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追踪方法学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张亮;吕耀欣;金鑫;许鸣;夏文明

关键词:追踪方法学, 医疗设备, 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并发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可能的改进方法,以提高医疗质量。方法:运用基于患者的个案追踪与基于设备的系统追踪,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检查。结果:通过汇总检查结果后追踪发现,设备使用科室落实、职能部门监管及部门间协调性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方面。结论:通过使用追踪方法学管理医院医疗设备的实践表明,追踪方法学可为医院医疗设备安全管理提供有效保证。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埃索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观察溃疡出血疗效、腹痛缓解情况、溃疡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②观察组溃疡出血的显效率为60.0%(42/70)、有效率为34.3%(24/70),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4,P<0.05);③两组患者腹痛及溃疡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④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比奥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对腹痛缓解和溃疡愈合的疗效相当,且对于溃疡出血的治疗更为有效,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垒;王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透析液电导率对肾纤维化终末期透析患者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透析液中各主要离子对肾纤维化终末期透析患者的影响作用,探讨透析机对透析液电导率进行实时监测的意义。方法:通过对透析液系统的不同混合比例稀释进行监测,对透析机温度补偿系统进行检测。分析透析液浓度监测部分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方法。结果:透析液温度补偿及电导度传感器均对血透机透析液电导率的精准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通过分析、论述透析液中各离子对肾病透析患者的作用与影响,阐明透析液质量的重要性,以及透析机对透析液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的必要性。

    作者:严嘉伟;何立群;顾燕萍;赵燕燕;赵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质量控制测试体模的研制

    目的:设计一种功能全面、结构简单及测量精度高的磁共振成像(MRI)质量控制测试体模。方法:通过对MRI原理以及影响MRI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体模应具备的性能指标,确定材料、加工工艺、加工精度等技术方案,采用数字控制机械加工的方式试制出MRI测试体模1套;将其与同类进口体模进行比对实验,分析其测试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自制体模的各项技术参数的测试结果与同类进口体模的测试结果一致性较好,测试组件更全面,低对比度分辨力等技术指标优于进口体模。结论:设计研制的测试体模能够满足医院MRI日常质量控制工作的需要。

    作者:徐桓;赵庆军;张秋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的思考

    目的:医院固定资产的配置应当满足医院诊断、治疗和运行的开展。方法:通过对医院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考核等关系到医院中、长期发展健康运营的方法、手段、规律的思考,找到了建立符合医院运行实际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结果:医院所属固定资产的管理进入良性循环运转。结论:在管理过程中对不同的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管理、性能质量管理应当有所区别,其考核模式也不尽相同,应有所侧重、区别对待,以便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和规范。

    作者:汤黎明;汪长岭;黄亚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维修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

    目的: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使医院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培养高科技人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用高科技维修工具,科学维修和保养,加强外部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变传统维修模式。结果: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设备维修队伍,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使用新型维修工具,提高维修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率。结论: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充分发挥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综合效益,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张金堂;董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ET实体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及其应用进展

    介绍新的PET实体瘤疗效标准(PERCIST)的主要内容及近年来相关临床进展。回顾PERCIST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分析其中的难点,探讨此标准近年在临床中应用的情况。PERCIST将PET-CT的检查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反映了肿瘤代谢水平,对既往标准中评价困难病灶,包括骨病灶、食管病变及放疗后影像学改变等,提供了新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用PERCIST进行疗效评价有许多优势,但也有不尽如意之处。因此,PERCIST是疗效评价的新标准,需要更多的认识、应用和完善。

    作者:王钦文;申戈;康静波;申文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脑磁信号的头部三维能量分布模型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处理脑磁数据,显示全脑三维能量分布,以期准确的反映脑部的神经活动情况。方法:选择小波函数对脑磁信号进行分析得到频域数据,将能量信息映射到与之对应的传感器位置,在传感器之间进行适当的插值,创建三维坐标下的补片,显示全脑三维能量分布。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采集手指运动试验的脑磁数据,选取特定频率段,分析讨论不同时间下的地形图。结果:能量分布图反映的信息与运动事件相关同步研究的描述一致,即对侧初级运动区(M1)和双侧辅助运动区(SMA)会出现高能量信号,神经活动活跃。结论:该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情况,为分析大脑神经活动、确定神经活动源发位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作者:李东;柳渊;孙伟;白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全维保障理论的医疗设备综合管理构想

    目的:探讨全维保障理论在医疗设备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全维保障理论的医疗设备综合管理构想。结果:阐明医疗设备综合管理构想的理论和实现路径,即在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将医疗设备全维保障管理分为设备采购管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状态管理、设备库存管理等模块,覆盖医疗设备全维保障各个阶段。结论:以全维保障思想为理论基础建立的医疗设备综合管理构想,对传统的设备管理从理念、方法和技术上进行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何彩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ERCP联合EST与剖腹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与剖腹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行剖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ERCP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7.2%)与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可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竹建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院洁净手术室的预防性维修

    洁净手术室是利用空气洁净技术,有效控制手术室空间环境洁净度,提供一个净化、安全的手术环境。新桥医院共有洁净手术室40余间,等级医院评审以来,按规范要求加强了洁净手术室的预防性维修,减少了停机率,保证了洁净手术室正常运行。

