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师松;何建凡;程小雯;吕星;逯建华;张顺祥
目的 食物中毒的病原检测和鉴定,为临床诊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发生食物中毒学校的食堂工作人员及患病学生肛拭子64份、食堂制作的食品34份和食堂用水1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进行致病菌检测,食堂用水按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在3份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3份患病学生肛拭子和4份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副溶血性孤菌污杂食物而引起.
作者:苏华瑜;陈雅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鸽脑磷脂软胶囊对记忆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104名战士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检测.将受试者按记忆商高低分成均衡的两组,每组52人.随机选择一组为实验组口服试样(每日3次,每次2粒),另一组为对照组服用等量的安慰剂,连续服用30d.结果 试验后实验组MQ为95.5±9.8,比服用前的84.2±11.8有明显提高,也与对照组MQ 85.8±11.6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鸽脑磷脂软胶囊对改善人体记忆有一定效果.
作者:王琼瑶;阮征;李俊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认知程度和行为状况,为做好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工地管理人员的配合下,深入工地.通过一对一或自行填写问卷的方法,收集建筑工地农民工有关预防艾滋病的信息.结果 农民工对艾滋病有了一定的认知.对传播途径的认识中,母婴传播知晓率较低;而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较高,但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调查对象中,有配偶外的性伴人数占有一定的比例(约20%),而安全套使用人数较少,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结论 还须加强对建筑工地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认知水平,减少高危行为,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作者:蒋琦莲;柳元;陈启玲;韦启后;俸卫东;蒙晓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低钠血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慢性肾脏疾病常合并有低钠血症,严重的低钠血症不仅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也可加重肾脏的损害.现就2001~2005年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重度低钠血症40例进行分析.
作者:梁海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医务人员登革热防治知识现状,为加强登革热专业培训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西城区6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登革热防治知识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医院和科室的医务人员其登革热知识掌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医务人员特剐是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登革热认知水平.
作者:关静;张震;乔富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2005~2006年包头市麻疹散发流行,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皮肤科共收治成人麻疹87例.现将这些麻疹病例发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高全山;林爱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窦粘膜肿瘤坏死因忆(TNF-α)含量与胃癌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RLA)检查117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胃窦粘膜TNF-α含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结果 117例受检者中,Hp感染者64例(54.7%),GCa患者胃窦粘膜TNF-α明显高于CG组、DU组及组织正常胃粘膜组(P<0.05),GCa争CG组中Hp感染者胃粘膜TNF-α高于非Hp感染者(P<0.05).结论 TNF-α在Hp感染过程中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梁谷;陈振侬;洪瑞香;韦宗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男性泌尿生殖遣非淋菌性尿道炎者(NGU)支原体感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珠海丽珠试剂厂生产的支原体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和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638份男性泌尿生殖道NGU标本中共检出253株支原体,阳性丰39.7%,其中解脲脲原体(Uu)205株,占81.0%,人型支原体(Mh)8株,占3.2%,UU合并Mh阳性40株(份),占15.8%.检出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耐药丰低,均为10.8%.对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53.0%、52.6%和50.6%.结论 支原体已成为男性NGU的主要病原体并以Uu为主,已有多重耐药株的出现,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文广;陈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和产科处理.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2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AST、ALT值均>500U/L,AST/ALT比值>1,血清总胆红素均TBIL>171μmol/L,疑血酶原活度PTA<40%,逐渐出现肝性脑病.经皮肝穿刺病理诊断4例.抢救成功13例,孕产妇死亡9例.死亡率40.9%,死因为产后出血、DIC、产褥感染、肝性脑病.剖宫产17例(外院术后转入2例),顺产4例(外院产后转入1例),死胎1例.新生儿窒息率50%(9/18).结论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死亡率高,在孕前、孕期应检查并治疗病毒性肝炎,避免诱因,及早识别并诊断,行人工肝系统等综合治疗并及时终止妊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映桃;刘益芬;王晓仪;陈敦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琼山监狱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情况,探讨在监狱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意义.方法 利用X光和痰检等手段对所有服刑人员进行结核病普查,对肺结核病人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和实施督导化疗管理.结果 琼山监狱活动性肺结核患病丰为2 031/10万,涂阳患病率为160/10万,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5倍和1.8倍.通过对所有肺结核病人实施隔离和短程督导化疗,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100%,涂阴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1.2%.结论 琼山监狱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一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体现党和政府对服刑人员的关心、减少结核病的传播、有利于服刑人员的改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奕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了解慈溪市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提高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效果,控制医院感染,我们于2001~2005年连续对慈溪市市级医疗单位和部分乡镇医疗单位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飞能;徐菊英;方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328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5~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列表登记的328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局部点眼、有伪膜者去除伪膜,全身用药等积极有效的抗痛素、抗炎、营养角膜等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328例患者经治疗5~14d治愈320例,好转8例.治愈率为97.6%.结论 采用抗病素药物局部点眼,或全身用药,局部点抗生素眼水及营养角膜眼水等是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人的佳方法.
