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群;曾晓军;郑文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后血清总胆汁酸(TB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92例窒息新生儿和19例无窒息史正常新生儿的血清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结果 窒息组血清TBA及其他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AST、ALP、γ-G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比较,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血清TBA与新生儿窒息及其窒息程度无明显关系.
作者:吴起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分析深圳市社区不同管理年限的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的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两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深圳市社区不同管理年限的糖尿病管理病人,对其基本情况、疾病情况、服药依从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管理1年以内与1年以上的患者服药依从率分别为40.5%和52.4%,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不同管理年限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有显著性(x2=44.879,P<0.01).病程短、健康知识掌握较好、接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时间长均有助提高服药依从率.结论应加强患者服药的指导,对患者依从性的监督与教育应贯穿治疗全过程.
作者:黄婵;黄彩;周海滨;熊静帆;彭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制抗弓形虫DNA疫苗.评价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进而推广应用.方法 首先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酶切、连接、测序等技术,扩增棒状体蛋白2(ROP2)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质粒中,制备抗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 DNA疫苗.再应用该疫苗免疫小鼠,取其血清、脾和淋巴结培养液检测免疫学指标评价其免疫原性,后应用弓形虫攻击感染实验评价其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PCR扩增出1.7kbROP2基因片段,克隆、构建出pc-DNA3-ROP2重组DNA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小鼠血清抗体滴度高且能正确识别由基因重组体外诱导表达的ROP2蛋白抗原;实验组小鼠CD4+T细胞增殖明显,体液中各细胞因子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血清中升高为显著.弓形虫攻击感染180h后,疫苗免疫保护率为88.9%,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pc-DNA3-ROP2重组DNA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安全可靠,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魏庆宽;肖婷;崔勇;胡颖新;史世俊;李桂玲;傅婷霞;李瑾;黄炳成;韩广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郴州市城区市售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及菌型特征. 方法 采集市场销售甲鱼,取肠内容物及体表、肛门涂抹物进行增菌、分离、鉴定.结果 2005年~2006年,共采样437份,检出霍乱弧菌7株,市售甲鱼霍乱孤菌带菌率为1.60%,经鉴定分别为01群6株和O139群1株,4株菌株能产霍乱肠毒素(CT).结论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止霍乱弧菌引起的疲情.
作者:谢群;曾晓军;郑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在妇科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CRP和WBC分别采用全血快速CRP分析仪测定CRP值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WBC. 结果 CRP在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CRP、非淋菌性尿道炎CRP、宫颈炎CRP、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CRP阳性率分别为:92.9%、84.2%、31.6%、33.3%、4.5%、0和0.结论在急慢性盆腔炎中CRP阳性率和值显著高于其它病例(P<0.05),显示CRP具有显著应用价值;而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CRP阳性率和值均低,鉴别诊断较困难,而CRP在BV、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鉴剐诊断中无应用价值.
作者:朱新建;凌利芬;聂署萍;范菲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CDPA液保存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对RT-PCR方法 检测MUC1基因的影响.方法 3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各同时留两份骨髓标本,一份立即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一份注入CDPA液血袋4℃保存48h后再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分别用RT-PCR方法 检测MUC1基因的表达并对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标本提取的总RNA OD260/280都大于1.8;两组标本的MUCI基因检测结果 完全一致. 结论4℃下CDPA液保存骨髓48h对采用RT-PCR方法 检测MUC1基因的结果 无影响,基层医院可用此法保存骨髓送上级医院行基因检测.
作者:黎国伟;王东宁;罗耀光;许先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妊娠晚期隐性梅毒TRUST血清学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妊娠晚期隐性梅毒血清学固定24例患者及16例健康对照的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用ELISA方法 检测两组外周血IL-10及IL-12浓度水平.结果 妊娠晚期隐性梅毒RPR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CD8+淋巴细胞及B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淋巴细胞、NK细胞明显降低(P<0.01),CD4+/CD8+显著降低(p<0.01).IL-10及IL-12浓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0/IL-12浓度比值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妊娠晚期隐性梅毒RPR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因子分泌的不平衡,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不平衡和免疫抑制,在妊娠晚期隐性梅毒患者RPR血清固定病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真;周国茂;张涛;田丽闪;马剑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强化治疗期间的血糖规范监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2003年1月~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两阶段实施危重症患者血糖异常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监测管理情况.结果 75例血糖监测没有规范管理的危重症患者中,13例血糖未能有效控制,5例出现低血糖反应,3例出现低血糖昏迷,血糖控制不良(包括血糖过高、低血糖反应、低血糖昏迷)发生率为28.0%;82例血糖监测规范管理的危重症患者中,1例血糖未控制,2例出现低血糖反应,无低血糖昏迷,血糖控制不良发生率为3.65%.结论危重症患者应实施规范血糖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监测记录,以减少血糖控制不良发生.
