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钟锐兴;张瑞娴
目的 探讨HBV前C区基因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价值和意义并基于此靶基因制备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将pBR322-HBV质粒前C区部分序列PCR产物AT亚克隆至pBS-T载体,提取和纯化质粒DNA,制作标准品并在FQ-PCR仪上得到标准曲线,进而对精确度和重复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获得了预期希望的质粒.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5,线性范围5×103 copies/μl~5×109+ copies/μ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值均小于5%,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结论 HBV前C区基因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检测和诊断有一定价值和意义.且FQ-PCR标准曲线的成功制备,临床早期检测乙肝病毒感染奠定了基础.
作者:袁媛;陈强;杨继红;刘中来;熊国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ATB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双纸片协同法.结果 从2001~2005年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氨基糖苷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分别是8.5%、16.4%、19.3%、25.4%、27.8%.结论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逐渐上升,要加强对其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李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1例各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P<0.01)、宫颈累及(P<0.01)、腹腔冲洗液可见癌细胞(P<0.01)、宫旁或附件累及(P<0.01)均相关,与癌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或有子宫腔下段及峡部受累者(P>0.05)、年龄(P>0.05)、病理类型(P>0.05)均无相关;淋巴结没有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已有转移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以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均不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病理分化程度低、深肌层漫润、宫颈浸润、宫旁或附件浸润、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胡春霞;金松;凌奕;何超蔓;吴玲;蒋华;纪武;曹俊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计妊娠合并梅毒的治疗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将68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84.38%,而未治疗组仅为41.67%(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胎的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3.13%,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36.11%和22.22%(P<0.01);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64.52%,而未治疗组仅占28.57%(P<0.01).结论 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孕期常规梅毒筛查特别重要.
作者:王恂;刘婵芳;向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不同包装的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情况.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三种不同包装的咸菜16个品种166份样品中NO2-进行检测.结果 散装咸菜中NO2-含量高,袋装次之,瓶装低,三种不同包装咸菜的贮存过程中,袋装、散装咸菜中NO2-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结论 改变陈旧的生产工艺,更新落后的卫生意识是降低酱菜中NO2-含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惠敏;刘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对常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治疗的可行途径.方法 用自制中药液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采取试管内药液稀释法和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中药液对全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多重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作用较大,对多重耐药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用较弱.结论 由于中草药的多作用机制,一般在临床不易形成耐药,但中草药目前的炮制和使用情况下难以达到如此高的体内浓度,难以替代抗生素,应在中草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上进一步研究,以减少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
作者:王治伟;庞雪云;冼中任;田碧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人直肠癌小鼠肾包膜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雄性BALB/C小鼠45只术前24 h一次性皮下注射环磷酰胺(CTX)100 mg/kg,然后行人直肠癌小鼠肾被膜下移植术(SRCA),随机分成rhGH1组、rhGH2组每日皮下注射rhGH 3 IU/kg,联合组、化疗组和对照组连续用药7 d.各组小鼠随机留3只待其自然死亡,观察其生存期,余小鼠术后10 d处死,观察小鼠外周血细胞数、体重、移植瘤末初体积差(△TS)、抑瘤率(IR)及(HE染色)组织学变化.结果 联合组及化疗组移植瘤△TS及IR比前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组和化疗组平均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白细胞教值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对照组和rhGH各组的组织病理形态相似,而联合组和化疗组表现为实质细胞减少,间质增多.结论 rhGH对人直肠癌小鼠肾包膜下移植瘤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rhGH和化疗药联用对化疗药的抑瘤作用无明显影响、可减轻化疗药的骨髓抑制反应;二者联用可延长实验小鼠的生存期.
作者:吴君正;汤骥骜;李汉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Th1/Th2、Tc1/Tc2细胞亚群极化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白血病患者发病时外周血CD3+CD8-、CD3+CD8+细胞内IFN-γ和IL-4水平,并与同期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白血病患者Th、Tc细胞内IFN-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IL-4升高(P<0.05),Th1/Th2、Tc1/Tc2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白血病的发病可能与Th1/Th2失调有关.