作者:邢清曼;毛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三亚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三亚市农村学生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三亚市10间乡镇中学和4间乡镇中心小学的在校学生共12 650人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 三亚市农村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4.70%处于较高水平,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女生高于男生;营养过剩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结论 应加强学生营养教育,平衡膳食,使其获得良好营养,尽快改善健康状况.
作者:陈莲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昌江县女性性工作者(CSW)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和与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状况,为制定该人群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由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分布在该县城乡娱乐场所的CSW运一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378名CSW,AIDS传播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0%,MDS三条传播途径都答对占43.1%.商业性行为时近一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27.5%,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为54.5%.结论 CSW对AIDS传播知识知晓率及安全套坚持使用率都比较低,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多部门联合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力度对此类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作者:吉金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性腹泻发病的季节性.方法 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小榄某医院2003~2006年轮状病毒性腹泻病人入院住院时间.结果 456例轮状病毒腹泻病人入院高峰时点为12月11日,高峰期为11月8日一次年1月24日.男女性入院高峰时点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榄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年龄分布为0~6岁.其中6~36个月占82.5%,为高发年龄段.
作者:麦毅忠;王小群;杨德恒;麦泳贤;何翠玲;黄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医疗与疾控机构共同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方法 根据工作职责和单位优势,分别评价疾控机构组织发动、制定计划和培训人员、检查以及医疗机构发现、治疗和管理病人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结果 在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查痰率和治愈率上,共同实施项目高于独立完成项目的疾控机构.结论 共同实施提高了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作者:葛利辉;赵亚玲;邓其军;黄家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孕妇夫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C06PD定量比值法,对门诊产检的孕妇及其配偶各1 200例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检测结果应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1 200例孕妇和1 200例丈夫中G6PD缺乏症检出率分别为5.58%和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孕妇和本地孕妇中G6PD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5.17%,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丈夫和本地丈夫中G6PD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3.67%和2.83%,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夫妇中,孕妇和丈夫中C6PD缺乏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在性别相同的情况下,G6PD缺乏症在外来人群与本地人群中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樊瑜;李广华;毕燕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玉溪市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评价接种质量,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3~2005年分别对1、4和7岁3个年龄组儿童采用PPS法,随机抽取了应完成相应免疫剂次的目标儿童1 972名,进行白喉抗毒素、麻疹抗体IgG、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白喉免疫抗体总阳性率94.84%;保护率90.76%;几何平均滴度(CMT)1:52.23,各年龄组儿童白喉免疫水平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免疫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9、χ22=27.1、F=7.32,P均<0.05).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97%,保护率76.97%,抗体GMT为1:706.78;三个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有差异,几何平均滴度GMT无统计学意义(χ2=6.07、P<0.05,F=1.66、P>0.05).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63%、97.87%、99.7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87.99、1:503.54、1:838.03,不同年龄组脊灰血清抗体阳性率除Ⅰ型、GMTⅠ、Ⅱ型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无统计学意义(Ⅰ型χ2=10.26、F=4.73,P均<0.01;Ⅱ型χ2=0.61、P>0.05,F=3.68、P<0.05;Ⅲ型χ2=0.42、F=2.26,P均>0.05).结论 玉溪市常规免疫后1~7岁儿童的白喉、麻疹、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
作者:李廷学;马运葵;杨玉仙;余庆福;祁昆;张耀喜;吴丽清;任志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头孢呋辛钠的氨解机理和产物.方法 运用半制备型HPLC分离提纯降解产物,以波谱方法(UV,IR,HRFABMS,EIMS,ESIMS,1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对其进行结构确证.结果 得到头孢呋辛钠的氨解产物并推测了降解机理.结论 该氨解产物为首次得到.
作者:陈兆坤;胡昌勤;沈永嘉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