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桥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郑义;芦钺;钦建平;赵明;丁彦宇;孙伟明;李唯

关键词:心肌桥, 影像诊断, CT血管造影, 解剖
摘要: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先天解剖发育异常,传统观点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近来研究表明,心肌桥能够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猝死的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心肌桥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核素显像、血管内超声(IVUS)和彩色多普勒技术(CDUS)、传统X射线冠状动脉造影(CAG)、多排螺旋CT(MDCT)以及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技术对心肌桥检出、诊断的价值以及限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首选手段。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流程优化

    目的:集成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提高PACS的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方法:对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用流程优化、软件优化和硬件升级的方式对PACS进行优化。结果:实现了PACS与HIS的互联,提高了PACS的整体性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扩展了PACS的应用范围。结论:确定优化方案前应深入分析现有问题,以系统流程、软件环境的优化为主,硬件设备的升级更换为辅。

    作者:温泉;刘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体素内不一致运动磁共振成像后处理中单指数和双指数模型的比较

    目的:比较体素内不一致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MRI)检查后处理中单指数模型和双指数模型测量的一致性。方法:选取行颅脑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确定脑内无病灶的患者30例及转移瘤患者30例进行IVIM和PWI扫描。用双指数模型和单指数模型对不同脑组织部位分别测量慢速扩散ADC(slow ADC)、快速扩散ADC(fast ADC)、快速扩散ADC值分数(Ff),对两种模型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与灌注参数做对比。结果:单指数模型各测量值分别与双指数模型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68,t=-5.927,t=-17.052;P<0.05)。Bland-Altman绘图,表明两种模型测量值的一致性好。单指数模型及双指数模型各参数值的总体变异度分别为:slow ADC mono 19%,fast ADC mono 69%,Ff mono 43%;slow ADC Bi 42%,fast ADC Bi 171%,Ff Bi 21%。单指数模型fast ADC mono、Ff mono与CBF、CBV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单指数模型具有更小的变异度,其测量指标fast ADC更能反映组织的灌注情况,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雯;谢晟;王蕾;常飞燕;王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在医院健康查体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217例患者,均行64-MSCTA检查,将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观察患者有无MB,并测量其长度、厚度以及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结果:217例患者中发现心肌桥61例(占28%)共63支,左前降支近段发生率高,为43支(占68%);MB合并粥样硬化者28支,其斑块位于MB近端者20支(占71%)。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MB及其分型,为临床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及是否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明;马锦琳;乔鹏岗;黄琼;陆虹;李功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埃索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观察溃疡出血疗效、腹痛缓解情况、溃疡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②观察组溃疡出血的显效率为60.0%(42/70)、有效率为34.3%(24/70),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4,P<0.05);③两组患者腹痛及溃疡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④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比奥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对腹痛缓解和溃疡愈合的疗效相当,且对于溃疡出血的治疗更为有效,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垒;王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瓦里安医用放射治疗机OBI(CBCT)系统故障检修

    瓦里安公司生产的Trilogy--RapidArc放射治疗机配有OBI(CBCT),用于肿瘤患者靶区的精确定位。该装置的使用提高了摆位的准确度,减少了人为摆位造成的误差。现就该系统发生的几次故障维修过程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纪春韶;邓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及医院感染监测措施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院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措施的价值。方法:选取MDROs培养阳性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并采取组合式(Bundle)医院感染监测措施,分析MDROs感染情况及监测措施的价值。结果:①MDROs感染1782例,包括医院感染839例(占47.08%),社区感染944例(占52.92%),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发生率高,构成比分别为30.04%和39.09%;②对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以及其他科室的MDROs万日感染率进行比较,采取监测措施后感染率均低于采取监测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73,x2=7.532,x2=11.842,x2=10.842,x2=8.834;P<0.05);③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呈负相关、与社区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采取组合式医院感染监测措施有助于控制医院MDROs感染。