    作者:种红兵;崔吉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在医院健康查体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217例患者,均行64-MSCTA检查,将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观察患者有无MB,并测量其长度、厚度以及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结果:217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61例(占28%)共63支,左前降支近段发生率高,为43支(占68%);MB合并粥样硬化者28支,其斑块位于MB近端者20支(占71%)。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MB及其分型,为临床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及是否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明;马锦琳;乔鹏岗;黄琼;陆虹;李功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河南省部分核医学设备辐射危害及质量控制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河南省SPECT、PET/CT等核医学设备辐射危害及性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核医学设备应用质量的有关措施。方法:依据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相关标准和2011年度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辐射危害控制与核辐射卫生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第1单元“医用辐射危害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实施方案,对SPECT、PET/CT核医学设备性能进行检测。结果:经测试4台SPECT和2台PET/CT质量控制各项指标基本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且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不相同。结论:SPECT和PET/CT设备进行检测前的必要校正,以及核医学物理人员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对核医学设备进行验收检测和稳定性检测,做好日常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是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必要措施。

    作者:胡传朋;刘辉;翟贺争;程晓军;时峰;魏坤杰;宋颖;王小春;陈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免疫传感器在癌胚抗原检测中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癌胚抗原(CEA)免疫传感器,用于癌胚抗原浓度的床边检测。方法:在丝网印刷电极(SPE)上层层修饰上多壁碳纳米管(MWNTs)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散液与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铈(Chitosan-Nano CeO2)溶液两种纳米材料,利用纳米铈固载癌胚抗原抗体(anti-CEA),后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纳米铈上非特异位点,构建一种新型的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采用透射电镜(TEM)及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过程进行表征。结果:探讨不同pH、孵育温度及孵育时间对该免疫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在适条件下对CEA响应良好,其线性范围为0~80 n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825,检出限为0.08 ng/ml。结论:CEA免疫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和可再生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马霄;莫利明;虞成;逯岭松;杨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YCbCr颜色空间相邻帧差建模的眼睛定位算法研究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YCbCr相邻帧差法检测头部运动及眼睛位移、定位眼睛位置的算法,使之能在基于眼睛状态的疲劳驾驶监测中真正发挥作用。方法:利用YCbCr颜色空间改进相邻帧差法,并依据相邻帧差法对运动物体检测的原理,建立眼睛位移检测的模型。运用该模型检测出后一帧相对于前一帧的眼睛位移量,参照前一帧眼睛所在的矩形区域,框选出后一帧图像中眼睛的候选区域,再利用形态学方法处理,终得到后一帧图像眼睛的精确矩形区域。结果:本算法的眼睛定位处理速度为14帧/s,较传统眼睛定位算法的9帧/s提升了55%,能确保实时检测到人眨眼瞬间(0.2~0.4 s)的时间间隙,且正确率与传统眼睛定位算法相当。结论:本研究的眼睛定位算法大幅提高了眼睛检测算法的速度,能确保实时检测到人眨眼瞬间(0.2~0.4 s)的时间间隙,提高疲劳监测指标PERCLOS的检测准确性。

    作者:梁万元;种银保;赵安;向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8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对照A组90例、B组90例)。所有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左右。对照A组给予缬沙坦,对照B组给予吲哒帕胺;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3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用药治疗后观察组血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472,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起效快、疗效和持续时间长及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治疗高血压的理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孟祥焕;张存亮;梁春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肌桥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先天解剖发育异常,传统观点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近来研究表明,心肌桥能够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猝死的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心肌桥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核素显像、血管内超声(IVUS)和彩色多普勒技术(CDUS)、传统X射线冠状动脉造影(CAG)、多排螺旋CT(MDCT)以及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技术对心肌桥检出、诊断的价值以及限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首选手段。

    作者:郑义;芦钺;钦建平;赵明;丁彦宇;孙伟明;李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及医院感染监测措施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院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措施的价值。方法:选取MDROs培养阳性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并采取组合式(Bundle)医院感染监测措施,分析MDROs感染情况及监测措施的价值。结果:①MDROs感染1782例,包括医院感染839例(占47.08%),社区感染944例(占52.92%),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发生率高,构成比分别为30.04%和39.09%;②对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以及其他科室的MDROs万日感染率进行比较,采取监测措施后感染率均低于采取监测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73,x2=7.532,x2=11.842,x2=10.842,x2=8.834;P<0.05);③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呈负相关、与社区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采取组合式医院感染监测措施有助于控制医院MDROs感染。

    作者:胡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消毒灭菌方案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消毒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灭菌方案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消毒效果。方法:对环氧乙烷消毒、戊二醛浸泡消毒及高压蒸汽灭菌3种消毒灭菌方案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灭菌合格率、污染率和使用年限进行效果比较。结果:环氧乙烷消毒法的合格率高于戊二醛浸泡消毒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法,且污染率也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器械使用寿命显著延长。结论: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法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灭菌效果好,且污染率较低,使用寿命更长。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诊断设备配置需求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断设备配置需求,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方法:采用实证性调研和文献检索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服务模式和内容,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一体化诊断设备的配置需求。结论: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并与设备配置、人员培训以及国内医学装备产业发展相结合。

    作者:刘晓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定制式口腔义齿技术与商务要求研究

    目的:制订口腔义齿引进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规范行业行为,解决口腔义齿定制引入的难题。方法:查阅义齿相关标准、文献,对相关厂家和医院进行调研,探讨义齿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结果:为医疗卫生机构评估口腔义齿产品性能、厂家制作水平提出了具体、详细及科学的技术要求和商务要求。结论:本研究可推广应用于评价口腔义齿引进标准和条件。

    作者:蒋昌松;许锋;聂振强;郁苏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