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丹参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王少霞

关键词:典型心绞痛,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丹参注射液, 疗效
摘要:目的 评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典型心绞痛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典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和单用丹参组,分别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及单用丹参治疗并对治疗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及丹参组(70%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联合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后慢性丝虫病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后慢性丝虫病患病情况,为后期开展慢性丝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省班氏丝虫病高、中、低流行状况,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丝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流行县(市、区).对1周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对查出的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系统查体确诊,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结果 防治前(1957年)在济宁等6个流行县(市)内调查38 596例,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4 424例,平均患病率为11.46%,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初期,在上述6个县(市、区)调查756 895人,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2 346例,患病率为0.31%. 结论班氏丝虫病阻断传播后,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已降至极低水平.

    作者:谭文彬;王霄;王培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ACE技术扩增及克隆中华菊头蝙蝠ACE2基因

    目的 建立中华菊头蝠体内扩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研究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跨种属传播机制. 方法 利用基因的种属保守性分别设计用于扩增5'未端和3'端cDNA的引物,从中华菊头蝠小肠组织中提取总RNA,在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cDNA 5'端和3'端序列基础上,进一步PCR扩增ACE2开放阅读框并克隆到pcDNA3.1.结果 成功获得了中华菊头蝠的ACE2基因全长序列,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R-ACE2.结论 利用RACE技术扩增并构建了中华菊头蝙蝠的ACE2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SARS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及跨种属传播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俊;徐霞;肖洪广;谢天赐;林勇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鼠艾滋病模型血浆病毒载量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鼠艾滋病模型血浆病毒载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PCR)检测方法. 方法 将体外合成的鼠艾滋病病毒(FLV)核糖核酸(RNA)标准品稀释为10个浓度梯度,进行逆转录,PCR荧光定量检测,经批内与批间差异分析,再以PCR荧光定量检测不同倍数FLV脾悬液FLV拷贝数及相应被注射小鼠模型的血浆病毒栽量,计算脾指数. 结果研究设计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能检测到20~2×108copiesFLVRNA逆转录反应体系,在5个注射的FLV拷贝数范围内,血浆病毒栽量与脾指数均不与初始注射的FLV拷贝数成正比,二者亦不呈现平行关系. 结论研究采用的FLV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好,特异性强,重现性好,显著提高FJV病毒的检测水平.

    作者:葛文华;何金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与CHOP联合治疗复发难治CD20阳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 对13例复发难治的CD20阳性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化疗联合方案,应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反应.利妥昔单抗剂量为375mg/m2,CHOP化疗剂量为CTX750mg/m2.d1 iv EPI 60mg/m2,d1 iv VCR 1.4mg/m2,d1 iv PDN 100mg/d,d1-5 po.结果 13例患者中有2例因经济原因1周期后中断治疗,其余11例均完成利妥昔单抗及CHOP方案化疗2周期(每3周重复1次),2例CR(18.18%),5例PR(45.45%),3例SD(27.27%),无PD病例,疾病控制(CR+PR+SD)率100%.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性反应较轻.全组患者无过敏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可提高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联合化疗11例复发难治的CD20阳性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取得初步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且不因联合化疗而增加毒性反应,耐受性良好.

    作者:刘晓光;杨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生殖器疱疹妇女治疗对怀孕和生产的影响

    目的 了解和掌握患有生殖器疱疹(GH)的妇女是否进行药物干预对以后怀孕和生产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参加孕前保健的育龄妇女进行GH检测,将确诊为患GH的妇女纳入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其它性传播疾病).分为A、B两组,A组为能够配合药物干预,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B组为因各种原因未能进行药物干预的.两组分别进行追踪随访,掌握怀孕情况及胎儿不良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的A组153例,发生不良妊娠(畸胎、发育迟缓或死胎、流产等)者12例,不良新生儿2例;未经治疗的B组165例,发生不良妊娠(畸胎、发育迟缓或死胎、流产等)23例,不良新生儿8例.治疗组发生不良妊娠和新生儿明显低于未治疗组(x2=6.09,P<0.05).结论 未经药物干预的患有GH的妇女在怀孕和生产中不良妊娠及新生儿发生明显高于经药物干预的,因此,在孕前检测是否患有GH是十分必要的,一经发现应及时地进行药物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后,再怀孕生产,尽量减少不良妊娠及患儿发生.

