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刚;徐西菊
PCDA法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法,是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进行[1].我们将PCDA循环管理运用到护理记录质量管理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熊芬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阑尾切除术常规选连续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选T11-12向头方置管,也基本能满足手术要求,但在牵拉阑尾,游离阑尾系膜时病人常有自诉胃脘部不适,恶心,呕吐,出汗,躁动,严重者心慌闷气,血压下降.传统方法是度冷丁、安定或度冷丁、非那根静注,大部分病人也能克服不适但不完全,我院麻醉科从2003年1月-2004年4月共做阑尾切除术87例,复合力月西,芬太尼的同时选一半再复合氯安酮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特总结如下:
作者:贾东向;袁秋丽;叶铁虎;黄宇光;典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与P53基因表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P53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患者P53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从正常粘膜、癌旁组织、腺癌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正常粘膜组与腺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与P53蛋白mRNA表达的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葛怀俊;周海滨;李真;楚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福利院中老年人的心、生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克莱顿皇家行为量表(CRBRS)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社会福利中心的260名老人(≥50岁)精神和躯体障碍以及行为方面的变化进行测评.结果:(1)40名老人(15.38%)CRBRS得分超过20分,都被确诊为中度或重度痴呆.(2)总分在10~19分的老人共有108名(41.54%),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躯体障碍.(3)CRBRS总分女性组稍高于男性组(t=1.31,P<0.05),且教育程度越低精神障碍症状越明显(F+2.5,P<0.01).(4)年龄越大,CRBRS总分值越高(F=3.23,P<0.01).结论:福利院中老年人的躯体障碍、精神障碍(抑郁、焦虑症状)突出,应对其心理卫生进行干预.
作者:毛亚莉;刘建;张晓忠;刘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Creutzfeldt-Jakob病(CJ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CJD患者进行脑电图跟踪观察.结果: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或平坦波背景上出现阵发性周期现象.结论:脑电图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怀疑CJD患者应早期反复进行脑电图检查.
作者:马全有;王夏红;杨玲;成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我们1971-2003年收治的23例MT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以颈部肿块就诊,其中3例伴有腹泻.散发型MTC 21例,家族2例.治疗方法以切除原发灶或加颈淋巴结清扫为主.术后随访15例死亡,8例至今存活.结论:MTC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对于颈部肿块合并淋巴结肿大并伴有顽固性非炎症性腹泻者、有家族史、血清降钙素明显高于正常,应考虑本病.对MTC均应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徐伟东;李振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0岁,系一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心绞痛病人,心绞痛发作在3~4时睡眠中,始牙痛,旋心前区疼痛,伴呼吸困难和大汗淋漓.急诊入院后予吸氧、镇痛、扩冠、抗凝及保护心肌等治疗,6天后病情趋于稳定.该患者肥胖体型,有高血压病史10年,习惯性便秘近20年.大便通常3~5天1次.住院期间做辅助检查发现其血脂高,TC 8.54mm0l/L,TG 2.46 mmol/L,LDL-C 5.37 mmol/L,给予洛伐池汀20 mg,每晚睡前服[1].10余天后惊喜地发现大便较前通畅了,1~2天1次.有意将果导等停服,大便仍可保持在2天左右1次.住院3周出院时因其血脂仍高,嘱其继服洛伐他汀.后随访得知,该患者出院后遵医嘱一直在服用着洛伐他汀,未再服用果导等及其它润便剂,大便大体上仍可保持在2天左右1次,从未超过3天.其间患者曾有1次出外探亲周余,因忘带洛伐他汀致使便秘复返.继服后效果仍同前.
作者:高子用;刘厚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椎-基底动脉为脑后部区域(脑干、小脑)的主要供血血管,到目前为止,尚无公认的这一区域供血障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本研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实施早期干预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变化.旨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李昌玲;李立芳;丰桂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其发病率不高,但常易误诊,我们对16例AHCM观察分析结合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李宏宇;李秋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自2001-2003年2年内共收治脑梗死病人32例,应用心血康、胞二磷胆碱联合进行干预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成刚;徐西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一种常见的、直接威胁母儿安全的产科并发症.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先兆子痫等.常合并眼底改变.而一旦合并视网膜脱离,则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安全.如何降低妊高征患者围产病率及母婴死亡率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我院从1995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妊高征480例,其中合并视网膜脱离13例(2.5%).为探讨重度妊高征合并视网膜脱离对母儿的危害,现分析报道如下,以期大限度减少母儿合并症.
