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设备管理中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研究

高山;任建恭

关键词:二维码技术, 医疗设备, 档案管理, 医院, 智能终端
摘要:针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二维码技术和智能终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优势和使用方法,介绍利用C++语言编译软件,基于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开发的二维码转换软件,可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说明、维修保养、计量报废等信息的二维码信息转换和标签制作,使用智能终端可实现信息实时获取,与现有一维码共同对医疗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取代一维码.通过探讨二维码技术的优点,提出较传统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二维码技术可提供新的管理发展方向,提高设备动态信息管理水平,解决更新不便等问题.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MB-3100型系列血气分析仪临床性能评估

    目的:对MB-3100血气分析仪分析人体血液酸碱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3个项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价.方法:精密度评价采用伯乐公司生产的血气质控品,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EP5文件进行,计算检测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准确度评价根据CLSI的EP9-A2文件使用MB-3100与Rapidlab 1265比对的方式来评估,使用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方程对比分析两个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所有统计分析在SPSS19.0中完成.结果:MB-3100血气分析仪各项水平精密度的检测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准确度评价中MB-3100与Rapidlab 1265检测pH、pCO2及pO2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t=0.042,t=1.489,t=-1.6;P>0.05).并且发现两个检测系统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均小于其对应的允许总误差.结论:MB-3100血气分析仪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报告.

    作者:卞炳贤;杜坤;张广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远程医学应用与普适医疗服务

    目的:拓展远程医学应用领域,逐步展开普适医疗服务.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视频会议技术、卫星及移动通信等多种信息新技术,开展面向医院与大众的多种形式的远程医学信息服务.结果:推行远程医学与普适医疗服务结合模式,丰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实现医疗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结论:采用远程医学与普适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达到医疗信息与服务普适共享、大众普遍受惠的目的.

    作者:周丽君;于京杰;唐绍强;张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院前急救心电图实时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目的:设计院前急救心电图实时传输系统,为在急救患者到院前得到专业准确的心电图诊断分析,缩短急救患者到院后的等待诊疗时间.方法:利用4G网络及虚拟专用拨号网络(VPDN),将急救车上收集到的患者心电图数据实时发送到医院内,心电图室医生及急诊科医生根据接收到的心电图数据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报告、急救指导和手术及治疗准备等系列操作.结果:急救患者的病情在院前已得到初步确诊,院内已做好相关治疗准备,患者到达医院后可快速得到专业救治.结论:院前急救心电图实时传输系统可以弥补院前急救队伍技术力量的不足,缩短急救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廖廓;杨惠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SERVO-i呼吸机故障维修两例

    呼吸机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其通气质量与呼吸机的性能息息相关,日常的维护保养尤为重要[1].广州市中医医院使用的迈柯唯SERVO-i型呼吸机(德国西门子公司),其采用独特的超声流量传感器,具有完善的通气模式,适用于早产儿及成人,平时状态运行较为稳定[2-3].现就使用中的两例故障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作者:邓映雪;凌文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院体检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

    目的:设计医院体检信息的网络安全访问管理方案,实施医院体检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方法:按照访问体检信息系统的用户来源和网络连接方式,将数据访问的管理方案分为局域网安全管理、互联网安全管理和专网安全管理.结果:利用防病毒软件、虚拟局域网(VLAN)管理、单向数据传输、隔离网闸和安全网关多因素认证机制等技术手段,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结论: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用户,采用适当的安全管理方案,能够提高医院体检信息的访问安全性.

    作者:王培兰;王金亮;周素月;杜婧;王子民;王龙基;贾晓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中隔不孕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对不孕不育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4例子宫中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行宫腔镜电切术;观察对比两种术式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在22例完全子宫中隔患者中,术后妊娠率为59.09%,高于术前的18.18%(x2=4.539,P<0.05);术后足月顺产率为31.82%,显著高于术前的0%(x2=8.324,P<0.05).42例不完全子宫中隔患者中,术后的妊娠率为73.81%,高于术前的33.33%(x2=13.832,P<0.05);术后的足月顺产率为54.76%,高于术前的0%(x2=31.672,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对不孕不育患者疗效显著,具备创伤小、出血少、预后快等微创手术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蒙燕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应用增强现实技术于医疗器械课本的研究与设计

    目的:应用增强现实(AR)技术,改进医疗器械课本中二维图片的诸多缺点,进行形象具体可交互的三维(3D)图片展示,便于学生更加清楚、透彻地理解课本内容.方法:比较Vuforia、ARToolKit、Easy等AR解决方案,利用Unity 3D作为开发平台,利用C#计算机语言作为开发语言,采用识别准确率更高的Vuforia AR技术,设置虚拟按钮进行交互;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完成医学课本的相关应用程序(APP)设计.结果:基于AR技术的医学课本APP开发设计,在原有医学课本的基础上实现了观察某些特定医学二维图像,可以实时展示单个或多个3D立体模型,可直接使用设计的虚拟按钮功能与虚拟3D立体模型进行交互.结论:利用AR技术的APP学习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医疗器械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增强,并可将该技术移植到其他课本中进行研究.

