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兰;龚富强;杨科明;邓寿平;童琼花
目的 了解汕头市地产食品中镉的污染情况,探讨污染来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按照统一的方法,2004~2006年每年夏秋季在主要农贸市场及超市随机抽样检测,共采集了16类食品178份食品,进行镉的监测检验.结果 监测发现5份猪肾、2份海产品(虾蟹)、2份食用菌、1份大米、1份贝类的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超标倍数高达到8倍.结论 汕头市部分食品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镉污染,尤其是猪肾中的镉污染严重.污染来源可能与工业三废排放和饲料添加剂的滥用等有关.因此,应加大对食品中镉污染的监测力度,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
作者:江素红;王普生;吴耀波;蔡亚军;洪祥奇;马秋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信宜吸毒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合并肺结核的情况,探索防治对策.方法 对信宜戒毒所的吸毒人员及到信宜市慢病站就诊有吸毒史的人员全部免费进行HIV抗体初筛和X线胸部透视.HIV抗体初筛阳性者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对胸部透视发现肺结核病可疑者,结合胸片、痰涂片、结核抗体(含PPD试验)及临床表现进行肺结核的确诊.结果 共检查531例,HIV感染者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患病率4.71%;合并肺结核8例,占HIV感染者的32.0%.结论 信宜吸毒人员HIV感染疫情严峻,且有向一般人群传播的趋势,合并肺结核也相当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HIV感染者或有静脉吸毒史者宜及时作胸部X线检查和PPD试验,对肺结核患者也应作HIV抗体初筛,利于早期诊断与防控.
作者:苏锋;练日南;岑奇秀;古利雅;赖宇丽;杨继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社区人群各亚型脑卒中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为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3~2005年对深圳市全市所有自然社区人群的脑卒中新发病例进行登记监测,采用分组、分类比较方法对其进行亚型分析,探讨发生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并进行双因索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 2003~2005年间深圳市社区人群脑卒中新发病例共15 474例,其中脑梗死为10 396例(占67.2%),脑出血为4 297例(占27.8%),蛛网膜下腔出血为632例(占4%).结论 中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下人群应重视出血性卒中的危害,50岁以上的人群的预防重点应放在缺血性卒中,严密关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作者:饶宜光;池洪珊;黄文繁;黄莲婵;刘小立;彭绩;黄会坚;褚晓凡;郭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吉林地区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与控制现状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现状,为依法实施监督与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消毒技术规范》对吉林地区129所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与控制现状进行调查,采取现场检查和提问的方式,填写预制的表格.结果 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控制合格率均为100%,消毒剂使用合格率分别为100%和75%,社区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的合格率分别为58.6%和38.5%,消毒剂使用合格率分别为85.7%和38.9%;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三级以上医疗机构高为71.4%,个体诊所低为27.8%;129家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合格率均≥80%.结论 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控制工作较规范;应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和消毒剂使用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应加强对个体诊所医疗废物消毒处理工作的监管,减少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冰;张寿军;王顺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不孕不育的关系,并评价免疫荧光生物薄片技术在检测ASA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合生物薄片技术检测1920对不孕不育夫妇和40对正常孕期夫妇ASA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孕不育组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7%vs 1.25%,x2ASAb=9.4,P<0.01),ASAb阳性者IgG型占66.4%,IgM型28.1%,IgA为0.6%.ASAb结合的部位分别头部占58.0%,尾部35.8%,体部3.7%,整体阳性较少为2.5%.结论 体内抗精子抗体的存在可能是导致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薄片技术检测抗精子抗体特异性高,既能定性又能定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巫翠萍;覃西;钱士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90例CT平扫初诊为肝脏肿瘤的病人和3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了CT灌注成像研究,应用西门子sensation 16及GE Lightspeed 64多层螺旋CT机扫描,用随机功能软件分析图像.计算机处理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再利用曲线所提供的数据计算灌注指标.结果 肝癌组病灶中心BF、BV、HAI均明显高于病灶边缘,MTT较病灶边缘短,PS较病灶边缘略低;肝转移瘤病灶中心BF、BV、PS、HAI较病灶边缘低,MTT较边缘短;肝血管瘤病灶中心BF、BV、PS均低于病灶边缘,病灶中心HAI与正常肝组织一致,边缘HAI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增高,MTT较边缘长.结论 CT灌注成像能更精确的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及发现微小病灶,双灌注成像的应用增加了鉴别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向君;陆建成;王廷昱;柯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双酚A对小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 小鼠经不同剂量的双酚A染毒3 d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睾丸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睾丸组织内睾酮(T)水平.结果 各染毒组LDH活性、T含量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4 μmol/kg组G-6-P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雄性和雌性小鼠血清E2浓度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剂量达到80 μmol/kg时,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双酚A对小鼠具有一定的生殖内分泌毒性.
