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化州市2001~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黄玉容

关键词:麻疹, 发病率
摘要:胃的了解化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预测麻疹的流行趋势,为麻疹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化州市2001~2005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发现病例60例,病例以低年龄组为主,尤以散居儿童居多,占总病例的63.3%.结论 化州市麻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是消灭免疫空白人群和加强2岁和4岁适龄儿童麻疹的复种工作,提高麻疹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GF-Ⅰ的生物学活性及其调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在细胞的分化、增殖,个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素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调节过程,即有自身及其受体,结合蛋白的调控,又有受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调控下多激素参与的调节,还受到基因水平的调节,如P53基因调控.

    作者:戴文鑫;吴智勇;罗百灵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产褥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产褥感染系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是产妇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孕产期保健水平的提高,产褥感染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作者:龙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的种群分布、密度及带毒情况,为制定登革热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在既往登革热流行区的儋州市、临高县、陵水县设立监测点,全年每月定时定点定人监测媒介幼虫密度和成蚊种群、密度;6~10月份监测雌性伊蚊登革病毒携带状况.结果 各监测点全年均有媒介伊蚊活动,布雷图指数每月均高于5,儋州市2个哨点全年有11个月指数均≥20,其中港口村8月达168为高指数;除儋州市港口村、临高县宫花村有明显4~8月季节高峰外,其他各点无明显季节高峰.各监测点伊蚊幼虫孳生环境也有所不同,儋州市以永久性容器孳生为主,临高县和陵水县以暂时性容器孳生占多数.三个监测点全年捕获的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总数的种群分布比,儋州市为138:15,临高县为0:64,陵水县为42:113,存在明显的种群分布差异.对188只雌性伊蚊进行登革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海南省既往登革热流行区广泛存在传播媒介,全年活动,且密度均较高,存在发生登革热爆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作者:吴维学;金玉明;孙莲英;曾祥洁;苏新元;贾鹏本;李臻;劳世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西酮钠原料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头孢西酮钠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测定的HPLC法.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0.2mol/L的磷酸二氢钾:乙腈=85:15;检测波长为280;流速为1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 头孢西酮钠在0.0804~0.294m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低检限为0.02ng,本方法的重复性与精密性良好(RSD%=0.23%,n=6)经专属性试验,可知杂质峰与主峰分离良好,理论塔板数均大于4000,分离度均大于3.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2%(n=9).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头孢西酮钠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王康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深圳白领女性HPV感染调查及其亚型分布

    目的 调查深圳地区特殊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厦其亚型分布,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技术对深圳某银行系统1 276名女性员工进行HPV检查,并对HPV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276名女性员工共检出HPV阳性者94例,阳性率为7.37%,在被测的23个HPV亚型中,18个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高危亚型HPV阳性率为6.35%,5个低危亚型HPV阳性率为1.02%;高危型中16型多,占2.74%,其次为33型,占1.18%;94例HPV阳性者中,发生Ⅱ度或Ⅱ度以上宫颈糜烂者有8例,均为HPV高危型感染,无低危型感染者.结论 调查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相对较低,但由于高危型与宫颈糜烂发病关系密切,加强HPV检查对有效降低该人群宫颈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广洲;姜萍;张冰凌;曹明清;鲁晓欢;杨树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蚊虫防治技术新进展

    蚊虫防治技术种类繁多,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各种技术的作用原理、使用方式不同,对不同蚊种的杀灭活性亦有差别.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蚊虫防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作者:陈辉华;陈晓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多态性分型研究

    目的 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SA)的基因多态性分型特征,为控制感染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利用一条10bp随机引物,建立随机引物多态性(RAPD)分析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对44株MRSA进行基因分型的研究.结果 44株MRSA中有30株产生RAPD指纹图谱,经电泳得到2~8条片段,可分为5个型,其中Ⅲ型菌株占50%.结论 通过RAPD分型研究,可了解MRSA的基因型流行特征,为控制感染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

    作者:崔颖鹏;徐鸿绪;唐蕾;肖明锋;姜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环酯红霉素原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及其意义

    目的 消除环酯红霉素原料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的抑菌作用.方法 细菌采用薄膜过滤法,霉菌和酵母菌用平皿法进行试验,加试验菌回收并且计算回收率.结果 菌回收率迭到70%以上,控制菌检查用薄膜过滤法才达到要求.结论 薄膜过滤法可消除药品中抑菌物质的干扰.

    作者:陈爱青;李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在早期EP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无明显症状的早期异位妊娠(EP)的超声图像特征及鉴别要点,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从超声检查680例EP中,选出经腹超声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检出早期EP99例,对其超声表现为附件区EP囊样结构及微小结构(直径≤3.5cm,多教直径<2.5cm)及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重点分折未破裂的早期EP声像图特征.结果 经腹或经阴道CDFI检查99例早期EP,经手术病理证实,84例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其中3例合并卵巢畸胎瘤;3例为破裂输卵管妊娠;4例宫角妊娠.8例非手术治疗过程动态监测HCG定量并追踪复查超声.结论 超声所见早期EP不同类型的声像图,可分为稍强回声Ⅰ型、妊娠囊Ⅱ型、包块Ⅲ型,尤其是稍强回声Ⅰ型,为附件区微小光团尚未形成清晰的囊样无回声,体积小(直径约≤1.5cm),是超声诊断EP的难点.经腹部结合阴道超声检查,确能提高未破裂EP的早期确诊丰.