作者:王翠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九江市儿童伤害发生情况、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政府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 统一抽样,由调查员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对抽取的10 804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 结果 九江市儿童伤害发病率为6 332.6/10万,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2 014.1/10万)、动物致伤(1 836.1/10万)、交通伤害(777.5/10万),分别占伤害发病总数的31.8%、29.0%和12.3%;伤害发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各不相同,溺水、跌伤、道路交通伤是伤害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层次儿童伤害发病的类型各有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伤害发病类型也有所不同.结论伤害已成为威胁九江市儿童健康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政府应把伤害的预防纳入到疾病控制工作范畴,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综合开展儿童伤害预防控制计划,使九江市儿童伤害的发生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何峰宁;朱仲江;余英琴;黄宏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感染情况. 方法 对2007年1~12月需输血、手术的病人1880例进行输血、手术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lgG)、抗HIV(1+2)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为7.76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425%,梅毒感染率为0.585%,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053%.结论为了规范医疗操作和保护患者的利益,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和手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
作者:罗思红;钟东梅;许健斐;钟健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海南省第一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结果 进行分析,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经验.方法 根据项目期间各市县项目实施工作季报表和财务报表,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结果 新涂阳发现率为73.8%,其中贫困县发现率为80.7%、非贫困县发现率仅为68.7%(χ2=548 P=0.000).新涂肺阳结核病人治愈率达93.2%.乡村医生培训仅完成75.2%.督导乡镇仅完成72.4%,其中贫困县完成75.9%、非贫困县完成69.1%(χ2=104 P=0.000);项目投入经费435万元,项目应配套354万元、实际配套235万元,配套到住率为66%.结论项目实施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强政府承诺.落实配套经费,加强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和督导,提高乡村医生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三级防痨网的作用,是今后做好结核病项目工作的重要保证.
作者:罗兴雄;林峰;张广恩;陈成江;陈马秀;李善文;林勇;林堂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1],炎症反应参与了在AS的发生发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所有阶段.T细胞的激活是AS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炎性致病因素[2].体内存在多种激活T细胞的受体一配体信号通路,近年来OX40/OX40L受体一配体途径与AS的发生、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作者:张浩;王翠平;严金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半胱天冬酶半胱天冬酶(Caspase)是一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在它们的活性位点均有半胱氨酸,并且切割靶蛋白也均在特异性的天门冬氨酸位点后,因此称半胱天冬酶[1].
作者:黄卫;岑松;钟江;刘元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 收集2003年10月~2007年8月5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Ⅳa,92分期),于同期放化疗前接受2.3个疗程的诱导化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所有的患者完成了计划剂量的治疗.诱导化疗结束后,鼻咽完全缓解率为19.6%,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31.6%.放疗结束3个月后,鼻咽完全缓解率为98.2%,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94.7%.以PF方案行诱导化疗患者耐受性好,同期放化疗期间,37.5%患者发生了3度粘膜炎,18%患者发生了3度呕吐反应.中位随访30个月后,2年总的生存率(OS)为92.8%.结论以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的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方式.患者耐受性好,且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彭培建;王思阳;林忠;陈燕;张红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初治涂阳空洞性肺结核短程化疗效果及X线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初治涂阳空洞性肺结核的患者6个月短程化疗近、远期疗效及X线胸片变化. 结果 92例患者发热70例,咳嗽咳痰81例,乏力、盗汗41例.x线胸片表现为单发、薄壁、干酪性空洞68例、病变累及3个以上肺野66例.完成6个月化疗后痰菌阴转率为97.8%,病程10~30d空洞治疗有效率为87.5%(58/64),病程30~60d 42.8%(12/28).结论初治涂阳空洞肺结核多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x线胸片以单发、薄壁、干酪性空洞为主,病变累及多个肺野,早期治疗有利空洞吸收.采用短程化疗,近、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乐荣芳;黄志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2004-2007年杭州市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 方法 分别采用PCR法和K-B法,检测分离得到的93株O139群霍乱弧菌株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并测定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所检菌株中,91.40%的菌株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所有菌株均对丁胺卡那和环丙沙星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高,并且携带毒力基因的菌株耐药率均高于未携带毒力基因菌株.结论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的O139群霍乱弧菌致病性与耐药性更强,提示多重耐药现象与毒力基因相关.
作者:陈彬彬;孙昼;汪皓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临床分型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2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分型特点. 结果 轻型和重型病例在年龄、性别和皮疹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性.重型病例中发热持续>72h占54例(55.67%)、肢体抖动占69例(71.13%)、膝反射亢进40例(41.24%)、呕吐17例(17.53%)、白细胞>15×109/L占21例(21.65%)、血糖升高>9mmol/L占19例(19.59%).均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而心功酶增高率无明显差别(P=0.27). 结论肢体抖动、膝反射亢进及呕吐对诊断重型病例较具临床特征性,而心功酶升高与否对于分型无指导意义.
作者:何志炜;邝玉子;邓皓辉;黄全发;曾伟斌;尹雪玲;柴鸣荣;张若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三种方法 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VIKET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仪器法)、纸片扩散法确证法(确证法)、双纸片扩散协同法(协同法)进行试验.结果 仪器法、确证法、协同法检测ESBLs菌株阳性率分别为45.2%、51.0%和42.3%,结果 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仪器法、确证法和协同法对检测ESBLs菌株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室可根据各自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
作者:李红玉;伍锡泉;黄少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输(备)血患者进行红细胞抗体筛查和鉴定,保证输入相容血液成分.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法、聚凝胺法及间接抗人球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的筛选和特异性的鉴定,分析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10 736例受血者共检出24例抗体阳性(阳性率0.22%),其中抗D2例,抗E8例,抗M2例,多系统抗体抗E、抗M1例,自身免疫性抗体11例. 结论输血前的抗体筛查对安全、有效、及时地输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德娟;夏兰;蔡兴权;符有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情况以及血脂异常发生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同时检测15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的相应指标,比较2组差别.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TG、TC以及LDL-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低于8.2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与血糖水平高于8.2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相比,前者高TG(TG>2.3mmol/L)、高TC(TC>5.7mmol/L)的发生率均大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低HDL血症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血糖水平高于8.2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更高.临床治疗时应重视控制血脂及血糖水平.
作者:付林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