作者:杜鹃;胡淼;崔克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宁波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86~2006年宁波市疫情资料和乙脑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6~2006年共报告875例乙脑病例,死亡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5/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4/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5.14%,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有所回升.发病主要集中在慈溪市、象山县和宁海县;发病主要以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占80.11%(701/87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65:1;2005~2006年流动儿童发病63例,占同期总病例数的92.65%(63/68);乙脑发病时间在5~10月份,高峰期在7~8月份.结论 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乙脑预防控制策略仍应采取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及媒介控制等综合性措施.
作者:马瑞;边国林;许国章;董红军;朱利利;周绍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登革热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990年以来住院80例登革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100%)、头痛(70%)、畏寒(61.25%)、肌痛(57.5%)、乏力(47.5%)、食欲下降(35%)、骨/关节痛(30%)等;主要体征有咽充血(57.5%)、眼结膜充血(56.25%)、淋巴结肿大(32.5%)、斑丘疹(28.75%)、充血疹(27.5%)、出血点(22.5%)、肝肿大(26.25%)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分别占71.25%和62.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占32.5%,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占27.5%;病程第一周登革热IgM抗体阳性率为62.86%,重氮胶乳凝集试验阳性率为85.71%;有出血表现的患者,其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较无出血表现者显著减少(P<0.05).结论 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治预后良好;登革热IgM抗体及重氮胶乳凝集试验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因素.
作者:梁东;钟锐兴;张瑞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抗原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PPA)对355份梅毒患者和非梅毒患者的临床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以TPPA阳性者为标准,TRUST有7份为假阴性,4份为假阳性;TRUST和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7%、98.3%和100%、99.1%.TRUST与TPPA的符合率为96.3%,ELISA与TPPA的符合率为99.4%.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都优于TRUST,与TPPA符合率高.结论 重组抗原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结果客观、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梅毒初筛和确诊.
作者:周潇;叶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公共场所螨类污染程度及分布状况,为制定有效的螨类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南宁市旅店业、娱乐业及美容业等公共场所各5~10家单位,用吸尘器分别吸取上述场所中的床铺、沙发、地面或地毯上的尘样,装入样品袋,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离计数.结果 共采集尘样176份,检出螨类87份,总检出率49.43%.螨类检出率高的场所是旅店的客床85.29%(29/34),低为美容床19.44%(7/36).结论 南宁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温、湿度较适合螨的生长繁殖,特别是公共场所螨类污染普遍存在,应针对螨类生长繁殖的有利因素,采取综合的防制措施.
作者:艾维莉;林新勤;梁惠宁;于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预防和早期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策略.方法 将125例AAC患者随机分为A(口服蜡样芽孢杆菌活茵片)、B(口服甲硝唑片)、C(同时口服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和甲硝唑片)3组,观察其疗效和伴随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65.12%,B组57.78%,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93.63%,较单一药物疗效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复发率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在缓解AAC伴随的腹痛、腹胀和食欲不振方面亦较单服甲硝唑片优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口服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和甲硝唑片均是治疗AAC的有效药物且疗效相近,两药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AAC关键,同时对AAC患者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预后.