    作者:邢秋;黄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海南红岭农场中小学生氟斑牙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红岭农场中小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为改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调查红岭农场1 200名中小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28.6%.调查22个饮用水源,有3个水源水氟含量超过国家标准0.6倍.其中饮用三口高氟井水单位的学生患病率(59.6%)明显高于其它单位的学生患病率(17.0%),说明学生患氟斑牙与饮用这三口高氛井水密切相关.接触高氟水时间越长,氟斑牙患病率越高.结论 红岭农场中小学生发生氟斑牙的病因主要是长期饮用高氟水所致,应重视饮水安全,加强监管,提高防范意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作者:徐德洲;郑期优;杨建立;赵永兴;王秋英;周国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杏丁注射液联合福辛普利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杏丁注射液联合福辛普利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杏丁注射液联合福辛普利组和福辛普利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4周后,联合组24b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血白蛋白(AIb)水平升高(P<0.01),疗效优于福辛普利组;4周后,联舍组BUN有一定程度下降(P<0.01),疗效优于福辛普利组,联合组和单用福辛普利组治疗后,SCr比较,联合组明显低于福辛普利组(P<0.05).结论 杏丁注射液联合福辛普利治疗IgA肾病的患者,可以减轻尿蛋白,改善和稳定肾功能,疗效优于单用福辛普利者.

    作者:韩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体会

    目的 分析应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膏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我科自2001~2005年12月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35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手术方法、术后处理、中药内服和外熏洗及疗效进行评价,平均随访2年5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完全随访,骨折愈合,35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骨折全部愈合,疗效肯定.结论 解剖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美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季节性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性腹泻发病的季节性.方法 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小榄某医院2003~2006年轮状病毒性腹泻病人入院住院时间.结果 456例轮状病毒腹泻病人入院高峰时点为12月11日,高峰期为11月8日一次年1月24日.男女性入院高峰时点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榄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年龄分布为0~6岁.其中6~36个月占82.5%,为高发年龄段.

    作者:麦毅忠;王小群;杨德恒;麦泳贤;何翠玲;黄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41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为指导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413例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 41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者占首位,共145例(35.1%);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共107例(25.9%);高血压肾病78例(18.9%);梗阻性肾痛44例(10.7%);慢性肾盂肾炎8例(1.9%);先天遗传性肾病6例(1.5%);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病等25例(6.1%).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的构成比例与现有的文献资料有差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明显上升.梗阻性肾病在海南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内地.

    作者:叶凤;梁海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云南玉溪市居民死亡率与期望寿命分析

    目的 了解玉溪市居民期望寿命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坝区、半山区、山区县、乡(镇)分层,对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死亡的居民入户调查并照对前几次的普查资料,用简略寿命表[1]进行预期寿命计算.结果 玉溪市2005、1989、1981和1975年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73.59、68.55、67.21和62.01岁;2005年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72.23岁,女性75.97岁;2005年比1975年升高11.58岁,30年平均上升0.40岁.山区少教民族为主的兴蒙、里山、通红甸、青龙厂、泣江和腰街镇2003~2005年男性与女性分别相差5.83、4.75、7.50、6.43、5.47和5.25岁;纳古镇、通红甸乡2003~2005年人年均纯收入分别为6 472元和1 739元,期望寿命为72.63岁和73.06岁.结论 玉溪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国内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为主的山区乡镇男性与女性期望寿命差距较大;平均收入的高低并不是影响期望寿命的绝对因素.缩小男性与女性期望寿命差距对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波;黄正美;李六九;范芝宏;杨太专;李永艳;邢兰燕;瞿媛;赵微;郑应莲;王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玉溪市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玉溪市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评价接种质量,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3~2005年分别对1、4和7岁3个年龄组儿童采用PPS法,随机抽取了应完成相应免疫剂次的目标儿童1 972名,进行白喉抗毒素、麻疹抗体IgG、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白喉免疫抗体总阳性率94.84%;保护率90.76%;几何平均滴度(CMT)1:52.23,各年龄组儿童白喉免疫水平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免疫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9、χ22=27.1、F=7.32,P均<0.05).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97%,保护率76.97%,抗体GMT为1:706.78;三个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有差异,几何平均滴度GMT无统计学意义(χ2=6.07、P<0.05,F=1.66、P>0.05).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63%、97.87%、99.7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87.99、1:503.54、1:838.03,不同年龄组脊灰血清抗体阳性率除Ⅰ型、GMTⅠ、Ⅱ型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无统计学意义(Ⅰ型χ2=10.26、F=4.73,P均<0.01;Ⅱ型χ2=0.61、P>0.05,F=3.68、P<0.05;Ⅲ型χ2=0.42、F=2.26,P均>0.05).结论 玉溪市常规免疫后1~7岁儿童的白喉、麻疹、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

    作者:李廷学;马运葵;杨玉仙;余庆福;祁昆;张耀喜;吴丽清;任志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药物咨询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咨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经药物咨询进行治疗患者(观察组)和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各80例,3个月后考察两组患者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纳入研究前现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佳者分别为20%及21.2%,两组无明显差异,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依从性佳者分别上升至42.5%及57.6%,对照组分别为22.5%及23.7%,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1个月及3个月时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开展包括药物咨询在内的全方位的药学服务,让药师成为药物治疗的服务主体,在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唐蕾;崔颖鹏;胡俊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多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预后差别很大,影响预后的因素很多,了解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对ACS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这些因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方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卵巢癌铂类药物化疗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卵巢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初铂类抗癌药问世以来,卵巢癌的疗效,尤其是近期效果,有较明显的改观.

    作者:陈瑾;张树荣;乐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副作用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抗病毒治疗所出现的副反应及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住院和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1例病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并全程临床观察和定期抽血复查监控,总结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所致副作用.结果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其副作用以流感样征候群常见,其次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脱发等.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引起多种副反应,应针对所出现的副作用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症处理,使病人减轻不适症状,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何秀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