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红;王家春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疟疾防治经验及防治效果,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三亚市流动人口疟疾防治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从2001年疟疾带虫发病率0.55/万(26/48.8),下降至2010年为0.结论 10年疟疾疫情资料统计分析表明三亚市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措施得到落实,疟疾带虫发病数极明显的下降,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罗丕泽;李朝勇;周淑娟;吴德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铜蓝蛋白动态变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患者早期诊断和病因判断的价值.方法 于入院当天分别检测60例MODS患者(MODS组)、30例非MODS患者(对照组)血清铜蓝蛋白(CP)、超敏C反应蛋白(CRCP)、α-酸性糖蛋白(AAG)的含量,并对入选的住院患者进行APACHEⅡ和MODS评分.结果 MODS组与对照组相比其APACHEⅡ、MODS评分、血清铜蓝蛋白(CP)、超敏C反应蛋白(cRCP)、α-酸性糖蛋白(AAG)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与感染组相比较,铜蓝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DS患者铜蓝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α-酸性糖蛋白的检测有助于MODS早期诊断;铜蓝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监测有助于MODS病因的初步判断.
作者:胡志华;陈勉;饶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我国在校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分析国内14篇关于在校大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15 521人次,合并OR值(95%CI)有统计学意义的前七位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性别8.632 (6.875~10.839)、吸烟正向态度3.749 (2.645~5.313)、是否饮酒3.007 (2.055~4.401)、父母吸烟2.752 (2.152~3.520)、周围人及朋友吸烟2.384(1.610~3.528)、经济状况2.197(1.223~3.94.4)、情绪与心理2.026(1.169~3.513).结论 我国在校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性别、吸烟正向态度、是否饮酒、周围人及朋友吸烟等,因此在今后的我国大学生禁烟干预活动中应围绕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开展禁烟工作.
作者:雷春萍;熊鸿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胃癌是全球第四常见的癌症,具有高死亡率和较低的5年生存率.肿瘤干细胞(CSC)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肿瘤细胞,许多研究已证实在多种实体瘤中存在CSC.虽然CSC在肿瘤细胞总数中只占很小比例,但在肿瘤的起源、发展、转移及复发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胃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蒋思卿;彭大为;何立香;元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引起海南橡胶工人死亡的主要疾病及其影响因素,为橡胶行业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对海南省橡胶行业2005~2010年海南9个橡胶厂工作时间满1年的在册职工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6年间橡胶工人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25.61%)、脑血管疾病(23.16%)、呼吸系疾病(19.33%)、心血管疾病(14.57%);男性前4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女性前4位的恶性肿瘤为: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结论 橡胶行业恶性肿瘤死亡有高发的趋势.
作者:王燕萍;姚中吉;何海武;郑冰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010年河池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为当地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所辖11个市、县、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全市共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人14例,其中恶性疟(P.f)5例(死亡1例),间日疟(P.v)8例,混合感染1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外出史,12例外出缅甸,1例外出安哥拉,1例外出海南岛.结论 尽管当地存在大量的传疟媒介,但通过及时发现和治疗,未发现输入性继发病例.
作者:冯延新;蒋智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紫外线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mRNA的影响.方法 提取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的PBMC,用不同剂量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以实时荧光相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照射前后PBMC IL-6、IL-10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 SLE患者中狼疮肾炎(LN)患者PBMC高表达IL-6、IL-10mRNA,与非狼疮肾炎(非LN)患者及正常人差异很大,分别是正常人的(105.44±112.94)倍和(1.82±3.41)倍、(28.41±21.14)倍和(1.17±1.43)倍,其中狼疮肾炎(LN)患者PBMC高表达IL-6、IL-10 mRNA,且与临床中24h尿蛋白定量高度相关(r=0.82,0.87,P<0.05),而非狼疮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0.87,P>0.05);在紫外线照射后LN患者PBMC IL-6、IL-10mRNA的表达有升高也有降低,升高组SLE疾病活动指数、抗SSA抗体阳性率以及光敏性发生率明显高于降低组.结论 紫外线可改变SLE患者PBMC表达IL-6、IL-10mRNA,紫外线可能通过此途径影响SLE病情.
