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328例临床分析

邢清曼;毛海燕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炙, 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328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5~7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列表登记的328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局部点眼、有伪膜者去除伪膜,全身用药等积极有效的抗痛素、抗炎、营养角膜等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328例患者经治疗5~14d治愈320例,好转8例.治愈率为97.6%.结论 采用抗病素药物局部点眼,或全身用药,局部点抗生素眼水及营养角膜眼水等是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人的佳方法.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咨询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咨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经药物咨询进行治疗患者(观察组)和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各80例,3个月后考察两组患者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纳入研究前现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佳者分别为20%及21.2%,两组无明显差异,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依从性佳者分别上升至42.5%及57.6%,对照组分别为22.5%及23.7%,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1个月及3个月时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开展包括药物咨询在内的全方位的药学服务,让药师成为药物治疗的服务主体,在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唐蕾;崔颖鹏;胡俊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广东化州市2001~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胃的了解化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预测麻疹的流行趋势,为麻疹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化州市2001~2005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发现病例60例,病例以低年龄组为主,尤以散居儿童居多,占总病例的63.3%.结论 化州市麻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是消灭免疫空白人群和加强2岁和4岁适龄儿童麻疹的复种工作,提高麻疹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作者:黄玉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4年某哨点医院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流感病毒的流行和菌株变化情况,为流感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监测的流感样病例和送检标本检测结果.结果 2004年海南省人民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97份,阳性29例,阳性率14.72%,其中H3型13例,B型16例.结论 2004年海南省流感流行高峰可能在4~9月份,流行菌株为H3型和B型.

    作者:祝朝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广州市三种血清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登革热Ⅰ型(DEV-Ⅰ)、Ⅱ型(DEV-Ⅱ)与Ⅳ型(DEV-Ⅳ)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2003年间收治的57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三型登革热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一般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肌痛、恶心、呕吐、皮肤粘膜充血等无明显差异;DEV-Ⅰ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典型登革热为主,肝损害发生率高;DEV-Ⅱ型患者的器官损害多见,可出现严重的出血性皮疹及腔道出血,出现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的比率高;DEV-Ⅳ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轻型登革热为主,器官损害少见.结论 DEV-Ⅱ型患者的病情重,DEV-Ⅰ型次之,DEV-Ⅳ型轻.

    作者:王建;洪文昕;张复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6年慈溪市疟疾监测分析

    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慈溪市属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于1989年全市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每年均有外源性病例发生,且发病率有回升现象,现将2006年疟疾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杭鹤云;范飞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引起低钠血症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引起低钠血症的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1月~2007年4月住院286例肺结核略血患者静滴垂体后叶素治疗过程中引起低钠血症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30例无临床症状,血清钠为(128±3)mmol/L,22倒出现临床症状,血清为(116±8)mmol/L;恶心、呕吐12例,肌无力8例,肌痉挛7例,精神错乱6例,嗜睡6例,抽搐5例,昏迷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5例.结论 肺结核咯血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时,应动态监测血清钠浓度变化,注意低钠血症发生,以便及时纠正,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蔡笃运;苏林光;贾杰;吴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脂蛋白(a)的变化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0例原发性NS患者与2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脂及脂蛋白a,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NS患者血清TC、TG、LDL-c、LP(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N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脂代谢紊乱.

    作者:王海安;董卫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液灌流在中毒急救中的应用

    药物、毒物中毒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危重症,往往伴有休克、昏迷、心律失常、呼吸和肾脏功能等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不佳.血液灌流(HP)是目前治疗各种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较为理想的有效手段之一.1996年10月~2007年5月,我们应用血液灌流技术在急诊科抢救药物、毒物中毒者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需求,为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63名健康体检者的高血压认知情况、知识的获得途径、知识需求及需求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563名中有58.7%了解高血压知识及危险因素;有55.9%认知高血压预防方法,但采取预防措施的只有33.2%;其知识来源于多种途径,电视、广播占41.6%,医务人员只占15.8%;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需求中,预防措施、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占前三位;受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发放宣传资料.结论 体检人员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明显不足,有待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体检人员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作者:王海花;李红姗;符策玉;符颖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实验研究列联表资料的SPSS分析

