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骏;刘小艳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医学装备作用而建言献策。方法:论述基层卫生机构医学装备在质量管理与技术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参考建议。结果:推进打造优质优良的基层医疗服务平台,建立医疗服务良性循环。结论:要注重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重视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平台全面建设。
作者:林英金;宫照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量化绩效考核,调动年轻医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方法:收集绩效考核前、后每月科室维修工作总量和某工程师每月的奖金数据并分成两组,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工作总量前、后及奖金数据前、后对比均有差异(t=2.49,t=3.81;P<0.01)。结论:绩效考核后工作总量和奖金均有明显增加,量化绩效考核分配奖金能显著提高年轻医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水平。
作者:张华艳;郭赤;陆庆生;李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16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乌司他丁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①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后8 h、24 h,观察组患者的IgG、IgA和IgM体液免疫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4.891,t=5.394,t=5.173,t=5.738,t=5.840,t=5.684;P<0.05);②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后8 h、24 h,观察组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和CD4/CD8比值免疫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5.542,t=5.135,t=5.125,t=5.342,t=5.653,t=5.437;P<0.05);③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IL-1β、IL-8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5.542,t=5.324,t=5.436;P<0.05)。结论:对于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可以有效保护其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舒六一;吴妮;赖丽芬;刘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维保障理论在医疗设备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全维保障理论的医疗设备综合管理构想。结果:阐明医疗设备综合管理构想的理论和实现路径,即在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将医疗设备全维保障管理分为设备采购管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状态管理、设备库存管理等模块,覆盖医疗设备全维保障各个阶段。结论:以全维保障思想为理论基础建立的医疗设备综合管理构想,对传统的设备管理从理念、方法和技术上进行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何彩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洁净手术室是利用空气洁净技术,有效控制手术室空间环境洁净度,提供一个净化、安全的手术环境。新桥医院共有洁净手术室40余间,等级医院评审以来,按规范要求加强了洁净手术室的预防性维修,减少了停机率,保证了洁净手术室正常运行。
作者:种红兵;崔吉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河南省SPECT、PET/CT等核医学设备辐射危害及性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核医学设备应用质量的有关措施。方法:依据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相关标准和2011年度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辐射危害控制与核辐射卫生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第1单元“医用辐射危害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实施方案,对SPECT、PET/CT核医学设备性能进行检测。结果:经测试4台SPECT和2台PET/CT质量控制各项指标基本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且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不相同。结论:SPECT和PET/CT设备进行检测前的必要校正,以及核医学物理人员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对核医学设备进行验收检测和稳定性检测,做好日常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是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必要措施。
作者:胡传朋;刘辉;翟贺争;程晓军;时峰;魏坤杰;宋颖;王小春;陈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并发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可能的改进方法,以提高医疗质量。方法:运用基于患者的个案追踪与基于设备的系统追踪,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检查。结果:通过汇总检查结果后追踪发现,设备使用科室落实、职能部门监管及部门间协调性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方面。结论:通过使用追踪方法学管理医院医疗设备的实践表明,追踪方法学可为医院医疗设备安全管理提供有效保证。
作者:张亮;吕耀欣;金鑫;许鸣;夏文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信息化的维护管理平台,通过设计数据库及相应的标签及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对监护仪设备的维护管理及提示。方法:设计标签管理系统,利用桌面读写器读写单个标签数据,同时写入单个监护仪对应的设备信息。设计多监护维护管理系统,采用远距离读写器,读写当前维修区域内的标签数据,定期查询数据库,计算设备是否需要提醒工程师,采用MSP430F449控制器,结合MC37i发送短信数据。结果:标签管理系统与维护显示系统能够有效设置及读取标签数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讯单元能够实时传输短信,数据传输与管理快速、方便。结论:构建了一套能够集中监督及定时查询的维护管理系统,实现对监护仪进行及时的科学维护。
作者:王清波;虞成;朱隽典;胡志奇;杨攀;陈国雄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讨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OSAS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分析左心室心肌不同方向上的整体应变能力、左心室扭转及二尖瓣环中点处收缩期大位移(MA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结果:MAD与LVEF呈显著相关性(r=0.81,P<0.01)。LVEF与GLS、GRS、GCS及LVtw均呈显著相关性(r=-0.74,r=0.57,r=-0.55, r=0.65;P<0.01)。MAD与GLS、GRS和LVtw均具有显著相关(r=-0.69,r=0.49,r=0.45;P<0.01);MAD与GCS具有负相关(r=-0.39,P<0.05)。结论:STI通过对心肌应变能力、心室扭转及二尖瓣环中点处收缩期大位移进行分析,能够准确评价左心室的纵向、径向以及扭转运动的同步性,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度相关,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宏伟;孙海峰;殷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方法:介绍我院由医学救援培训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两部分组成的医学模拟教学基地的基本情况。结果:医学模拟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考核直观化;教学与服务相结合,使社会效益大化;教学与需要相结合,突出了武警救援医学教学特色。结论: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是一种更高效、更理性化和人性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以及考核手段。