作者:徐文英;郭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拟合麻疹发病趋势的可行性,分析两种不同时间序列模型的拟合度,建立流行病学数理统计模型,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1990 ~ 2009年麻疹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指数平滑模型和ARIMA模型,模拟1990~ 2009年广西麻疹疫情的动态轨迹,比较两种方法的拟合精度,评价拟合及外推效果.结果 1990~2009年广西麻疹的逐年发病率呈递减趋势,具有低水平波动的变化特征,其变动轨迹,以ARIMA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度R2=0.68),其次为指数平滑模型(拟合度R2=0.62),均具有一定的外展预测能力.结论 ARIMA模型适用于拟合类似麻疹发病率的动态趋势,在传染病疫情预测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潘姣姣;董柏青;吕炜;符志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1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11月女婴,枕部包块逐渐长大8月,镜下可见单核组织细胞及杜顿巨细胞,瘤细胞表达CD68、lysozyme等.结论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头颈部,系统性病变可能会危及生命.
作者:邹兰英;李军川;陈廷煊;赵会传;郭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恙虫病合并血吸虫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恙虫病的分型情况.方法 收集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采用外斐反应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恙虫病东方体(Ot)IgG抗体,用巢式PCR法扩增患者血液中的Ot 56kD蛋白基因,并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患者有血吸虫肝改变、肝功能受损、脾肿大、焦痂.外斐氏反应检测OXk 1∶40,IFA检测Ot IgG抗体Kato型1∶160、Karp型1∶40,PCR检测Ot 56kD蛋白基因片断阳性,其序列分析结果与PG9、P25、CM438等一些泰国Ot株同源性高(98%),与Ot Karp、Gilliam、Kawasaki、TA678、Kato株同源性均在95%以下.结论 证实了该患者为恙虫病合并慢性血吸虫病,其Ot血清型可能为Kato+Karp,遗传进化关系与一些泰国Ot株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亚红祥;王静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梁河县近十年的疟疾流行情况及控制效果.方法 收集全县2001 ~ 2011疟疾疫情、传染源监测、干预措施等资料,对疫情及防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年发病率为9.78/万,10年共检验发热病人血涂片69 586人份,阳性2 167份,阳性率为3.11%.确诊疟疾为2 167例,发病率为12.18/万,占传染病总数的41.62%,其中恶性疟占34.56%,间日疟占63.36%,未分型占2.08%.通过实施疟疾防控措施,2011年发病率下降为1.09/万.结论 梁河县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消除目标还任重道远.
作者:尹文邦;冯怀基;柯自富;蚌项英;张世志;段正明;王安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患病与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在江门市幼儿园随机抽取60名年龄3~6岁营养不良儿童(消瘦、体重低下及身材矮小各20例),按1∶1比例与60名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儿童配对,分别进行相关社会因素的问卷调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检测.结果 消瘦、体重低下以及身材矮小儿童间血清五种微量元素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铁、锌和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镁和铜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消瘦发病率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经济年收入、平均奶制品摄入量、血清锌以及血清铁水平(P<0.05),影响体重低下发病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经济年收入和血清锌(P<0.05),而影响身材矮小发病的因素为母亲身高、父亲身高、血清钙和血清锌(P<0.05).结论 低血清锌、铁、钙与儿童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是后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一露;赵丽娟;谢巧珍;阮彩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乐东县2006~2010年流动人口的疟疾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全县各镇场辖区全年逐月疫情报告和管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疟疾从2006年的74例下降到2010年的零例;全县流动人口五年间共血检12 447人次,其中海南省流动人口血检占85.9%( 10 692/12 447);广东省血检占3.8%(479/12 447);广西省血检占县外3.9%(484/12 447);其他各省血检6.4%(792/12 447);阳性率分别为海南省阳性率占93.8%( 132/145);广东省阳性率0(0/145);广西省阳性率占2.1%(3/145),其他各省阳性率占4.1%(6/145);感染分别为:海南省间日疟132例,恶性疟4例,广西省间日疟3例,其他各省6例;感染人群以种养、护林、修路等上山作业人员为多.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防治和防护知识健康教育,特别是进入到高中疟区的流动人口,是我县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海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流感病毒分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周浦医院2008年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的相关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8年周浦医院流感样病例病毒分离率为53.2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季节和接种时间是流感病毒分离率的影响因素,咳嗽或咽痛、送样时间(48小时之内)对流感病毒分离率影响在统计学上无意义.结论 样品收集48小时内进行检测;一季度和三季度是流感病毒活跃期,尽量多采集样本.有无咳嗽或咽痛在统计学上无意义.加强流感病例发病特点及我国ILI评估的研究.
