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参皂甙Rg3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许鸿雁;庄庆媛

关键词:乳腺癌, 人参皂甙Rg3, 化疗
摘要: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g3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失败晚期乳腺癌患者40例,化疗方案均未紫杉醇+卡铂/顺铂,至少化疗2~3个周期,其中紫杉醇的剂量为135-175mg/m2,卡铂按Auc5计算,顺铂按50 mg/m2一次给药或分次给药,同时口服参一胶囊,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20mg,56d为一疗程,口服2疗程以上.结果 治疗组获益为90%,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参皂甙Rg3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了提高疗效,且降低化疗毒性反应.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惠州市市售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调查

    目的 了解惠州市市售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方法 2011年在惠州市惠城区、仲恺区、大亚湾区采集10个市售食品种类,共计300份样品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300份样品总合格率为84.0%,部分样品分别在二氧化硫、苯甲酸、山梨酸、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糖精钠、色素等检测项目中有超标现象.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市售食品的监督和检查,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作者:江穗宁;邵月梅;殷国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广西河池市2010年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河池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为当地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所辖11个市、县、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全市共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人14例,其中恶性疟(P.f)5例(死亡1例),间日疟(P.v)8例,混合感染1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外出史,12例外出缅甸,1例外出安哥拉,1例外出海南岛.结论 尽管当地存在大量的传疟媒介,但通过及时发现和治疗,未发现输入性继发病例.

    作者:冯延新;蒋智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海南省九个农场橡胶工人死因回顾性调查

    目的 探讨引起海南橡胶工人死亡的主要疾病及其影响因素,为橡胶行业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对海南省橡胶行业2005~2010年海南9个橡胶厂工作时间满1年的在册职工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6年间橡胶工人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25.61%)、脑血管疾病(23.16%)、呼吸系疾病(19.33%)、心血管疾病(14.57%);男性前4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女性前4位的恶性肿瘤为: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结论 橡胶行业恶性肿瘤死亡有高发的趋势.

    作者:王燕萍;姚中吉;何海武;郑冰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脏疾病患者游离甲状腺激素测定分析

    目的 分析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及浆膜腔积液游离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84例各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及部分浆膜腔积液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4)的含量.结果 随着肝病病程的加重,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其血清中FT3、FT4水平呈下降趋势,肝癌组和肝硬化组显著低于急、慢性肝炎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漏出液组FT3、FT4含量显著低于渗出液组(P<0.01).结论 血清FT3、FT4测定对肝脏疾病损害程度及预后具有应用价值,及对浆膜腔积液渗漏性鉴别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何煦芳;高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胰激肽原酶和葡萄糖酸锌片,对照组服用三磷酸腺苷片(ATP)和维生素E胶丸,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液量、精子浓度、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43.3%,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精液量、精子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胰激肽原酶联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弱精子症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檀大羡;谢伟;刘琼东;李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海南陵水县1992~2011年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分析

    目的 分析海南陵水县20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年来海南陵水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2~2011年,海南陵水县流动人口共发现疟疾病例110例,恶性疟16例,间日疟94例.1992年发病率为1.27%,逐年下降,2011年未发现疟疾病人,发热病人血检未发现本地病例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20年来,陵水县控制疟疾的措施有效,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李兴智;占达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s-CRP、Fbg和D-二聚体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90例,其中缓解期22例,急性加重期6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5例.分别检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清hs-CRP,Fbg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COPD患者的血清hs-CRP、Fbg和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急性加重期的血清hs-CRP、Fbg和D-二聚体水平较缓解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肺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hs-CRP、Fbg和D-二聚体水平也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Fbg和D-二聚体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对其检测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

    作者:孙秀丽;王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云南梁河县2001~2011年疟疾流行及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梁河县近十年的疟疾流行情况及控制效果.方法 收集全县2001 ~ 2011疟疾疫情、传染源监测、干预措施等资料,对疫情及防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年发病率为9.78/万,10年共检验发热病人血涂片69 586人份,阳性2 167份,阳性率为3.11%.确诊疟疾为2 167例,发病率为12.18/万,占传染病总数的41.62%,其中恶性疟占34.56%,间日疟占63.36%,未分型占2.08%.通过实施疟疾防控措施,2011年发病率下降为1.09/万.结论 梁河县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消除目标还任重道远.

