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高频超声在咽食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

雷荣强;钱林学;胡向东

关键词:高频超声, Zenker憩室, 诊断, 甲状腺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Zenker憩室(咽食管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诊断的15例Zenker憩室患者,总结其超声表现,并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15例患者中4例病灶行上消化道钡餐确诊,11例病灶经术后病理确诊.15例Zenker憩室患者全部位于甲状腺左叶背侧,有3种声像图表现:①等回声病灶,内见点片状无回声,形态呈半圆状;②低回声病灶,形态不规则或半环状,边界清晰,内可见点状强回声;③强回声病灶,探头轻压后强回声可移动并伴有形态改变,周边隐约可见纤薄半环状低回声壁.结论:高频超声检查Zenker憩室具有方便、快捷和无创的优势,掌握其声像图特点及探查方法,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避免误诊和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智能评价系统的研究

    目的:设计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自动评价系统,对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成像系统的自动曝光控制重复性、探测器均匀性、空间分辨率和腺体平均剂量4个质量控制检测参数实现自动评价.方法:对乳腺X射线机短期质量控制参数,即自动曝光控制重复性、探测器均匀性、空间分辨率和腺体平均剂量进行检测,应用分析软件基于Matlab平台编写检测程序,实现对4个质量控制检测参数的自动测算和检测报告的出具.结果:通过对数字乳腺X射线机进行每周检测一次、连续检测5周的质量控制检测,对每次的检测图像使用智能软件自动测算,可快速输出检测结果及检测报告.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智能评价系统极大缩短质量控制检测数据分析测算时间,提高了质量控制检测分析测算效率.

    作者:付丽媛;梁永刚;陈自谦;倪萍;吴剑威;马骏驰;钟群;肖慧;刘冰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管理在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规范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及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方法:统计分析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数据,调查影像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对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在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医学影像技师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以及毕业生资源浪费等不规范现象;医学影像技师多数被排除在影像设备质量控制工作以外,至使存在诸多隐患,严重制约了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结论:医学影像技师在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加强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管理对实现影像设备质量控制前移,提高保障医疗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魏巍;果琰;陈莉莉;欧阳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概述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及数据挖掘的方法与原理,分析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诊断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方向.糖尿病的诊断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支持,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糖尿病诊断,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还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及时掌握病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患病风险.

    作者:韦哲;薛翔;王能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线性可调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对纠正酸中毒的影响

    目的:探讨线性调整B液电导度对透析液中缓冲剂及其他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威海威高血液净化中心日机装系列DBB-27C血液透析机,经调校完毕后采用同一批次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模拟透析,在维持透析液电导度14 mS/cm的情况下,以0.2 mS/cm的波段调整B液电导度在2~4 mS/cm范围内波动,并抽取每一波段的透析液进行离子检测,比较缓冲剂及其他离子变化,期间采用血液透析机分析仪全程监控电导度变化,避免由于透析机电导度误差或透析液因素影响实验数据.结果:透析液浓度与电导度不呈线性相关,钠离子(Na+)无明显变化,其他离子与B液电导度呈轻微反向相关,但在该范围内碳酸氢根离子(HCO3-)与B液电导度具有显著的依存关系,且在酸洗消毒充分的情况下,多次实验后未发现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现象.结论:透析液浓度与电导度不呈线性相关,故可尝试通过调整B浓缩液电导度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酸中毒.

    作者:董斌;江慧迪;吴丹;张飞鸿;嵇相高;陈苗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院私有云双活数据中心的研究与设计

    目的:研究与设计一套既满足医疗业务连续性需求、又能保证数据的容灾备份系统,实现资源大利用率的数据中心方案.方法:针对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现状,结合云计算、虚拟化、存储双活、数据库集群等技术,通过建设计算、存储、网络、桌面和安全5个资源池,终实现生产云、测试云、灾备云、桌面云和安全云5个医院私有云的应用,建立一套恢复点目标(RPO)=0和恢复时间目标(RTO)≈0的医院私有云双活数据中心方案.结果:设计出一套具有高可用、高性能、高扩展和高便捷管理的医院私有云双活数据中心,实现所有数据中心的管理和操作简单便捷,并提高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结论:私有云双活数据中心在满足业务连续性需求的前提下,可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节省IT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成本.

    作者:何海燕;陈亚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二维超声形态异常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意义.方法:选取67例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或术后患者,且二维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形态改变,包括淋巴结门消失、纵横比(L/S)≤2、囊性变、点状钙化以及皮质局部回声增强,进行超声造影,观察淋巴结的造影模式.正常强化模式为离心性增强,异常增强模式为向心性增强、混合性增强及不均匀增强(局部低灌注、高灌注或缺损),比较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所有病例中,二维超声阳性预测值为54.1%,使用超声造影可使阳性预测值达到81.4%;术后患者二维超声阳性预测值为38.1%,使用超声造影后阳性预测值可提高至70%.结论: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联合在PTC颈部淋巴结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谭小蕖;钱林学;刘玉江;赵军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不同增强处理技术的DR图像质量优化分析

