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足浴服务地方卫生标准探讨

黄惠宇;冯礼明;胡伟;李永忠;卢章玉;王天福;冯利

关键词:足浴, 公共卫生, 卫生标准
摘要:目的 为足浴行业卫生监测提供技术依据,促进我省足浴服务行业的规范化,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方法 选择省内足浴服经营单位10家;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足浴盆、一次性垫薄膜、足浴水进行微生物检验并参比<公共浴室卫生标准>、<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提出建议值.结果对足浴服务环境卫生设施、用品用具、足浴用水、从业人员提出了卫生要求,并制定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用品用具和从业人员手部清洗消毒卫生指标;为制定海南省足浴服务卫生标准提出初步意见.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肇庆市30例狂犬病个案分析及防控策略

    目的 通过对肇庆市2008年30例狂犬病病例资料的分析,找出目前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狂犬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结合疫情报告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0例狂犬病病死率为100%;有明确动物暴露史的24例病例中,17例没有进行任何伤口处理,自行处理5例,到医疗机构处理的2例;接种了人用狂犬疫苗的有2例,同时有1例接种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有1只伤人动物接种了兽用狂犬病毒疫苗.结论 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伤后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和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原因,因此加大各方面的管理是防治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钱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东南亚国家疟疾流行及防治概况

    东南亚国家的疟疾流行状况十分复杂,人类的4种疟原虫均有流行且受威胁人群广[1],因而倍受世界的关注.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该地区还存在灵长类动物猴诺氏疟原虫(Plasmodiumknowlesi)的自然疫源性传播并导致人类自然感染者及死亡的病例[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引起人类发病的第5种疟原虫[4].该地区是恶性疟原虫多重抗药性的发源地,部分地区间日疟原虫也对氯喹产生抗性[5].随着我国对东南亚国家经济交往密切,国内到东南亚各国务工人员感染疟疾回归病例在不断增多[6].为了加强我国的疟疾监测,很有必要了解东南亚各国目前疟疾流行及防治状况.

    作者:蒙日朗;黄亚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IMT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对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合并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APOA、APOB、空腹胰岛素(FINS)、IMT,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IMT较非脂肪肝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APOA、APOB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更易出现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王曼曼;曾龙驿;舒冏;孙艳;陈燕铭;张国超;穆攀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东莞市厚街镇2003~2008年食物中毒分析

    目的 探讨厚街镇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食物中毒预防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厚街镇2003~2008年的食物中毒资料按致病因素、场所、季节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8年厚街镇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第三季度,共8起,占总起数的42.1%;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占总起数的84.21%;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占总起数的52.63%;在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中主要是食物加工不当.结论 厚街镇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必须加强集体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加强集体食堂管理是我镇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作者:黄廖森;许仰信;陈金燕;罗文勇;郑少敏;罗如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镇江市区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镇江市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以分层抽样法选择镇江市区≥20岁的常住居民共571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研究方法 ,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等指标;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按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年龄标化后,总患病率为6.88%(男7.93%,女6.54%).MS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体重指数等是MS的危险因素.结论 镇江市区MS的患病率在40岁以上成年人中较高,其发病率较江苏省的发病率低.

    作者:贾珏;袁国跃;王东;王兴洲;陈军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03~2007年云南省龙陵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第一轮龙陵县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的 控制措施效果.方法 每年采用专项调查方式,调查出当地疟疾推断发病率、中小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至少3个与疟疾相关问题的比例、发热病人雀症状出现2d内求诊的比例、拥有杀虫剂浸泡蚊帐的家庭比例、网络直报疟疾病人比例情况.结果当地疟痰推断发病率、中小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至少3个与疟疾相关问题的比例、发热病人在症状出现2d内求诊的比例、拥有杀虫剂浸泡蚊帐的家庭比例、网络直报疟疾病人比例分别从2003年83.90/万、21.09%、25%、0%和0%下降或提高到2007年的11.14/万、99.49%、99.66%、59.75%和80%.结论 这些疟疾控制措施效果较显著.