作者:胡青坡;宋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吸入性苯染毒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选取50只6~8周龄雌性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2组,苯染毒组采用动式吸入式染毒,染毒剂量为2 376.49mg/m3,每天一次,连续染毒21d,空白对照组不处理,实验结束时分别采血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测定脏器指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微核试验.结果 苯染毒组小鼠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为50%(P<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减少(P<0.05);胸腺、脾指数和肝脏重量明显减小(P<0.01),肾指数增高(P<0.05);骨髓有核细胞显著减少(P<0.01),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采用动式吸入式染毒,染毒剂量为2 376.49mg/3,每天一次,连续染毒21d,可初步建立苯染毒小鼠模型.
作者:刘秋英;张碧珠;宋向荣;阮小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龙岗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 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艾滋病、乙肝、丙肝、淋病及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累计发病16 017例,总发病率为513.8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89.17/10万、134.57/10万、140.01/10万、71.92/10万、75.39/10万、63.97/10万.5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中,梅毒、淋病、乙肝、丙肝、艾滋病各占41.78%、40.04%、11.04%、5.91%、1.24%.5年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无明显季节现象;男女比例为1.94∶1;工人发病构成比高,占42%;20~45岁年龄组占84.75%.13个街道均有发病,其中以布吉街道发病数多,其次为龙岗街道、横岗街道,各占28.14%(4507例)、21.93%(3512例)、14.61%(2340例).结论 2005 ~ 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大防制工作力度.
作者:杨永平;曹桂华;陈妹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对该寄生虫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0年住院的906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占同期住院患者16.5%,其中男性797例,比例远高于女性(88.0%vs 12.0%).70.4%患者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并发肝胆胰疾病患者总数为220例(24.3%),以胆石症比例高(16.0%),其中胆囊结石伴胆囊炎78例,胆管结石伴胆囊炎67例.粪检虫卵阳性者占90.2%.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症状隐匿,与肝胆胰疾病关系密切,粪便反复多次查虫卵简便易行,可作为筛查方法,戒除生食鱼虾习惯对减少感染有重要预防作用.
作者:张文洁;聂俊峰;苏永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寻找适合从陈旧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建立基因组库的方法.方法 分别用改良的酚-氯仿法、SDS法、试剂盒法从陈旧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评估.结果 提取的基因组DNA经统计学分析,3种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改良的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效率高,试剂盒法次之,SDS法较差.结论 建基因组库推荐改良的酚-氯仿法.
作者:刘正旺;云美玲;钟江华;史金铃;郑磊;张云霞;蔡望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定安县疟疾疫情及发热病人血检情况,为消除疟疾项目的实施和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及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疟疾发病率高、中、低三个水平,在每类乡镇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抽到的乡镇再随机抽取3个自然村为调查点调查居民带虫率和村级疟疾病例报告情况.结果 全县3个乡镇共计采血1 505人,镜检1 505人,发现带虫阳性(间日疟)2例,居民带虫率为0.13%;共调查9个行政村诊所,发现疟疾病人(包括疑似病人)18例,在从村级报告到乡镇人数有9例,一周内上报的病例9例,一周内上报的疟疾病例的报告率为50%.结论 定安县居民带虫率及疟疾病例一周内报告的比例均达到目标要求,但是村级诊所的医务人员整体医疗知识和能力不高,不易很好地发现病例.
作者:陈春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胰激肽原酶和葡萄糖酸锌片,对照组服用三磷酸腺苷片(ATP)和维生素E胶丸,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液量、精子浓度、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43.3%,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精液量、精子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胰激肽原酶联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弱精子症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檀大羡;谢伟;刘琼东;李征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