作者:杨君;骆亚平;杨华;王保君;孔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跖疣是发生于足底部的寻常疣,皮损为角化性丘疹,中央稍凹陷,外周有淡黄色高起的角质环,除去表面角质后,可见疏松的白色乳头状角质物,挑后易出血,数目多时可融合,有明显压痛,常因压迫发生疼痛,重者往往妨碍步行,影响工作.本人自拟中草药方剂水煎外洗,治疗跖疣48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绍军;战广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护士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 000份,其中精神科护士和综合医院护士各1 000份,精神科收回736份,有效561份;综合医院收回754份,有效597份.结果: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综合医院护士,SCL-90量表评分分别为1.35±0.51、1.29±0.37,P<0.05;护士压力源量表评分分别为2.49±0.38、2.36±0.40,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综合医院护士差的现象应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作者:成平;崔凤琢;任静;李会香;韩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氯丙嗪引起剥脱性皮炎已为众多学者所认可,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赵志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外固定术后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方法:对36例成人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或外固定术后的患者,按不同的骨折、固定方法、阶段而采取不同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早期、系统、恰当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使69.44%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对骨折或关节处骨折术后后期经积极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亦取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系统、恰当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和功能锻炼,积极鼓励发挥患者的主观毅力,使关节功能取得大程度的恢复.
作者:罗伟胜;吴天明;赵燕华;陆绍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愈后结局.方法:对83例住院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出院8年后,采用问卷对其综合状况进行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出院后复饮率为82.3%,平均每日饮酒量比过去降低(P<0.01),嗜酒者晚年躯体状况较差,部分人向酒中毒性脑病发展,患者8年后死亡率较高(30.6%).结论:无节制饮酒对人的精神、躯体损害明显,患者晚期结局较差,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作者:李志雄;李鹏梅;邵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前、术后的各项监测结果,评价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多导睡眠图中的睡眠I期、睡眠Ⅱ期、睡眠(Ⅲ+IV)期、睡眠长暂停时间、睡眠总暂停时间、睡眠中低氧饱和度、睡眠呼吸紊乱指数的结果,按术前、术后分别进行配对对比分析.结果:睡眠I期、睡眠长暂停时间、睡眠总暂停时间、睡眠中低氧饱和度其配对分析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睡眠(Ⅲ+IV)期其对比分析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睡眠Ⅱ期、睡眠呼吸紊乱指数的对比分析结果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并缩短呼吸暂停时间,提高睡眠中低氧饱和度.但对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没有明显的降低.
作者:朱优立;马嵩;谢为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合并多虑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4例更年期综合征女病人分别采用心理治疗合并多虑平治疗(33例,A组)和单纯用多虑平治疗(31例,B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A组SCL-90评分降低值显著高于B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4.38%和41.94%,有显著性差异(x2=12.23,P<0.01).结论:心理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有治疗作用,特别是能改善更年期病人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症状.
作者:王以云;刘兰花;王秋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方法:选择经确诊的32例共36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传统钻孔引流(BHID)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行血肿高点钻孔Subdural CatheteTM置管冲洗闭式引流术.结果:症状体征消失26例,好转6例,仅1例血肿复发需再次施术,所有病例均无诸如张力性气颅、低颅压、脑挫裂伤、癫痫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血肿高点钻孔Subdural CatheterTM置管闭式引流术并发症少且简便易行、安全,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较佳方法.
作者:王剑新;杨波;周文科;梁宗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2002年12月8号因右中指挤压(被机器)伤收住院.人院后经清创处理后,在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情况下,做青毒素试验阴性,即给生理盐水250 ml内加氨氯青霉素3.0 g静脉滴注,每日2次,应用的第7天,患者两手臂有少许点状皮疹,无任何不适感,未作任何处理,立即停用氨氯青霉素第9天后,患者除面部外,全身出现皮疹均呈粟粒样,尤其胸腹部更为严重,皮肤瘙痒,立即给抗过敏治疗,三日后药疹渐渐减退消失.
作者:姜丽霞;李朝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