    目的:利用图像增强技术对低剂量摄影图像进行处理,探讨数字X射线摄影(DR)图像质量优化方案.方法:选择胸部影像中的5个有临床意义的组织结构信息作为参考点,与设定的病灶信息进行比较性测量,应用灰度变换、平滑降噪和锐化3种增强处理技术对低剂量摄影图像进行处理,通过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比较处理后图像与参考图像,并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应用3种增强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图像的对比噪声比,综合优化处理后的低剂量摄影图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与参考图像一致性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43,P<0.05);在差异性方面,原始图像与参考图像的相比,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359,P<0.05),经过综合优化处理之后,原始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差异性不显著,而在相关性方面,综合处理优化图像与参考图像相似度较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71,P<0.05).结论:图像增强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低剂量摄影图像存在的不足,提高图像质量,降低临床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闫军;韩炜;张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多参数监护仪质量控制与维护保养及典型实例分析

    目的:探讨多参数监护仪质量控制检测方法,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方法:分析多参数监护仪质量控制检测工具的工作原理及其特征参数的设置,进一步优化其检测操作流程.研究医院近7年间开展多参数监护仪质量控制检测的数据,提取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典型故障,并提出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结果:通过维护保养与质量检测的有机结合,使医院在用多参数监护仪初次检定合格率呈逐年上升,2016年合格率达97%,维护保养后的合格率达100%.结论:通过优化检测操作流程,有效保证质量控制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将质量控制优化流程纳入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极大提高维护效率;增进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作者:潘泽森;陈宇珂;黄智冕;窦泽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外科护士生理监护仪应用与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肝胆外科护士生理监护仪应用与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肝胆外科工作的80名护士的临床工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管理方法将其分为质量改进组和常规管理组,每组40名.质量改进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常规管理组采用传统常规基础管理方法;对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患者生理监护仪管理满意度、误报警情况及处理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质量改进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t=3.182;P<0.05);生理监护仪存放合理、了解去向和保养维护满意度分别为92.5%、100.0%和87.5%,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的32.5%、40.0%和5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x2=7.38,x2=9.35;P<0.05);误报警率为10.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的3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4,P<0.05),对生理监护仪的误报警处理时间显著短于常规基础管理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6,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肝胆外科护士对生理监护仪的应用能力与管理水平.

    作者:段雨彤;陈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一种医院氧气终端维修专用工具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氧气终端维修专用工具,提高工程师对氧气终端的维修效率.方法: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化制成圆柱形氧气终端维修专用工具,拆卸工具与氧气终端的插头组件配合,将插头组件取出,再更换密封圈.结果:使用新型氧气终端维修专用工具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拆装快捷的优点,只需1人在2 min内即可完成维修,比以往需要2人花费>30 min的维修,极大缩短了维修时间.结论:使用新型氧气终端维修专用工具的应用,极大改善了氧气终端的维修作业,提高了维修效率.

    作者:黄向东;陈浩;高文娜;田君鹏;林丹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Java服务器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设计基于Java服务器(JSF)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系统,改善医院大中型医疗设备的管理方式.方法: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硬件条件,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采用JFS技术模型视图控制器(MVC)三层构架,设计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系统.结果: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系统的应用,改善了医院大中型医疗设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现状,为临床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大型设备风险评估,更大限度地提升医院大中型医疗设备的临床效能.结论:该系统拥有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安全及风险管理等功能,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用性、高效性和可扩充性.

    作者:金磊;王新;吕晓玉;马明瑞;杨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辽宁省城乡各级医院心电图机配置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辽宁省城乡各级医院心电图机配置水平和配置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辽宁省城乡585家医院的心电图机配置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城乡各级医院的心电图机院均配置、品牌结构及价格变化.结果:发放问卷585份,收回调查问卷515份,其中辽宁省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心电图机院均配置分别为1.3台、4.3台和9.1台;城市院均配置3.3台,高于农村院均配置的1.6台.一级医院以三导心电图机(占34.7%)和十二导心电图机(占31.5%)为主,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以十二导心电图机为主,分别占51.9%和52.7%.各级医院的心电图机新购置比例显著上升.单导、三导、六导和十二导心电图机的国产化率依次为72.1%、79.1%、73.1%和42.0%,进口设备价格约为国产品牌的2.4倍.结论:辽宁省各级医院心电图机配置水平和配置结构发生巨大改变,未来国产心电图机在辽宁省各级医院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国内企业急需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政府应建立各级医院配置和利用国产品牌的政策环境.

    作者:张蕊;礼彦侠;那军;张军;孙晓丽;潘国伟;刘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液中D-乳酸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液中D-乳酸浓度与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心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取医院急诊科随访的62例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体检的50名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全血标本中D-乳酸、TGF-β1浓度;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记录试验对象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比较两组受检者D-乳酸浓度、TGF-β1、LVEDV和LVEF差异,并运用双变量分析观察组D-乳酸浓度与TGF-β1,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液中D-乳酸及TGF-β1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1,t=7.673;P<0.05);LVEDV较健康对照组增大,而LVEF较健康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2,t=5.373;P<0.05);D-乳酸与TGF-β1和LVEDV值呈正相关,与LVEF值呈负相关.结论: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D-乳酸水平可以反映心功能恶化程度,并且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升高关系密切.