    作者:胡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学装备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全面分析

    目的:全面分析医学装备质量安全风险管理,避免和减少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风险。方法:医学装备的设计、制造、管理和使用者均需从系统安全性的角度来认识其在诊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性问题,从风险分类、评估和形成原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及制定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风险进行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避免和减少了安全风险形成因素的影响。结论: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风险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因素,必须对医学装备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风险全面分析、认真评估并加强管控。

    作者:尤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电子标签的监护仪维护管理系统研发

    目的:建立信息化的维护管理平台,通过设计数据库及相应的标签及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对监护仪设备的维护管理及提示。方法:设计标签管理系统,利用桌面读写器读写单个标签数据,同时写入单个监护仪对应的设备信息。设计多监护维护管理系统,采用远距离读写器,读写当前维修区域内的标签数据,定期查询数据库,计算设备是否需要提醒工程师,采用MSP430F449控制器,结合MC37i发送短信数据。结果:标签管理系统与维护显示系统能够有效设置及读取标签数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讯单元能够实时传输短信,数据传输与管理快速、方便。结论:构建了一套能够集中监督及定时查询的维护管理系统,实现对监护仪进行及时的科学维护。

    作者:王清波;虞成;朱隽典;胡志奇;杨攀;陈国雄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院洁净手术室的预防性维修

    洁净手术室是利用空气洁净技术,有效控制手术室空间环境洁净度,提供一个净化、安全的手术环境。新桥医院共有洁净手术室40余间,等级医院评审以来,按规范要求加强了洁净手术室的预防性维修,减少了停机率,保证了洁净手术室正常运行。

    作者:种红兵;崔吉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随访时间超过60个月、仅接受过1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长期疼痛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对69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92个月。疼痛控制率I级14例(占20.3%);II级10例(占14.5%);III级26例(占37.7%);IV级13例(占18.8%);V级6例(占8.7%)。11例(占15.9%)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疼痛的部位不影响伽玛刀的疗效。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较好治疗方式。

    作者:潘绵顺;李勇;邱书珺;王鹏;邵显军;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学工程人员工作量化绩效考核的研究探讨

    目的:通过量化绩效考核,调动年轻医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方法:收集绩效考核前、后每月科室维修工作总量和某工程师每月的奖金数据并分成两组,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工作总量前、后及奖金数据前、后对比均有差异(t=2.49,t=3.81;P<0.01)。结论:绩效考核后工作总量和奖金均有明显增加,量化绩效考核分配奖金能显著提高年轻医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水平。

    作者:张华艳;郭赤;陆庆生;李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诊断设备配置需求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断设备配置需求,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方法:采用实证性调研和文献检索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服务模式和内容,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一体化诊断设备的配置需求。结论:建议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并与设备配置、人员培训以及国内医学装备产业发展相结合。

    作者:刘晓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学模拟教学基地的建设及意义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方法:介绍我院由医学救援培训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两部分组成的医学模拟教学基地的基本情况。结果:医学模拟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考核直观化;教学与服务相结合,使社会效益大化;教学与需要相结合,突出了武警救援医学教学特色。结论: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是一种更高效、更理性化和人性化的医学教育、培训以及考核手段。

    作者:韩景田;周连生;窦贺荣;曲爱娜;张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EXCEL函数计算方法在医院科室绩效统计中的应用

    目的:将EXCEL函数算法用于统计医院外科手术加班绩效,了解各科加班频率,便于领导者及时做出决策,合理统筹调配资源。方法:运用时间函数和逻辑判断函数自动计算,后运用数据透视表功能进行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妇产科、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及普外科加班频率多,为护士长进行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数据,便于合理实施弹性排班,优化工作流程;同时使护士工作由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避免工作相互推诿,实现了劳动报酬与工作业绩密切相关。结论:该方法的应用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性,对加强医疗管理有指导作用。