    作者:王天理;梁惠萍;熊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408名独生子女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研究分析云南省某医学院2 408名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独生子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云南省某医学院2001~2005级独生子女学生2 408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被测试2 408名独生子女医学生中有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占20.76%,不同性别及年级学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学历学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独生子女医学生的9个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大学生,除了与国内青年比较中的人际敏感因子得分低外,其余高于国内青年及国内成人,并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医学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国内青年及成人差,但优于国内大学生,应关注医学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特有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作者:和丽梅;木崇仙;王耶盈;陈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肺结核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32例儿童肺结核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儿童肺结核患者病例资料、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肺结核患儿经过抗结核治疗和支持治疗获得100%痊愈.结论 儿童的各型肺结核应采用不同化疗方案.

    作者:许智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为两组,治疗组20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对照组17例患者仅内科综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6~8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HBV DNA.如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上述检查结果恢复者判断为有效,反之为无效.结果 治疗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14例,有效率为70%,对照组17例患者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为35.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6~8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TB和HBV D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LB和PTA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经6~8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TB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ALB和PTA较治疗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O.5mg/d治疗6~8周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且有效.

    作者:林锋;吴涛;符健;吴彪;邱平;许小珍;蔡笃运;贾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β-catenin在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在胃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远癌正常胃组织,70例胃癌(48例有淋巴结转移)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B-cat的表达. 结果 70例胃癌组织中β-cat表达率为68.6%,远低于正常胃组织的阳性率(92.9%)(P<0.05).β-catenin在48例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率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均表达占41.1%,两者均不表达占25%).β-cat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且在胃癌原发灶与其淋巴结转移癌中显著相关(列联系数R=0.317,P<0.05).结论 β-cat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为预测胃癌的转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陈明净;翁阳;罗志飞;杨丞;丁莉利;李学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IL-12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在2个月强化治疗后的变化,探讨肺结核细胞免疫机制.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39例,正常对照者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结核病人强化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IL-12的含量.结果 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治疗前外周血中IL-12水平为(279.85+80.96)低于治疗后水平(497.28±51.07)(P<0.05)和正常对照组(527.00±48.53)(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早期TH1反应明显占优势,2个月强化期治疗后恢复到正常人水平.

    作者:黄华成;彭永华;谢永平;黄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BV YMDD自然变异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HBV发生YMDD自然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未经任何治疗的96例检测YMDD变异的HB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YMDD变异率31.58%,变异组与未变异组性别、病程、ALT、PT上无差异(P>0.05);变异组年龄小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异组CHB患病率、HBeAg阳性率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HBV-DNA的高水平与YMDD自然变异呈正相关.结论 YMDD自然变异率较高,并具有年龄相对小,CHB易发生,HBeAg阳性者多发,HBV-DNA水平高的特点.在临床中应予重视,积极检测,以便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王迎秋;普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酶活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6种血清酶活性,比较各种酶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07例,分成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组.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促动力法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及腺苷酸脱氨酶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及腺苷酸脱氨酶活性均升高;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酶活性升高程度增大,其中腺苷酸脱氨酶灵敏度明显高于其它血清酶.结论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及腺苷酸脱氨酶均可作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情监测指标,以腺苷酸脱氨酶检测灵敏度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升高与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孙顺昌;陈卫东;陆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山市2005~2007年食品中霉菌、酵母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市食品中霉菌、酵母茵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05~2007年度本中心实验室收检的七类食品中霉菌、酵母茵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霉菌计数共检3 542份食品,合格率为96.89%;酵母菌计数共检1 689份食品,合格率为99.53%.结论 本市食品中霉菌、酵母茵检出的总体状况较好,合格率高.但仍有极个别饮用水和饮料等超标值较大,应引起注意.