    作者:杨富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足浴服务地方卫生标准探讨

    目的 为足浴行业卫生监测提供技术依据,促进我省足浴服务行业的规范化,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方法 选择省内足浴服经营单位10家;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足浴盆、一次性垫薄膜、足浴水进行微生物检验并参比<公共浴室卫生标准>、<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提出建议值.结果对足浴服务环境卫生设施、用品用具、足浴用水、从业人员提出了卫生要求,并制定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用品用具和从业人员手部清洗消毒卫生指标;为制定海南省足浴服务卫生标准提出初步意见.

    作者:黄惠宇;冯礼明;胡伟;李永忠;卢章玉;王天福;冯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深圳市南山区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经预防性健康检查发现五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五种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08年在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表资料进行统计,对复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年体检总人数为310 642人,体检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需复查人数为17 439人,检出率为5.61%;复查原因主要为HBsAg阳性(共16 857人),占复查人数的96.66%;其次为活动性肺结核(共495人),占2.84%.结论 HBsAg阳性是体检阻性的主要原因,应坚持每年一次的预防性健康检查,并对HBsAg阴性的从业人员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曾玲荣;曾钊敏;陈维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念珠菌研究中的应用

    念珠菌作为院内感染的常见机会性致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已应用于念珠菌临床快速诊断、基因分型、耐药等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灵敏、快速、安全、准确、高通量等特性,不仅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作为常规的分析检测方法 ,而且在医院临床标本病原体的检测、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检疫、法医学标本的鉴定等领域也逐步得到了广泛运用.

    作者:张云操;白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以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和输卵管通液(西药)三联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同时,随机选取60例榆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仅做输卵管通液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妊娠28例,其中妊娠率为46.7%,总有效率为83.3%;而对照组妊娠4例;妊娠率仅为6.7%,总有效率为50.3%,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 能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周玉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宫颈炎症局部衣原体及支原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宫颈糜烂患者宫颈局部沙眼衣(CT)及解尿支原体(UU)检测的临床意义,为施行适宜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对240例宫颈炎症患者分别取宫颈炎症表面及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检测,并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结果宫颈炎症表面CT感染率为22.23%,UU感染率为39.77%,两者合并感染率为11.00%;宫颈管CT感染率为24.32%.UU感染率为43.53%,两者合并感染为14.16%.结论 对久治不愈的宫颈炎患者应行CT及UU检测,针对病因治疗;以提高疗效.

    作者:陈凡平;邓刚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癌血清VEGF-D的表达与其侵袭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水平,并了解其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USA法)检测88例进展期胃癌病人,根据术后病理证实伴淋巴结转移组50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组38例,10例早期胃癌病人,10例胃溃疡病人术前血清VEGF-D的水平,并探讨其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血清中VEGF-D的水平明显高于胃溃疡组(p<0.05),和早期胃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进展期胃癌病人中,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浸润深度为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P<0.05).低分化型癌的病人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型癌的病人(P<0.05).而在性别、肿瘤位置、组织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D的阳性率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中高水平的VEGF-D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以及组织分化密切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为;王崇高;胡昇庠;江秋生;李小冬;龚红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微血管病变是否有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100例采集禁食12h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测,并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00例),P<0.05.有微血管并发症(DMAP)组62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38例(P<0.05). 结论 检测血浆HCY对判断2型糖尿痛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李贵湘;罗江滨;于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海南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研究海南省影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因素,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PPS)和机械抽样方法 ,调查12~24月龄儿童及其母亲和小学一年级新生乙肝疫苗免疫史,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3ml,同时采集12~24月龄儿童母亲血5ml,用ELISA法检测儿童HBsAg携带状况和母亲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结果全省抽查12-36月龄儿童666名,一年级新生528名,母亲501名.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分别为91.59%、41.48%;及时接种儿童HBsAg携带率为1.21%,不及时接种者为7.12%;及时接种儿童中HBsAg携带率12~36月龄为0.49%,一年级新生为3.2.%;HBsAg携带率全程接种儿童为2.35%,未接种儿童为11.67%;母亲中HBsAg、HBeAg双阳性所生儿童HBsAg携带率高,为13.79%,HBsAg单阳性所生儿童为1.52%,HBsAg阴性母亲所生儿童为0.24%,三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6.76,P<0.01);新生儿乙肝母婴阻断率为94.16%,母亲HBsAg单阳性者阻断率为98.32%.HBsAg、HBeAg双阳性者阻断率为84.68%.12-36月龄儿童中携带HBsAg的均为母亲双阳或单阳者,6名携带HBsAg儿童及时接种率仅为16.67%.结论 海南省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有效阻断了母婴传播,对母亲HBsAg阳性,特别是双阳性母亲所生携带HBsAg儿童,虽不能排除宫内感染的可能性,但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主要因素.

