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东省华支睾吸虫病分布及流行趋势分析

万功群;刘新;王亚琴;王利磊;赵长磊;陈锡欣;魏庆宽

关键词:山东, 华支睾吸虫病, 分布范围, 流行趋势
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省华支睾吸虫病分布范围及流行趋势,为制定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滕厚涂片(Kato-Katz)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收集既往资料与现场调查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 1987年前全省107个县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受威胁的县为77%(107/139).人群平均感染率 1.5%,感染人数约113万.经40余年的综合防治.至2003年华支睾吸虫人群平均感染率下降为 0.06%,下降了 96.0%.流行县由原来的 107 降为51个,受威胁的县下降为 36.7%,较前下降了 52.3%.感染者由113万下降为5万人左右.轻度感染者由原来的63.7%上升为 88.2%.结论 山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呈逐渐缩小,受威胁人口数逐年下降;人群平均感染率降到历史低水平,88.2%的感染者为轻度感染,基本达到控制传播流行.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恙虫病40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临床特征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白云区中医医院地处广州城乡结合部,周围有大量的农田及建筑工地,是恙虫病的疫源地.1996年~2006年10年间收治了 40 例恙虫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黎族三个支系DYS390、DYS393、DYS395基因座的遗传学研究

    目的 调查黎族3个支系Y染色体上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及单倍型的遗传多样性,探讨黎族不同支系的起源与关系.方法 对所有样本的3个 Y-STR位点进行PCR扩增,产物在 ABI PKISMTM377 DNA Sequencer 上进行电泳,结果用 Genotypor2.5 软件进行分型.结果 在3个 Y-STR 基因座,3 个支系人群共发现15个等位基因,25种单倍型.本地黎12个等位基因,8种单倍型,杞黎10个等位基因,9种单倍型,饽黎10个等位基因,20种单倍型.单倍型的遗传多样性分别为 0.611,0.677,0.871.结论 调查的3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布有较好的地区种族差异,对海南岛黎族起源、迁移以及各群体的相互关系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冬娜;区采莹;周贞鉴;陈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谷氨酰胺对合并营养不良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伴有营养不良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谷氨酰胺(Cln)组和对照组,将用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Gln 组用药后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IgG、IgA、IgM、C3、CD3、CD4、CD4/CD8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IL6、TNF较前明显下降.结论 谷氨酰胺对COPD呼吸衰竭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功能有显著改善.

    作者:欧宗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监测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 ATB-Expression 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27株CNS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93株(73.2%).药敏结果显示MRCNS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茼(MSCNS),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CNS.结论 MRCNS的高检出率及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造成较大压力.万古霉素可作为多重耐药 CNS 感染治疗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赵德军;付维婵;张碧霞;任渝江;曹雁;毛跃;杨围;解放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冷冻治疗皮肤病5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冷冻治疗四种皮肤病的疗效.方法 以液氮(-196℃)为制冷刺,采用液氮冷冻治疗的方法.结果 经冷冻治疗后,一般7~14d后痂皮自然脱落,治疗后随访 1 年,绝大多数不遗留瘢痕.结论 冷冻治疗适应范围广,治愈后不留明显疤痕,不污染环境以及操作方便成为医疗部门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笑嫔;周敏;黄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腰椎管硬膜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腰椎管硬膜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 年10月~2006年10月25例腰椎管硬膜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 25例为良性肿瘤,23例完整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随访时间1~8年,术后25例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满意;6例会阴部和下肢轻度麻木.结论 腰椎管硬膜内肿瘤早期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要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可作为首选.肿瘤完整切除率高,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汤晨逢;李国新;袁忠治;温健;杨昀焯;李继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戊型肝炎42例分析

    戊型肝炎发病的平均年龄正逐渐增大,老年患者所占比例增多,发病有老年化趋势.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人口老年化,老年人户外活动增多,导致与感染源接触机会增多,以及卫生习惯及某些流行因素等相关[1].为了探讨老年性戊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对平阳县人民医院近3年来收治42例老年性戊型肝炎和42例非老年性戊型肝炎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李节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脑型疟疾36例临床观察

    脑型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经血流侵入人体内肝细胞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疟原虫侵入脑内毛细血管引起脑型疟疾,是疟疾严重的类型之一,主要发生于恶性疟疾,偶见于间日疟和三日疟.脑型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畏寒、呕吐、谵妄、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衰竭或严重并发症而死亡.东方市人民医院从1998年1月~2007年1月联用大剂量青蒿琥酯+大剂量蒿甲醚治疗脑型疟疾36例,并与另单用蒿甲醚常规量治疗36例作比较,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冠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温州市2003~2006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温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 收集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对临床诊断疟疾或疑似疟疾及不明原因发热等三种对象,血检发现疟原虫阳性的血片,经市痰控中心复核后为确诊的病例.结果 温州市 2003~2007 确诊疟疾病人140例,另外有10例网络直报未复核病例.确诊疟疾 140 例中,间日疟 116例,恶性疟 16 例,混合感染8倒;本地病例11例,输入性病例129例(占 92.14%).在输入性病例中,包括外来病例输入91例.本地人口外出感染38例.结论 当地疟疾防治形势仍然严峻,输入性疟疾仍是当前的主要危险.须建立健全监测机构.突出监测重点和落实监测措施,防止疟疾重新爆发.

