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韦哲;薛翔;王能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 专家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 数据挖掘, 糖尿病
摘要:通过概述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及数据挖掘的方法与原理,分析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诊断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方向.糖尿病的诊断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支持,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糖尿病诊断,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还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及时掌握病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患病风险.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医用192Ir放射源标称活度准确性的研究

    目的:比较进口医用铱192(192Ir)放射源与国产192Ir放射源标称活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自2006年至今近11年间2台后装机所使用的192Ir放射源,其中医科达Nucletron后装机共使用荷兰进口源16枚,天津荣立后装机共使用北京原子高科公司提供的国产源19枚.在新投入临床使用前采用井形电离室进行实际源活度的测量,与标称活度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进口源和国产源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国产源的测量偏差为(0.26±0.87)%,进口源的测量偏差为(1.1±1.3)%,进口源的活度偏差较大.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表明,两种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86,P<0.05).结论:进口源和国产源的偏差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但对于活度偏差较大的放射源临床需考虑进行修正.进口源测量值与标称值的偏差值较大,投入临床使用前更需严格把控.

    作者:刘宝喜;全红;邱杰;于浪;杨波;刘楠;刘峡;庞廷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手术治疗的24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锁骨钩钢板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钩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5,t=10.156,t=4.748;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组(F=12.087,F=13.284;P<0.05);术后1周、3个月,治疗组的VAS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F=7.086,F=8.106;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的喙锁间距测定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F=5.572,F=7.116;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Z=-2.167,P<0.05).结论: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钩钢板治疗.

    作者:柴国忠;范海珍;陈戬宏;耿博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胸腔穿刺座椅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目的:设计胸腔穿刺座椅,以解决穿刺中患者长时间保持稳定、舒适的坐姿,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自行设计并制作胸腔穿刺座椅,并选取100例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座椅进行胸腔穿刺,观察组使用研制的胸腔穿刺座椅进行胸腔穿刺,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效果,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舒适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腔穿刺座椅从整体提高了患者穿刺术期间的舒适度,穿刺成功率高,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作者:严振才;杨萍;刘雅克;熊光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疗机构分子筛制氧设备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针对目前医疗机构分子筛制氧(MSOG)设备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对MSOG设备使用监管情况,梳理、汇总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分析国内在MSOG设备监管中的不足.MSOG设备作为医疗器械,目前尚无质量监测方面的具体规定,且存在超范围使用的情况,加强医用分子筛制取富氧空气在临床使用的监管刻不容缓.介绍膜分离制氧技术在医用氧行业中的应用进展,该技术有望为医院提供一种全新的医用氧解决方案.

    作者:姜茂刚;罗二平;申广浩;漆家学;栗文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智能评价系统的研究

    目的:设计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自动评价系统,对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成像系统的自动曝光控制重复性、探测器均匀性、空间分辨率和腺体平均剂量4个质量控制检测参数实现自动评价.方法:对乳腺X射线机短期质量控制参数,即自动曝光控制重复性、探测器均匀性、空间分辨率和腺体平均剂量进行检测,应用分析软件基于Matlab平台编写检测程序,实现对4个质量控制检测参数的自动测算和检测报告的出具.结果:通过对数字乳腺X射线机进行每周检测一次、连续检测5周的质量控制检测,对每次的检测图像使用智能软件自动测算,可快速输出检测结果及检测报告.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智能评价系统极大缩短质量控制检测数据分析测算时间,提高了质量控制检测分析测算效率.

    作者:付丽媛;梁永刚;陈自谦;倪萍;吴剑威;马骏驰;钟群;肖慧;刘冰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置入对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置入对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颈椎临床疗效参数与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或多节段颈椎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置入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疗效参数.结果:90例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颈部目测类比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t=-3.914,t=-22.345;P<0.05);术后末次随访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3,P<0.05);90例患者的颈椎临床疗效参数与颈椎矢状面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置入术能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且颈椎临床疗效参数和矢状位参数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雷云峰;高山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清HE4、CA72-4及VEGF水平预测妇科肿瘤复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类抗原72-4(CA72-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妇科肿瘤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4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术后2年内患者复发情况.同期选取在医院体检的50名体检合格的健康女性为健康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的外周静脉血,采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HE4及VEGF水平.采取罗氏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CA72-4水平,比较两组的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E4、CA72-4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71,t=26.795,t=42.021;P<0.01);观察组患者HE4、CA72-4及VEG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61,x2=37.596,x2=43.765;P<0.01).术后2年内随访,观察组患者中复发84例,未复发58例,复发患者血清HE4、CA72-4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75,t=22.211,t=55.948;P<0.01).术前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大于单独检测CA72-4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7,x2=5.345;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清HE4、CA72-4及VEGF高表达,3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的复发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卢斌;罗小平;刘丹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浮球控制的多软袋输液的自动换液装置研究