    作者:孙莲英;曾雪霞;符振旺;曾昭长;潘婷婷;何剑;李俊;莫少雄;闫秀娟;李位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和预防措施的探讨

    目的 探讨目前在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所采用措施的有效性,以提高临床输注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方法 对于从与单采血小板有关的原辅材料进货到单采血小板采集完毕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同时用BacT/ALERT 3D细菌培养仪对保存24h后(22℃振荡保存)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通过血小板袋上连接的样本袋或通过COMPODOCK无菌接管仪接袋取样,同时将被抽检的血小板进行锁定.接种后的培养液置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如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则该血小板可放行.结果 1 837份单采血小板中,确认阳性的1袋(0.054%).结论 目前在预防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所采用的措施是有效的,但24h锁定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方法 存在一定的不足.

    作者:陈永超;陈超群;刁文卿;巫贡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呼吸衰竭患者53例,其中急性组患者19例,慢性组34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化学发光测定患者空腹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灵敏度促甲状腺激素(hTSH)的水平.结果急、慢性组FT3、FT4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组hTSH明显低于慢性组和对照组(P<0.01),而慢性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呼吸衰竭患者可表现出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对呼吸衰竭患者疾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青薛;戴红霞;吴珊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酶、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orf51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以肠杆菌科间的重复序列(ERIC)为引物进行基因扩增,SPSS13.0分析其遗传多态性.结果 102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有59株(57.8%),orf513阳性菌有6株(5.9%),ESBLs中的TEM型有91株(89.2%),SHV型有0株,CTX-M型有35株(34.3%).根据指纹图谱,可以把102株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为82种,经SPSS系统聚类分析,可归为17个大类. 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整合酶阳性率较高;整合子和ISCR可以共存;ERIC-PCR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 .

    作者:王凤平;陈清;吴奎海;俞守义;王前;芮勇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Th17、Th1/Th2细胞亚群的研究

    目的 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AD忠儿,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D患儿PBMC中CD4+IL-4+(Th2)胞的数量、CD4+IL-17+(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9.56±4.9)%vs(12.91±1.7)%,P<0.05;(26.61±2.6)vs(11.4±1.2),P<0.05],Th1/Th2细胞的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0.98±0.13)vs(1.84±1.6),P<0.05].结论 IL-17+Th17细胞与Th1/Th2比值变化可能参与AD患儿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作者:党鑫堂;伍昌林;张爱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平顶山市一学校水痘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小学生水痘疫情的暴发原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为今后学校水痘疫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平顶山市卫东区一小学于2006年11月24日~2007年1月18日间发生的水痘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调查发现此次水痘暴发共计发病74例,罹患率是4.35%,分布在12个班.其中男性36人,女性38人;年龄大12岁,小5岁;流行时闻55d,出现两个流行高峰.结论 该校疫情报告不及时导致水痘暴发的出现,加强学校疫情监测的报告与管理是防止类似疫情发生的关键.

    作者:龚令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市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 846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取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共培养出支原体802例(株),阳性率43.4%;单独解脲脲原体(Uu)阳性669例,阳性率36.2%;单独人型支原体(Mh)阳性80例,阳性率4.3%;Uu+Mh阳性147例,阳性率8.0%.男、女患者阳性率分别为24.0%和61.2%,两者差异显著(P<0.01).单独Uu阳性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为80.4%,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5.2%、89.2%、87.7%、84.2%;Uu+Mh阳性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螺旋霉素耐药率>80%,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率分别为66.0%、61.2%、53.1%.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由Uu引起,女性感染多见.Uu与Uu+Mh混合有不同的耐药谱,Uu+Mh混合感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秀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