    作者:陆幸儿;郑悦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7例肿瘤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 925MBq~1 110MBq行271人次SPECT全身骨显像,观察转移瘤在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并对结果分析.结果 在接受2~9次骨显像随访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终发现49例骨转移瘤,占50.5%.第1、2、3次被确诊为骨转移瘤分别为23例(23.7%);16例(16.5%);7例(7.2%);第4~6次被确诊骨转移瘤各有1例(1.03%).结论 肿瘤病人核素骨显像的定期随访,对骨转移的早期发现、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穆阳;刘俊芳;宋海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聚果糖促进肠道蠕动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低聚果糖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方法 分别以400.0、800.0、1600.0 mg/kg BW剂量的低聚果糖(以纯的低聚果糖含量计)连续给小鼠灌胃14d,并于第十五天进行小肠运动实验和排便时间、粪便粒数和粪便重量的测定.结果 受试样品各组小鼠的小肠墨汁推进率和粪便粒数明显高于便秘模型对照组、而首次黑便时间则明显短于便秘模型对照组. 结论低聚果糖具有明显的促进肠道蠕动增强通便作用.

    作者:韩彦彬;姚思宇;李彬;李凤文;王彦武;赵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本院近年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胃神经鞘瘤及10例胃间质瘤病例,CT资料完整,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特征,11例均做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果胃神经鞘瘤2例位于大弯侧,1例位于小弯侧.胃间质瘤4例位于胃小弯侧,6例位于胃大弯及胃窦部,7例向胃腔内生长,2例向胃外生长,1例胃腔内外生长.胃神经鞘瘤术前均误诊为间质瘤或其它痰病.结论 CT能很准确地显示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的关系,两者CT表现鉴别有一定困难,胃内巨大分叶样哑铃状软组织肿块是胃神经鞘瘤较特征性影像学改变,且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可以诊断.

    作者:陈春美;秦将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云南省通海县世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在通海县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 成效.方法 对通海县结核病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海县结核病控制项目从2003年开始启动,2007年12月31日截止,5年来累计接诊肺结核病例(含疑似患者)4 435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75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223例,新发涂阳203例,复治涂阳20例.新发涂阳病例平均治愈率93.1%,5年来呈上升趋势,从89.3%上升到100%. 结论通海县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许可辉;李永福;林广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尼龙网袋捞蚴法检测水体血吸虫尾蚴的研究

    目的 探索高效、快速检测血吸虫易感地带(点)水体尾蚴,为及时预防人畜感染血吸虫和杀灭尾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6~7月份,在岳阳市东洞庭湖垸外易感地带用尼龙网袋捞蚴法和C-6膜粘蚴法检测水体中的血吸虫尾蚴.结果 2次试验在同一水体中,尼龙网袋捞蚴法的尾蚴阳性率分别为16.0%和30.0%,尾蚴密度分别为0.2条,0.1m2、和1.7条,0.1m2.C-6膜粘蚴法2次试验的尾蚴阳性率均为3.33%.尾蚴密度分别为O.03条1,0.1m2和0.07条/0.1m2. 结论尼龙网袋捞蚴法确能高效、快速检测出水体血吸虫尾蚴.

    作者:阳桂芬;刘宗传;吴昭武;刘启立;赵正元;李旭;徐明;李广平;郭风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丹参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典型心绞痛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典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和单用丹参组,分别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及单用丹参治疗并对治疗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组及丹参组(70%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联合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少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肺部感染9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G5振动排痰机在老年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常规使用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治疗,治疗组使用G5振动排痰机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m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叩击排痰方法,即用手叩击背部或前胸壁.结果 与传统的排痰方法比较,应用G5排痰机的病人排痰量多、住院日短、体温及血常规恢复快、啰音消失快.结论 G5振动排痰效果优于传统的排痰方法,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利于病人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生转;陈泽英;王兰花;王蛟颜;梁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