    目的:在浮球阀门控制多个硬瓶输液自动换瓶装置的基础上,设计研究一种适用于软袋输液的自动换液装置.方法:研究浮球阀门控制的核心原理、控制位点及技术难点,提出适用于软袋输液的解决方案,对整个产品进行设计定型,通过建模研究验证及完善相关技术环节.结果:建模验证显示,浮球阀门在软袋输液时能很好地实现输液等待及防止液体反流,解决软袋输液的自动依次换液问题.结论:所研制的基于浮球阀门控制的软袋输液自动换袋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适用于临床上大部分为软袋输液的实际需求.

    作者:刘玮;沈颖惠;刘益;黄谦;邹进;张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Java服务器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设计基于Java服务器(JSF)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系统,改善医院大中型医疗设备的管理方式.方法: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硬件条件,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采用JFS技术模型视图控制器(MVC)三层构架,设计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系统.结果: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系统的应用,改善了医院大中型医疗设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现状,为临床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大型设备风险评估,更大限度地提升医院大中型医疗设备的临床效能.结论:该系统拥有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安全及风险管理等功能,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用性、高效性和可扩充性.

    作者:金磊;王新;吕晓玉;马明瑞;杨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应用

    目的: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数字资源库,丰富教学手段,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方法:在分析实验教学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数字资源库架构;在收集书目图像的基础上收集临床标本,采用高清生物数码显微图像采集系统摄制显微镜图像,建立科学分类、检索路径;通过网络、在线教学管理平台、移动通讯等方式实现数字资源库的综合利用.结果:数字资源库覆盖血液、尿液、粪便、体液等临床检验的形态学内容,满足实验教学需求,为开展微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等新型课程模式,有效提供资源支持.结论:数字资源库为临床检验形态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提供教学资源保障,有利于教师授课课件内容组织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考试结果表明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作者:许子华;张海燕;李晶琴;任立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创新理念改进方式加强中国核医学装备管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系列报道(一)

    设备管理是影像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之一,我国核医学近年来发展较快,新型及大型诊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为相应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成功换届,为核医学新型及大型诊疗设备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针对目前核医学装备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创新理念,改进方式,新专业委员会根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思路,以明确核医学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作者:李方;田嘉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检测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灌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检测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灌注情况,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6例妇产科门诊检查的病例,将其中49名健康育龄期女性纳入健康组,37例不孕症患者纳入不孕组,分别在增殖晚期、排卵期和种植窗口期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以及CEUS检测;其中20名健康女性和18例不孕症患者接受子宫内膜活检.统计2组微血管密度(MVD)和时间-强度曲线(TIC).结果:经CDFI检测在增殖晚期,健康组受试者比不孕组受试者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灌注更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5,P<0.05);经活检在增殖晚期和排卵期,不孕组受试者的子宫内膜MVD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1,t=8.659;P<0.05);经CEUS检测在增殖晚期和排卵期,健康组受试者子宫内膜和内膜下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值均高于不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4,t=1.269,t=6.581,t=6.759;P<0.05);且两组受试者内膜下峰值强度(Pi)与MVD均呈正相关.结论:超声造影检测可以通过准确检测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灌注情况,评价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亚兰;李秀春;刘昌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一种医院氧气终端维修专用工具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氧气终端维修专用工具,提高工程师对氧气终端的维修效率.方法: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化制成圆柱形氧气终端维修专用工具,拆卸工具与氧气终端的插头组件配合,将插头组件取出,再更换密封圈.结果:使用新型氧气终端维修专用工具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拆装快捷的优点,只需1人在2 min内即可完成维修,比以往需要2人花费>30 min的维修,极大缩短了维修时间.结论:使用新型氧气终端维修专用工具的应用,极大改善了氧气终端的维修作业,提高了维修效率.

