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门地区食品中汞污染状况调查

朱小慧

关键词:食品, 汞, 污染, 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江门地区食品中汞污染状况,为今后有目的 地开展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门地区农贸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生肉制品、菌类食品、蛋类制品和植物性食品5大类食品进行随机采样,按GB/T5009.17-2003(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汞测定.结果检测5大类食品共275份,总合格率为98.91%,汞的总检出率为90.91%.其中海水鱼和其它菇中汞含量的平均值高,为0.0680 mg/kg和0.0678 mg/kg;鲜食用菌和蔬菜中汞含量的平均值低,均<0.0015mg/kg,其它样品汞含量的平均值在0.0022~0.0359mg/kg之间.结论 江门地区食品汞污染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要加强食品重金属污染监测力度,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这类食品的食用安全.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东南亚国家疟疾流行及防治概况

    东南亚国家的疟疾流行状况十分复杂,人类的4种疟原虫均有流行且受威胁人群广[1],因而倍受世界的关注.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该地区还存在灵长类动物猴诺氏疟原虫(Plasmodiumknowlesi)的自然疫源性传播并导致人类自然感染者及死亡的病例[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引起人类发病的第5种疟原虫[4].该地区是恶性疟原虫多重抗药性的发源地,部分地区间日疟原虫也对氯喹产生抗性[5].随着我国对东南亚国家经济交往密切,国内到东南亚各国务工人员感染疟疾回归病例在不断增多[6].为了加强我国的疟疾监测,很有必要了解东南亚各国目前疟疾流行及防治状况.

    作者:蒙日朗;黄亚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酶、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orf51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以肠杆菌科间的重复序列(ERIC)为引物进行基因扩增,SPSS13.0分析其遗传多态性.结果 102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有59株(57.8%),orf513阳性菌有6株(5.9%),ESBLs中的TEM型有91株(89.2%),SHV型有0株,CTX-M型有35株(34.3%).根据指纹图谱,可以把102株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为82种,经SPSS系统聚类分析,可归为17个大类. 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整合酶阳性率较高;整合子和ISCR可以共存;ERIC-PCR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 .

    作者:王凤平;陈清;吴奎海;俞守义;王前;芮勇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致痫CD大鼠海马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的研究

    目的 动态观察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皮质发育不良(Cortical dysplasia,CD)大鼠痫性发作后海马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探讨GST-π在CD所致癫痫中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SD大鼠孕17 d腹腔内注入卡莫司汀(BCNU)制作CD大鼠模型,锂-匹罗卡品诱导CD大鼠痫性发作,应用免疫组化观察致痫后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GST-π在海马区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ST-π在CD组大鼠海马的明显表达增高(P<0.05);与CD组比较,GST-π在CD癫痫组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在致痫后3h、24h和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时逐渐增加.并于60d时达到高峰(P<0.01~0.05).结论 GST-π的高度表达是CD大鼠慢性期内癫痫反复发作并产生耐药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杨国帅;周小艳;周治平;宋延民;余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院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检出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征及对药物敏感性,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将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选择MicroScan检测板在MicroScan Walk Away 96SI仪器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407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标本1110株(占78.9%)和伤口分泌物标本150株(10.7%);科室分布以内科、ICU和外科为多,分别占42.2%、29.1%、16.1%;秋季检出稍多为400株(占28.4%),但四季差异不显著.三年中检出数呈运年增加趋势.其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等高耐药率,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率高,分别为91.45%、91.3%和88.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主要来自痰标本,检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参考药敏结果合理和药.

    作者:缪丽韶;卢兰芬;叶晓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国囊虫病现状分析及流行趋势

    囊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分布广泛,而近年来更有加剧的趋势.本文就近二十年来各地提供的囊虫病流行数据作一总结分析,以探究囊虫的流行趋势,为更好的防治囊虫病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徐安健;谷俊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产妇乙肝母婴传播时对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的影响,探讨联合免疫时提高免疫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按照孕期应用HBIG针次数、新生儿使用HBIG针次数和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分别统计,对比分析HBIG不同使用方法 对免疫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出生后HBIG注射针次数、儿童母亲乙肝球蛋白注射针次数和7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的增加,均不增加免疫成功率.结论 用HBIG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不受儿童和儿童母亲HBIG注射针次数、7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的影响.儿童出生后HBIG注射7月龄内需要增加疫苗接种的针次数的说法缺乏实践依据.

