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实施方案,对SPECT、PET/CT核医学设备性能进行检测。结果:经测试4台SPECT和2台PET/CT质量控制各项指标基本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且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不相同。结论:SPECT和PET/CT设备进行检测前的必要校正,以及核医学物理人员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对核医学设备进行验收检测和稳定性检测,做好日常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是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必要措施。
作者:胡传朋;刘辉;翟贺争;程晓军;时峰;魏坤杰;宋颖;王小春;陈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提升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图像采集质量,以满足后端图像后处理的需求。方法:通过分析成像原理、发射光源的调整、滤光镜片的选择以及接口电路的设计等环节的优化,得到适宜的初始采集图像。结果:通过提高不同环节的采集传输质量,终图像的成像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结论:高性能的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设计将会为后端图像处理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对于终能否观测到高质量的图像画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李向东;卫娜;云庆辉;张敏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介绍新的PET实体瘤疗效标准(PERCIST)的主要内容及近年来相关临床进展。回顾PERCIST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分析其中的难点,探讨此标准近年在临床中应用的情况。PERCIST将PET-CT的检查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反映了肿瘤代谢水平,对既往标准中评价困难病灶,包括骨病灶、食管病变及放疗后影像学改变等,提供了新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用PERCIST进行疗效评价有许多优势,但也有不尽如意之处。因此,PERCIST是疗效评价的新标准,需要更多的认识、应用和完善。
作者:王钦文;申戈;康静波;申文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是医院消毒供应的核心设备,维护高压灭菌器的正常使用,保证消毒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重要意义。现就新华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使用中遇到的两例故障排除情况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1-2]。
作者:林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与剖腹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行剖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ERCP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7.2%)与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可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竹建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方法:介绍我院由医学救援培训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两部分组成的医学模拟教学基地的基本情况。结果:医学模拟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考核直观化;教学与服务相结合,使社会效益大化;教学与需要相结合,突出了武警救援医学教学特色。结论: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是一种更高效、更理性化和人性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以及考核手段。
作者:韩景田;周连生;窦贺荣;曲爱娜;张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使医院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培养高科技人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用高科技维修工具,科学维修和保养,加强外部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变传统维修模式。结果: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设备维修队伍,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使用新型维修工具,提高维修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率。结论: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充分发挥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综合效益,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张金堂;董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医护人员受照水平并提出防护建议。方法:选择40例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测量在植入过程中及植入后患者周围的剂量率,评估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结果:平均每例植入125I粒子数为86颗;术者平均每例植入术受到15.87μSv的照射;护士近距离护理植入粒子的患者平均每例受到13.43μSv的照射。结论:建议术者在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穿戴铅衣;植入放射性粒子的患者在病房中覆盖铅围裙或三角巾。
作者:耿建华;肖泽军;杨剑;骆飞;孙超;郑容;陈盛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加温透析配液设备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了解应用该设备配液透析后,患者的血清钠,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以及pH值是否与传统配液法结果相一致。方法:抽取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10例。A组MHD患者使用快速加温透析配液设备配制碳酸氢盐液进行透析,而B组患者使用传统配液法配制碳酸氢盐液进行透析。随访4周,测定每次透析前后患者血清钠,CO2CP以及pH值水平。结果:①A组与B组的血清钠水平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5,P>0.05);②A组与B组的CO2CP以及pH值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9,t=0.695;P>0.05)。结论:冬天配制碳酸氢盐液时可使用快速加温透析配液设备,并未影响患者透析质量,同时省时省力省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苏东东;郭赤;周露;车华;赵育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为了确保新购置医疗设备能够正常安全运行,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医疗设备的验收,是以招标文件及合同为依据,对照标书和合同中的参数配置、性能指标及装箱清单逐一进行详细核对。结果:重视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确保前期采购的设备与实际安装到位的设备一致。结论:医疗设备验收工作是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后一关,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医院的利益。
作者:潘新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灭菌方案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消毒效果。方法:对环氧乙烷消毒、戊二醛浸泡消毒及高压蒸汽灭菌3种消毒灭菌方案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灭菌合格率、污染率和使用年限进行效果比较。结果:环氧乙烷消毒法的合格率高于戊二醛浸泡消毒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法,且污染率也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器械使用寿命显著延长。结论: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法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灭菌效果好,且污染率较低,使用寿命更长。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制订口腔义齿引进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规范行业行为,解决口腔义齿定制引入的难题。方法:查阅义齿相关标准、文献,对相关厂家和医院进行调研,探讨义齿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结果:为医疗卫生机构评估口腔义齿产品性能、厂家制作水平提出了具体、详细及科学的技术要求和商务要求。结论:本研究可推广应用于评价口腔义齿引进标准和条件。
作者:蒋昌松;许锋;聂振强;郁苏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将兴趣区设置于腹主动脉,256层CT在显示下肢动脉成像技术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疑似下肢动脉闭塞及狭窄的患者接受256 iCT下肢动脉造影(CTA)检查,观察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并对其行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对其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Philips工作站EBW专用软件作图像后处理和观察重建后,均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和病变。结论:256层CT在下肢动脉成像技术中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血管显示良好,可更好地完成下肢CTA检查。
作者:王守海;田树平;赵宏祥;谢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瓦里安公司生产的Trilogy--RapidArc放射治疗机配有OBI(CBCT),用于肿瘤患者靶区的精确定位。该装置的使用提高了摆位的准确度,减少了人为摆位造成的误差。现就该系统发生的几次故障维修过程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纪春韶;邓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急救车转运时对高流量氧气吸人的要求,提供一种转运装置,用于转运中和重症病房使用。方法:研制一种车载重症患者转运高流量吸氧装置,包括储氧瓶、氧气压力流量监测端、高压氧气连接管以及高压氧气终端,所有装置依次连接。结果:高压氧气终端型号与重症病房型号相同,既可以在转运过程中与呼吸机连接提供氧气给急救患者,也可以在重症病房中作为通常意义上的氧气供应。结论:该装置使用范围大、效率高,可取代价格昂贵的专用设备,有效地在医院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燕朋波;韩慧娟;全金梅;李志静;李艳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设计一种功能全面、结构简单及测量精度高的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测试体模。方法:通过对MRI原理以及影响MRI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体模应具备的性能指标,确定材料、加工工艺、加工精度等技术方案,采用数字控制机械加工的方式试制出MRI测试体模1套;将其与同类进口体模进行比对实验,分析其测试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自制体模的各项技术参数的测试结果与同类进口体模的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好,测试组件更全面,低对比度分辨力等技术指标优于进口体模。结论:设计研制的测试体模能够满足医院MRI日常质量控制工作的需要。
作者:徐桓;赵庆军;张秋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提出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意义和方法,为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撑,为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方法:分析目前国内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建议。结果: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保证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医疗设备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结论:医疗机构应按相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定期做好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提高医疗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精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郑艳珠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