    作者:孟祥军;马志庆;赵文华;孟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普勒获得的胎儿血流信息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胎儿多脏器血流动力学的检测评价妊娠晚期胎儿的供氧供血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42名健康妊娠妇女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多普勒四维彩超仪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腹中胎儿进行多普勒检查,观察两组胎儿的脐动脉(U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S/D值),记录两组受试者发生胎儿窘迫的胎儿例数,并计算胎儿窘迫率同妊娠糖尿病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胎儿大脑中动脉PI、RI及S/D值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t=6.04,t=8.69;P<0.05);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胎儿脐动脉的PI、RI及S/D值较健康对照组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5,t=9.78,t=8.95;P<0.05);观察组患者胎儿的窘迫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6,P<0.05).结论:多普勒获得的胎儿血流信息在诊断妊娠糖尿病中的诊断意义十分重要,并且证实了妊娠期糖尿病同胎儿窘迫率间的关系,为临床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作者:徐婧;任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洁净手术室长纤聚酯布与棉织布细菌穿透力及屏障功能的研究

    目的:分析对比洁净手术室医用包布(长纤聚酯布与棉织布)细菌穿透力及屏障功能的试验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使用的棉织布和新型可多次复用的长纤聚酯布,分别在干态及湿态条件下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穿透长纤聚酯布和棉织布的能力,并测试不同织物的抗渗水性.结果:经压力蒸汽灭菌(121℃,20 min)处理,在湿态条件下棉织布样品有细菌透过,长纤聚酯布样品细菌未透过;在干态条件下,棉织布样品每个样片透过的菌落数>5 cfu,10个样片透过的菌落数之和>15 cfu.长纤聚酯布样品每个样片透过的菌落数菌<5 cfu,10个样片透过的菌落数之和<15 cfu;经过抗静水压性能测试,棉织布样品的抗渗水性未达到医用纺织品标准要求,长纤聚酯布抗渗水性>30 cmH2O,达到标准,满足医用包布的要求.结论:棉织布不能阻隔微生物穿透,长纤聚酯布可以阻隔微生物的穿透,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保证医用纺织品的无菌性.

    作者:李正英;沙热帕木·阿布拉江;李娟;赵雪迪;庄子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投稿指南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学院校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探索医学院校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方法:在当前设备管理的实践基础上,对实验设备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统筹立项、集中采购、统筹管理和统一维护的方法,完善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结果:通过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及技术服务保障,解决现有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强化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能,降低了采购成本和人力成本.结论:实验设备统筹管理机制为医学院校实验设备的管理提供了高效的管理方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康健明;张帆;董君枫;黄松;王磊;王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院特种设备档案工作现状分析与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医院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医院从业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工作.方法:通过总结工作实践经验,对医院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管理活动及解决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医院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大环境,转变传统设备档案管理的思维模式,应用先进技术,对医院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与更新,使分类管理、标准预防和工作流程更为规范化、科学化、严谨化.结论:做好特种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使特种设备在医院的诊疗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作者:周超;谭钦文;尹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运维系统的医疗设备周期质量控制

    目的:实现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流程化、动态化和规范化发展,提高医疗设备的送检率及工作效率.方法: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数据管理,完整统计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时间、数量及合格率等,提前自动提醒设备送检台数,提高设备的送检率.结果:通过运维系统的实时查询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医疗设备周期质量控制流程从静态到动态的转换,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数据管理.结论:通过运维系统的应用,能够提高医疗设备周期质量控制的工作效率,实现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并适用于各级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

    作者:王加主;田君鹏;蓝庆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的研究

    目的:对行锝-99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为保证患者周围公众人员辐射安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109例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在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的不同时间,在距患者不同距离处测量剂量率,分析剂量率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结果:在肾动态显像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0.5 h、1 h、2 h、3 h、6 h和7 h时,从距患者4 m到0.5 m处的剂量率分别为:0.76~8.86μSv/h、0.68~7.27μSv/h、0.57~4.52μSv/h、0.56~3.90μSv/h、0.23~2.07μSv/h和0.21~1.05μSv/h,注射后24 h时,距患者各距离处的剂量率均为本底.结论: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会随时间和距离快速降低;当注射放射性药物24 h以后,患者周围的剂量率降为本底.