    作者:史江云;李梅;李兰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脑磁信号的头部三维能量分布模型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处理脑磁数据,显示全脑三维能量分布,以期准确的反映脑部的神经活动情况。方法:选择小波函数对脑磁信号进行分析得到频域数据,将能量信息映射到与之对应的传感器位置,在传感器之间进行适当的插值,创建三维坐标下的补片,显示全脑三维能量分布。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采集手指运动试验的脑磁数据,选取特定频率段,分析讨论不同时间下的地形图。结果:能量分布图反映的信息与运动事件相关同步研究的描述一致,即对侧初级运动区(M1)和双侧辅助运动区(SMA)会出现高能量信号,神经活动活跃。结论:该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情况,为分析大脑神经活动、确定神经活动源发位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作者:李东;柳渊;孙伟;白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ET实体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及其应用进展

    介绍新的PET实体瘤疗效标准(PERCIST)的主要内容及近年来相关临床进展。回顾PERCIST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分析其中的难点,探讨此标准近年在临床中应用的情况。PERCIST将PET-CT的检查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反映了肿瘤代谢水平,对既往标准中评价困难病灶,包括骨病灶、食管病变及放疗后影像学改变等,提供了新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用PERCIST进行疗效评价有许多优势,但也有不尽如意之处。因此,PERCIST是疗效评价的新标准,需要更多的认识、应用和完善。

    作者:王钦文;申戈;康静波;申文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医护人员受照水平的研究

    目的:研究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医护人员受照水平并提出防护建议。方法:选择40例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测量在植入过程中及植入后患者周围的剂量率,评估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结果:平均每例植入125I粒子数为86颗;术者平均每例植入术受到15.87μSv的照射;护士近距离护理植入粒子的患者平均每例受到13.43μSv的照射。结论:建议术者在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穿戴铅衣;植入放射性粒子的患者在病房中覆盖铅围裙或三角巾。

    作者:耿建华;肖泽军;杨剑;骆飞;孙超;郑容;陈盛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华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维修两例

    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是医院消毒供应的核心设备,维护高压灭菌器的正常使用,保证消毒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重要意义。现就新华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使用中遇到的两例故障排除情况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1-2]。

    作者:林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YCbCr颜色空间相邻帧差建模的眼睛定位算法研究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YCbCr相邻帧差法检测头部运动及眼睛位移、定位眼睛位置的算法,使之能在基于眼睛状态的疲劳驾驶监测中真正发挥作用。方法:利用YCbCr颜色空间改进相邻帧差法,并依据相邻帧差法对运动物体检测的原理,建立眼睛位移检测的模型。运用该模型检测出后一帧相对于前一帧的眼睛位移量,参照前一帧眼睛所在的矩形区域,框选出后一帧图像中眼睛的候选区域,再利用形态学方法处理,终得到后一帧图像眼睛的精确矩形区域。结果:本算法的眼睛定位处理速度为14帧/s,较传统眼睛定位算法的9帧/s提升了55%,能确保实时检测到人眨眼瞬间(0.2~0.4 s)的时间间隙,且正确率与传统眼睛定位算法相当。结论:本研究的眼睛定位算法大幅提高了眼睛检测算法的速度,能确保实时检测到人眨眼瞬间(0.2~0.4 s)的时间间隙,提高疲劳监测指标PERCLOS的检测准确性。

    作者:梁万元;种银保;赵安;向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数字化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评价方式的改进研究

    目的:数字化医院是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通过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评估监控管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可以促进其资源配置的优化、精准科学的管理,合理良性的应用,使大型医疗设备充分有效地应用到临床诊疗中。结果:基础数据的搜集,是大型医疗设备绩效评估的基础。基础数据的即时有效、真实准确以及规范科学可以增强大型医疗设备综合绩效管理评估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结论:本研究通过设定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的基础数据采集规则,从而提高了大型医疗设备统计中基础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作者:张昊;王韬;白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