作者:刘志新;林振;韦海潮;曹品;廖国柱;谭向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通过临床路径对高血压患者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72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有效控制率,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控制效果和健康教育质量.
作者:谢小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前来就诊的298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人分蝉龙止嗽散治疗组15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14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7.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4.9%,总有效率83.8%.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蝉龙止嗽散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效果明显.
作者:毛新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对减轻保胎孕妇焦虑程度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保胎孕妇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30 min音乐治疗,对照组在安静状态下卧床休息30 min,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结果 保胎孕妇干预前焦虑得分属中等程度.保胎孕妇的焦虑程度受孕周的影响,音乐治疗后,实验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86.0068,P=0.000).结论 音乐治疗能显著减轻保胎孕妇的焦虑程度.
作者:韶红;李铁菊;邓秀红;罗选红;谢晓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广东省职业性重症中暑的临床特征,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对32例职业性重症中暑(热射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职业性重症中暑发病年龄为(36.7±8.5)岁,平均发病工龄(4.2±13.0)个月,96.7%发病工龄小于4个月,68.8%有合并症,预后不良者占72.9%,病死率达40.1%,52.6%存活者留下严重后遗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温、血钠、血渗透压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职业性重症中暑发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发病工龄短,病死率高,预后差,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治疗上应特别注意降低体温,预防、纠正血钠和渗透压.
作者:杨丽文;郑倩玲;张宗军;陈念光;梁晓阳;黄丽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Th1/Th2、Tc1/Tc2细胞亚群极化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白血病患者发病时外周血CD3+CD8-、CD3+CD8+细胞内IFN-γ和IL-4水平,并与同期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白血病患者Th、Tc细胞内IFN-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IL-4升高(P<0.05),Th1/Th2、Tc1/Tc2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白血病的发病可能与Th1/Th2失调有关.
作者:游伟文;杜新;张琼丽;陶晓梅;汪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揭示不利于淋病防治工作的潜在因素,为制定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5年诊治的238例淋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传染源、就诊原因、防病行为特征等进行针对性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03年淋病患者在性传播病中的构成比分别为31.9%(59/185)、29.0%(53/183)、26.0%(56/215)、19.5%(38/195)、18.8%(32/170).20~39岁年龄段的患病率高(172例)占72.3%;职业分布比例高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92例)占38.7%.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为(223例)93.7%;因出现症状就诊的为80.9%(男)和63.9%(女),由于怀疑感染而就诊的为15.6%(男)和36.1%(女).94.1%的患者在未感染淋病以前从未使用过避孕套,在本次感染(或怀疑感染)之后,使用避孕套以防性病传播的患者为20.1%(男)和43.3%(女).结论 琼山人民医院近5年淋病患者在性传播病中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患病人数的绝对值仍较高,因此淋病的防治工作仍不容乐观.缺乏监督约束的外来流动人口、性伦理道德的缺失、以及淋病患者对性病的疏于防范,是不利于淋病治疗的潜在因素.
作者:郭晓峰;杨善武;王仕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α-2 a干扰素栓直肠内应用或患处注射干扰素,辅助电离子机烧灼治疗肛周直肠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3组均采用电离子机在肛镜直视下对肛周及直肠部位的疣体烧灼,术后肛周伤口每日用高锰酸钾液坐浴1次.治疗组1、2两组除局部采用电离子机烧灼外,在术中及术后用干扰素100万U患处注射或干扰素α-2 a栓置入直肠内.治疗后1~6个月每月统计复发率.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1、2两组病人复发率为23.3%,对照组病人复发率为80.0%,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1组与2组病人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α-2 a干扰素栓辅助电离子机烧灼治疗肛周直肠尖锐湿疣为一有效、且简单的方法.
作者:黄文富;陈俊钊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