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绵顺;李勇;邱书珺;王鹏;邵显军;张丽
目的:全面分析医学装备质量安全风险管理,避免和减少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风险。方法:医学装备的设计、制造、管理和使用者均需从系统安全性的角度来认识其在诊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性问题,从风险分类、评估和形成原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及制定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风险进行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避免和减少了安全风险形成因素的影响。结论: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风险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因素,必须对医学装备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风险全面分析、认真评估并加强管控。
作者:尤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将兴趣区设置于腹主动脉,256层CT在显示下肢动脉成像技术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疑似下肢动脉闭塞及狭窄的患者接受256 iCT下肢动脉造影(CTA)检查,观察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并对其行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对其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Philips工作站EBW专用软件作图像后处理和观察重建后,均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和病变。结论:256层CT在下肢动脉成像技术中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血管显示良好,可更好地完成下肢CTA检查。
作者:王守海;田树平;赵宏祥;谢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小乳腺癌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的特征,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钼靶不能明确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病理证实病灶≤2 cm)并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I。利用MRI工作站功能软件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39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癌,20例为良性乳腺肿瘤。19例小乳腺癌SI-Time曲线中15例呈I型,3例呈II型,1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11例≥60%。20例良性肿瘤TIC曲线中2例呈I型,2例呈II型,16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5例≥60%。将恶性病变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60%、I型TIC曲线作为联合诊断标准,其中符合两项为确诊,诊断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95%。结论:乳腺肿块的MRI形态学特征结合TIC曲线及早期强化率联合诊断提高了乳腺小肿块的定性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为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信息。
作者:顾培华;蔡庆;沈玉英;雷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体素内不一致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MRI)检查后处理中单指数模型和双指数模型测量的一致性。方法:选取行颅脑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确定脑内无病灶的患者30例及转移瘤患者30例进行IVIM和PWI扫描。用双指数模型和单指数模型对不同脑组织部位分别测量慢速扩散ADC(slow ADC)、快速扩散ADC(fast ADC)、快速扩散ADC值分数(Ff),对两种模型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与灌注参数做对比。结果:单指数模型各测量值分别与双指数模型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68,t=-5.927,t=-17.052;P<0.05)。Bland-Altman绘图,表明两种模型测量值的一致性好。单指数模型及双指数模型各参数值的总体变异度分别为:slow ADC mono 19%,fast ADC mono 69%,Ff mono 43%;slow ADC Bi 42%,fast ADC Bi 171%,Ff Bi 21%。单指数模型fast ADC mono、Ff mono与CBF、CBV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单指数模型具有更小的变异度,其测量指标fast ADC更能反映组织的灌注情况,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雯;谢晟;王蕾;常飞燕;王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提升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图像采集质量,以满足后端图像后处理的需求。方法:通过分析成像原理、发射光源的调整、滤光镜片的选择以及接口电路的设计等环节的优化,得到适宜的初始采集图像。结果:通过提高不同环节的采集传输质量,终图像的成像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结论:高性能的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设计将会为后端图像处理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对于终能否观测到高质量的图像画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李向东;卫娜;云庆辉;张敏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讨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OSAS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分析左心室心肌不同方向上的整体应变能力、左心室扭转及二尖瓣环中点处收缩期大位移(MA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结果:MAD与LVEF呈显著相关性(r=0.81,P<0.01)。LVEF与GLS、GRS、GCS及LVtw均呈显著相关性(r=-0.74,r=0.57,r=-0.55, r=0.65;P<0.01)。MAD与GLS、GRS和LVtw均具有显著相关(r=-0.69,r=0.49,r=0.45;P<0.01);MAD与GCS具有负相关(r=-0.39,P<0.05)。结论:STI通过对心肌应变能力、心室扭转及二尖瓣环中点处收缩期大位移进行分析,能够准确评价左心室的纵向、径向以及扭转运动的同步性,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度相关,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宏伟;孙海峰;殷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医学装备作用而建言献策。方法:论述基层卫生机构医学装备在质量管理与技术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参考建议。结果:推进打造优质优良的基层医疗服务平台,建立医疗服务良性循环。结论:要注重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重视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平台全面建设。
作者:林英金;宫照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YCbCr相邻帧差法检测头部运动及眼睛位移、定位眼睛位置的算法,使之能在基于眼睛状态的疲劳驾驶监测中真正发挥作用。方法:利用YCbCr颜色空间改进相邻帧差法,并依据相邻帧差法对运动物体检测的原理,建立眼睛位移检测的模型。运用该模型检测出后一帧相对于前一帧的眼睛位移量,参照前一帧眼睛所在的矩形区域,框选出后一帧图像中眼睛的候选区域,再利用形态学方法处理,终得到后一帧图像眼睛的精确矩形区域。结果:本算法的眼睛定位处理速度为14帧/s,较传统眼睛定位算法的9帧/s提升了55%,能确保实时检测到人眨眼瞬间(0.2~0.4 s)的时间间隙,且正确率与传统眼睛定位算法相当。结论:本研究的眼睛定位算法大幅提高了眼睛检测算法的速度,能确保实时检测到人眨眼瞬间(0.2~0.4 s)的时间间隙,提高疲劳监测指标PERCLOS的检测准确性。
作者:梁万元;种银保;赵安;向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磁共振检查已从过去单一的观测生理、病理条件下的生物体解剖结构以及形态学上的变化,发展到研究生物体功能与活动机制,并进入到分子影像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DWI)就是这其中之一,主要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通过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DWI检查的时间价值的阐述,认为应用DWI区分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脑梗死的不同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回避不安全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具有风险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骏;刘小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癌胚抗原(CEA)免疫传感器,用于癌胚抗原浓度的床边检测。方法:在丝网印刷电极(SPE)上层层修饰上多壁碳纳米管(MWNTs)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散液与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铈(Chitosan-Nano CeO2)溶液两种纳米材料,利用纳米铈固载癌胚抗原抗体(anti-CEA),后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纳米铈上非特异位点,构建一种新型的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采用透射电镜(TEM)及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过程进行表征。