    在临床实验研究与基础实验研究中,所分析的指标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其定量指标,有时也转化成定性资料进行分析.这些定性资料或由定量资料转化而来的定性资料,一般都整理成列联表形式,根据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分析结果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做出合理的解释.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和产科处理.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2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AST、ALT值均>500U/L,AST/ALT比值>1,血清总胆红素均TBIL>171μmol/L,疑血酶原活度PTA<40%,逐渐出现肝性脑病.经皮肝穿刺病理诊断4例.抢救成功13例,孕产妇死亡9例.死亡率40.9%,死因为产后出血、DIC、产褥感染、肝性脑病.剖宫产17例(外院术后转入2例),顺产4例(外院产后转入1例),死胎1例.新生儿窒息率50%(9/18).结论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死亡率高,在孕前、孕期应检查并治疗病毒性肝炎,避免诱因,及早识别并诊断,行人工肝系统等综合治疗并及时终止妊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映桃;刘益芬;王晓仪;陈敦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49例女患者反复发作泌尿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女性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是外阴和尿道临近肛门,常受粪便、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同时女性尿道短而直,易致泌尿道感染(简称尿感).尿感反复发作对病人影响很大,为了解尿感反复发作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他病因,指导以后的诊治,现对49例做过尿离心镜检、细菌培养、抗酸菌检查的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文莲;李艳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儿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26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发现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多脏器损害多见,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为提高对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的认识,现将2000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的小儿恙虫病63例,其中26例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食品中氯霉素测定方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ELISA检测法检测食品中氯霉素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ELISA检测法和酶标读数仪定量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PLC-MS/MS)比较.结果 氯霉素含量为0.05~0.20μg/kg之间,CV%为2.5%~5%,回收率为85.0%~110.0%,标准曲线r=-0.992~-0.999.结论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柳其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海南红岭农场中小学生氟斑牙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红岭农场中小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为改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调查红岭农场1 200名中小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28.6%.调查22个饮用水源,有3个水源水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0.6倍.其中饮用三口高氟井水单位的学生患病率(59.6%)明显高于其它单位的学生患病率(17.0%),说明学生患氟斑牙与饮用这三口高氛井水密切相关.接触高氟水时间越长,氟斑牙患病率越高.结论 红岭农场中小学生发生氟斑牙的病因主要是长期饮用高氟水所致,应重视饮水安全,加强监管,提高防范意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作者:徐德洲;郑期优;杨建立;赵永兴;王秋英;周国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艾滋病人CD4+ T淋巴细胞Th1/Th2漂移

    目的 建立CD4+ T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研究艾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Th1/Th2平衡漂移.方法 胞外CD分子染色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相结合,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 T淋巴细胞的Th1/Th2亚群百分比.结果 艾滋病人Th1型细胞百分比的均值在治疗过程中呈阶梯状上升趋势,其与治疗时间在68周内的回归系数为0.741.但无统计学意义(r=0.741,P=0.057);Th2细胞百分比的均值在治疗过程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与治疗时同在68周内的回归系数为0.847,有统计学意义(r=0.847,P=0.016).结论 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能监测CD4+ T淋巴细胞Th1/Th2亚群漂移,对了解艾滋病人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晓辉;冯铁建;石向东;陈琳;罗贤如;柯跃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输血面临的风险与安全输血的对策

    如何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是每个输血工作者和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检测技术存在局限性.临床输血存在输血指征过宽,输血免疫学副作用等.为消除不安全的血液,控制输血风险,提出相应对策.应从低危险性献血者中采集血液,严格筛查血液,临床合理用血,建立健全输血医疗文书,输血前告知等.通过控制输血不安全因素,可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输血传播疾病的目的.

    作者:武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2例报告

    结膜吸吮线虫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主要寄生于猫、犬等动物眼部,亦可寄生于人体眼部.近年来,国内陆续有对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的报道[1,2],现对十堰市2006年确诊的2例结膜吸吮线虫病报告如下.

    作者:张光玉;郭鄂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国南方地区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

    目的 研究中国南方地区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子特征.方法 从Genebank中下载中国南方地区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16株代表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 5.0进行核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 3.1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链区和轻键区连接肤的序列为LRERRR-KR,与动物分离的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和东南亚地区人禽流感病毒的连接肽相比,减少1个碱性氨基酸;共有8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抗原决定簇位点有其独特的特征.基因进化树表明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位于单一的进化簇,与动物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基因同源性高.结论 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分子特征一致,有其显著的独有特点.提示候鸟或其他扩散因素在高致病性H5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配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房师松;何建凡;程小雯;吕星;逯建华;张顺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4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4年2月~2007年2月收集的门诊45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8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 323例(占70.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351例(占76.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213例(占46.5%).结论 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舍理用药.

    作者:林燕;黄海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