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效果及其影响疗效危险因素观察

王红霞;辛晓梅;叶志风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临床效果,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6例行POEM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术前、术后7 d测定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压(LESRP)、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和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等食管动力学的指标.在术前、术后7 d采用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评价患者手术疗效,并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7 d的食管宽处直径.统计所有患者术后皮下气肿、胸骨后疼痛、肺部感染、胸腔积液、隧道出血、术后反流和食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影响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7 d贲门失弛缓症患者LESRP、LESP均较术前降低,LESRR、LESL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4,t=17.56,t=9.10,t=14.86;P<0.05).术后7 d患者Eckardt评分、食管大处直径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9,t=7.83;P<0.05).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8.4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芝加哥分型和Ling分型是影响POEM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芝加哥分型Ⅱ型和Ling分型Ⅰ型者预后较好.结论:POEM术能明显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术后中短期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的研究

    目的:对行锝-99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为保证患者周围公众人员辐射安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109例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在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的不同时间,在距患者不同距离处测量剂量率,分析剂量率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结果:在肾动态显像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0.5 h、1 h、2 h、3 h、6 h和7 h时,从距患者4 m到0.5 m处的剂量率分别为:0.76~8.86μSv/h、0.68~7.27μSv/h、0.57~4.52μSv/h、0.56~3.90μSv/h、0.23~2.07μSv/h和0.21~1.05μSv/h,注射后24 h时,距患者各距离处的剂量率均为本底.结论: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会随时间和距离快速降低;当注射放射性药物24 h以后,患者周围的剂量率降为本底.

    作者:邹作伟;耿建华;郑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学院校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探索医学院校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方法:在当前设备管理的实践基础上,对实验设备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统筹立项、集中采购、统筹管理和统一维护的方法,完善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结果:通过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及技术服务保障,解决现有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强化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能,降低了采购成本和人力成本.结论: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为医学院校实验设备的管理提供了高效的管理方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康健明;张帆;董君枫;黄松;王磊;王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软式内镜清洗擦拭材料规范使用的评价研究

    目的:研究Bemliese长纤维无纺布(简称长纤维无纺布)作为软式消化内镜再处理擦拭布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使用的长纤维无纺布与普通纱布,进行基本性能测试,并随机使用长纤维无纺布进行软式消化内镜的床侧预处理和清洗消毒室的再处理,询问使用者对该布使用的主观感受(与以往使用纱布相比),并记录使用的客观效果.结果:在不掉毛测试、含绒量测试及吸水性测试中,长纤维无纺布均优于普通纱布.在随机使用长纤维无纺布进行75例胃镜床侧预处理和60例肠镜床侧预处理、67例胃镜再处理和40例肠镜再处理后,在掉毛性、吸水性、保水性、清洁效果、擦拭次数、使用张数等方面优于普通纱布.结论:长纤维无纺布可用于软式消化内镜再处理的擦拭布.

    作者:王萍;赵慧;潘玥玮;蔡贤黎;陈龙;徐建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双波长减影算法的X射线发光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双波长减影算法对X射线发光成像(XLI)中存在的环境噪声、X射线噪声以及非目标荧光信号等背景噪声的去除效果.方法:开发基于双波长减影算法的XLI图像处理方法,并通过数值仿真以及仿体实验来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使用硬阈值算法和改进型中值滤波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双波长减影算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在数值仿真中XLI图像的目标背景比(TBR)提高约38倍,在仿体实验中TBR提高约4倍.数值仿真以及仿体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处理图像之后可以提升XLI图像的TBR,改善图像质量.结论:基于双波长减影算法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XLI图像中的背景噪声干扰,提取目标荧光信号.

    作者:宁骞;徐桓;刘洋;高鹏;刘本源;刘锐岗;尤富生;濮黄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管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接受风险管理的172件手术医疗器械,按照时间的不同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手术室接受风险管理的86件医疗器械作为风险管理组,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手术室接受常规管理的86件医疗器械作为常规管理组.对两组手术器械的有效验收、清洗合格、配套齐全、去向明确、数量缺失、准备差错、灭菌湿包、术后遗失以及手术医师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风险管理组手术器械的有效验收率、清洗合格率、配套齐全率以及去向明确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x2=7.38,x2=9.35,x2=11.14;P<0.05);数量缺失率、准备差错率、灭菌湿包率以及术后遗失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3,x2=9.21,x2=11.34,x2=13.28;P<0.05);手术医师满意度为97.7%(84/86)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的73.3%(6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3,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管控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管理好.