    作者:邹作伟;耿建华;郑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射波刀治疗计划中计算框大小对靶区剂量分布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射波刀治疗计划中计算框的大小对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为射波刀治疗计划设计时计算框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个肿瘤大直径分别为10 mm、30 mm和50 mm的靶区,计算框大小分别为靶区外15 mm、30 mm、50 mm和大扫描体积,然后进行计划设计,并分析计算框的大小和靶区剂量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1计算时间随着计算框的增大而大幅度减少,而治疗时间随着计算框的增加均有减少的趋势,但变化不大;2随着计算框的增大,等剂量曲线数值呈下降的趋势,由开始轻微改变到在大扫描体积时变化大,如10 mm靶区,曲线数值由89%~70%,而30 mm靶区,曲线数值由85%~74%,对50 mm靶区,曲线数值由77%~70%.射线束变化趋势和等剂量曲线类似;3对不同大小的靶区,适形度会随着计算框的增大而增加,但随着靶区的增大,适形度增加幅度变小.结论:受计算时间和其他靶区剂量分布影响,对于肿瘤直径为10 mm的靶区,计划设计时选择较小的计算框,如靶区外15 mm;对于肿瘤直径为30 mm靶区,选择适中的计算框为宜,如靶区外30~50 mm;而对于肿瘤直径为50 mm的靶区,计算框可以选择大些,如靶区外50 mm或更大范围计算框,可以有效减少计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高行新;王洪花;陆军;李莎;张超;崔晓磊;黄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结果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胶囊内镜(CE)检查阴性结果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2例在院接受CE检查结果为阴性的OGIB患者,根据再出血情况将CE检查阴性的再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未再出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50岁以及血凝检查异常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6,x2=14.331;P<0.05);观察组服用阿司匹林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经特异性治疗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80,x2=23.54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血凝检查异常、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未经特异性治疗均是CE阴性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检查阴性结果的OGIB患者有再出血情况发生,且年龄≥50岁、血凝检查异常、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未经特异性治疗均是影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

    作者:贾泽博;车军;王永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疗设备管理中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研究

    针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二维码技术和智能终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优势和使用方法,介绍利用C++语言编译软件,基于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开发的二维码转换软件,可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说明、维修保养、计量报废等信息的二维码信息转换和标签制作,使用智能终端可实现信息实时获取,与现有一维码共同对医疗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取代一维码.通过探讨二维码技术的优点,提出较传统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二维码技术可提供新的管理发展方向,提高设备动态信息管理水平,解决更新不便等问题.

    作者:高山;任建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IgG4相关性垂体炎6例临床分析及MRI表现

    目的:对照免疫球蛋白G4(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诊治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IgG4相关性垂体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以提供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6例IgG4相关性垂体炎患者,给予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IgG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内分泌指标变化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对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冲击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其症状改善明显,IgG4水平降至正常并维持稳定,MRI提示病变明显缩小,近期疗效和远期症状控制理想.结论:IgG4相关性垂体炎以垂体占位和IgG4升高为主要表现,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良好,垂体MRI显示,垂体柄及垂体均明显缩小.

    作者:尚健;姚合斌;康静波;王庆军;蔡昌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的永生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的永生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系,为PLEKHQ1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包装质粒pCDH-SV40/GFP导入野生型和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建立永生化细胞系;观察永生化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目的基因的整合,用RT-PCR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并对永生化和非永生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构建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系已扩大培养并稳定传代,经鉴定,SV40LT抗原已整合入细胞并稳定表达.结论:通过慢病毒感染细胞的方法成功构建了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的永生化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系.

    作者:陆琤;周晨辰;张鹏飞;张硌;查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RI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性和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胸外科诊治的120例SPN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扫描,包括MRI、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DCE-M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病理学或者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300 s/mm2、500 s/mm2和800 s/mm2不同弥散敏感因子b值条件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在300 s/mm2、800 s/mm2的情况下,良性结节的ADC值与恶性结节的ADC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5);在500 s/mm2的情况下,良性结节的ADC值显著的高于恶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13,P<0.05);当b值为500 s/mm2时,良性结节的ADC值显著的高于恶性结节,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3,P<0.05),且MR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74.00%、漏诊率为14.29%、误诊率为26.00%.结论:MR检查在鉴别诊断SPN良恶性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作为早期检查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春刚;许林;牛亚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