    作者:赵芯晨;王晶;何婧瑜;蔡利栋;秦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东芝DR机三例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 DR)是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射线探测器将X射线摄影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技术,具有受照剂量更小、时间分辨力高、图像层次丰富、操作便捷以及效率高等优点.DR作为医院放射科的常规检查设备,日常维护和高效维修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及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前提[1-2].针对东芝MRAD-D50S RADREX型DR设备(日本东芝公司),探讨典型案例的分析思路与维修方法,为相关影像设备的维修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术、腹腔镜核除术及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RFA组(20例),腹腔镜组(20例)和子宫切除组(20例).对3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的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疗效.结果:3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3个月RFA组、腹腔镜组和子宫切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9/20)、98%(19/20)和100%(20/20);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0%(18/20)、98%(19/20)和100%(20/20).3组术后3个月、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5.350,F=8.319;P>0.05).术前3组患者激素水平均异常,术后3个月,RFA组激素水平正常占60%(12/20),腹腔镜组患者激素水平正常占50%(10/20),RFA组和腹腔镜组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8,t=8.362;P<0.05).子宫切除组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FSH升高,E2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7,t=3.887;P>0.05).术后6个月,RFA组激素水平正常占70%(14/20),腹腔镜组患者激素水平正常占65%(13/20),与术前比较,FSH降低,E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18,t=11.218;P<0.05).结论:采用3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均疗效显著,但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卵巢功能衰退,RFA术和腹腔镜下肌瘤核除术可以使部分患者卵巢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罗娜;董晓秋;王思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脉搏波成像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一致性与重复性研究

    目的:评价脉搏波成像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弹性的一致性及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20只SD大鼠,两名研究人员应用脉搏波成像技术分别测量20只SD大鼠的腹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测度,获得收缩脚处和重搏切迹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即PWVsf和PWVdn,两名研究人员数据的一致性检测应用Bland-Altman散点图,同一名研究人员数据的重复性检测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两名研究人员测量收缩脚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sf)和重搏切迹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dn)的点均有95%(19/20)落在95%一致性界限内.每名研究人员检测同一只大鼠PWVsf和PWVdn的ICC均>0.75.结论:脉搏波成像技术评价大鼠的腹主动脉弹性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较好,有望成为无创评价动脉弹性的动脉实验研究的重要工具.

    作者:宿愿;黄成武;张宏;钱林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Labview的心电信号关联维数的快速实现

    目的:研究基于Labview的心电信号关联维数的快速实现方法.方法:以PCI-6023E板卡作为硬件,以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为开发软件,实现心电信号的采集、显示和处理,并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心电信号关联维数的快速计算.结果:对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心电信号关联维数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快速计算出关联维数,冠心病患者的关联维数要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论:基于Labview的心电信号关联维数系统,实现心电信号的关联维数的快速计算,解决从心电信号中提取心率变异(HRV)信息较难以及提取到有用信息不足的问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刁爱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置入对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置入对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颈椎临床疗效参数与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或多节段颈椎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置入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疗效参数.结果:90例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颈部目测类比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t=-3.914,t=-22.345;P<0.05);术后末次随访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3,P<0.05);90例患者的颈椎临床疗效参数与颈椎矢状面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置入术能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且颈椎临床疗效参数和矢状位参数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雷云峰;高山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应用

    目的: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数字资源库,丰富教学手段,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方法:在分析实验教学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数字资源库架构;在收集书目图像的基础上收集临床标本,采用高清生物数码显微图像采集系统摄制显微镜图像,建立科学分类、检索路径;通过网络、在线教学管理平台、移动通讯等方式实现数字资源库的综合利用.结果:数字资源库覆盖血液、尿液、粪便、体液等临床检验的形态学内容,满足实验教学需求,为开展微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等新型课程模式,有效提供资源支持.结论:数字资源库为临床检验形态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提供教学资源保障,有利于教师授课课件内容组织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考试结果表明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作者:许子华;张海燕;李晶琴;任立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浮球控制的多软袋输液的自动换液装置研究

    目的:在浮球阀门控制多个硬瓶输液自动换瓶装置的基础上,设计研究一种适用于软袋输液的自动换液装置.方法:研究浮球阀门控制的核心原理、控制位点及技术难点,提出适用于软袋输液的解决方案,对整个产品进行设计定型,通过建模研究验证及完善相关技术环节.结果:建模验证显示,浮球阀门在软袋输液时能很好地实现输液等待及防止液体反流,解决软袋输液的自动依次换液问题.结论:所研制的基于浮球阀门控制的软袋输液自动换袋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适用于临床上大部分为软袋输液的实际需求.

    作者:刘玮;沈颖惠;刘益;黄谦;邹进;张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