    作者:邵永强;沈毅;张孝和;陈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取护肝抗甲亢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护肝抗甲亢的同时应用干扰素、拉咪呋啶抗病毒治疗作为治疗组,后者对于甲亢的治疗以及乙肝的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张晓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泉州市2006年鼠疫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泉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生物分类学、血清学调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2 237只,平均鼠密度6.26%,鼠染蚤率33.11%,黄胸鼠构成比24.38%,印鼠客蚤构成比82.83%,总蚤指数1.16,印鼠客蚤指数1.13,鼠疫实验室检测用4种方法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 泉州市鼠间出现临界线的危险信息和指征,必须引起重视,加强监测,采取防制措施,防患于未然.

    作者:李锋平;杨德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防治专家共识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目前全球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脂质代谢紊乱在CHD独立危险因素中居首要地位,防治脂质代谢紊乱是防治CHD的重要措施[1].既往认为高脂血症等对健康的危害很少发生于儿童时期,而目前认为一些在成人期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在儿童期同样危害儿童的健康[2-3].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下呼吸道患者E.coli和K.pneumoniae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及耐药性现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05 年 7 月~2007 年 3 月广西第二人民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和咽拭子培养物,经 API 20E 鉴定系统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并作药敏检测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05 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941 株.其中,大肠埃希菌 174 株,检出率为5.99%,又其中产 ESBk116 株,占66.7%.肺炎克雷伯菌259株,检出率8.92%,其中产ESBLs117株.占45.2%.两菌检出数分别占检出革兰阴性菌总教(658)的26.4%和39.4%.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哇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仅为0.00%、1.72%、2.59%,对头孢西丁、丁胺卡那耐药率相对也比较低,而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棒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速68.10%~95.69%,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下呼吸首感染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于大肠埃希菌,两菌检出数占革兰阴性菌较高比例.产ESBLs菌不仅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蕾素类抗生素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

    作者:姜友珍;侯德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1,1-二氯-1-氟乙烷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中1,1-二氯-1-氟乙烷的分析方法.方法 用活性炭管采样,二硫化碳解吸,HP-FFAP,25m×0.2mm×0.33μ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空气中的1,1-二氯-1-氟乙烷,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1,1-二氯-1-氟乙烷浓度在61.8~309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227089C+0.781703.相关系数r=0.99999;方法检出限为1.4μg/ml.以750ml的采样量计算对应于空气中的浓度为1.9mg/m3.溶液和空气中的定量检出限分别为4.8μg/ml和6.4mg/m3.碳管的解吸效率范围为98.7%~102.3%,重复测定和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结论 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可以应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1-二氧-1-氟乙烷的测定.

    作者:尹江伟;徐小作;王晖;全德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817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817例拟诊为NGU的门诊病人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教试验.结果 817例标本中支原体阳性者369例,感染率为45.2%;其中单一解脲脲原体(Uu)感染259例,感染率为31.7%;单一人型支原体(Mh)感染106例,感染率为13%,Uu和Mh合并感染4例.支原体对美满霉素敏感率高,为84.3%,其次为克拉霉素,为82.9%;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高,为93.5%.结论 Uu的感染率较Mh高,美满霉素可做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

    作者:许邦发;赵英;符生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IL-23R的研究现状

    IL-23是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的细胞因子热点,为不断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明确遗传基础,IL-23R的遗传特性又成为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 IL-23R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吴歆;徐沪济;吴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阳江市区6类食品中L monocytogenes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阳江市区 6 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方法 抽检生肉类、熟肉制品类、奶类、水产品类、冷饮类、蔬菜类共 6 类食品 370 份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并参照广东省 2006 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方案对抽取的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离、鉴定.结果 370 份样品中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4株,总阳性检出率为 3.78%,其中生羊肉中检出 2 株,生鸡肉中检出 5 株,熟肉中检出 7 株,检出率分别为8.00%(2/25)、10.00%(5/50)和15.56%(7/45),其它类中均未检出.结论 阳江市区 6 类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应加强相关的食品监督管理.

    作者:林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例输入性登革热调查报告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温岭市不是登革热历史疫区,但随着本地居民出国经商、旅游、务工机会的增多,发生输入性传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2007 年 2月与8月全市各发生 1 例均由境外输入的登革热病例,经及时控制处理后无续发病例出现,现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炜钢;吴丹红;邵国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从井水中检出0139群霍乱弧菌非流行株报告

    目的 通过对江阴市外环境水体进行霍乱弧菌检测,了解霍乱弧菌在其中的存活及菌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外环境监测点水样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按国标法进行系统菌株鉴定.结果 从井水中检出1株0139群霍乱孤菌非流行株,检出率为0.81%.结论 江阴市自然水体中存在有0139群霍乱弧菌,提示在今后的霍乱监测中,这些环境应作为监测重点.

    作者:马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糖尿疾病患者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疾病对凝血机制和纤溶活化功能的影响,分析糖尿疾病患者与凝血机制和纤溶活化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妊娠糖尿病组、特异性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和D-二聚体(D2)检测,水平统计学方法用t检验.结果 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妊娠糖尿病组和特异性糖尿者组PT、APTT、TT都明显延长,FIB、PLT下降,D2水平增高,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1型糖尿病组变化更明显.结论 凝血因子及纤溶功能的检测对动态观察糖尿疾病的病情变化、预后估计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振亚;郑定容;杨庆珣;周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