    作者:姚利;左爱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IMIX-2000型DR的常见故障案例分析

    X射线数字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 DR),以其主机(数字摄影专用计算机)、控制台计算机、影像工作站计算机为主要操作平台,具有动态范围大、线性好、影像层次丰富、信息量大、采集速度快和可即时网络传输或远程会诊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放射检查的工作效率和放射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李大;李杰鹏;周湘琳;兰岚;尹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白介素-8、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60例住院患者,根据美国心脏学学会及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4);另选择30名健康查体者为健康对照组.各组均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L-8,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vWF.比较各组IL-8、hs-CRP和vWF的水平.结果:SAP组IL-8、hs-CRP和vWF水平检测结果分别为34.85 pg/ml、0.95 mg/dl和149.6%;UAP组IL-8、hs-CRP和vWF水平检测结果分别为68.45 pg/ml、2.3 mg/dl和187.45%;AMI组IL-8、hs-CRP和vWF水平检测结果分别为133 pg/ml、3 mg/dl和213.55%;SAP组、UAP组和AMI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结果6.5 pg/ml、0.015 mg/dl和52.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95,Z=-5.179,Z=-5.012;Z=-6.219,Z=-6.363,Z=-6.267;Z=-6.271,Z=-6.363,Z=-6.267;P<0.01);SAP组与UAP组比较,IL-8、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0,Z=-3.105;P<0.05);SAP组与AMI组比较,IL-8、hs-CRP和vW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2,Z=-4.214,Z=-2.953;P<0.05);UAP组与AMI组比较,IL-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P<0.01).结论:IL-8、hs-CRP和vWF三者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徐菡;邸平;王珊珊;王成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射波刀治疗计划中计算框大小对靶区剂量分布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射波刀治疗计划中计算框的大小对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为射波刀治疗计划设计时计算框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个肿瘤大直径分别为10 mm、30 mm和50 mm的靶区,计算框大小分别为靶区外15 mm、30 mm、50 mm和大扫描体积,然后进行计划设计,并分析计算框的大小和靶区剂量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1计算时间随着计算框的增大而大幅度减少,而治疗时间随着计算框的增加均有减少的趋势,但变化不大;2随着计算框的增大,等剂量曲线数值呈下降的趋势,由开始轻微改变到在大扫描体积时变化大,如10 mm靶区,曲线数值由89%~70%,而30 mm靶区,曲线数值由85%~74%,对50 mm靶区,曲线数值由77%~70%.射线束变化趋势和等剂量曲线类似;3对不同大小的靶区,适形度会随着计算框的增大而增加,但随着靶区的增大,适形度增加幅度变小.结论:受计算时间和其他靶区剂量分布影响,对于肿瘤直径为10 mm的靶区,计划设计时选择较小的计算框,如靶区外15 mm;对于肿瘤直径为30 mm靶区,选择适中的计算框为宜,如靶区外30~50 mm;而对于肿瘤直径为50 mm的靶区,计算框可以选择大些,如靶区外50 mm或更大范围计算框,可以有效减少计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高行新;王洪花;陆军;李莎;张超;崔晓磊;黄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疗设备管理中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研究

    针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二维码技术和智能终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优势和使用方法,介绍利用C++语言编译软件,基于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开发的二维码转换软件,可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说明、维修保养、计量报废等信息的二维码信息转换和标签制作,使用智能终端可实现信息实时获取,与现有一维码共同对医疗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取代一维码.通过探讨二维码技术的优点,提出较传统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二维码技术可提供新的管理发展方向,提高设备动态信息管理水平,解决更新不便等问题.

    作者:高山;任建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类型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传统心电图检查及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进行远程监护操作,对比二者在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类型中的价值.结果: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进行远程监护后共检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者71例(占78.89%),其中检出1种、2种和3种以上心律失常者分别有17例、34例和20例,其发生率分别占18.89%、37.78%和22.22%;1种、2种、3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传统心电图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x2=12.05,x2=9.32;P<0.05);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性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中,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的检出率均明显较传统心电图检查高,两种监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x2=9.15,x2=7.14,x2=8.19,x2=8.47;P<0.05).结论: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远程监护与传统心电图检查相比,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艾高山;冯岚;胡玲;黄泽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STM32的无线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设计

    目的:设计无线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实现可穿戴式和无线传输,提高医疗救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传感器集成模块,采集血氧饱和度、心电、体温、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参数,以STM32为主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中央监测系统上,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结果:经过测试,无线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状态信息,及时了解患者是否疲劳、寒冷及恐惧等不良状态,为医务人员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论:无线生命体征监测系统适合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体征监测的应用.