结果:探讨不同pH、孵育温度及孵育时间对该免疫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在适条件下对CEA响应良好,其线性范围为0~80 n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825,检出限为0.08 ng/ml。结论:CEA免疫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和可再生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马霄;莫利明;虞成;逯岭松;杨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在医院健康查体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217例患者,均行64-MSCTA检查,将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观察患者有无MB,并测量其长度、厚度以及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结果:217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61例(占28%)共63支,左前降支近段发生率高,为43支(占68%);MB合并粥样硬化者28支,其斑块位于MB近端者20支(占71%)。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MB及其分型,为临床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及是否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明;马锦琳;乔鹏岗;黄琼;陆虹;李功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制订口腔义齿引进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规范行业行为,解决口腔义齿定制引入的难题。方法:查阅义齿相关标准、文献,对相关厂家和医院进行调研,探讨义齿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结果:为医疗卫生机构评估口腔义齿产品性能、厂家制作水平提出了具体、详细及科学的技术要求和商务要求。结论:本研究可推广应用于评价口腔义齿引进标准和条件。
作者:蒋昌松;许锋;聂振强;郁苏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规范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血糖检测质量和检测水平。方法:成立统一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小组,同一医疗单元的便携式血糖仪统一型号,并进行全面的生化比对分析,使用中制定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加强使用人员的培训,定期进行室内及室间质控。结果:医院人员的便携式血糖仪知识掌握率、操作使用合格率及结果检查合格率均大幅上升。结论:规范的管理体系为便携式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作者:常玉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使医院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培养高科技人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用高科技维修工具,科学维修和保养,加强外部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变传统维修模式。结果: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设备维修队伍,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使用新型维修工具,提高维修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率。结论: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充分发挥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综合效益,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张金堂;董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16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乌司他丁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①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后8 h、24 h,观察组患者的IgG、IgA和IgM体液免疫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4.891,t=5.394,t=5.173,t=5.738,t=5.840,t=5.684;P<0.05);②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后8 h、24 h,观察组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和CD4/CD8比值免疫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5.542,t=5.135,t=5.125,t=5.342,t=5.653,t=5.437;P<0.05);③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IL-1β、IL-8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5.542,t=5.324,t=5.436;P<0.05)。结论:对于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可以有效保护其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舒六一;吴妮;赖丽芬;刘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信息化的维护管理平台,通过设计数据库及相应的标签及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对监护仪设备的维护管理及提示。方法:设计标签管理系统,利用桌面读写器读写单个标签数据,同时写入单个监护仪对应的设备信息。设计多监护维护管理系统,采用远距离读写器,读写当前维修区域内的标签数据,定期查询数据库,计算设备是否需要提醒工程师,采用MSP430F449控制器,结合MC37i发送短信数据。结果:标签管理系统与维护显示系统能够有效设置及读取标签数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讯单元能够实时传输短信,数据传输与管理快速、方便。结论:构建了一套能够集中监督及定时查询的维护管理系统,实现对监护仪进行及时的科学维护。
作者:王清波;虞成;朱隽典;胡志奇;杨攀;陈国雄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加温透析配液设备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了解应用该设备配液透析后,患者的血清钠,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以及pH值是否与传统配液法结果相一致。方法:抽取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10例。A组MHD患者使用快速加温透析配液设备配制碳酸氢盐液进行透析,而B组患者使用传统配液法配制碳酸氢盐液进行透析。随访4周,测定每次透析前后患者血清钠,CO2CP以及pH值水平。结果:①A组与B组的血清钠水平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5,P>0.05);②A组与B组的CO2CP以及pH值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9,t=0.695;P>0.05)。结论:冬天配制碳酸氢盐液时可使用快速加温透析配液设备,并未影响患者透析质量,同时省时省力省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苏东东;郭赤;周露;车华;赵育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埃索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观察溃疡出血疗效、腹痛缓解情况、溃疡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②观察组溃疡出血的显效率为60.0%(42/70)、有效率为34.3%(24/70),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4,P<0.05);③两组患者腹痛及溃疡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④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比奥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对腹痛缓解和溃疡愈合的疗效相当,且对于溃疡出血的治疗更为有效,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垒;王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设计一种功能全面、结构简单及测量精度高的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测试体模。方法:通过对MRI原理以及影响MRI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体模应具备的性能指标,确定材料、加工工艺、加工精度等技术方案,采用数字控制机械加工的方式试制出MRI测试体模1套;将其与同类进口体模进行比对实验,分析其测试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自制体模的各项技术参数的测试结果与同类进口体模的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好,测试组件更全面,低对比度分辨力等技术指标优于进口体模。结论:设计研制的测试体模能够满足医院MRI日常质量控制工作的需要。
作者:徐桓;赵庆军;张秋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摄影体位对乳腺数字钼靶X射线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120例患者的4320幅数字钼靶X射线图像进行比较,对不同摄影体位的图像进行分级统计,对不合格图像造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320幅图像中非甲级片292幅,不合格率为6.76%,其中非人为因素造成不合格图像81幅(占27.74%),不合格原因是由于患者乳腺变化,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操作及摆位不当211幅(占72.26%)。以上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图像经过精心设计重摄后,均得到了甲级片。结论:高质量的图像不仅需要先进的影像设备与操作技术,同时需要精确的体位摆放及精心设计,且三者缺一不可。
作者:张家宙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