作者:韩景田;周连生;窦贺荣;曲爱娜;张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在数字化医疗医院示范中,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疗废物的回收、存放及处置等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和监管,使医疗废物管理更加规范。方法:基于无线网络、条形码及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开发医疗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医院进行应用实践。结果:系统对医院内部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以及处置等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及监管。结论:医疗废物管理系统规范了废物收运环节,增强了透明性,确保了安全,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作者:陈敏亚;张怡;陆靓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8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对照A组90例、B组90例)。所有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左右。对照A组给予缬沙坦,对照B组给予吲哒帕胺;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3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用药治疗后观察组血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472,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起效快、疗效和持续时间长及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治疗高血压的理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祥焕;张存亮;梁春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埃索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观察溃疡出血疗效、腹痛缓解情况、溃疡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②观察组溃疡出血的显效率为60.0%(42/70)、有效率为34.3%(24/70),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4,P<0.05);③两组患者腹痛及溃疡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④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比奥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对腹痛缓解和溃疡愈合的疗效相当,且对于溃疡出血的治疗更为有效,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垒;王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制订口腔义齿引进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规范行业行为,解决口腔义齿定制引入的难题。方法:查阅义齿相关标准、文献,对相关厂家和医院进行调研,探讨义齿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结果:为医疗卫生机构评估口腔义齿产品性能、厂家制作水平提出了具体、详细及科学的技术要求和商务要求。结论:本研究可推广应用于评价口腔义齿引进标准和条件。
作者:蒋昌松;许锋;聂振强;郁苏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数字化医院是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通过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评估监控管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可以促进其资源配置的优化、精准科学的管理,合理良性的应用,使大型医疗设备充分有效地应用到临床诊疗中。结果:基础数据的搜集,是大型医疗设备绩效评估的基础。基础数据的即时有效、真实准确以及规范科学可以增强大型医疗设备综合绩效管理评估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结论:本研究通过设定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的基础数据采集规则,从而提高了大型医疗设备统计中基础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作者:张昊;王韬;白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断设备配置需求,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方法:采用实证性调研和文献检索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服务模式和内容,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一体化诊断设备的配置需求。结论: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并与设备配置、人员培训以及国内医学装备产业发展相结合。
作者:刘晓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将EXCEL函数算法用于统计医院外科手术加班绩效,了解各科加班频率,便于领导者及时做出决策,合理统筹调配资源。方法:运用时间函数和逻辑判断函数自动计算,后运用数据透视表功能进行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妇产科、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及普外科加班频率多,为护士长进行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数据,便于合理实施弹性排班,优化工作流程;同时使护士工作由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避免工作相互推诿,实现了劳动报酬与工作业绩密切相关。结论:该方法的应用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性,对加强医疗管理有指导作用。
作者:史江云;李梅;李兰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灭菌方案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消毒效果。方法:对环氧乙烷消毒、戊二醛浸泡消毒及高压蒸汽灭菌3种消毒灭菌方案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灭菌合格率、污染率和使用年限进行效果比较。结果:环氧乙烷消毒法的合格率高于戊二醛浸泡消毒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法,且污染率也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器械使用寿命显著延长。结论: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法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灭菌效果好,且污染率较低,使用寿命更长。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磁共振检查已从过去单一的观测生理、病理条件下的生物体解剖结构以及形态学上的变化,发展到研究生物体功能与活动机制,并进入到分子影像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DWI)就是这其中之一,主要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通过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DWI检查的时间价值的阐述,认为应用DWI区分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脑梗死的不同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回避不安全的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具有风险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骏;刘小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院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措施的价值。方法:选取MDROs培养阳性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并采取组合式(Bundle)医院感染监测措施,分析MDROs感染情况及监测措施的价值。结果:①MDROs感染1782例,包括医院感染839例(占47.08%),社区感染944例(占52.92%),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发生率高,构成比分别为30.04%和39.09%;②对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以及其他科室的MDROs万日感染率进行比较,采取监测措施后感染率均低于采取监测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73,x2=7.532,x2=11.842,x2=10.842,x2=8.834;P<0.05);③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呈负相关、与社区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采取组合式医院感染监测措施有助于控制医院MDROs感染。
作者:胡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