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静;金海甲;刘飞;杨玉
目的 了解昌江县女性性工作者(CSW)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和与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状况,为制定该人群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由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分布在该县城乡娱乐场所的CSW运一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378名CSW,AIDS传播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0%,MDS三条传播途径都答对占43.1%.商业性行为时近一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27.5%,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为54.5%.结论 CSW对AIDS传播知识知晓率及安全套坚持使用率都比较低,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多部门联合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力度对此类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作者:吉金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早期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73例经临床确诊为有早期肾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及数据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成正比.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早期肾脏微血管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栾静;金海甲;刘飞;杨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中国南方地区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子特征.方法 从Genebank中下载中国南方地区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16株代表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 5.0进行核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 3.1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链区和轻键区连接肤的序列为LRERRR-KR,与动物分离的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和东南亚地区人禽流感病毒的连接肽相比,减少1个碱性氨基酸;共有8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抗原决定簇位点有其独特的特征.基因进化树表明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位于单一的进化簇,与动物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基因同源性高.结论 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分子特征一致,有其显著的独有特点.提示候鸟或其他扩散因素在高致病性H5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配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房师松;何建凡;程小雯;吕星;逯建华;张顺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卵巢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初铂类抗癌药问世以来,卵巢癌的疗效,尤其是近期效果,有较明显的改观.
作者:陈瑾;张树荣;乐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某小学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解水痘在学校内爆发流行的流行病学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茂名市区某小学2006年一起水痘爆发的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年11月24日~12月6日茂名市区低埒小学发生一起水痘爆发流疫情,共发生病例29例,罹患率2.27%;病例呈明显聚集在学前1班,所有病例均未接种水痘疫苗,并且明显集中在某个预防接种工作薄弱的居委,该居委儿童持证率仅17.4%,接种水痘接种率仅8.7%.结论 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低,免疫空白儿童聚集和传染源的引入是学校内易发生水痘爆发流行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玉;方正杰;吴晓英;陈慧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加,以及缺乏原因包括外源的继发性因素为特征.
作者:符祥俊;姚红霞;林丽娥;王述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正确评价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今后调整、充实结核病防治专业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湖北省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配置现状以及与疑似肺结核病人就诊率的关系分析.结果 随着结核痛专职人员数量、综合业务素质的逐年增加,疑似肺结核病人就诊率也相应提高;山区、丘陵、平原疑似肺结核病人就诊率依次由高至低,与其每50万人口中、高级职称人数多少顺序一致;目前湖北省结核病专职人员数量基本符合要求,但综合业务素质、专业配置比例尚有待进一步加强与优化.结论 为确保湖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现有专职人员数量、中高级职称比例的基础上,增加或充实病人督导管理、健康促进专业的工作人员,并探寻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
作者:杨成凤;侯双翼;赵丁源;谌启芳;罗军民;刘勋;王小靖;肖爱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医疗与疾控机构共同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方法 根据工作职责和单位优势,分别评价疾控机构组织发动、制定计划和培训人员、检查以及医疗机构发现、治疗和管理病人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结果 在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查痰率和治愈率上,共同实施项目高于独立完成项目的疾控机构.结论 共同实施提高了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作者:葛利辉;赵亚玲;邓其军;黄家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海口市青年大学生中有关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合青年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方案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海口市某大学的918名青年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行为同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与艾滋病病人发生性关系、输血或输入血制品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与艾滋病人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等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分别是94.55%、90.41%、85.72%和91.83%;而蚊虫叮咬、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性病等非传播途径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分别是72.11%、87.04%、68.08%;有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人存在歧视现象;在性行为现念方面,赞成婚前性行为35.37%,赞成有多个性伴侣13.61%;获得艾滋病知识来源前三位是电视广播72.32%、杂志书刊52.23%和医务人员宣传48.24%.结论 青年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知识掌握还不够,性观念较开放,应加强对青年大学生艾滋病/性病教育、性道德教育,改变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冯福;林志文;朱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玉溪市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评价接种质量,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3~2005年分别对1、4和7岁3个年龄组儿童采用PPS法,随机抽取了应完成相应免疫剂次的目标儿童1 972名,进行白喉抗毒素、麻疹抗体IgG、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白喉免疫抗体总阳性率94.84%;保护率90.76%;几何平均滴度(CMT)1:52.23,各年龄组儿童白喉免疫水平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免疫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9、χ22=27.1、F=7.32,P均<0.05).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97%,保护率76.97%,抗体GMT为1:706.78;三个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有差异,几何平均滴度GMT无统计学意义(χ2=6.07、P<0.05,F=1.66、P>0.05).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63%、97.87%、99.7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87.99、1:503.54、1:838.03,不同年龄组脊灰血清抗体阳性率除Ⅰ型、GMTⅠ、Ⅱ型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无统计学意义(Ⅰ型χ2=10.26、F=4.73,P均<0.01;Ⅱ型χ2=0.61、P>0.05,F=3.68、P<0.05;Ⅲ型χ2=0.42、F=2.26,P均>0.05).结论 玉溪市常规免疫后1~7岁儿童的白喉、麻疹、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
作者:李廷学;马运葵;杨玉仙;余庆福;祁昆;张耀喜;吴丽清;任志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掌握广西放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状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检查和登记记录的方法,对广西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西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设备336台,密封源576枚,放射性活度2 349TBq,放射性核素主要有60Co、37Cs和131I等13种,密封源以其它分类应用的枚数据多,占总枚教的69.8%.广西放射工作场所外照射剂量合格率为92.7%,放射工作人员总数为6 015人,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分别占人员总数的16.9%和83.1%,持证率分别为88.3%和88.3%;医疗卫生行业和非医疗卫生行业工作人员分别占人员总数的93.1%和6.9%.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57mSv,按剂量分布人计,<2mSv和≥2mSv的人员分剐占实检测总人数的96.4%和3.6%;未检出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病新病例.结论 丢失放射性密封源是同位素应用的大安全隐患,应重点加强监管.应加大量检测的监督执法力度,应加强对射线装置其它类、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分类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管理和防护技术研究,以降低其受照剂量.