    作者:尹文邦;冯怀基;柯自富;蚌项英;张世志;段正明;王安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海南三亚市2001~2010年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分析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疟疾防治经验及防治效果,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三亚市流动人口疟疾防治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从2001年疟疾带虫发病率0.55/万(26/48.8),下降至2010年为0.结论 10年疟疾疫情资料统计分析表明三亚市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措施得到落实,疟疾带虫发病数极明显的下降,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罗丕泽;李朝勇;周淑娟;吴德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多肽的MALDI-TOF-MS检测分析

    目的 本实验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MS)寻找RA患者血清中与疾病相关的差异性表达多肽,尝试建立RA的多肽鉴别诊断模型.方法 以25名RA患者作为实验组,以2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分离纯化血清样本,MALDI-TOF-MS获取样本生物学信息,建立分类预测模型.结果 成功检测并鉴别出了一系列的差异性多肽,建立了具有高的预测能力和交叉验证能力诊断预测模型.盲法验证该分类模型显示,对RA组的诊断敏感性达80%,对正常对照组的诊断特异性达93.3%.结论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研究,为更好地理解RA的发病机制和改进RA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作者:文锦丽;戴勇;黄礼玲;胡成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病例选择和标本保存对流感病毒分离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流感病毒分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周浦医院2008年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的相关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8年周浦医院流感样病例病毒分离率为53.2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季节和接种时间是流感病毒分离率的影响因素,咳嗽或咽痛、送样时间(48小时之内)对流感病毒分离率影响在统计学上无意义.结论 样品收集48小时内进行检测;一季度和三季度是流感病毒活跃期,尽量多采集样本.有无咳嗽或咽痛在统计学上无意义.加强流感病例发病特点及我国ILI评估的研究.

    作者:胡青坡;宋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0~2011年流感流行季节后北京市西城区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水平.方法 2011年4月4日~15日,在西城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共750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HI)抗体检测,比较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 750名调查对象甲型H1N1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2.00%(240/750),GMT为1∶15.13.6~15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高(53.33%),其次是≥60岁组(28.67%),而25~59岁年龄组HI抗体阳性率低(24.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城区普通人群中已经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但25 ~59岁年龄组保护性抗体比例仍较低,有必要对其加强流感疫苗的宣传和接种.

    作者:刘潇潇;张震;初艳慧;孙强;王慧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对该寄生虫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0年住院的906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占同期住院患者16.5%,其中男性797例,比例远高于女性(88.0%vs 12.0%).70.4%患者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并发肝胆胰疾病患者总数为220例(24.3%),以胆石症比例高(16.0%),其中胆囊结石伴胆囊炎78例,胆管结石伴胆囊炎67例.粪检虫卵阳性者占90.2%.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症状隐匿,与肝胆胰疾病关系密切,粪便反复多次查虫卵简便易行,可作为筛查方法,戒除生食鱼虾习惯对减少感染有重要预防作用.

    作者:张文洁;聂俊峰;苏永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为探讨龙岗区痢疾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2005年1月~2010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痢疾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龙岗区2005~2010年痢疾病例3 057例,其中细菌性痢疾3 048例,阿米巴痢疾9例,发病率呈逐年稳中有降;5岁以下年龄段占总发病数的51.95%,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47.10%,5~11月为发病的高峰期,细菌培养阳性数呈逐年下降.结论 做好痢疾防治应加强卫生投入,做好幼儿及外来人员的健康宣教,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同时做好痢疾的实验室培养工作等.