作者:游伟文;杜新;张琼丽;陶晓梅;汪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汕头市地产食品中镉的污染情况,探讨污染来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按照统一的方法,2004~2006年每年夏秋季在主要农贸市场及超市随机抽样检测,共采集了16类食品178份食品,进行镉的监测检验.结果 监测发现5份猪肾、2份海产品(虾蟹)、2份食用菌、1份大米、1份贝类的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超标倍数高达到8倍.结论 汕头市部分食品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镉污染,尤其是猪肾中的镉污染严重.污染来源可能与工业三废排放和饲料添加剂的滥用等有关.因此,应加大对食品中镉污染的监测力度,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
作者:江素红;王普生;吴耀波;蔡亚军;洪祥奇;马秋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海口和三亚地区商品猪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戊肝防制策略提供资料.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海口和三亚的18个养猪场的190只成年猪进行了HEV血清学调查.结果 在海口和三亚地区18个猪场的190只猪中,抗-HEV抗体阳性猪176只,总阳性率92.6%.在18个猪场中,有13个猪场的HEV阳性率在90%以上,其中,11个猪场的阳性率为100%.低的阳性率为60%.结论 在海口和三亚两地区商品猪中,HEV的感染是非常普遍的,且感染率较高,应予关注.
作者:王凤阳;李布勇;王轶;廖起志;杜丽;李笑春;申明霞;成鹰;刘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点滴型与斑块型、进展期与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调查肇庆市皮肤病医院自2003年1月~2006年8月应用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滕多甙片治疗的56例寻常型银屑病病例.结果 治疗4 wk后,按皮疹形态比较,点滴状与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7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情分期比较,进展期与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5%、55.6%,两组比较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点滴状与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相当,而治疗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明显优于稳定期寻常型银屑病.
作者:马福生;谭以和;刘显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成瘾性疾病是指患者对某种药物或行为产生依赖性,使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类疾病.对此疾病的治疗除了非药物疗法如行为、心理矫正外,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非依赖性药物对某些成瘾性疾病的身体依赖症状表现出一定疗效.对成瘾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上述药物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陈德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蛋白芯片识别仪分析结核病人血清中结核菌蛋白16 Kda和38 Kda以及脂阿拉伯甘露糖(LAM)抗体含量,同时与ELISA法进行比较,判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结果 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96%、81.11%,而ELISA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81%、85.56%.两者检测的总符率为73.90%,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1,P<0.05).结论 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对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人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结核病的血清学辅助诊断之一.
作者:吴艳;赵英;符生苗;蔡俊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相关因素对胃癌术后复发死亡的影响,为改善个体化综合治疗、提高术后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3年9月间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者138例,其中死亡112例,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14项临床、病理和治疗措施,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9.8个月,2年内复发率76.8%,2~5年内复发率21.7%,5年后复发率1.4%;单一复发占81.9%,多种复发类型占18.1%;其中腹膜复发占49.3%,血行转移复发占34.8%,区域局部复发占15.4%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分期、TNM分期、术后腹腔化疗、术前介入化疗是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独立因素,其中腹腔化疗、介入化疗是保护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年内,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原因由多方面促成,独立因素起主要作用.
作者:张波;田平;康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良生育史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方法 对695例有自然流产、胚胎停育或生育畸形儿史的患者,通过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发现695例患者中有染色体核型异常29例,异常率4.2%.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有不良生育史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十分必要,有利于对优生优育进行指导.
作者:廖长征;许瑞环;尹学念;徐文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不孕不育的关系,并评价免疫荧光生物薄片技术在检测ASA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合生物薄片技术检测1920对不孕不育夫妇和40对正常孕期夫妇ASA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孕不育组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7%vs 1.25%,x2ASAb=9.4,P<0.01),ASAb阳性者IgG型占66.4%,IgM型28.1%,IgA为0.6%.ASAb结合的部位分别头部占58.0%,尾部35.8%,体部3.7%,整体阳性较少为2.5%.结论 体内抗精子抗体的存在可能是导致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薄片技术检测抗精子抗体特异性高,既能定性又能定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巫翠萍;覃西;钱士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于2006年3~6月份出院的普外科围手术患者病例139例,对其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39例患者中79.4%的Ⅰ类切口患者、98.9%的Ⅱ类切口患者与100.0%的Ⅲ类切口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天数为3.5d.结论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欠合理,用药时间过长,需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
作者:孙小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偶合症的发生与季节气候之间的关系,找出其规律,以减少偶合症的发生,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对 2004~2005年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偶合症11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偶合症与儿童季节多发病有直接的关系,二者的发病率曲线走向一致.偶合症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 偶合和诱发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儿童的季节多发病、常见病有明显的关联.在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异常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详细地询问儿童的健康情况和病史,减少偶合症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作者:陈凡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双酚A对小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 小鼠经不同剂量的双酚A染毒3 d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睾丸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睾丸组织内睾酮(T)水平.结果 各染毒组LDH活性、T含量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4 μmol/kg组G-6-P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雄性和雌性小鼠血清E2浓度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剂量达到80 μmol/kg时,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双酚A对小鼠具有一定的生殖内分泌毒性.
作者:杜鹃;胡淼;崔克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