    作者:许新建;许海树;张志芳;汤栋生;毛坤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的永生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的永生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系,为PLEKHQ1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包装质粒pCDH-SV40/GFP导入野生型和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建立永生化细胞系;观察永生化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目的基因的整合,用RT-PCR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并对永生化和非永生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构建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系已扩大培养并稳定传代,经鉴定,SV40LT抗原已整合入细胞并稳定表达.结论:通过慢病毒感染细胞的方法成功构建了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的永生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系.

    作者:陆琤;周晨辰;张鹏飞;张硌;查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其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整体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在整体护理干预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0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0,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期间采取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马尘;闫亚娟;何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结果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胶囊内镜(CE)检查阴性结果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2例在院接受CE检查结果为阴性的OGIB患者,根据再出血情况将CE检查阴性的再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未再出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50岁以及血凝检查异常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6,x2=14.331;P<0.05);观察组服用阿司匹林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经特异性治疗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80,x2=23.54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血凝检查异常、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未经特异性治疗均是CE阴性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检查阴性结果的OGIB患者有再出血情况发生,且年龄≥50岁、血凝检查异常、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未经特异性治疗均是影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

    作者:贾泽博;车军;王永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过程控制

    目的:探讨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流程,以及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软件的结构设计和核心内涵.方法:结合医科达公司Precise系列医用直线加速器,从设定正常运转率目标出发,运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解析建立在戴明循环(PDCA)管理和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模型基础上实现正常运转率目标的维修保养模式策略和维修方式措施.结果:通过探讨维修保养管理的内涵,以及维修保养管理软件的初步结构框架,建立基于过程控制的个性化的维修保养管理细节和流程,以及加速器维修保养管理软件的要素因素.结论:有效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是基于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流程管理,管理软件的要素需要个性化定制,而个性化的基础是设备的故障模式和劣化机制,其创新具备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唐志全;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睫状肌麻痹恢复期间的复合功能眼镜的设计与初步应用

    目的:设计功能性眼镜以解决或缓解各种睫状肌麻痹期间视物造成的障碍.方法:基于偏光镜片和针孔镜片原理,将其与镜框组合成适用于睫状肌麻痹恢复期间的眼镜,以适合视近和视远状态下使用.结果:该眼镜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携带方便,美观的优点.通过不同镜片的组合,运用改善睫状肌麻痹恢复期间视物不清的症状,改善看远眩光眯眼症状、看近调节无法动用以及瞳孔散大带来的周边像差而导致视近模糊的症状.且组装简便,使用方便.结论:用于睫状肌麻痹恢复期间的复合功能眼镜设计有助于矫正屈光不正度,提高远用、近用视物清晰度.适合视近、视远、室内和室外状态下使用.

    作者:王玲;韩奕;周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围手术期的风险控制

    目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风险控制进行探讨.方法:对收治的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半髋置换术,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加强心理疏通.术后实施对血糖的控制、出血倾向的观察、防止关节脱位、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等系列个性化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5~7d即可下地行走.结论:围手术期护理的风险控制以及个性化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为患者及早恢复自理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李灵玲;樊丽洁;周密;赵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Biograph 16HR PET-CT故障维修两例

    Biograph 16HR PET-CT(德国西门子公司)是一款39环晶体PET融合16排螺旋CT的分子影像设备.该设备主要由控制台、扫描架、扫描床、影像重建系统、水冷系统和电源柜构成[1-2].该设备在解放军第81医院医学影像科运行10余年,日均检查10余人次,总体运行平稳,现就两例Biograph 16HR PET-CT维修实例并做出相应分析,供同行参考.

    作者:杨军;叶佳;张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院体检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

    目的:设计医院体检信息的网络安全访问管理方案,实施医院体检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方法:按照访问体检信息系统的用户来源和网络连接方式,将数据访问的管理方案分为局域网安全管理、互联网安全管理和专网安全管理.结果:利用防病毒软件、虚拟局域网(VLAN)管理、单向数据传输、隔离网闸和安全网关多因素认证机制等技术手段,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结论: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用户,采用适当的安全管理方案,能够提高医院体检信息的访问安全性.

    作者:王培兰;王金亮;周素月;杜婧;王子民;王龙基;贾晓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投稿指南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