作者:陆有荣;李侯健;刘昌时;陆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在细胞的分化、增殖,个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素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调节过程,即有自身及其受体,结合蛋白的调控,又有受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调控下多激素参与的调节,还受到基因水平的调节,如P53基因调控.
作者:戴文鑫;吴智勇;罗百灵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胃的了解化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预测麻疹的流行趋势,为麻疹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化州市2001~2005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发现病例60例,病例以低年龄组为主,尤以散居儿童居多,占总病例的63.3%.结论 化州市麻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是消灭免疫空白人群和加强2岁和4岁适龄儿童麻疹的复种工作,提高麻疹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作者:黄玉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结膜吸吮线虫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主要寄生于猫、犬等动物眼部,亦可寄生于人体眼部.近年来,国内陆续有对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的报道[1,2],现对十堰市2006年确诊的2例结膜吸吮线虫病报告如下.
作者:张光玉;郭鄂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营养状况与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海口市514例12~15岁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1及B100的关系.结果 营养不良者共143例,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分别为83例、57例和3例;超重者和肥胖者分别为58例和45例.营养不良者血清脂质变化不显著,超重儿和肥胖儿血清脂质各成份含量均发生明显改变,与正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异常检出率也高于正常者的两倍以上.结论 超重者和肥胖者与高脂蛋白血症发生存在相互关系.
作者:邱辅佑;冯学冠;黄慈花;李巍景;陈广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CD4+ T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研究艾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Th1/Th2平衡漂移.方法 胞外CD分子染色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相结合,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 T淋巴细胞的Th1/Th2亚群百分比.结果 艾滋病人Th1型细胞百分比的均值在治疗过程中呈阶梯状上升趋势,其与治疗时间在68周内的回归系数为0.741.但无统计学意义(r=0.741,P=0.057);Th2细胞百分比的均值在治疗过程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与治疗时同在68周内的回归系数为0.847,有统计学意义(r=0.847,P=0.016).结论 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能监测CD4+ T淋巴细胞Th1/Th2亚群漂移,对了解艾滋病人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晓辉;冯铁建;石向东;陈琳;罗贤如;柯跃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琼山监狱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情况,探讨在监狱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意义.方法 利用X光和痰检等手段对所有服刑人员进行结核病普查,对肺结核病人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和实施督导化疗管理.结果 琼山监狱活动性肺结核患病丰为2 031/10万,涂阳患病率为160/10万,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5倍和1.8倍.通过对所有肺结核病人实施隔离和短程督导化疗,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100%,涂阴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1.2%.结论 琼山监狱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一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体现党和政府对服刑人员的关心、减少结核病的传播、有利于服刑人员的改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奕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食物中毒的病原检测和鉴定,为临床诊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发生食物中毒学校的食堂工作人员及患病学生肛拭子64份、食堂制作的食品34份和食堂用水1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进行致病菌检测,食堂用水按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在3份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3份患病学生肛拭子和4份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副溶血性孤菌污杂食物而引起.
作者:苏华瑜;陈雅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药物咨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经药物咨询进行治疗患者(观察组)和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各80例,3个月后考察两组患者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纳入研究前现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佳者分别为20%及21.2%,两组无明显差异,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依从性佳者分别上升至42.5%及57.6%,对照组分别为22.5%及23.7%,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1个月及3个月时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开展包括药物咨询在内的全方位的药学服务,让药师成为药物治疗的服务主体,在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唐蕾;崔颖鹏;胡俊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深圳地区特殊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厦其亚型分布,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技术对深圳某银行系统1 276名女性员工进行HPV检查,并对HPV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276名女性员工共检出HPV阳性者94例,阳性率为7.37%,在被测的23个HPV亚型中,18个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高危亚型HPV阳性率为6.35%,5个低危亚型HPV阳性率为1.02%;高危型中16型多,占2.74%,其次为33型,占1.18%;94例HPV阳性者中,发生Ⅱ度或Ⅱ度以上宫颈糜烂者有8例,均为HPV高危型感染,无低危型感染者.结论 调查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相对较低,但由于高危型与宫颈糜烂发病关系密切,加强HPV检查对有效降低该人群宫颈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广洲;姜萍;张冰凌;曹明清;鲁晓欢;杨树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