    作者:叶伟雄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广州第16届亚运会指定餐饮接待单位食品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16届亚运会赛事期间指定餐饮接待单位食品的卫生状况,分析亚运期间食品卫生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无菌抽取第16届亚运会赛事期间指定餐饮接待单位提供给涉亚人员的直接入口食品,并对其检验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共抽检食品197宗,合格173宗,合格率为87.82%,稍高于亚运前的监测结果,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食品的合格率以糕点高,为96.15%,其合格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供餐形式(自助餐、盒饭、点餐)食品的合格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星级(3星级、4星级、5星级)酒店食品的合格率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届亚运会的食品卫生保障形式是可行的,但在大型活动供餐中,应尽量减少供应生食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

    作者:彭志丽;丛黎达;林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家蝇抗菌肽Cecropin对人源性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分析家蝇抗菌肽Cecropin对人源性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MTT比色法测定家蝇抗菌肽Cecropin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正常肝细胞株Changs,Liver生长增殖情况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家蝇抗菌肽Cecropin作用后4株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对照组不加家蝇抗菌肽Cecropin.结果 家蝇抗菌肽Cecropin对4株人源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但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作用效果相对较强.结论 家蝇抗菌肽Cecropin能够影响人源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凋亡,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金小宝;龚水明;蒲俏虹;朱家勇;褚夫江;梅寒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海南省医防合作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评价

    目的 评价海南省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合作对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的影响.方法 收集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工作报表,分析肺结核患者网络报告、转诊及追踪情况,评价医防合作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结果 2005~2010年,非结防机构肺结核患者报告率在9.0/10万~10.2/10万之间,转诊到位率由27.6%上升到54.2%,追踪到位率由57.7%上升到80.0%,患者总体到位率由47.1%上升到89.3%.非结防机构结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15.4%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26.2%.结论 通过医防合作,落实转诊及追踪,可明显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

    作者:林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两种培养基在甲真菌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采用含放线菌酮和氯霉素的沙氏培养基(SCCA)、皮肤癣菌培养基(DTM)检测甲真菌病临床标本,将结果作比较,选出较好培养基用于诊断甲真菌病.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为甲真菌病的标本,分别接种于SCCA、DTM;记录菌株的开始生长时间、培养基开始变色时间及开始变色时菌落的直径,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SCCA、DTM的培养阳性率、菌种的生长速度及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所有分离的皮肤癣菌,均能使DTM培养基变色;非皮肤癣菌生长时49.5%能使DTM培养基变色.而SCCA都不变色.③皮肤癣菌与非皮肤癣菌在DTM上生长情况的比较:其开始变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变色时菌落直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癣菌开始变色时菌落直径≤5mm.结论 DTM不仅能用于诊断甲真菌病,而且能简便、快速、准确地分离鉴定皮肤癣菌,在甲真菌病诊断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华丽;廉翠红;张书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两种α-地中海贫血检测方法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电泳试验和PCR基因确证试验在α-地中海贫血临床诊断上的优劣.方法 先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筛查新生儿、产检、婚检三类人群血液标本.阳性者重采标本,做血红蛋白电泳试验和PCR基因试验确证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α-地贫检出率.结果 共筛查血液标本7 820例,其中获得红细胞脆性试验阳性1526例,占总人数的19.51%(包含α-地贫和β-地贫患者).1 526例阳性血液经用血红蛋白电泳试验,诊断为α-地贫者822例,占阳性人数的53.87%;分别同时进行PCR基因试验和三种广东地区常见的缺失型α-地贫检测,获得确证患者785例,占阳性人数的51.44%.两种方法经统计比较,x2=1.80,P<0.2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对α-地贫患者的检出率相近,有较理想的可比性.结论 血红蛋白电泳试验是一种既经济便宜又简单快捷的α-地贫诊断方法,其优越特性值得在临床实验室推广普及使用.

    作者:杨生宙;黄梅霞;李祥顺;陈海玲;莫积万;林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粤桂琼三省区流动人口疟疾联合管理广东区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和评价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广东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 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通过发热病人血检和疟疾病人个案调查,使用回归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广东参加疟疾联防的6个地级市19年共发现流动人口疟疾病例32 398例,其中归属广东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8488例;归属海南省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8 918例:归属广西区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3 686例;归属其它省籍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有11 306例.32 398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人中,输人性恶性疟有114例,其余32 284例为间日疟.流动人口中的回归人员共有病例7 235例,血检阳性率为2.56%;流动人口中的外来人员共有病例25 163例,血检阳性率为2.08%;两者血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外作业与室内作业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2~2010年广东省疟疾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连续19年的疟疾联防,广东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得到控制,输入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明显减少,广东省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率逐年下降.

    作者:林荣幸;张贤昌;潘波;阮彩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