    作者:黄向东;陈浩;高文娜;田君鹏;林丹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动态高频超声在咽食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Zenker憩室(咽食管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诊断的15例Zenker憩室患者,总结其超声表现,并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15例患者中4例病灶行上消化道钡餐确诊,11例病灶经术后病理确诊.15例Zenker憩室患者全部位于甲状腺左叶背侧,有3种声像图表现:①等回声病灶,内见点片状无回声,形态呈半圆状;②低回声病灶,形态不规则或半环状,边界清晰,内可见点状强回声;③强回声病灶,探头轻压后强回声可移动并伴有形态改变,周边隐约可见纤薄半环状低回声壁.结论:高频超声检查Zenker憩室具有方便、快捷和无创的优势,掌握其声像图特点及探查方法,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避免误诊和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雷荣强;钱林学;胡向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术、腹腔镜核除术及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RFA组(20例),腹腔镜组(20例)和子宫切除组(20例).对3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的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疗效.结果:3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3个月RFA组、腹腔镜组和子宫切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9/20)、98%(19/20)和100%(20/20);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0%(18/20)、98%(19/20)和100%(20/20).3组术后3个月、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5.350,F=8.319;P>0.05).术前3组患者激素水平均异常,术后3个月,RFA组激素水平正常占60%(12/20),腹腔镜组患者激素水平正常占50%(10/20),RFA组和腹腔镜组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8,t=8.362;P<0.05).子宫切除组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FSH升高,E2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7,t=3.887;P>0.05).术后6个月,RFA组激素水平正常占70%(14/20),腹腔镜组患者激素水平正常占65%(13/20),与术前比较,FSH降低,E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18,t=11.218;P<0.05).结论:采用3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均疗效显著,但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卵巢功能衰退,RFA术和腹腔镜下肌瘤核除术可以使部分患者卵巢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罗娜;董晓秋;王思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线性可调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对纠正酸中毒的影响

    目的:探讨线性调整B液电导度对透析液中缓冲剂及其他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威海威高血液净化中心日机装系列DBB-27C血液透析机,经调校完毕后采用同一批次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模拟透析,在维持透析液电导度14 mS/cm的情况下,以0.2 mS/cm的波段调整B液电导度在2~4 mS/cm范围内波动,并抽取每一波段的透析液进行离子检测,比较缓冲剂及其他离子变化,期间采用血液透析机分析仪全程监控电导度变化,避免由于透析机电导度误差或透析液因素影响实验数据.结果:透析液浓度与电导度不呈线性相关,钠离子(Na+)无明显变化,其他离子与B液电导度呈轻微反向相关,但在该范围内碳酸氢根离子(HCO3-)与B液电导度具有显著的依存关系,且在酸洗消毒充分的情况下,多次实验后未发现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现象.结论:透析液浓度与电导度不呈线性相关,故可尝试通过调整B浓缩液电导度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酸中毒.

    作者:董斌;江慧迪;吴丹;张飞鸿;嵇相高;陈苗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管理在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规范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及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方法:统计分析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数据,调查影像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对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在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医学影像技师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以及毕业生资源浪费等不规范现象;医学影像技师多数被排除在影像设备质量控制工作以外,至使存在诸多隐患,严重制约了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结论:医学影像技师在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加强医学影像技师人力资源管理对实现影像设备质量控制前移,提高保障医疗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魏巍;果琰;陈莉莉;欧阳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投稿指南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概述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及数据挖掘的方法与原理,分析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诊断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方向.糖尿病的诊断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支持,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糖尿病诊断,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还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及时掌握病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患病风险.

    作者:韦哲;薛翔;王能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技术在辅助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例临床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4例);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并行踝关节CT扫描.观察组以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COM)格式输出,经Mminics软件处理,转换数据为立体光刻(STL)格式输入3D打印机,制作出与胫骨远端实体比例为1:1的骨折模型,制定整复及内固定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复位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评价标准对骨折复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标准,分别评价患者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51,t=26.427;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1,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传统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文举;滕勇;季明华;郭树章;李强;范相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