    作者:陈凡金;盛振东;张贻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深圳市南山区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经预防性健康检查发现五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五种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08年在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表资料进行统计,对复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年体检总人数为310 642人,体检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需复查人数为17 439人,检出率为5.61%;复查原因主要为HBsAg阳性(共16 857人),占复查人数的96.66%;其次为活动性肺结核(共495人),占2.84%.结论 HBsAg阳性是体检阻性的主要原因,应坚持每年一次的预防性健康检查,并对HBsAg阴性的从业人员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曾玲荣;曾钊敏;陈维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 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用免疫印迹法对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SLA/LP)、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抗LKM-1)和抗肝特异性胞浆抗原Ⅰ型抗体(抗LC-1)等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另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AMA-M2. 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SLA/LP阳性率20.0%,LKM-1阳性率16.0%,LC-1阳性率8.0%,SMA阳性率52.0%,AMA阳性率12.0%,AMA-M2阳性率4.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SLA/LP阳性率2.6%,SMA阳性率15.4%,AMA阳性率94.9%,AMA-M2阳性率为97.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抗肝抗原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健康体检者出未检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中MH和PBC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6,P<0.05).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厚清;董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深圳市社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知信行电话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知信行情况,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深圳市甲流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以全市七区共55个市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的前4位电话号码作为局向号,结合随机数的人工电话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拨打2 195个电话号码,有效号445个,无效号1 750个,应答率为68.5%.深圳市社区居民的甲流疾病知晓率为87.9%,不同年龄(X2=16.35,P<0.01)和不同文化程度(X2=8.39,P<0.05)知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甲流症状的知晓率为82.1%,不同文化程度知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40,P<0.01),常见甲流症状前五位为:发热(55.1%)、咳嗽(32.1%)、流涕(14.2%)、咽痛(13.2%)和头痛(10.1%);甲流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63.5%、73.0%,不同文化程度知晓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37,P<0.01;X2=-15.95,P<0.01).24.3%社区居民表示担心感染,54.1%表示因甲流会减少外出,女性较男性更为担心(X2=5.07,P<0.05)和更容易改变行为(X2=13.99,P<0.01),19.6%表示会自行服用药物预防,87.2%表示出现流感症状后,首选到医院就诊,不同文化程度就诊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30,P<0.01).66.9%的社区居民满意甲流防控工作.结论 深圳市社区居民的甲流疾病知晓率较高,但对甲流的临床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则相对较低,需重点加强低文化社区人群和中小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作者:逯建华;马汉武;吴永胜;谢旭;吴征源;吴红云;李婉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并发胃炎、胃溃疡及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COPD患者65例为实验组,紧随其后接受胃镜检查的65例其他患者为对照组,均在胃镜检查时钳取幽门口附近胃粘膜2~3块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测,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检出慢性胃炎65例,溃疡病18例(占27.69%),幽门螺杆菌(HP)Fa性22例(阳性率33.84%);对照组检出慢性胃炎65例,溃疡病5例(占7.69%).HP阳性38例(阳性率58.46%).两组检出胃炎例数完全一致;两组溃疡病发病占比率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合并HP感染阳性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OPD病人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而HP感染率明显低于其它患者,提示HP感染可能并非COPD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以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通气等综合治疗才是缓解上消化道症状的主要手段.

    作者:向明湘;田玉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平顶山市一学校水痘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小学生水痘疫情的暴发原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为今后学校水痘疫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平顶山市卫东区一小学于2006年11月24日~2007年1月18日间发生的水痘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调查发现此次水痘暴发共计发病74例,罹患率是4.35%,分布在12个班.其中男性36人,女性38人;年龄大12岁,小5岁;流行时闻55d,出现两个流行高峰.结论 该校疫情报告不及时导致水痘暴发的出现,加强学校疫情监测的报告与管理是防止类似疫情发生的关键.

    作者:龚令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江门地区食品中汞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江门地区食品中汞污染状况,为今后有目的 地开展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门地区农贸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生肉制品、菌类食品、蛋类制品和植物性食品5大类食品进行随机采样,按GB/T5009.17-2003(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汞测定.结果检测5大类食品共275份,总合格率为98.91%,汞的总检出率为90.91%.其中海水鱼和其它菇中汞含量的平均值高,为0.0680 mg/kg和0.0678 mg/kg;鲜食用菌和蔬菜中汞含量的平均值低,均<0.0015mg/kg,其它样品汞含量的平均值在0.0022~0.0359mg/kg之间.结论 江门地区食品汞污染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要加强食品重金属污染监测力度,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这类食品的食用安全.

    作者:朱小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呼吸衰竭患者53例,其中急性组患者19例,慢性组34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化学发光测定患者空腹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灵敏度促甲状腺激素(hTSH)的水平.结果急、慢性组FT3、FT4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组hTSH明显低于慢性组和对照组(P<0.01),而慢性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呼吸衰竭患者可表现出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对呼吸衰竭患者疾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青薛;戴红霞;吴珊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运用趋势季节模型分析江苏省疟疾流行规律

    目的 运用趋势季节模型预测法,分析江苏省2003~2007年疟疾病人季节变动规律. 方法 通过对江苏省2003~2007年分季本地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疟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推算2008年分季本地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数.结果 2008年江苏省1~4季度预测本地人口疟疾发病人数分别为25、108、336、137,实际发病人数分别为23、83、176、74.预测外地流动人口疟疾发病人数分别为17、94、266、94,实际发病人数分别为19、92、154、47.结论 趋势季节分析法计算简单,可分析趋势、季节和周期变动,但由于其数学模型的导出忽略了不规则变动,仅适用于短期预测.一旦防治措施改变,应更新预测.

    作者:王伟明;周华云;曹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双膝骨性关节炎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双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38例2型糖尿病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糖尿病合并双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见于肥胖及绝经时间短于25年的女性.结论 2型糖尿病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显著的关联性,肥胖及绝经女性的发病率更高.

    作者:刘海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东莞市厚街镇2003~2008年食物中毒分析

    目的 探讨厚街镇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食物中毒预防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厚街镇2003~2008年的食物中毒资料按致病因素、场所、季节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8年厚街镇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第三季度,共8起,占总起数的42.1%;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占总起数的84.21%;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占总起数的52.63%;在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中主要是食物加工不当.结论 厚街镇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必须加强集体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加强集体食堂管理是我镇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作者:黄廖森;许仰信;陈金燕;罗文勇;郑少敏;罗如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西2004~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西2004~2008年累计报告乙脑病例1 114例,年均发病率为0.45/10万;死亡69例,死亡率为0.02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6月形成发病高峰.钦州、百色、崇左、来宾和玉林等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9岁,共1 012例,占病例总数的90.84%;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散居儿童、学生和托幼儿童居多.结论 防制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灭蚊防蚊和卫生宣教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接种的重点人群为<10岁儿童,尤其是<5岁的儿童.

    作者:莫建军;周艳;吴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DR摄影技术在尘肺普查中应用

    目的 探讨数字化摄影技术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粉尘作业工人502例,同时拍摄DR胸片和高仟伏(HKV)胸片.进行两种胸片质量图像清晰度及尘肺病诊断一致性等方面比较.结果 (1)两组胸片的质量分级:DR胸片,一级片率45%,二级片率51%,三级片率4%,四级片率0%;HKV胸片,一级片率18%,二级片率60%,三级片率21%,四级片率1%.经x2检验,DR胸片的一级片率明显高于HKV胸片,DR胸片的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DR胸片在图像清晰度及肺部微细结构显示方面较好;(3)两组胸片诊断结果:(x2=0.2;P>0.05)基本一致. 结论 DR胸片质量好于HKV胸片,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可用于职业健康普查.

    作者:李蛟;莫文海;陈妹;黄培敏;刘元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肇庆市30例狂犬病个案分析及防控策略

    目的 通过对肇庆市2008年30例狂犬病病例资料的分析,找出目前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狂犬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结合疫情报告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0例狂犬病病死率为100%;有明确动物暴露史的24例病例中,17例没有进行任何伤口处理,自行处理5例,到医疗机构处理的2例;接种了人用狂犬疫苗的有2例,同时有1例接种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有1只伤人动物接种了兽用狂犬病毒疫苗.结论 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伤后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和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原因,因此加大各方面的管理是防治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钱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三亚市2009年一起食物中毒调查

    食物中毒事件在我国屡见不鲜,根据卫生部办公厅的网络直报系统统计,2008年共收到食物中毒报告431起,中毒13 095人,死亡15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3起.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多,分别占总数的39.91%和58.00%;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多,占总数的51.95%,中毒报告占总数的29%;化学性与不明原因中毒的报告分别占总数的18.33%和12.76%.2009年7月9日三亚某工地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甫祝云;林卓;邢海林;邢春完;王明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